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之首《大学》:精髓就这十句

更新时间:2023-04-21 21:04:13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1日发(作者:塔吊附着)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

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对班子的评价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

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

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任何

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

合理了。

【赏析】

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

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电大论文 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

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交叉报复 美的最高境界。

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少林拳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物。

【译文】

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

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

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

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

物的原理。

【赏析】

治国、齐家、平天下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修身的问

题。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

果意念志向夹杂着私情物欲。表现在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

,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

3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对事物深入研究以后,知识就能丰富,知识丰富以后,诚意就能证实,诚意证实以后

,心志就能端正,心志端正以后,身心就能修养,身心修养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

庭管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

【赏析】

这段话是对上一段话相对的复述。上一段话说明要明明德平天下,最终推到人要学习

掌握知识,明白事理,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而这段话强调通过学习,修养学问道

德,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有仁德修养的兰花怎么画 人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

4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

止于信。

【译文】

作为君主,就要达到仁爱;作为臣下,就要达到恭敬;作为儿子,就要达到孝顺;作

为父亲,就要达到慈爱;与国民交往,就要达到诚信。

【赏幼儿安全教育 析】

《大学》在首章就阐述了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知识,知书明理,通晓

人生之道,修养品德,建立自己理想的道德人格。以“止于至善”为方向或目标,使自己

无时无刻不在为仁行善之途上前进。

5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译文】

所说的证实自己的诚意,就是要不要自我欺骗,如同厌恶奇异的臭味,如同喜欢美好

的色彩,这叫做自我满足。

【赏析】

这段话主要是对诚意的含义论述。《朱子语类》卷第十五中说:“格物者知之始也;诚

意者行之始也。”即对事物能明白其理,以达到致知的境地,然烤翅中 后对于道理无所不明,

可是,有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守仁,明白事理并不一定能切实依理而行,唯意念诚实

不欺的人,才能真正地为善去恶。这也是修身、正心的前提。

6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

有钱的人能够光彩他的房屋,有仁德的人,会修养他的身心,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

安舒了。所以君子一定要证实自己的诚意。

【赏析】

作为君子,一定要有诚意,猪年大吉 在意念将发未发的瞬间要告诫自己,使意念真实无妄。由

于意念是非,必然表现在各种言行上,而意念真诚又是美好道德品质的表现。

7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译文】

后代君子尊敬所应尊敬的贤人,亲近所应亲近的亲族,普通一般人享受所得到快乐,

利用所得到的利益,所以才终生不忘记前代圣王。

【赏析】

这句话是对此之前半部分总结,前部分论述前代圣君止于至善的德行,人民敬仰,不

能忘怀。形容更新民风的效果,以证明明德的作用,所以后世有德之贤士,有感先王德

行的宏大,自然敬而仰之。

8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

也。

【译文】

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

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赏析】

要治国,先齐家;不修身,不可以齐家。从修身到齐家,再到治理国家,是最自然的

事。一家之长修身与否,是家人的榜样,国君的修身,同样对人民起着表率作用,治国

者的举止最能引起人民的注意,容易上行下效。

9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译文】

所说的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是国君敬重老人,人民就会崇尚孝道;国

君尊敬长者,人民就会崇尚恭顺;国君怜抚孤儿,人民就不会背弃。

【赏析】

言传不如身教。齐家的关键是修身,身修才能教育家人。治国之道除了教化之外,还

需政令,但毕竟以教化为本。这段话就是强调国君在治国中的表率作用。只要在上者有

敬老尊长、怜恤孤苦的行为,则人民自会兴起孝、慈、不背之志。

10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译文】 财富积聚了,民众就会离散,财富分散了,民众就会集聚。

【赏析】

治理国家,财用之源来自人民的辛勤劳动。国君若能从爱民出发,节约用度,使人民

能生活充裕,以达到爱民、善民、富民的目的,人民自然爆炒鸡肉 而然会人心归向,辛勤耕作,

贡献国家。如果国君只求自己聚敛财物,满足奢侈荒淫的享乐,那么,所属臣下就会争

财逐利,中饱私囊,造成内乱四起。既然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当然不会努力

耕作,导致人心涣散,人人见利轻义,上下都会陷于祸乱,最后招致国家败亡。所以,

《大学》强调为上者要修养道德,公正无私,廉洁自律,与民同乐,拥有了人民,才是

正真的拥有财富。

来源:书法思考(ID:shufasikao)

Powered by TCPDF ()


本文发布于:2023-04-21 21:04: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81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四书大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