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的事迹

更新时间:2023-04-21 16:58:58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1日发(作者:齿轮模数怎么计算)

袁隆平院士的事迹

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深深地激励了无数人。他尽自己的全力,

实现了人民的温饱。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袁隆平院士的杰出事迹,欢迎大家

阅读转发!

袁隆平院士的事迹篇1

所有最普通的中国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在许多人的心里,他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国的脊梁人物中,袁隆平是极

具标志性的存在,是中国数十亿人深情爱戴的“国民英雄”。袁隆平的去世,

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

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劳在杂交水稻科学研究一线,只为14亿中国人有饭吃。在

普通中国人的认识中,“袁隆平”三个字是一个充满意义和情感的象征,象征着

一个国家的人民从饥饿走向温饱,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赶上时代走向引领时代。

从“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到今天“天问一号”跨越行星际,共和国的

科学家们向真理之路不断探寻,靠着自力更生、顽强执着和大胆设想、认真求证,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话。袁老有两个梦: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一生都在追梦,

在大地上追梦。袁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测,

还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类福祉的使命追求。杂交稻研究是具有开创

性的,是对真理的渴望和向往,是对中国人民的负责。袁老用双脚丈量写在大地

上的真理,他的“实验室”就是国民经济主战场,他的科研目标很纯粹,就是解

决吃饭问题。

袁老是共和国最不平凡的农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曾经历过旧

中国贫穷落后年代的人,内心烈的愿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变中国的种子。

这位老人也是最伟大的农民,他留给青年人的话是: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

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

当。他躬身力行,在农田里做实验,90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坚持做科研,实现“高

产更高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他心头的重中之重,

他要解决的不只是当代人的吃饭问题,他想永远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

今天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人类科技前沿的成果频频凝聚全球关注的目光。

我们深知,没有科技自立自强,在国际竞争中腰杆子就不硬,正如“两弹一

星”“杂交水稻”让中国人民的腰杆子挺起来。今天一位科学巨擘走了,但他的

精神还在,还在深深濡染着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们必将其代代传承。

袁隆平院士的事迹篇2

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

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

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

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

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他还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

织的首席顾问。“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

候已是4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平把记者送至路口,

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

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

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厅迹。

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走向丰衣足食的

世界》书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

人中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

衣足食的世界。”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

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学历顺序 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

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这些年

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

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

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员。1998年,越南和印度

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2

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袁隆平院士的事迹篇3

就像是做了一场梦,梦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去了稻香四溢的另一个世界。

对于他的最初记忆,是在一次看电视节目,一位主持人眼含热泪地跟我们讲,

作为中国人,天地君亲师,你们可以忘记和背叛,但谁都不能忘记袁隆平爷爷,

谁也不能不尊敬袁隆平爷爷。

听老人说,中国上世纪60年代,在大饥荒中去世了很多人。我还听到身边

很多人表达着对袁隆平爷爷的感谢,是他改变了中国的“粮食命运”,让许多中

国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种植粮食发生了改变。当听到

袁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人们简直不敢相信,一遍又一遍地为袁爷爷祈祷。

因为袁爷爷,中国人,不仅仅是不再饿肚子了,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勇敢!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袁爷爷,他是国家的英雄,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

让不少国家免除饥饿的人。

国士无双,当是袁隆平爷爷,我辈幸福,当忆袁隆平爷爷。袁爷爷只是带着

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我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会永远铭记袁爷爷,沿着他前进的道路走下去。

有了袁爷爷的引领,我们会奋勇向前!

袁隆平院士的事迹篇4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尖

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平用惊人的科学成就响亮

地回答了这人问题。

袁隆平、平头小脸,土里土气。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

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

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和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

种子。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3亿人的命运呢?

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执著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

的秘决时,他似“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未来,袁隆平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

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3#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隆平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

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的事迹篇5

“袁隆平”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不仅获得

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获得过联合国“科学奖”哩!不过今天我要说的

则是我家这个“袁隆平”。

我的外公七十多岁了,身体特别硬朗。退休前,他是县里分管农业的领导。

听妈妈说,外公是华中农学院的高材生。不过,说起来是个名牌大学生,但实际

就是个庄稼汉!因为外公每天早出晚归,骑一阔字开头的成语 辆破自行车,整天都和泥巴、庄稼

打交道。为了试验新品种,他常常从早到晚地泡在田间地头,观察种子的生长过

程,记录种苗的生长时间和收获率。即使戴上大草帽,皮肤也被晒得黝黑,活像

个非洲人。

终于退休了,外公总该享享清福了吧,但他还不肯闲下来。他最大的爱好就

是看书,研究他的老本行。今年,已经退休十几年的外公又研究起巴西早稻来。

他说,这种早稻的耐旱本领特别大,如果试验成功,能很好地对付庄稼缺水这个

大问题。为了试验,一大把年纪的外公,自己动手开了一块试验地;为了保证早

稻的健康成长,他自己动手拔田里的野草,捉稻秧上的害虫,比照顾我还要细心;

为了得到巴西早稻详细的生长资料,他没有哪一天不去观察、记录,常常忘了回

家吃饭。家里人常笑他,说他的干劲比年轻时还大!

年轻时的外公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我无法见证,但是现在的外公,尽管没

有袁隆平那么大的名气,但在我心中,和袁隆平一样了不起!

袁隆平院士的事迹篇6

这两天的天气格外阴沉解酒的水果有哪些 ,云浓得像是要滴出水来而却迟迟不下。使人的心上

莫名蒙上一层压抑,在这种日子里又听见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不禁感受心中

空落落的,像是少了点什么似的。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可以说没有他,我们老百姓还是

吃不饱,还是会挨饿,但是为了让人民吃饭,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知道吗?

19607月他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从此便开始独自研究杂交水稻,那时

他的家人都不支持他,认为他一个大学生去种什么田。后来1997年,她才有了

自己的团队来研究。而1960年——1997年这37年间,他都独自一人奋斗,在

稻田与实验室间。

听过一个故事,就是在时期袁老将他保护级的实验品种在4分田中,后来,

稻株被收,他看见一口深井中,竟还有几株竟奋不顾身地跳下去。可以说没有这

几株实验稻就没有今天的杂交水稻,袁老奋不顾身可以说今天的粮食是袁老拿生

命换来的呀。

袁老在采访中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

盖全球梦”。简简单单几句话虽使用了夸张却难看出他的雄心壮志。袁老,您逝

世了,我们一定会完成您未完成的梦想的!

采访中,记者问袁隆平“如果您再次看饥荒您会怎么做……瑞士足球 ”主持人话音刚

落袁隆平院士便马上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这是一个人对他产品的最大自信,也足以看出,他对杂交水稻的用心良苦体

现了他的初心。某年522131732秒袁隆平院士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

当时许许多多虽然的英语 的人站在医院门口目送车对远去路过之处设有几辆车,就算有也是

停下鸣笛致敬。场面,一度十分壮观。本来我还想什么时候能见他一面,因为离

得比较近吗?这下,可是再见不到了。

雨,落下来,又慢慢下大。这场雨带走了袁隆平院士,都将他印在了我们的

心底。

袁隆平院士的事迹篇7

某年12月初的一天,袁隆平刚结束对委内瑞拉的应邀考察,就乘飞机直抵

香港,出席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理学博士的仪式。平时穿着极随便的他根本

没带领带,为了出席正规场合穿西装配领带,他就和同行的人上街买领带,同伴

都劝他买条金利来领带,他嫌贵,不肯买,拉着同伴到地摊上去,买了一条花

100元港币能买到6条的领带。他拿过领带,在胸口上比试着,笑笑说:“蛮漂

亮嘛,怎么样,精神吧,这叫价廉物美,比名牌差不到哪里去,来来,你们都来

买……”“不买,不买,袁老师,你当然啰,身份不一样,再差的东西穿到你身

上,都成了名牌,我们不行啦,要靠名牌撑门面。”

见同伴都不愿买,他只好自己买了几条,调侃道:“哦,我晓得了,你们不

买是舍不得掏钱,我老袁大方得很,见人白送一条,怎样?”

当时,袁隆平的三儿子和三媳妇正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听说此事后特意上

街买了条金利来领带,晚上到老爸下榻的宾馆给他系上,嘱咐老爸明天出席胡夏的歌 仪式

时,系他们买的这条,但第二天,他还是系上了自己在地摊上买的那条,到香港

中文大学去了。事后,他将儿媳买的那条领带留给了儿子。

或许有人会说,花自己的钱,当然心痛啦,花公家的钱,就不一样。此言差

矣!应该说,他花公家的钱,比花自己的钱更“抠门”。他是全国委员,某年2

25日,他乘飞机到北京去开33日召开的每年一度的“-”,出发前,他就

“沉下”脸交代买机票的人:“别买头等舱,就买经济舱,就是买了头等舱,你

也得去退掉。”

原来,有一次买机票的考虑他工作连轴转了几天,为了让他在飞机上休

息得舒适一点,就买了头等舱。登机前,他才发现是头等舱,硬逼着送行的秘书

退掉头等舱,换了经济舱。上机后,头等舱里空着位置,加上空姐熟悉他,尊敬

他,请了他几次去头等舱,既然不花钱,他就去了头等舱。事后,身边的同事笑

他专坐不花钱的头等舱,他说,空着也是空着,浪费资源可惜。

袁隆平这位“中心”主任坐飞机花钱“抠门”,审批费用更“抠门”。当初,

“中心”建好分子实验楼装修铺地砖时,经办人递交给他一份购物清单,他一看,

一块德国元帅 600 x 600的地砖单价50元,嫌太贵,便仔细询问怎么回事,经办人回答

说,分子实验楼搞实验时经常用化学溶液,而这种地砖防酸、碱,防腐蚀,防滑,

材料不一样,所以价钱就贵。袁隆平这才同意购买。

袁隆平院士的事迹篇8

如果说母亲带领他祭拜“神农洞”只是为袁隆平的学农之门开了一条缝,

么那次初秋的游园之行则彻底为袁隆平打开了立志学农的大门。

袁隆平6岁那一年的初秋季节,他随母亲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去游玩。对于

在城市里住惯了、从没见识过农村果园的袁隆平来讲,那简直是一次神奇美妙的

大自然之旅。母亲牵着他的手,蹦跳着走在繁茂稠密的果林里。红红的桃子灿烂

地挂在树梢、绿绿的葡萄像一串串碧玉,果树之间的空环保建议 地上,间种着在那个年代

还稀有的西红柿。毛茸茸的枝杈上,结着红、白、黄、绿几种颜色的果实,真是

美极了。还有那绿葱葱的片片竹林……

幼年的袁隆平爱上了这美丽的果园,爱上了这绿色的世界,他实在不愿离开

这里。正如袁隆平后来所说:“从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记忆中那个美丽

的果园便飘进我的心灵,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

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没有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没有功成名就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是质朴的表白,

有的只是对美丽的特别感悟与无悔执着。可见当年,这片美丽的中科院院士、

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记忆,成了袁隆平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与梦幻。

巨人的诞生总是需要机缘巧合的。正如牛顿童年那个砸在头上的苹果引领他

发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5岁时遇到了他钟爱的罗盘,最终成为物理学界世界

级的泰斗一样,这次美丽的游园惊梦,正是带领袁隆平一步步走向农业科学巨人

之路的那只闪亮的萤火虫。

时隔60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

焕发。那片花果鲜艳的园艺场,在风雨飘摇、国事艰坐姿 难的年代,曾是那么深刻地

打动了一个孩子纯真的心。

就是这次郊游,奠定了袁隆平一生理想的基础,使他从此与“农”结下了不

解之缘。也正是这片美丽的果园,最终改变了袁隆平一生的命运,进而在某种程

度上改变了13亿中国人的命运。

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

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

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1962

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

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

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

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

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

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

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

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打扫的英文 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

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

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

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袁隆平院士的事迹篇9

国士无双、一生尽瘁,袁隆平院士以一粒“种子”,种下了全中国的粮食梦。

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将饭碗牢牢端在自

己手中。这与袁隆平院士的艰苦努力密不可分。

如果问大家1935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大家会想起什么呢?是丧权辱国的《何

梅协定》?还是-开始扩张势力,二战的导火索已经埋下?这些都是1935年的真

实历史,不过对于那个时代的普通中国人来说,饥饿和死亡,才是他们每天的“家

长里短”。这一年的黄河、长江先后泛灾,计有灾民约2059万人,赤地千里,

流民无数,两河退水后,接踵而至的就是当时中国医疗水平完全束手无策的大规

模瘟疫,全中国一片哀鸿遍野。1935年,五岁的袁隆平随母亲辗转路过汉江流

域,汉口那些和他年龄相仿却嗷嗷待哺,又一无所获的小乞丐令他终身难忘。19

岁的袁隆平毕业了,他毅然决定就读四川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

袁隆平四年大学毕业时,被分配到打开地图也得找十几分钟的湖南省安江农

校任教,从重庆坐船到武汉,从武汉再坐火车到长沙,再坐一天只有两班的小汽

车翻越一座大山,在车上睡一晚才能到安江。在三尺讲台上,袁隆平一站就是十

九载。而袁隆平从来没有忘记中国普通老百姓对于填饱肚子的渴望,他日日夜夜

和新中国的农民们呆在一起,他知道,粮食就是“黄金”,他立下大志:“用毕

生让中国人远离饥饿!”他也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全中

国人的骄傲,是他让中国人从此摆脱了饥饿,是他让我们中国有了粮食战略储备,

有了不需要在粮食上被其他国家压制的底气。

袁隆平曾说自己有一个“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

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做到稻穗下乘凉。他用毕生去

完成自己的梦,我们也应该用珍惜每一粒粮食去怀念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毕生奋斗的梦想就是让杂交水稻

覆盖全球,让所有人不挨饿。中国创造了粮食自给的人间奇迹,我们相信袁隆平

院士的梦想一定会成为现实,饥饿和贫困终将从地球上消失。


本文发布于:2023-04-21 16:5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78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