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审美理论主要学派和其主要理论

更新时间:2023-04-21 15:36:41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1日发(作者:镉)

现代西方审美理论主要学派和

其主要理论

(一)移情说

1“移情说”的创立及其影响

“移情说”是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

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在他的《空间美学》一

书中对“移情说”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通常人们

把立普斯作为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立者。

2、以立普斯为代表的“移情说”的主要内容

“移情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美感

是一种心理错觉,一种在客观事物中看到自我的错

觉。它认为,产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于8阿哥 “移情”。所

谓“移情”,就是我们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

使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也就

是把我们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

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

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

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

物是美的。

2“心理距离说”的主要内容

布洛认为,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是一个具有普遍

意义的审美原则和艺术创作原则。

审美的心理距离首先要求审美主体超脱对审美

客体的的实际需要与功利目的。即审美主体与审美客

体之间的审美距离不能太近,距离太近和没有心理距

离,就不能产生不同于实用态度的审美观照、审美欣

赏。

审美的心理距离同时要求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

保持“切身”的关系,这种关系中包含审美主体对审

美客体的浓厚感情。即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心

理距离不能太远,如果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没有

切身关系,客观事物引不起审美主体的注意、情感,

也不能产生美感。

3、对“心理距离说”的分析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抓住了审美的某些规律,

尤其是关于审美态度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具有

实用价值。但是,由于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

础上的,因而具有明显的缺陷。第一,脱离社会、生

活实践来观察审美现象,认为审美距离是形成美感的

唯一源泉,一切美和美感都建立在“距离”基础上,

是以偏概全,舍本逐末。第二,布洛片面强调了美感

超脱功利的绝对性,没有看到美感的潜藏功利性,也

是片面的。

(三)直觉说(表现说)

1“直觉说”的产生及其历史影响

“直觉说”也称“表现说”。这一审美心理学流

派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克罗齐是一位哲学

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在克罗齐之后,

又有一些人发展了他的理论,如科林伍德等。克罗齐

把康德、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推向了极端,把美学

发展为表现主义美学,这种表现主义美学产生了世界

性影响,尤其到20世纪初叶,在西方取代了在西方美

学界占据了几乎两千年统治地位的亚里士多德的摹

仿论,并为西方现代派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2“直觉说”的主要观点

克罗齐的“直觉说”的基本观点是:美就是直觉,

就是形式,就是直觉的表现。即在美感中,没有任何

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只有对事物形式的直觉感受,

美的全部意义就是对事物形式的形象直觉。

3“直觉说”的合理因素

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尤其是他的“直觉”和“表

现”学说,在西方美学和艺术界至今还有广泛的影响。

在他的美学思想中也不乏合理因素。如他提出了形象

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立,并强调了形象思维在艺术创

作中的作用,虽不全面,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形象思

维的重要性。再如,他提出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思想,

对普及艺术具有积极意义。

(四)格式塔审美心理学派(完形审

美心理学派)

1“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立及其历史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于20世纪初的德国,是

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今

德籍美国著名美学家、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他在30年代从事电影理论的好听的近义词是什么 研究,著书立说,由于不

满希特勒的统治,于1939年移居美国,从此转向对审

美中的知觉进行研究。他著有《视觉思维》《走向艺

术心理学》《艺术与视知觉》等,成为格式塔心理学

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格式塔心理学是内容较为复

杂,立论较为严整,在当今有着广泛影响的心理学的

美学流派。

2“格式塔”的含义与特征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其意思是“完

形”“完形”在格式塔审美心理学中具有特殊的含义。

“形”是指在人的知觉经验中形成的一种意象组织和

结构。“完形”是指心理活动中“形”的整体性,这

“形”的整体性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原有的,而是由知

觉活动组成的经验中的整体,是知觉进行积极组织或

构建的结果。

完形具有三个特点: 丑恶

1)整体性。完形的整体性是现代科学系统论

意义上的“整体性”。其意义是:完形的整体性不是

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比如对一

首五言绝句的整体感受和依依人体 理解,绝不是20个字的意义

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个意义远远大

于部分意义之和。

2)独立性。即每一个完形一经形成,就具有

了不为外界因素变更的相对独立性。如人们欣赏过一

首乐曲之后,无论再换用什么乐器演奏这首乐曲,都

不会破坏、改变乐曲给人的整体心理感受。

3)主客体的统一性。即完形不是完全指客体

本身的形式,而是在人的知觉经验中形成的完形。也

就是说,完形是在人感知客体的基础上的大脑中形成

的,是在知觉中呈现的。所以,对完形的研究主要是

对知觉的研究。

3、完形的特征

完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点:

1)完形是一种力的样式。

2)完形是自发地追求着一种平

4、完形的两大原则

1)简化。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那些能够给

人最愉快的感觉的完形,就是那些采取了最大限度的

简化形式的完形。简化的实质是以尽量少的结构特

征,把最复杂的材料组织成有秩序的整体,而整个整

体的简化是由表现力的需要决定的。如剪影艺术、绘

画中的素描,要求最大限度地简化形式,简化到突出

形象的最突出特征。简化的特征是表现“力的样式”

2)张力。张力就是力处于最有表现性时的一

种样式。张力体现在运动状态中,是力量发挥到淋漓

尽致的一刹那的状态,最具有表现性和运动性。所以,

简化的核心是动态平衡,动态平衡的基础在于张力,

简化本身就是一种张力的样式。

5、完形审美心理学派的理论核心——表现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完形的目的是表现。表现

就是人们通过知觉的方式获得某种经验,这种表现得

以实现,是因为人与客观事物具有“同形同构”关系。

即审美欣赏的目的,是借助审美对象与人的同形同构

关系使自己的情感愿望得以表现。他们认为,表现是

人的知觉样式固有的特征。比如杨丽萍的孔雀舞能够

引起人的美感,不是因为舞蹈中对孔雀的形态、动态

的表演,使人联想美丽的孔雀而感到美,而是因为表

演中体现的孔雀的“力的样式”传达给人脑皮层,受

“同形同构”的影响产生快乐的知觉共鸣。再如柳树

被动下垂的样子会引起人的悲哀情感,也是由于柳树

的样子与人的“悲哀情感的力”具有“同形同构”的

关系。所以柳树这一形象可以表现人的悲哀情感。总

而言之,外在世界的力与人的内在的力具有同形同构

性,同形同构引起的共鸣产生人的美感。

6、对“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简要分析评价

格式塔心理学派在形的整体性、力的表现性和运

动性等方面的研究有独到之处,但它一方面缺乏科学

的心理学依据,另一方面忽视了社会实践在艺术创作

和欣赏中具有的决定性作用,只从生理和心理方面解

释事物和情感的力的关系,从而忽视了人与动物的区

别,忽视了社会和历史对人的心理结构起着决定性的

影响,因而具有片面性。

(五)心理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

1、弗洛伊德和他的心理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学是本世纪初发端于奥地利的一个新

兴的心理学派。它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并

不是一个美学家,但是他所创立的心理学对西方美学

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理论有五大支柱:

无意识、婴儿性欲、恋母情结、抑制和转移。与美学

关系最大的是“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是一位精神病学医生。他在长期的临床

实践中发现,病人精神失常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某种冲

动得不到满足,某种愿望得不到实现,受到压抑,形

成创伤造成的。这种创伤逐渐沉积到意识深处,形成

无意识而潜伏着,一旦受到激发就爆发出来导致精神

病。据此他建立了一整套“无意识”的心理理论。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在他生活的前期和后

期略有区别。前期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两大部分:

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清醒的,却是无力的,不重要

的,它只是心灵的外壳;无意识是盲目的,却是广阔

和有力的。它对人类活动起决定作用,是心灵的核心,

是决定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无意识又分为潜意识和

前意识两部分。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

能,特别是性的本能。前意识则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

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一种可以被回想起来,被

召唤到清楚意识中的无意识。如果把人的整个心理比

作一座岛屿的话,意识是露出水面的部分,无意识则

是沉入水底的基础和主体。

后期的弗洛伊德提出了关于人的心理分为三个

层次的学说。第一层“本我”(又被译为“伊德”

相当于早期提出的“无意识”。它处于心灵的最底层,

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它是盲目

的、混乱的、无理性的,它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

是恶的,也不知道什么是道德,只知道按“享乐原则”

活动。第二层叫“自然”,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

实际条件来调解自己行为的意识。它按照“现实原则”

活动,因为在“本我”支配下,人的欲杠铃提拉 望不可能得到

全部满足,人不能不根据实际情况来修正自己的欲

望,决定自己的行动。第三层叫“超我”,也就是良

心、社会伦理道德的制约。它压制本能的冲动,不顾

现实的利益得失,按“至善原则”活动。这三者相互

矛盾、斗争,特别是“本我”和“超我”经常处于不

可调和的状态之中。在这三个层次中,“本我”是基

础,是强有力的人类行为的“内驱力”

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弗洛伊德都强调本能和无

意识的决定作用。在无意识中,他又极力强调人的性

欲本能,以此来解释人的各种精神和实践活动。他认

为人一出生后,性欲本能就构成了人的基本心理能

源,在现实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性欲本能便被压抑在

“本我”中。他把这种被压抑的性本能称之为“力必

多”“力必多”在潜意识中逐渐结成“情结”。他认

为,从本性上来说,所有男孩都有恋母忌父情结(即

俄狄浦斯情结,因为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而

得名);所有的女孩都有恋父妒母情结(即埃勒克特

拉情结,因为希腊神话中的埃勒克特拉怂恿其兄为父

报仇而杀其母)。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在“本我”

中的性本能并不是被埋在心底深处而不在活动的,内

在精神是一种流动力或动态的结构,在某一方面受阻

碍和压抑,就会自动调节,转变方向,在其它地方寻

找出路,使受阻的能量得到发泄,就像缺口的堤坝一

样。这种现象被弗洛伊德称为“力必多”转移,夜梦、

昼梦和想象等便是“力必多”转移所造成的结果。

2、弗洛伊德的美学与艺术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想象是一种特殊的转移方式,

被其称之为“升华”。他认为从心理学观点来看,艺

术家介于梦幻者和精神病患者之间。他们三者的心理

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最高级的艺术型人最接近

精神病患者,而最低级的艺术型人,则最接近梦幻者。

艺术想象与纯粹“力必多”转移的不同地方在于夜梦、

昼梦等。“力必多”转移的世界是一种自私隐秘的世

界,而艺术想象却以社会所允许的形式显示出来,其

中,“力必多”是屏保图片大全 隐藏和伪装着的。因此,它是从都

可以进入的世界,而且人人都可以通过这个世界,使

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末能得到满足的欲望得到替代性

的满足。这就是审美欣赏和审美经验的本质所在。

所谓替代性满足是相对于真实性满足而言的。真

实性满足是指人的欲望得到现实的满足,如饿了有饭

吃,渴了有水喝等,而审美欣赏中的满足是不能实现

的,而是通过想象使在现实中受到限制的欲望得到满

足和解脱。艺术家创作的原动力是“不能得到满足的

欲望”,艺术家在创作中让无意识的强烈本能在幻想

中得到宣泄,再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便是艺术作

品。艺术家在创作中是按照深层欲望的标准来挑选内

容,他从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只选取那些满足自己欲望

的东西。不管艺术家怎样加以掩盖和改头换面,仍然

万变不离其宗。弗洛伊德认为:“凡艺术家,都是被

过分的性欲需要驱使的人”。达芬奇在描绘各种圣

母像时所激发的热情,就是他早年便离别母亲的思念

情绪(即恋母情结)的升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惠特曼的诗篇、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等,其中有些情节

和片段是对渴求同性恋的热望的升华,由于他们不能

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只好寄托于想象性的创造。

他认为追求美并非艺术的直接目的,美仅仅是一

种武器,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艺术作品之所以具

有魅力,就因为其他人和艺术家一样,也是在某种程

度上遭受着同样的挫折,他们尽管也可以在梦幻中去

寻求解脱的办法,但因他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幻想的

作品未免枯燥乏味,无法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正

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不仅是一种精神补偿的手

段,而且被公认是一种社会性的治疗手段和一般观众

摆脱苦闷的出路。

3、对精神分析学的简要分析评价

弗洛伊德在对无意识和潜意识领域的心理研究,

对病态畸形心理的分析研究等方面是有积极贡献的。

他把现代心理学同文学的创作和欣赏联系起来,注重

审美心理特点的研究,其功绩是不容抹杀的。但是整

个说来,弗洛伊德学说对审美心理基础的解释,他的

片面性和武断性是显而易见的。

弗洛伊德的根本错误在于他完全否定了人的社

会性,不理解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他的整个理论体

系是建立在纯生物学的观点之上的,用生物学的观点

来研究社会、历史问题和人类心理活动。他研究的主

要是“病态心理学”,却硬把它硬说成是适合于整个

人类的,结果把正常的人同精神病患者混为一谈。


本文发布于:2023-04-21 15:36: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77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现代美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