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福禄培尔)
2019-2020年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
本章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出,由于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法西斯的侵略气
焰更加嚣张。1939年9月1日,德军侵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争初期,德军处
于暂时的有利地位,很快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本土。第二部分指出,
1941年,德国侵入苏联,日本袭击美军基地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苏联、美国等更多
国家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逐步联合起来,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第三部
分指出,斯大林格勒等战役后,战争形势发生转折,朝着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一方迅速发展,
德、日法西斯等国家相继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取得胜利。第四部分指出,第二次世界
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大战,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慕尼黑阴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静坐战争”;“东
方战线”;法国投降;苏德战争的爆发;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
盟的建立。
2.能力要求:(1)分析慕尼黑阴谋、“静坐战争”的原因、本质。(2) 归纳、概括及评价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3)分析绥靖政策的表现、原因及后果。
3.情感目标:(l)通过对莫斯科保卫战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抵抗外侮的民族精神。(2)
通过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扩大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
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 讨论法 谈话法 讲解法
课时安排 1鸡翅煎多久能熟
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慕尼黑阴谋”是重点。慕尼黑阴谋是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绥靖政策的
继续和顶峰,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到来。 (2)莫斯科保卫战是重点。
莫斯科保卫战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大失败,它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重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提供了有
利条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根本因素。
2.难点分析:(l)慕尼黑阴谋的概念是难点。30年代,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为避免战
争爆发对自身利益的损害,又希望能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出于自私的目的,出卖他国
利益,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行为,被称为绥靖政策。1938年英、法、德、意《慕尼黑协定》,
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使德国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这种做法,是绥靖政策目的、内容
的集中体现,因此是绥靖政策的顶峰,被称为“慕尼黑阴谋”,并成为以后同类政策的代名词。
(2)在世界大战爆发后和战争扩大的过程中,英、美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转变的原因是难点。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先共同回忆一下30年代中期日、意、德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和中国、
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师生共同回忆)再回忆,面对法西斯的扩张,
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态度。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20世纪30年代,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采取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
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
扩大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字
。(板书第三章和第一节的课题)
一、慕尼黑阴谋
1.希特勒提出对捷领土要求
师:(电脑演示二战前夕欧洲形势图)1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
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屏幕显示奥地利疆域并变成与德国同色。
以下地图演示同理)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相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教师用电脑显示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位置。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了解德国侵略捷克
斯洛伐克的原因和借口)
生:(阅读教材)
2.《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影响
师:德国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但是,英法不仅不支持盟国,反而逼捷克斯洛伐克
让步,满足德国的领土要求。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而
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会外。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慕
尼黑会议的时间、主要参加者,强调会议的结果)
生:(阅读教材,按教师要求学习)
师:经过慕尼黑会议及其协定,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被英法出卖了,这种做法在历史上被
称为“慕尼黑阴谋”。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材料教师事先印发或投影),想一想德国对捷克斯洛
伐克的侵略,是否能被制止,为什么?
材料一 (捷克斯洛伐克)同法国有牢固的同盟关系,……它又同苏联结盟,而苏联是按照法
国盟友所起作用的大小来提供援助的。……捷克斯洛伐克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有重要的军
火工业,还有防御德国的坚固工事。……这些工事正好设在……苏台德努力拼搏
区。
——引自(美)帕尔默.科尔顿著《近现代世界史》(下册)
材料二 德军当时只能部署五十五个师,而且其中五个作战师和七个后备师必须放在西线,
因而只有四十三个师可以部署在捷克斯洛伐克等地。而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有四十五个师,拥有
数达百万人的武装力量……加上当时法国有一百个师的兵力。捷、法加在一起,兵力超过德国
人一倍以上。在兵力对比上,德国实际上处于劣势。
9月27日,德军参谋本部给希特勒送了一份备忘录。……得出结论说:“纵使小小的捷克
斯洛伐克单独作战……也能抵抗三个月;假如它得到外援,则德军实在无力两线作战。”
——引自朱忠武等编著《德国现代史(1918~1945)》
材料三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
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
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1938年9月27日张伯伦发表的广播讲话
生:(阅读理解材料,回答教师的问题)
师:那么,英法为什么不支持自己的盟国(捷),反而纵容德国侵略呢?(引导学生阅读材料)
生:(阅读并回答)
师: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实际上是英法为了自私目的,“阴谋”策划的结果。它是绥靖
政策的集中体现,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此后,凡是这种为了自私目的,出卖它国的行为,
都被称为“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使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教师用电脑地图软件演示德国吞
并捷克斯洛伐克其它地区,介绍德国因此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的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它对波罗
的海、东欧、西欧和巴尔干地区造成威胁,以及加速世界大战爆发的严重后果)
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师:面对德国的扩张,苏联政府曾一再强调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与英法共同抗击侵略者。
随着英法阴谋的日益暴露,特别是《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后,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1939年
8月,苏联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使苏联赢得了备战
时间,客观上也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而英法的绥靖纵容更使德国毫无顾忌地进攻波兰。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
1.德军突袭波兰(1939.9)
师:(用电脑演示德军进攻波兰,华沙陷落。引导学生了解二战爆发的时间、标志)
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师:此时的西线,英法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却按兵不动,坐视波兰亡国。(引
导学生阅读教材注解和插图,明确“静坐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的含义和实质)
2.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师:苏联在德军入侵波兰的同时,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一条“东方战线”。(教师用地图
软件显示“东方战线”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东方战线”形成的目的和后果)
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并思考)
师:在“静坐战争”期间,德国完成了对西线进攻的军事准备。
3.德军在西线的进攻
师:(教师用地图软件显示德军占领北欧两国和西欧三国,引导学生思考英法的绥靖政策是
否能避免战争)
生:(掌握德军进攻西线的时间、结果,并思考)
4.法国的溃败(1940.6)
师:(用地图软件显示法国地图,演示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占色当,敦刻尔克大撤退,
巴黎沦陷,维希傀儡政府建立。引导学生思考法国败亡的原因)
生:(思考并掌握法国败亡的原因)
师: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自食其果,加上法国战术指导思想的陈旧落后,导致了法国的
灭亡。当德军进攻西线时,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丘吉尔演说的材料,请
学生思考英国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转变)
生:(阅读思考并回答)
师:放弃了绥靖政策的英国,走上了与法国不同的道路。
5.英国坚持抗战
师:(引导学生看相关投影片,了解英国人民在强敌面前英勇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谱
写了光辉的一页)
生:(在教师指导下观看投影片)
三、苏德战争的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1.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6)
师:(用地图软件演示德军分三路进攻苏联,引导学生了解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世界大
战开始扩大化。苏联的“中立自保”不能避免战争,“东方战线”也不能阻挡敌人。苏联军民
只有为保卫祖国战斗到最后一滴血。并引导学生了解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失利及原因)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并思考)
师:中路德军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形势非常危急。莫斯科军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
展开了莫斯科保卫战。(演示影片《为祖国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的相关录像:莫斯科居民参加
修筑防御工事;十月革命纪念日时莫斯科红场依旧举行阅兵式,斯大林进行鼓舞人心的演说,
红军由红场直接开赴前线。强调苏联军民英勇顽强的精神。教师通过具体感人的历史场景,加
深学生对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在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的认识。明确
该战役也改变了英美对苏政策,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生:(观看录像)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
师:法西斯在欧洲的扩张,刺激了日本的野心。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
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并结合“华盛顿体系”的有关内容,思考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
生:(阅读并思考)
师:(引导学生观看投影片或录像,了解太平洋战争爆发过程)
生:(观看)
师:(地图软件演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区域,以及美国、英国、拉丁美洲各国、
中国等国家对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的史料。请学生思考并掌握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后果)
生:(思考并回答)
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大西洋宪章》和《联合国家宣言》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大西洋宪章》发表的背景、内容,请学生思考在世界大战
爆发和扩大的过程中,英美对法西斯侵略扩张态度发生什么变化,概括变化的原因)
生:(阅读、思考并回答)
师:法西斯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英美等国先后放弃绥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的
行列中。为了共同的目的,被侵略的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目的、时间、参加国和内容。明确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生:(按教师要求学习。了解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之后,又有21个国家加入这一
同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进一步扩大了)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
师:(指导学生根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背景,教材中有关《联合国家宣言》内容的材
料,分析、讨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意义)
生:(按教师的要求分析材料,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师:(肯定学生的参与精神,在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从此,不同社会性质、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民紧密团结,形成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国际
统一战线,形成了正义和平力量对邪恶战争势力的大包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以后,反法
西斯的国家和人民,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在政治上互相磋商,求同存异;在经济上
互通有无,相互援助。它最终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伟大胜利,它是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
小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
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促
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课后记:
历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大前提: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小前提:“二战”期间日
本 、美国已是帝国主义国家;结论:因此,当时日美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这个三段论式的
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D.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1999年上海高考题)
[解析]“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这一说法不正确,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希特勒德国进攻法国、轰炸英国,对法、英来说就不能说是非正义战争;“二战期间日
本和美国已是帝国主义国家”,符合事实;“日美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说法错误,日本偷
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对日本来说是非正义的,而对美国来说是自卫性质,当然是正义
的了。可见,B项是正确的。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 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A. 西西里岛登陆 B. 诺曼底登陆 C. 突尼斯歼灭战 D.阿拉曼战役
(2002年上海高考题)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历史地理知识能力。A项为英美盟军开始对意大利本
土进行打击;B项为英美盟军从西欧打击德国法西斯势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C、D项英军
在北非同德意军队较量,不存在与苏军夹击德军。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3.以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被法西斯军队完全占领过的是:①阿拉曼②斯大林格勒
③卢森堡④菲律宾
A. ①④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2000年春季高考题)
[解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对历史事实的再现能力。要特别注意领会“没有完全占
领”的含义,它与遭到法西斯军队的进攻是不同的。正确答案为D项。
4.1943年提出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即后来的联合国),以维持国际和平
与安全的国家是① 美国 ② 苏联③ 中国 ④英国 ⑤法国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1999年上海高考题)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本题判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二战中
召开的四次国际性会议主要有中、美、英等国参加;另一种方法是依据1943年时 法国被德国
占领,不可能参加国际会议,因此可以把法国排除掉,答案在B和D项中确定,而中国是联合
国创始国之一。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
5.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凭借马其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 B. 对德国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C. 敦克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 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军投降
(1998年全国高考题)
[解析]这是一道旨在考查考生对于知识要点的记忆是否准确且能否从数个原因中找出
主要原因的试题。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综观四个选项,C、 D两项
均与史实不符,B项所述“对德国丧失了应有的警惕”,确是法国溃败的原因之一,但它不是
主要原因。法国在二战中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它凭借马其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
没有采取任何攻势,以至于在德军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
法境时,措手不及,迅速溃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6.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①
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④由
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02年全国文综高考题)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综合、对比能力,属于组合型选择题,题目给出了四个答案,而四个
选项中都有三个答案,否定一个,那么正确答案就可以断定。②是战争的后果,而不是导致战
争发生的原因。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二)材料解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注意,你应当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历史事实和给出的材料为自
己每一个回答做出必要的说明。
材料一 引自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
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
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
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材料二 引自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
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岭南文化特色
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
一场降临于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
材料三 引自1939年1月5日希特勒与波兰外长贝克的谈话
德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关心维护一个强大的民族主义的波兰,……一支强大的波兰陆军
的存在意味着大大改善德国的处境;波兰部署在俄国边境一侧的陆军师节省了德国相应数量的
额外的军事开支。
材料四 引自1939年3月8日希特勒在德国政、经、军界重要人士会议上的讲话
……布拉格的情况是不能容忍的。……然后将轮到波兰。……至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
它们当然属于德国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到1940年和1941年,德国将一劳永逸地同自
己的宿敌——法国进行清算……当法国被击败后,德国能轻而易举地确立对英国的统治,……
我们将以英法两国在美洲的领地为基地,同美国……进行清算。
材料五 引自1939年8月22日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
……不论德苏协定属于什么性质,它都不能改变英国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并且
决心加以履行。……我希望向您重申我的信念;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战争将是所能出现的最大
灾难。……我看不到德法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能够以及不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得到解决。我们已经
准备并将一直准备协助创造条件来进行这种谈判……
请回答:
⑴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
①这是由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引起的辩论?
②张伯伦和丘吉尔在观点上有哪三点不同?
⑵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
①其中哪一个材料给了张伯伦和丘吉尔的辩论以最好的回答?
②那么,另一个材料又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
⑶比较材料五和材料一:材料五说明了什么?
⑷史学界一般认为:
①英国奉行的绥靖政策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而且得到了法国和美国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
的追随或支持,直到英、法对德宣战后仍一度对它抱有某种幻想。
②绥靖政策的教训不仅对于曾经推行过它的人来说是深刻的,而且使世界人民在经历了空
前灾难后,懂得了在侵略势力面前应当如何捍卫和平的 真理。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论证你的回
答。(答案空格500格)
(1994年上海高考题)
[解析]本题属于多材料层层分析式的解析题。该题通过列出的五条材料,深刻地揭示了英
国绥靖政策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历史问题。解答此题的第一步就是在一定时间内
读懂读通材料,明确问什么答什么。第⑴组的①问这是由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引起的辩论。
可根据所学的知识,抓住这两则材料中所提及的问题和时间,得出正确答案。第②问有一定难
度,首先通过比较分析,可知材料三中希特勒的言论是欺骗世界舆论的假象,材料四真实地反
映了希特勒的侵略意图。要区别事物的表象和本质的不同。其次,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材料三,
希特勒的狡猾手段,既欺骗了波兰,又欺骗了英法,还迷惑了苏联。第⑶组的设问,可依据材
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便可答出。第⑷组的论证,首先要从试题给出的材料中找出要证明的
观点。其次要从大脑中搜索出最能证明这些论点的史实。再次用摆事实、讲道理、举例论证的
方法证明这些观点的正确性。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材料的能力。第⑷组的设问考查论证分析
的能力。
[参考答案]⑴①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②a.对慕尼黑协定的评价不同。张认为是解决了
“最后的”“最危险的”问题;丘认为是“最严重”的后果。b.对以前实行的绥靖政策看法不
同。张认为是成功的;丘认为是失败的。c.对绥靖政策的前途预测 不同。张认为是“通向稳定”;
丘认为是走向“灾难”。
⑵①材料四。因为它是希特勒的内部讲话,以后的历史证明了这个讲话。②材料三说明了
希特勒的狡猾。第一,欺骗波兰;第二,给英法等西欧国家以德国的敌人是苏联的印象;第三,
不刺激苏联钢铁工厂
。
⑶材料五说明了:①英国的态度已与捷克危机时代有所不同,它对波兰危机作出了较为强
硬的表态。②英国仍寄希望于绥靖政策。
⑷A.本题分三个层次给分,以基本思路正确或所举史实能说明观点为标准。
①历史根源方面: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和反共政策。②法美的追随或支持方面。③某
种“奇怪战争”或“静坐战争”。
B. 本题分二个层次给分,以基本思路正确为标准。
①教训:养虎为患或玩火自焚。②真理:联合起来, 用正义武装捍卫和平。
论证逻辑为:史论结合严密,论证结构合理。
(三)问答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
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⑴请你联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年—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
大变化?
⑵请从中国两个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000年上海高考题)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问答题,设置情景考查考生归纳能力。答第一小题时,要留心1942年
春这一关键时间,联想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形成。第二小问中国两战场指的是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太平洋地区的形势主要是指太平洋战争爆发。
[参考答案]
⑴以前美国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此时美国感到中国的抗战对日本是有力的牵制,因
此对中国的抗战进行援助。
⑵中国两个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
战、长沙会战、台儿庄大捷等。解放区战场(或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41年-1942年粉碎
日军的扫荡、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太平洋地区形势:日本的南进
直接威胁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或“远东慕尼黑”阴谋破产)。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已
对日本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