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目、会心、畅神”之物性转移
——佛家的“六根互用”与建筑的抽象移情
张一闳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
摘要:
人的认识活动,一般是从感觉、知觉、到表象,进而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而
人的各种不同的感官只能针对某些现象进行认识,因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感官相互连通
共同认知,这就是“通感”。在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通感经常被用作创作的手段。而在
建筑设计和感知过程中,感知主体对客体的造型、空间、材料等元素的认识也需要各种感官
之间的交融和互动,方可达到人与物精神层面的沟通和了解。本文通过对建筑师的作品和思
想的分析,来探讨建筑作品中的“通感”。
100044
关键词:通感,抽象移情,感知,现象学,卒姆托
中图分类号:B804.1文献标识码:A
六根互用者,谓眼等六根更互而有其用也。如涅盘经云,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齅
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尔,余根亦然。此真六根互用也。
六根:佛教指眼、耳、鼻、舌、身、意,认为这六者是罪孽的根源。
1
通感,在于物质不同属性之间的相互转换,虽然世界万物都有其自己本质的规定性,但
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下,则可有意将这一自然属性巧妙地转给异质异样的另一事物或者同一事
物的另一属性,实现“物性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作为客观世界审美主体的人,则可以
通过对自然感官的综合应用,完成对周围环个人救助申请 境深层的感受和认知。
作为一种审美现象和哲学原理,通感在哲学和艺术中被中西的哲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
所重视和研究。自从古希腊开始,通感就不仅被作为审美活动的形而上的价值的承载,而是
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和审美的心理现象。波德莱尔在那首著名的被称为“象征主义宪章”的
十四行诗《应和》中明确指出:为了认识这个神秘世界,必须开放五官、打通五感,让“芬
芳”、“颜色”和“声音”等相互应和,如此才能穿越“象征的森林”,才能体验自然界与人
之间神秘的交感互应,籍此达到对世界本体的观照。
2
与诗人的敏感相比,建筑师对感官的应用和理解似乎要苍白和简单牛腩面的做法 很多,尤哈尼帕拉
斯马(JuhaniPallasmaa)在他的《建筑七觉》中列出了对建筑的各种感觉,除了视觉这种我
们共识的知觉之外的另外几种知觉领域:声响、寂静、气味、触摸的形状、肌肉和骨骼的知
1
2
分别出自《楞严经》和百度百科“六根互用”。
论文学通感的“哲”性向度,李勇,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13
/
觉等,而且包括人们对这些知觉的感受和体验。建筑经验的真实性是基于在建筑建筑和营造
过程中人们对其的体会,这个体会需要综合调动各种感官统一感受。“建筑的精神任务是构
成和加强我们对世界的体验。物质的本质、重量、肌理和温度方面的感觉,以及看到物质内
部的穿透性,是建筑基本的感受印象。”
3
“当开始设计的时候.,我常常沉浸于旧的、已经模糊的记忆中,然后我努力的回想记
忆中的建筑场景,回忆当时它带给我的感受,并努力思考它如何能帮助我重现那种由实物的
简明出场由带来的动人分为,每种实物在其中都有着特定的形式和存在的场所。”
4
“设计不是理论,而是从明确的影响开始的。理论在后,描绘身体的感觉,一旦抽象就
不行了。最初的形象是单纯的但是很好,设计发展中,这个影像得到具体化,有感受就有建
筑。”
5
这是彼得卒姆托在对其创作总结的《思考建筑》一书中的领悟和诠释,在当代的建筑
界中,他不断地在设计中挑战人的各种感官,创作可以引发人们各种感官感受的空间体验,
在瓦尔斯温泉浴场的设计中,他让水和石材相互撞击产生声响,在不同尺度的空间中,在不
同质地材质的石头碰撞中,产生的声音和回音各不相同,就像雨水打在屋顶上因为屋顶材质
和构造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声音,正如黑格尔在著作《美学》里曾经写道:“声音固然是一种
表现和外在现象,但是它这种表现正因为它是外在现象而随生随灭。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
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是在灵魂最深处荡漾”。
卒姆托在《思考建筑》中提到:“当我走进姑妈的小花园时,常常被它深深地吸引。知
道今天,那个门把手对我而言是让我进入一个不同心境和触觉世界的特殊标志。我依然记得
脚下沙砾发出的清脆的声音,还记得古朴的项目楼梯那清冽的烛光;我能听到当我穿过一昏
暗走廊来到明亮的厨房时,身后的房门在闭合的霎那所发出的厚重声音。”清脆的声音和清
冽的烛光,昏暗的厨房和厚重的声音,正像波德莱尔所阐述的那样,“开放五官、打通五感”,
体验自然界和人之间神秘的交感互应,换言之,用“感官错轨”来洞察自然的奥妙。
瓦尔斯温泉浴场位于旅馆区域的西南角,有独立的结构,整体造型嵌在山1775年 坡之内,整个
浴场需要从宾馆延伸出的地下通道方能到达,正像评论家理查德英格索尔说的那样,“进
入瓦尔斯温泉场就像进行一场宗教祭礼”。项目周边的山谷里是由石头组成的世界,在这
个舞台上,石头是主角,黑暗于明亮,水面上波光粼粼光线的反射,光线通过充满蒸汽的空
气形成的散射,石料无线网卡插电脑上没反应怎么办 在太阳底下暴晒产生的气味,水蒸气的浓厚味,更有坐在石材上与温热
6
3
4
5
6
《建筑七觉》,尤哈尼帕拉斯马,maa,AnArchitectureoftheSevenSens
PeterZumthor,ThinkingArchitecture,baden:larsMuller,1998,P16
A+U:Archite鱼钩选择 ctureandUrbanismFebruary1998extraedition,P4.
《世界建筑》,2005年第一期,世界建筑杂志社,P21
23
/
温润的脚踏板上的感觉不同,石块围合而成的水面的不同的声音等等。听觉、视觉、嗅觉、
触觉、当下的温度与湿度、晨昏气候产生的细微的元素都是卒姆托手里的得力工具,构成了
这样一个建筑的舞台。当走进不同的浴场,游人不自觉的会屏住呼吸,似乎稍微的不留神都
会错过这个舞台的精彩。真是如此,就像你光脚走在沙滩上的感觉,任凭细腻的沙子抚摸皮
肤,犹如走在圆润的石头上,这种感受,是建筑师可以创造给使用者最真实的愉悦。
整个浴场的设计是一个融合了感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的所有感官经历,包括冷
热、松紧、明暗、软硬等都真实的存在,这种不同器官共同体验的感觉是真实的,终身难忘
的。
十九世纪末,德国美学家R关于法律的书 .菲舍尔最早提出了一种审美学说——移情说,之后德国心
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在他的《空间美学》一书中阐述,移情主要是指人对美的感受是一
种主观的唯心的感受,并不是客观事物的反应,而是将人的感情附着于客观事物之后,客观
事物带有感情色彩的反馈。实际上,移情和抽象的提出是“通感”在艺术审美上的理论化和
实用化。国学大师宗白华在探讨艺术境界时曾将其概括为三个层次“写实、传神、妙悟”,
这与南朝画家、美术理论家宗炳提出的“应目会心”,“应目感神”,“神超理得”的视觉理念
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审美,还是建筑体验,终究是由客观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转变,而这
个转变过程是单独的感官无法胜任的,如同中国佛道两家精神,要诸根互用,才能越过有限
之域而到达“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无限之境;才能够“六根归心,九识无碍”,进入
“天人合一”、“梵我一体”的生命体悟境界。沃格林在对移情和抽象的阐述,也充满了对“六
根互用”的推崇,承认移情和抽象终究也是得力于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精神抽象。
无体验,不建筑。当体验让“六根九识”融于无形,建筑亦为无形,剩下的只有物我精
神的统一。
7
参考文献
[1]尤哈尼•帕拉斯马.建筑七觉[M].
[2]王晓波.应目会心、神超理得——陈成球先生的新水墨艺术[J].艺术中国,2010年
[3]李勇.论文学通感的“哲”性向度[J].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PeterZumthor,ThinkingArchitecture,baden:larsMuller,1998
[5]陈书蔚.论高迪的自然主义.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6]肖志伦.彼得卒姆托的建筑世界.同驰字组词 济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7]沃格林.抽象与移情——对艺术风格的心理学研究,金城出版社,2010年9月
03期
7
移情说,百度百科,/view/
33
/
“应目、会心、畅神”之物性转移——佛家的“六根互用”与建筑的抽
象移情
作者:张一闳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2014(9)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9)
引用本文格式:张一闳“应目、会心、畅神”之物性转移——佛家的“六根互用”与建筑的抽象移情[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本文发布于:2023-04-21 07:4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72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