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心得(转)

更新时间:2023-04-22 02:45:22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2日发(作者:经济学论文)

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心得(转)

还是几天前,一个刚刚考取了外校法律系的小同学问我经济学的学

习方法,因为她的学习热情,我一口应承下来。这几天,一直比较忙,

只能在间歇中整理经济学的一些内容,也曾想过写一篇严肃的经济学学

习方法的文字,来陈述自己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思考,可这毕竟是个大

工程,一旦着手,似乎要牵扯进来太多关于哲学、社会学的内容,依照

我目前的功力和精力,都是难以对付的,所以,为着省力的要求,我决

定将自己的经济学学习的经历作一些回顾,现在想想,写经历类的文

字,相对比较轻松,而且有着另外一个好处,那便是,经历中更多的是

自身逐步成长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对于经济学的学生来讲,是一个普

适的经验,可能更有针对性。至于在写完这些经历之后,什么时候来完

成关于方法论的陈述,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一,我的大学经济学学习历程

我是1999年考入pku 经济学院的。记得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本

心是准备填政治学系或者中文系作为第一志愿,但老师不怎么赞

同,以为这些院系太偏,还是应该填点更好的专业,于是就填了经济

作为第一专业。当时,经济学类的文科专业有两个,一个是经济

,一个是国际贸易,我对国际贸易是要明白一点的,不过看经济

的全市投放名额只有一个,心中一横,就填了经济学这个我当时

并不清楚地专业。也就是这一填,在若干天后的校园聚会里,一位分数

超过我许多的政治学系同学不无遗憾的对我说,她其实很想学经济学

的,不过因为只有一个名额,根本就不敢填,结果被我占了先,其实,

那个时候我很希望告诉她我宁愿跟她换专业。

因为在那个时候开始,我已经开始有了不少困惑。从经济学开设的课

程来看,进大学首先学的是经济学基础,包括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部

分,会计学,还有经济史(注意,不是经济学说史),这个过程中,我

在度过了最初一段的新奇之后,就开始迷惑于老师的授课和经济学学习

的意义。我一直认为经济学是门实用科学,可在至少一个学期的学习

中,我没有感到经济学的实用性,举个简单的例子,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之一是市场的完全竞争,按照这个要求,现实生活中是完全不可能存在

的,于是,所有根据此假设推导出的精美的结构,精美的理论都缺乏了

现实的支持力,幸好那个时候还未曾敏锐到发现信息是有成本的,否

则,我就会更加烦恼于开头所学经济学的问题无依托,无指向。但总

之,大一时候得我,已经隐隐约约发现经济学学习中的一些不能被自己

所能理解的地方。

至今想来,当时的自己太过年轻,是很严重的缺乏科学精神的。虽然意

识到这个问题,却因为许多别的事情耽误了对经济学的思考,留恋于一

些更浮华表面的事情之上。所以,长久积攒下来的问题一直被我搁置,

有时候会天真的认为,这种困惑最终是会被老师水到渠成的给处理掉

的,而且以自己的浅薄学识,来质疑经济学的教学尤其是一所名校老牌

的院系的课程设置,这无疑是件可笑的事情。问题就这样一天天的搁

浅,在经济学学习之路上,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我唯一作的事情就是按

照老师的要求保质保量或者大打折扣的进行课程学习。那段时间,我记

得自己学习了一些粗浅的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也包括一些如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之类的东西。

大概是大学二年级的那个夏天,有一天在图书馆闲逛的时候,找到一部

书,这部书的名字叫做《数学——确定性的丧失》,这是湖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的一套科学普及型读物中的一本,从借阅的记录来看,似乎并不

大受人欢迎,而我也只是看到这个奇特的名字因为好奇借来一阅而已,

根本没有想到,这本书从此开启了我日后整个思考的大门。那一个夏

天,我坐在一座极破烂的教学楼里面读它,读数学的发展历史,伴随着

我读这本书,不断思考的是经济学是不是也可以有质疑。终于有一天,

因为数学史上那些质疑数学确定性的伟大数学家的鼓舞,我突然觉得,

此前自己的想法并没有错,我应该去做一些属于自己的工作,即便做不

出来,也应该去努力尝试一下。

怀着兴奋,我开始了一个漫长的经济学的再学习之旅。从2001年的秋

天开始,我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来重新架构自己的经济学体系,与此同

时,也在重新架构我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从经济学说史开始,我陆续

读了一些重大的具有转折性意义的经济学读物,而且用了长达半年的时

间仔细研读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我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够

像这段时间这样让我深味其中,尤其是熊彼特的专著,让我明确了一个

异常广大的天地。在学习经济学说历共进退 史的同时,我开始借鉴大量的现代

对于经济学的批判性文字,从另一个角度去反思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同

时也强化对于主流经济学的学习。不过,因为天资和学习能力不足的原

因,这一段时间,我的思考仍然停留在表层,未能深入细化下去,不

过,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梳理大学阶段所有与经济学相关的知识类

别,按照理走向深处作文 论演进的顺序,整理出一个庞大的经济学理论图表。那段时

间,我反过来开始特别重视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部分,因为我发现,在

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大厦中,微观经济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工具性价

值。

这算是我经济学学习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从迷糊状态到逻辑清楚地状

态,让我重新审视经济学的学习和经济学本身的发展。一年之后,

2002年的秋天,我迈入了经济学学习的第二个转折时期,这一年的新

课程中有了一门叫做《信息经济学》的学科,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是当

时学院的副院长,旅美回国不太长时间,对一些经济学前沿有着一定的

认识,严格的说,这堂课所学的内容甚少,只讲解了几个特定的例子,

而且因为数学的关系,我学的很不扎实。但这堂课却给了我一个新的思

维视角,就是从信息的角度来重新演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而与之同

时,在产业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之中,也有了部分制度经济学的内容,这

也让我收获良多。

整个大学给我的第三个经济学转折,应该是一门叫做经济学方法论的

课程,这门课是新开的一门选修,不过,我投入的精力却远超过必修的

课程。这门课上,我开始有系统的整理之前学习经济学说史的基本内

容,并将这些内容与经济学的其他理论相结合,也在这个过程中,我间

接的涉猎了许多德意志民主社会主义学者的著作,终于在一定时段完成

了我要的经济学大厦的基本建立。大学毕业论文我选作了一篇方法论的

文章,大意是重新设定了经济学关于人性的假设,以次谈到了经济学的

革新与发展。

谈到这里,基本上也结束了我对大学经济学学习历程的回顾。值得谈

到的一点,我的经济学各个学科的分值都不是很高,不过略为得意的一

点是,毕业前夕,我问身边的同学对于经济学的理解的时候,许多同学

的回答都是不甚了了,而那一时刻地我,似乎有着比他们更深的一些基

础性认识,至于今后这种认识不断支持着做新的思考,直到今天,我完

全用自己的理念系统在支持自己的事业,都与那一段学习历程密不可

分。

二,经济学学习的一点心得

严格来说,我不是什么经济学的好学生,分数从来都不是很好,在运

用某些经济学模型上也不是很熟稔,尤其是国际贸易中的许多基本理论

我至今几乎已经忘光。不过,略能为自己开脱的一点就是,经济学的基

本思想对我的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基本的作

用。回想起大学期间最敬佩的一位老师(我们的班主任,一位年轻的人

大博士,思维极其缜密敏锐)曾经说到的大学学习的目的,我也在此对

自己的经济学学习略作一点心得整理。

1.立足方法论,做经济学底层学习

这里还是不准备做纯粹方法论的介绍。我在大学期间,感觉最大的收

获就在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做了经济学底层的学习,比如经济学到底是

什么一门科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该是什么,经济学跟其他学科、部类

之间的关系如何,经济学内部的各个学科系统是什么,经济学同生活的

关系是什么。其实,上述这些问题很难有确切的答案,基于不同的立

场、态度会有不同的解答,不过尽管如此,研究这些问题可以帮我们清

晰自己的思路,创建属于自己的系统。我在经济学学习过程中,特别反

对把经济学当成一门严谨的需要大量数学的学科,我不认为任何一个经

济问题都要用冗长的数学证明来取代,包括我认为经济学应该尽可能服

务于现实,而不是表面化的处理等等,这些都是我在反复比较各个不同

流派的经济学主张之后得出的属于自己的结论,至今还在指引我做现实

的处理。

做经济学的底层学习,一个极大的感受就是,这本身已经超越了经济

学的范畴,更多的涉足了哲学、社会学的领域,这个知识跨越很大,但

是,给我们带来的思维训练却是令人震撼的。我一直在说,早年的经济

学大家们,事实上都有很深的哲学背景,包括现在主流经济学的集大成

者萨缪尔森,他甚至是哲学博士。我想,这种有哲学、社会学为基础的

知识结构,能够给经济学的研究带来更多的更深的启发。事实上,也正

是在做经济学底层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清晰了对于一个有张力的人才

养成最有价值的知识结构体系。包括在今天,我基本上已经忘却了许多

知识,但是大学的经济学方法论却帮助我贯穿了许多看似复杂艰深的内

容。

2.建立大视野,作无花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经济学系统学习

经济学是一个系统结构,包含着广泛的内容,这个系统中有的内容相

比较而存在,有的内容相延续而存在,有的内容相交叉而存在。这是一

个包罗万象的结构,但结构内部又有着很深的一根逻辑线条,抓住这根

逻辑线条,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将所有与之相关的内容统摄于一

处。这种学习,能够帮助我们厘清思路,明白要求,抓住条理,有侧重

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对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并加以

处理日夜什么什么 。最近有一个很感的事情: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谈管理咨询的事

情,谈到要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些内容同经典的管理学理论相结合,

这个事情就是很典型的将经济学做成一个系统来看待的事情。在退出来

做教育的这段时间,我思考经济学理论本身的问题确实少了许多,不

过,能很快领会他的意图,依赖的不是我还有多少丰富的经济学知识,

乃是至今还比较清晰的一个经济学的系统。

经济学是一个系统,需要系统学习,其实,其他的各个科学门类同样

也是一个系统,也需要系统学习。现代科学中一直强调作为基础的三

论,叫做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把经济学当成系统来学习,正是系

统论的要求。经济科学是社会科学类学科,可在这个角度上,它同自然

科学获得了统一。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自我要求并力主社会科

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或者说,主张大学前两年是不要分文理科和分专

业的,现在看来,这个想法也魂牵梦绕的地方 得到一定的印证。3.抓住联系点,做经

济学细化学习

前述两点,从方法论的角度,从大系统的角度,给出了学经济学的一

些要求,但经济学有着更深的要求,更具体的要求,这个时候,就要从

宏观层面向具体层面过渡。过渡的方法就是利用经济学的方法论,在经

济学系统的统领怎样重置路由器 下,进入经济学部类的专题学习。这个过程中,就要遵

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并且leaping 善于将不同的部类结合起来做思考。这里举个

例子,前面提到的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部类,不过这个经济学

的内容又在若干的经济学部类中得到借鉴和发挥,比如说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有着本质上的共通性,在共同强调信息的成本

这一核心概念上达成了一致,尽管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不同,但确实有着

相当的联系。

在一个统一的结构指引下,将各个内容联系在一起,这个做法是一个

聪明的做法,一方面,因为有着整体系统的统领,能够明确各个内容的

自身定位,另一方面,将各个内容联系起来,又会更加明确内容之间的

相互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

这就是我在学经济学过程中的三个主要体会,其实,现在来看,这些

体会事实上是哲学思想在具体学科上的发挥。所以,反过来还是验证了

哲学对于经济学的影响,我也建议大家都能重视哲学,研究哲学,运用

哲学。

三,经济学新人的学习步骤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来做个建议,以帮助经济学新人对于经济学能有

步骤地进行。这个建议其实很粗浅,本意也不是让所有的经济学专业的

学生来按照这个步骤来学习,我想,自己给的这个建议应该交给那些对

经济学有想法,愿意投入时间去做研究的经济学新人们。

1.用经济学说史的专著来领路,尽可能熟悉经日本励志电影 济学的演变发展历

史,尤其是注意分析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基础、局限和演变发展,特别注

意分析经济学分析的主要方法和优势劣势。

2.在经济学说史基础上,研读部分带有转折意义的经典经济学著

作。

3.以经济学说史为基础,学习并熟悉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注

意主流经济学嬗变而产生的流派。

4.以主流经济学为基础搭建经济学的宏观结构。

5.展开具体的学科的学习,并注意不断地总结。

上述步骤是一个整体学习步骤,不代表具体的学科的学习步骤,也不

代表给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自我

总结,争取拿出一套自己对于经济学的理解认识和学习方法系统。

写到这里,我想可以暂时停笔了。相对于许多的别的方法介绍,我这

个应该是不怎么具体的,不过,这代表了一个宏观的认识,有了这个基

础,再具体下去,对于个人来讲,也是有帮助,有意义的。需要说明的

是,这个学习的心得体会不仅仅是我经济学学习的体会,也参与了大量

的新的学科的学习心得。大学学习不会像高中初中那样,一本书会讲上

很长时间,大学的学习内容更多,速度要求更快,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大

学学习有新的认识,新的对应方式和方法,同时也获得新的成绩。

经济学原理、管理学、政治经济学、高数、大英、中级微观经济学、

会计学、国际商法、中级宏观经济学、商务与经济统计、货币银行学、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财政学、公司财务原理、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本文发布于:2023-04-22 02:4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85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习经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