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
1.(2015苏州)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木炭燃烧
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解过程中只吸热不放热
B.溶解过程中只放热不吸热
C.氯化钠溶于水时,溶解温度不变是因为溶解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相等
D.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不变是因为氯化钠溶解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3.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
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4.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
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
A.硝酸铵B.食盐C.蔗糖D.生石灰
5.(2015济宁)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
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固体NHNO B.固体NaOH
43
C.固体NaCl D.浓HSO
24
6.最易洗净沾有油污的餐具的是( )
A.冷水 B.加了餐具洗洁精的冷水
C.热水 D.加了餐具洗洁精的热水
7.(2015聊城)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8.下列关于溶液和乳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D.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9.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
A.碳酸钙加入水中 B.碘加入水中
C.酒精加入水中 D.植物油加入水中
10.日85式太极拳拳谱 常冬季节气 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古田军号观后感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9.关于乳浊液与溶液的比较,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和乳浊液是混合物
B.溶液均匀而稳定,乳浊液不均匀、不稳定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乳浊液有色、不透明
D.可作为溶质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乳浊液中被分散的物质是液体
11.将沾有油渍的衣服放入洗衣机中,加水,加入洗涤剂,搅拌搓洗,最终可以除去油污的
马鸣风萧萧
原理是( )
A.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溶于水中
B.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聚集,上浮分层
C.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分散,稳定地乳化在水中
D.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密度增大,下沉分层
12.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
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A.食盐和水B.锌水果广告 和硫酸
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D.硝酸铵和水
13.如图所示,用石蜡将烧杯与小木块粘在一起,然后向烧杯中放入NaOH
固体,再把烧杯提起来,这时小木块会( )
A.掉下来B.仍与烧杯粘在一起
C.燃烧D.无任何现象
14.(2015扬州)在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溶液和能源。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
a.泥土 b.食用油 c.碳酸钠
(2)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填序号)。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15.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
CuSO、NaCl、CaCO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
43
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 ;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 ;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 ;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 。
16.把下列物乔治华盛顿 质:①面粉、②面碱、③植物油、④蔗糖、⑤高锰酸钾、⑥酒精、⑦细沙、⑧
汽油,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有 ,乳浊液的
有 。
17.做完实验后,在试管壁上往往附着一些用水洗不掉的残留物,需要先用某种溶剂溶解,
再用水冲洗干净。请选择溶解残留物的试剂,把相应离别祝福 的字母填入答案栏内。
18.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2
马鸣风萧萧
【药品器材】水、NHCl、CaCl、NaCl;
42
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NHCl
4
50 mL 15
实验1
CaCl
2
50 mL 28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无
X NaCl 21
50 mL 22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 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
是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反思提升】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初中化学试卷
马鸣风萧萧 制作
马鸣风萧萧
本文发布于:2023-04-19 23:23: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50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