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寄欧阳舍人书》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译文
寄欧阳舍人①书
曾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
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
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
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
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
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
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
达识秋天的树叶作文 、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
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
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
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
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
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
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ppt合并 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
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
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
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
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
人,非畜道德者,恶作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
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
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
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
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
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
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于所可感,则往往衋②然不知涕之
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
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
何而图之?
【注】①欧阳舍人:即欧阳修;舍人,官名。②衋x:
悲伤苦痛。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者得致其严严:威严
B.故虽恶人,皆务勒铭勒:刻
C.有名侈于实侈:超过、多
D.辨之不惑,议之不徇徇:徇私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体现作者推崇道德文章的
一组是
①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②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③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
④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
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⑥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
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文章第一段中提及“蒙赐书”及撰“铭”,点明写
信之由;“反复观诵”,侧面写出欧文之精彩及作者爱不释
手之情景;“感与惭并”,写作者对欧阳修的感激与敬佩。
寥寥二十余字,言简意深。
B.作者认为铭文流传于世,其作用接近于史书,而作
为史书,则是非常严谨而真实的。而今铭文所以不实,则因
逝者的子孙since 一心想要颂扬他们的先辈,往往刻意隐瞒逝者的
恶行,致使撰铭者不能明察。
C.作者先论及古代撰写墓志铭的社会意义,在于褒扬
美善;进而论及今之墓铭的流弊,在论及流弊时,特别突出
了撰铭人的作用,提出只有撰铭人“畜道德而能文章”,才
能写出流传后世的铭文。
D.本文借感wps背景图片 谢欧阳修给自己祖父写墓志铭,提出了撰
写铭志的两字原则——“公”和“是”,阐述了“道德”“文
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
达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
语。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9.A
10.C
11.B
12.如果那人行为丑恶,还有什么可以写在碑铭上呢?
这正是铭志与史书不同之处。其中原因没有别的,托付的人
不合适,撰写的内容不公正和不合事实的缘故。
所以说,不是道德修养高而又擅长写文章的人是办不到
的,难道不是如此吗?
【文言文参考译文】
去win10更新怎么关闭 年秋天受托付前往的人已经回来,承蒙赐予书信以及
为先大父撰写的墓碑铭。反复阅览诵读,感激与惭愧之情并
生。
铭志一类的文章引起世人注意的原因,是因为它与史书
有相近的意义,但也有与史书不同之处。因为史书对于人的
善恶都要记述,可是铭志就不一样,由于古代有些人在功业、
道德、才能、品行、志气、道义等方面有值得称美的地方,
惧怕后人不知道,所以就一定要写铭文来显扬于世。有的收
藏在家庙中,有的存放在墓里,这样做的用意是一致的。如
果那是一个恶人,那么在铭志上有什么好写的呢?这正是铭
志与史书不同之处。铭志的写作,正是为了使死去的人没有
遗憾,活着的人能够表达他们的敬意。善人乐意使自己的事
迹被传诵,就会发奋努力去树立自己的形象;恶人没有可世纪三部曲 以
载入铭文的事迹,就会因此感到惭愧和恐惧。至于那些博学
多才、见多识广的人,举动壮烈、坚守节操之士,以及他们
的美好言论、善良行为,都会被写入铭文,这就足以成为后
人的榜样。铭志的这种警世劝诫的意义,不与史书接近,那
又跟什么接近呢?
等到世道衰落的时候,为人子孙的人,一心想要颂扬他
们的先辈,就不依据道理行事了。所以,即使是恶人,也都
一定要勒刻碑铭去向后世夸耀。撰写铭志的人,既无法拒绝
而不作,又因为受过死者子孙的请托,写下死者的恶行吧,
那是不符合人情的,于是铭志的内容就开始不真实了。后代
要求援写铭文的人,就应当观察作者的为人。如果托付给不
合适的人,那么写的铭志就会不公正和不合事实,也就不值
得在当代流行和被后世传诵。因此,千百年来,从公卿大夫
到里巷士人死后没有不被人写铭志的,可是流传下来的并不
多。其中没有别的原因,托付的人不合适,撰写的内容不公
正和不合事实的缘故。
照此说来,谁是那种能够完全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合适人
选呢?我看不是道德修养高而又擅长写文章的人是办不到
的。因为具有道德修养的人遇到恶人是不会接受委托去为他
们撰写铭志的,遇到普通人也能分辨得清楚。人的品行,有
性情善良却事迹不佳的,有心地奸诈却外表贤淑的,有善绩
与恶行相差悬殊却又难以确切指明的,有实际行为大于名望
的,有名望超过实际行为的。这就好比用人一样,不是具有
道德修养的人,怎么能够明辨善恶而不被迷惑,怎么能够公
正评论而不徇私情呢?不被迷惑和不徇私情,那就公正而且
实事求是了!可是,如果他的文辞不精美,那么世上仍然不
会流传他写的铭志,这样就又要求他的文章也要写得好才
行。所以说,不是道德修养高而又擅长写文章的人是办不到
的,难道不是如此吗?
然而,道德修养高而又擅长写文章的人,虽然有时会在
同一时代出现几位,但有时也许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出现
一位。铭志的流传已经如此困难,遇到合适的作者就更加困
难了。像先生的道德与文章,真算得上几百年间才有。先祖
的言行卓越,幸而又遇上先生为他撰写出公正与实事求是的
铭志,它能流行于当代和传颂于后世是无疑的了。世上的学
者,每当阅览传记中记载的古人事迹的时候,看到那些感人
之处,就往往会悲伤得不知不觉地流泪痛哭,何况身为他们
子孙的人呢?何况我曾巩呢?当我追念仰慕先祖的德行并寻
思它能流传的原因时,就明了先生赐我一篇碑铭却恩惠遍及
我们祖孙三代的意义了。我应当如何表达感激与报答之意呢?
本文发布于:2023-04-20 03:09: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53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