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知识点
1. 免疫的概念、特性及功能
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排除“非己”,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识别能力:自身与非自身
特性:
特异性:能识别非自身物质间的微小差异 如:同分异构体、旋光性等
免疫记忆: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 ,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更多、更快、反应更强烈
如:传染病康复后或疫苗免疫后,能获得长期免疫力
功能:
免疫防御:针对外来侵入者—抗原,免疫细胞会释放一种抗体,消灭异物,起免疫保护作用----
病原微生物感染
自身稳定:免疫细胞会把体内废物清除出体外。废物包括异物残渣、老死细胞、外来的杂质等----
抗衰老
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或畸变的细胞,是一种生理保护功能----抗肿瘤
2. 生物体的防卫系统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构成,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的方法与途径
( 1)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 ( 2)吞噬细胞、NK细胞、抗菌蛋白炎症应答-----淋巴系统
(3)免疫:淋巴细胞、抗体。
特点: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识别自我与非我。
免疫系统:
英凤烧饵块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法氏囊(禽类) 胸腺
容积的计算公式 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淋巴组织
造血干细胞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NK细胞)
免疫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其它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分泌型:抗体、补体、细胞因子。
膜型:TCR、BCR、CD、MHC等
睡眠充足、不要酗酒、保持乐观,多参加运动、
补充维生素 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
3. 外周免疫器官如淋巴结、脾脏的免疫作用
淋巴结:
1)、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高内皮细胞小静脉 (HEV)在淋巴细胞再循环中发
挥作用。?
4)、过滤作用:杀伤、清除进入淋巴液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净化淋巴液,防止病原微生物扩
散的作用。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脾脏:
1)、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成熟的淋巴细胞可定居于脾脏。B细胞约占脾脏中淋巴细胞总数的60%,
T细胞约占40%。
2)、免疫应答的场所:脾脏与淋巴结的差别在于:脾脏是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应答的主要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合成并分泌如补体、干扰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4)、滤过作用: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衰老死亡的自身血细胞、某些蜕变细胞及免疫复合物等,从
而使血液得到净化。
4. T、B细胞的种类及各自的作用
初始 TH细胞(简称TH细胞)
人类的T细胞不是均一的群体,根据表面标志和功能可为:五个亚群:CD4+T(初始TH细胞,
TH1细胞,TH2细胞) CD8+T(T细胞,TS细胞)
指未完全分化的TH细胞,是TH1、TH2细胞的前体,分泌低水平的IL-4和IFN-
功能:调节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分化产生TH1、TH2细胞。
TH1功能:释放IL-2、IFN-r和TNF,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称为炎性T细胞。参
与细胞免疫应答及迟发型超敏反应。在抗胞内病原微生物等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TH2的功能:
释放IL-4、5、6、10,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合成并分泌抗体,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或速发型
超敏反应。
杀伤性T细胞功能:
是效应T细胞,经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伤携带致敏抗原的靶细胞 。如:肿瘤细胞,感染
了病毒的组织细胞。
TS细胞:具有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
5. 自然杀伤细胞(NK)的功能
1)能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具有抗肿瘤、抗感染的功能。
2)NK细胞可产生:IL-1、IFN-r、TNF等,有免疫调节作用。
3)参与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的发生。
6. 抗原的概念、构成抗原的条件、抗原特异性与抗原决定簇、交叉反应
概念:是指那些能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又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
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条件:异物性 理化性状 免疫方法的影响 机体对该物质的应答性事迹
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特异性抗体
或淋巴细胞结合并相互作用。
抗原决定簇抗原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有免疫原性的化学基团,是与抗体相结合的部位,又
称为表位。
交叉反应:甲抗原+乙抗体
7. 免疫佐剂、胸腺依赖性抗原、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半抗原的概念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免疫佐剂:是指那些与抗原一起或先于抗原注入机体后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即辅佐抗原的
作用。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增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应答。
胸腺依赖性抗原: 指需在抗原提呈细胞参与及T细胞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
原性物质。
内源性抗原:细胞内产生的蛋白质抗原,包括自身抗原和非己抗原----MHCⅠ分子递呈。
外源性抗原:由细胞外摄入细胞内的蛋白质抗原,包括非己抗原和自身抗原---MHCⅡ分子递呈。
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简单小分子抗原物质
8. 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概念、结构,各功能区的功能、Ig的生物学活性、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
学活性。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是机体免疫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由浆细胞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
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黏膜分泌液中。——体液免疫。
9. 克隆、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的概念
克隆: 是指由一个细胞无性增殖而来的一个细胞群体。
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
性抗体。
多克隆抗体:在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下,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并产生针对多
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其混合物即为多克隆抗体。
10. 细胞因子的概念、种类、特性及生物学活性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所产生、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分子
量约8~80kD), 目前已发现200余种。
种类:白细胞介素(IL) 干扰素(IFN) 肿瘤坏死因子(TNF) 集落刺激因子(CSF) 生长
因子(GF) 趋化因子
特性:1、均为低分子量的多肽或糖蛋白,分子量 6~60 KD, 少于200氨基酸。
2、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
多向性: 一种淋巴细胞 →多种CKs
多源性:多种细胞 →一种CKs
3、与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细胞因子可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
挥作用。
4、具有高效性、多效性、网络性
1)高效性:在PM(10-10~10-15M)就能发挥作用。
2)多效性:一种CKs →多种生物学效应。
3)网络性:CKs相互渗透,调节细胞的活化与分化,表现增强或抑制,具有免疫调节作
用。
5、细胞因子作用的两面性
生理条件:发挥免疫调节,抗感染、抗肿瘤。 大量产生引起病理现象
生物学活性:
1.介导和调节固有免疫 (抗细菌感染 抗病毒)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2.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由抗原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调节淋巴细胞的激活、生长、
分化和发挥效应。在受到抗原的刺激后,淋巴细胞的活化受到细胞因子的正负调节)。
3.刺激造血 (由骨髓基质细胞和T细胞等产生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在血细胞的生成方面起重要作
用) 。
11. 补体的概念、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及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补体(complement)是存在于人和动物正常新鲜血浆中具有酶样活性的一组不耐热的球蛋白。
经典途径:
激活物:
1)IgM或IgG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2)核酸、酸性粘多糖、肝素、鱼精蛋白等。
其活化过程分为3个功能单位:
1)识别单位:C1q,C1r,C1s
2)活化单位:C4,C2,C贾平凹书法 3
3)攻膜单位:C5~C9
1. 识别阶段 Ag-Ab复合物 C1q ? C1r活化? C1s 活化
2活化阶段 C3转化酶 C5转化酶的形成
3 膜攻击阶段
生物学活性:
一、 溶菌、杀菌、细胞毒作用
二、调理作用
三、免疫黏附作用
四、炎症介质作用
12. MHC分子的概念及生物学功能
MHC分子:即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定位于动物与人某对染色秦朝历史简介 体的特
定区域,呈高度多态性。
生物学功能:
1、参与加工与递呈抗原
2、参与T细胞限制性识别
3、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
4、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
13. CD分子的概念、T、B细胞识别、黏附及活化有关的CD分子与其作用
14. 免疫应最小的动物 答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是指机体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体内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过程。主要
包括:
(1)APC对Ag的加工、处理、呈递。
(2)淋巴细胞识别Ag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
15. 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的概念
16. 初次应答、再次应答及特点、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受适量Ag 免疫后,需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在血清中出现Ab,该种Ab
含量低,持续时间短,这种现象称为初次应答。TDAg 以IgM 为主,IgG出现较晚。
①潜伏期长 ②
产生的抗体浓度低 ③在体内持续时间短 ④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低,以IgM为主。
再次应答:初次应答后,当Ab下降恢复正常时,再用相同Ag进行免疫,则Ab产生的潜伏期明
显缩短,Ab含量大幅度上升,且维持时间长久,这种现象称为再次应答。
特点:(1)潜伏期明显缩短。
(2)产生高水平Ab。
(3)Ab绝大部分为IgG。IgM与初次应答相似。
①潜伏期短,一般为1~3天,血液中即出现抗体 ②产生的抗体浓度高 ③在体内持续时间长 ④抗体与抗原的亲
和力高,以IgG为主。
17. TD抗原引起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8. 血清中颗粒性、可溶性抗原的检测方法,协同凝集试验、间接凝集抑制试验、琼扩试验等概念。
19. B、T淋巴细胞的鉴别方法。
20. 设计诊断血清、免疫血清、灭活疫苗、抗T淋巴细胞免疫血清等制备的技术路线
21. 免疫制剂的种类及其应用
种类:自动免疫制剂(疫苗用于预防传染病)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免疫血清)
22. 就某一免疫学主题,阐述最新研究进展
题目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有2个以上答案,多选或少选不得分。每题1分,共5分)
三、是非判断题(错“”,对“√”,每题1分,共10分)
四、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10分)
五、问答题(4题,共24分)
六、论述题(2题,15分)
七、案例设计题(3题,16分)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3-04-21 11:33: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75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