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①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
华清池温泉区。
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③千门:无数的宫门。次第:按顺序。
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
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杜 牧
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
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
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
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二句用“千门次第
开”,为“荔枝来”作 。
2.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
来。”
3.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 之景,二句点出 。
4.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
来”。
5.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1.回望 铺垫
2.为了让皇帝获得大学故事 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路行人骑马飞奔,带起
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2010年是什么命 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
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
3.路途 渔阳探使回。
4.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
山叛军攻破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
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
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
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
兵,中原残破。
赏析
此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其一:
华清宫是公元723马丁路德金名言 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
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
史诗,而杜牧摒弃与摈弃 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
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
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
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
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
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
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
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
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
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
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
“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
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
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
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
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
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
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
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
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
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
人皆知的故事。“无盗号木马生成器 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
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
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
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
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
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其二: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
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
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
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
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
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
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
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
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
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
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皮肤干燥综合症 “渔阳
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
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
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
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
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
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
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
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
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
破家亡的严重后果。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三月有什么节日 ”所构成
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
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
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
得余味无穷。
本文发布于:2023-04-20 09:44: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57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