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论歌唱艺术中的“以情带声”
作者:刘星华
来源:《北方音乐》2014年第07期
【摘要】歌唱艺术是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歌唱中,声情并茂是演唱的最终目的,以情带
声最终达到声情并茂是演唱艺术需要完成的过程,而如何达到二者的统一是许多声乐学习者共
同探索的学习目标。文章通过对“以情带声”之内涵及其与歌唱技巧、歌唱心理之间的关系来揭
示其在歌唱艺术的训练以及歌唱艺术表现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以情带声;歌唱艺术;歌唱技巧;歌唱心理
歌唱作为一门感情运动与生理运动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与人类的生活联系最紧密、最亲
切,也是最崇尚自然的艺术形式。有地质运动 人说歌唱是最动人的音乐,正如古人说:“丝不如竹,竹
不如肉,渐近自然也。”可见完美的声乐艺术应该是声音与情感二者的相融相合才能达到表现
艺术的高度境界,演唱艺术只有做到声情并茂才能让听者为之动容,让歌曲作品以完美的艺术
形象呈现给听众。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呢?娴熟的发声技巧和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是其
基础保障,而歌者的感情及其作品中蕴含着的感情是其精骨和灵魂,歌者要演唱好一个作品,
必须在这两点上下功夫,从而做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一.何为“以情带声”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古乒乓球拍品牌 人歌唱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的记载,可见声音和情感在歌唱艺
术中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声音与情感在歌唱中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歌唱中的声与
情向来是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歌唱艺术的特色和力量之一,“声”是
声乐之本,其给予听众的不是什么乐谱和文字的简单融合体,而是人声这一比任何乐器更适合
诠释人类的生活、情感,堪称真实、完美的艺术载体。“情”是声乐艺术的灵魂,给予声音动力
和源泉,是沟通声音与听众的桥梁,这个纽带通过不同个体声音对歌曲作品思想感情认识的完
美演绎,呈现给听众不同的艺术形象传达给演唱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把听众的心紧紧地连在
一起,有声无情会使歌曲显得呆板、没有灵魂有情无声则达不到声乐教学的目的,两者互为依
存的条件构成了歌唱艺术。
以情带声,是演唱者以情感带动发声。歌唱艺术中情感是指歌者本身的情感和歌曲作品自
身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其中歌者自身的情感是指对歌唱艺术的不懈追求所赋予的歌唱热情,其
是组成歌者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坚实基础;歌者的演唱过程其实就是二度创作,即把作品所表
达的含义,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最后融合自己的个体情感,传达给听者的是一种有生命和
灵魂的音乐形象,通过声音使二者完美融合来完成歌唱的艺术表现。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声
音和情感二者对作品完美诠释的重要性,而且应重视情感对声音的能动作用。在歌唱艺术中歌
者表达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歌曲所蕴含的的思想情感也是多姿多彩的,连接这两种情感
龙源期刊网
的声音要求经过科学发声方法的训练,中国梦作文素材 歌者要掌握娴熟的发声技巧,最后通过以情带声即歌者
个体的情感基础,通过情感带动的科学发声,演唱给听者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
总之,在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语言、历史风俗的客观现实生活的推动下,尽管其歌唱艺术
的表现形式各有差异,但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字正腔网的审美、以情带声的观念,始终是不
同歌唱艺术的共同特征。演唱者只有掌握了娴熟的发声技巧,通过对歌曲作品内涵的理解、创
作背景的掌握、抓住不同文化中情的特征,同时融入自己真实的情感经历,就能突破方法的局
限、超越自我的极限,在自身的特色化、个性化的追求中创造自身独特的音乐世界,同时传达
给听众一个完美的演唱艺术。
二.以情带声中的歌唱技巧
声音是歌唱艺术中的物质载体。然而声音在未受过专门的培训之前是没有人所欣赏的,一
些歌曲表现的内容和感情也不是天然的人嗓所能完成的。在一些较专业的歌唱表演中,所要求
的声音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方法上,另外在演唱一定难度的中外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
还需要歌者掌握娴熟的发声技巧,拥有浑厚共鸣的声音,音域宽广、音色甜美等声音特质。同
时,唱是一个很复杂的机理过程,它涉及到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后天的成长发育以及训练中气
息、字韵、声腔等方面。用好的声音来完美地演绎歌曲是很难的一件事,它需要歌唱者在充分
掌握发声技巧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善于思考、勤学苦练,经过这些枯燥、机械、周而复始、
日复一日的声音训练,才能把天然的歌唱乐器打造成具有艺术魅力的人声乐器。所以说,歌唱
者对自己的乐器进行重塑与完善的过程,也是歌唱发声学习与训练的过程。
歌唱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情是气之源,气是情之身,情动气则生,气动声则响。《乐
记乐本篇》中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生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之物
也。”就是说声音虽是歌唱之本,但情是声之魂。在我们歌唱时如果没有情,发声就能达到老
师的要求,但在演唱歌曲时声音就大打折扣,为什么呢?因为连声就几个母音,声音在管道里
好控制,但在歌曲中字符增多,如果还以发声的要求去歌唱,声音不仅会僵硬,反而会达不到
演唱的要求。所以以情带声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情感来带动发声才会给声音带来动力,使歌
曲演唱丰富多彩。例如:演唱《妈妈您快留步》这首中国艺术歌曲时,“千叮咛万嘱咐/妈妈送
我踏上求学路/望一眼熟悉的茅草屋/摸一摸村口那颗老槐树”,短短四句歌词的要求却很高,需
要唱出妈妈对子女的关爱。刚开始唱时许多学生都是想着气息要放下来、喉咙打开等等,整个
身体和歌唱状态是一种机械化的模式在运转,唱出来的声音不但达不到歌曲所要求的声音,与
歌曲要表达的整体艺术效果更是相差甚远。经过老师的讲解,演唱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是
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爱,这种最熟悉的爱也就是对母亲的眷恋,是每个人与生俱有深深埋藏在
心底的爱恋,要唱出这种情感当然要用生活中最真实的情感、最朴素的语言去表达,唱给听众
的声音应该是自然、朴实、发自内心的一种口语化的语言,也就是情感的运用要充分恰当,以
情带声的声音用在这儿最恰当不过了,这几句旋律的演唱是用一种说话的语气,声情并茂地唱
出子女对母亲深深的爱恋和母亲对子女的一种不求回报的伟大的爱,歌唱者眼睛里面要有画
面,最好是歌曲里描述的音乐画面,让听众看出你眼睛里的暖暖情意,这样声音和情感就会相
龙源期刊网
融相合,演唱歌曲的整体风格就会很到位,和歌曲后面的高潮在声音的强弱上也好做出对比,
这样引导学生去演唱,就会很容易唱出歌曲的情感层次,学生也会演唱得轻松和有成就感。
姜家祥教授在其《名族唱法探索》中指伴我成长半命题作文 出:“因为歌唱是一种生理与精神密切结合的活
动,如果演唱者精神振奋,此时发声器官必然处于积极状态,便于很快组织起来。”这些在我
们日常生活中就有感觉,当一个人心情很嗨时,说话的声音就会明亮,音调也不由自主提高了
许务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说话音色暗淡,音调也会降低八度。例如,在演唱陕北
陕北民歌《兰花花》中情感的要求就很重要,刚开时演唱音区比较高,如果一味地追求声
音容易局限于方法,声中国人物 音显得僵硬,相反融入对作品的了解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把自己当做兰
花花,声音中就会有一种扣人心弦的情愫融入其中。这就是歌者在不同情况下由于不同的情
绪,导致气息运用快慢不同,而使声音在色彩上表现各异。在演唱第二部分兰花花逼嫁的过
程,歌词描述了在封建礼教下一个弱女子的无奈、痛诉、凄凉,要用声音表现出一个女子的无
助不是单单唱出声就行,关键是唱出有人物形象的特色来,做到这点确实不容易,不仅要对人
物性格进行分析,而且要对背景环境进行深入的了解,结合二者从艺术的角度唱出自己的心声
来。许多学生刚开始演唱根本顾不上想到情感,满脑子就是发声的方法,气息下来、位置挂上
去,结果出来的声音苍白无力,更谈不上什么感染力,如果这部分教师引导学生用叹气的方
式,掷地有声地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演唱反而做得会更好。在演唱《兰花花》最后一部分: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呦,有说不完的话呀……”刚开始“我见”两个字一开口就在e2、a2的音域上
四度音程的跨度,此处的演唱情绪必须高涨,高压力的气流冲击声带振动形成共鸣,将兰花花
不惜拼上性命,以死抵抗封建礼教的形象,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声音塑造得更完美,演唱
这部分首先要有高涨的情绪形成高压力的气流在声音管道里,其次就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要
有娴熟的发声技巧做后盾,注意声音不仅在高位置上,同时气息要扎得很深,吐字、咬字要清
晰和放松,唱出歌曲的旋律特点,把兰花花的音乐形象准确、鲜明地展示给听众。反之,当发
声者情绪低落、感情平静时,气息呼出量就小,声音相对就较低、较弱。尤其在唱一种比较欢
快活泼的歌曲,情绪的要求很重要。例如,在演唱舒伯特的《鳟鱼》,音乐形象是一条活泼、
生动的鳟鱼,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咬字和吐字的清晰、声音的统一、气息的流动性和位置尤为
重要,演唱者情绪状态的积极、兴奋更为重要,演唱者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条活泼的鳟鱼,唱出
其活灵活现的特点,这些都要通过语言的表述来完成,要求意大利语发音要准确,在练习的过
程中演唱者要做到反复的朗诵练习,意大利语要说出原汁原味的感觉来,只有做到这些才会使
歌曲完成得有艺术效果,同时展现给听众的是一条活泼、可爱的鳟鱼形象。
综上所说,演唱好一首作品不仅要拥有科学的发声方法、掌握娴熟的发声技巧,同时要理
解和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歌曲创作背景,才能整体把握歌曲的音乐风格,用以情带声、声情
并茂的歌声唱出歌曲所表达的人物特点来。所以说正确的声音应该是叫人听着舒服、自己唱得
也舒服,具有审美意义同时又符合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这种建立在科学发声之上的声音,歌唱
者具有激情饱满的状态,同时将作品中的创作背景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呈现给听众。
另外,以情带声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歌唱者发声技法的学习、巩固和掌握。还有一些单凭技术
手段而难以达到理想中的声音效果,以情带声都能反映其中。
龙源期刊网
三.以情带声中的歌唱心理
伊卡那察连柯曾说:“演唱是高级心理活动之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
学,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在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表象和思想、
情绪和情感,受到兴趣、爱好、能力、意志品质、性格特点的影响等,这些规律依存于每个人
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中,那么声乐也不能例外,都受各种心理状态的支配和影响。”歌唱是高
级神经系统控制各类歌唱器官有机协作的过程,唱歌时人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声乐的训练和
学习、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优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关注于歌唱的各种发声技巧和演唱作品的技艺,而往
往最容易忽略心理对演唱艺术所起的作用。从歌者自身看演唱过程是高级神经指挥发声器官有
机协作的过程;从外在看演唱艺术是演唱者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协作统一的过程。柯达依曾指
出:“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
的音乐效果。”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这关系着向高层次演唱
水平的发展。
演唱艺术中心理活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它影响歌者清朝十四阿哥 能否正常发挥其演唱水平,其中
演唱前的紧张是大多数演唱者存在的问题。例如,歌曲《黄河人海流》这首作品,由于旋律音
程跨度比较大,许多学生在演唱时一张嘴就心理有压力,再加上紧张,声音容易僵硬、高音容
易冒泡,如果指导学生发声,会发现其声音像荡秋千和抛物线一样,声音的支点和气息都不是
很稳,如果没有心理障碍,声音就会容易找到着力点,学生在声音中找到踏实的感觉,在演唱
的过程中找到自信,这样自然注意力会转移到歌曲的情感处理上来,树立起对自己演唱的自信
心,显而易见就会把作品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歌唱中具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与此相反,即使一些专业演员,一旦在演出时,也是常有类似的心理障碍发生。造成歌
者演唱前的紧张隋绪的原因很多,除了歌者自身对发声的技巧掌握不够娴前路迷茫 熟外,各种虚荣的心
理压力和不健康的心态也会造成以上现象,使歌者的声音受到影响。
为了避免紧张这一心理活动对演唱过程的影响,一些教育家和表演家都提出许多可行的方
法,其中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方法,受到许多声乐演唱者的青睐。事实证明,演唱者在
全神贯注于表现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时,紧张的情绪会放松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歌者
发自内心的歌唱欲望,是一种借歌曲内容抒发自己丰富情感经历的歌唱过程。所以,演唱者应
以自己良好的感情为基础,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作品的感情之中,与演唱无关的杂念全都丢
弃。做到这一点,便能充分发挥自己二战起止时间 的最高水平,甚至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更深一层
的感受和体会,即超水平发挥。这对歌唱者的歌唱能力和水平都能提高一大步,这便是最佳状
态的歌唱心理。
总之,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演唱艺术的灵魂,如果演唱者在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娴
熟的发声技巧外,在歌曲的表现上融入自己的情感达到较好的二度创作演唱,则是许多声乐学
习者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歌唱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唱“情”,以“情”去感染听众,和听众达到共
鸣2023年亚洲杯 的效应,要达到“唱情”,必须借助于“唱声”,以“声”表“情”,寓“情”于“声”。没有“唱声”之
龙源期刊网
功,也就无法达到“唱情”的目的,也就没有歌唱艺术。可见声与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二者在演唱艺术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也是演唱者为了完美演绎作品一直追求的内容所
在。
本文发布于:2023-04-19 10:06: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35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