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活塞

更新时间:2023-04-19 15:02:16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分析图表)活塞式航空发动机
+
组成: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是一种往复式内燃机,通过带动螺旋桨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高速转动而产生推力。主要由
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活门和排气活门等组成。
工作原理:
形形色色的人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一般用汽油作为燃料,每一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即进气冲程、压缩冲
程、做功(膨胀)冲程、排气冲程。在进气冲程,活塞从上死点运动到下死点,进气活门开
放而
排气活门关闭,雾化了的汽油
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被下行的活
塞吸入气缸内。在压缩冲程,
活塞从下死点运动到上死点,
进气活门和排气活门都关闭,
混合气体在气缸内被压缩,在
上死点附近,由装在气缸头部
的火花塞点火。在做功(膨胀)
冲程,混合气体点燃后,具有
高温高压的燃气开始膨胀,推
动活塞从上死点向下死点运
动。在此行程,燃烧气体所蕴
含的内能转变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并有连杆传给曲轴,成为带动螺旋桨转动的动力。在排
气冲程,活塞从下死点运动到上死点,排气活门开放,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排出缸外。当活
塞到达上死点后,排气活三年级环保手抄报 门关闭,此时就完成了四个冲程的循环。
为满足功率要求,航空发动机一般都是由多气缸组合构成,多个缸体同时工作带动曲轴
和螺旋桨转动以产生足够动力。缸体的数量和布置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是哪种布置形式都返字开头的成语
必须保证活塞运动与曲轴运动的协调,不能在运动中互相牵制。




2缸水平对置







转速度很高,气缸内每秒钟要点火燃烧几十次。高温高压的工作条件使得气缸壁果然怎么造句 温度很高,
6V形布置
4缸水平对置
因此必须配备冷却系统。最早活塞发动机上采用液体冷却,在发动机外壳内有散热套,具有
一定压力的冷却液在套内循环流动带走热量。液体冷却系统因包括水箱、水泵、散热器和相
应的管路系统等,结构
复杂而笨重,因此后
来采用气体冷却系统。
气冷式发动机气缸以
曲轴为中心,排成星
形,气缸外面有很多
散热片,飞行时产生
的高速气流将气缸壁
的热量散去,达到冷
却目的。
辅助系统:
进气系统:进气系统内常装有增压器来增大进气压力,以此改善高空性能。
燃料系统:燃料系统由燃料泵、汽化器或燃料喷射装置等组成。燃料泵将汽油压入汽化器,
汽油在此雾化并与空气混合进入气缸。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由磁电机产生的高压电在规定的时间产生电火花,将气缸内的混合气体
点燃。
冷却系统:发动机内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除转化为的动能和排出的废气所带走的部分内能
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传给了气缸壁和其他有关机件。冷却系统的作用就是将这些热量散发出
去,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启动系统:将发动机发动起来,需要借助外来动力,通常用电动机带动曲轴转动使发动机启
动。
定时系统:定时系统是由曲轴带动凸轮盘推动连杆和摇臂,定时将进气活门和排气活门开启
和关闭的系统。
主要性能指标:
活塞式发动机的主要要求是重量轻、功率大、尺寸小和耗油省等,因此活塞式发动机的
主要性能指标有以下几个:过秦论教案
发动机功率:
发动机可用于驱动螺旋桨的功率称为有效功率。
功率重量比:

发动机提供的功率和发动机重量之比。功率重量比越大,越有利于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
燃料消耗率:
燃料消耗率(耗国庆趣事 油率)是衡量发动机经济性的一项指标。一般定义为产生1KW功率在
每小时所消耗的燃料的质量。
活塞发动机的发展在二战期间达到了顶峰,飞机喷气化以后用得越来越少。在1000m
高度上,816km/h的飞行速度已是活塞发动机的极限飞行速度。由于活塞发动机功率小,重
量大,外形阻力大,螺旋桨高速旋转时效率低,且桨尖易产生激波,因此战后检视问题 随着涡轮喷气、
涡轮螺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发展,它逐渐退出了大中型飞机领域。
尽管活塞式发动机有如上致命弱点。但是对低速飞机而言,它具有喷气式发动机无可比
拟的优点,即效率高、耗油率低和价格低廉等。另外,由于燃烧较完全,对环境的污染相对
较小,噪音也比喷气发动机小。因此,目前活塞式发动机在小型低速飞机上,如小型公务机、
农业飞机、支线和一些小型多用途运输机(森林灭火、搜索、救援和巡逻等),仍被广泛地
采用。





本文发布于:2023-04-19 15:0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43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邹应龙
下一篇:迪拜货币
标签:发动机活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