经典的初中古诗词赏析(最新)

更新时间:2023-04-22 06:34:25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2日发(作者:苏州林园)

1.经典的初中古诗词赏析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曹操〔两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

在一起。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

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

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观沧海》的高 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

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

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

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

的,这也是针灸作用 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

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暗黄皮肤如何美白 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

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

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

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

1

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

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

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

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

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

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

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

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

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

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

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

动。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

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

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

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

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

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2.经典的初中古诗词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宋代〕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

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 色彩的基

2

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

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

诗人在政治上高 瞻远瞩,不畏*邪的勇气和决心。

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

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

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

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

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

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

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

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

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

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

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

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

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

“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

倪。第四句用“身在层”拔高诗境,有高 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

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

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

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

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绕口令游戏 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

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

用作座右铭。

用诗歌阐述政治、学术见解,议论时事,评说历史,这是宋诗中较为普遍的

3

现象。该诗在描写景物中,含有深刻的理趣。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

细写山中之景,老师自我介绍 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层,抒写心中的感受。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包含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寓抽象义理于具体事物之中,作

者的政治思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神情状态,都得到了充分反映。这首诗阐

发哲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形容春雨的诗句 其一,哲小向日葵 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

的;其二,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简言之,即“哲理的诗化,诗

化的哲理”。我们今天来读这首登高望远的七言绝句,仍觉意蕴深沉,豪气满怀。

3.经典的初中古诗词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唐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

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

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

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

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

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

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

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

张掖市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

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

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

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

过。

4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作文开头和结尾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

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

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

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

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

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

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

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

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

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

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

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

高超的艺术境界。

4.经典的初中古诗词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同:馐;直同: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李白嗜酒,

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

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

5

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

情的激荡变化。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

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

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

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

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

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

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

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

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

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

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

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

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

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

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

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

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

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

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的心理,急

遽变化交替。最后一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

肖应急演练脚本 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

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瑜伽舞 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

6

现的一天。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

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

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

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5.经典的初中古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宋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

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

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信于子骏

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

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

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

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

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

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

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

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

更由实而虚。

“劳动用英语怎么说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下片前三句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

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

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

7

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此时东坡才四十岁,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军环、

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东坡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

了。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

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

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一个文人要求带兵打仗,并不奇怪,宋代诗人

多有此志。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说,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

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

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

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

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

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

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

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8


本文发布于:2023-04-22 06:34: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88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洪波涌起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