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词语

更新时间:2023-04-19 08:23:04 阅读: 评论:0

侯吉-对眼睛好的方法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大白菜怎么做)

第1页共17页

陆游诉衷情赏析诉衷情陆游

【篇一】陆游诉衷情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誓师口号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中心

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反映陆游壮志难酬,悲愤和感慨。

注释

①选自《放翁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的爱国诗人。

②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后汉书班超

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

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③梁州: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区。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过

了一段军旅生活,积极主张收复长安。

④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第2页共17页

⑤梦断:梦醒。

⑥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

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

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⑦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⑧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⑨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⑩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沧州,滨水之地,古

时隐士所居之处。

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第3页共17页

料:预料。

译文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

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

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

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江湖!

赏析

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路由器型号 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

(今陕西汉

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

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起处用“当年”二字领起,化实为虚,点出所叙系指往

事。“觅封侯”,谓寻找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匹马”既是纪实,也刻

划出作者从军时的勃勃英姿。“戍梁州”,具体指出驻守的地方。南郑属古梁

州,故曰。那是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陆游接到王炎的邀请书后,便匹马

单身舞蹈有哪些 离开夔尴尬英文 州,风尘仆仆地奔赴前线,去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

官”。当时他十分兴奋,希望能在万

里边防线上找到杀敌报国的机会。来到南郑之后,他身披铁甲,跨上战马,

腰悬利剑,手挽长枪,冒着酷暑严寒,踏着崎岖坎坷的山路,奔驰于岐渭蜀陇

之间,调查地形,了解敌情,积极为北伐进行准备。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

第4页共17页

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诗人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了与后文

对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

中才能重返前线。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伟险峻的关山江河又在

什么地方呢?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积满灰尘,还挂在墙

上,作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陆游对这件“旧貂裘”十分珍视,因为他曾

穿着它在前线冲锋陷阵:“貂裘半脱马如龙,举鞭指麾气吐虹。”(《醉歌》)

还穿着它在荒滩上亲手剌死过一只猛虎:“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溅短貂

裘”。(《醉歌》)所以当他离开南郑后,一直把它藏在身边保存着。“旧貂裘”

是此篇中唯一展现在作者眼前的物象,虽然词中只用一句轻轻带过,但却是理

解此词的关键。原来诗人是睹物伤情,因见貂裘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也可以说,“旧貂裘”是这首词灵感的触媒。

换头三句,紧承上片结拍,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胡未灭”,谓入侵中原

的金人尚未被消灭,半壁河山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鬓先秋”,慨叹自

己发如秋霜,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泪空流”,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

民的眼泪等于白流。这里连用“未”、“先”、“空”三个虚词,表达作者对

现实的幻灭感,一唱一叹,感人至深。“未”表达了作者逆胡(金入侵者)没

有消灭,功业没有建成,感到无比遗恨之情;“先”表达了作者岁月不多,两

鬓已苍,雄心虽在,壮志难工商管理英语 酬的沉痛之情;“空”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

愤慨,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最后三句,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

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谁会料到,像他这样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时刻准备奔

赴疆场,为国献身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此时被罢官回乡,只得披上渔蓑,

去作江边的无名隐士,终老于镜湖之滨了。这种“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矛

盾,不仅体现在陆游身上,南宋许多爱国志士同样也有切身的体验。因此陆游

第5页共17页

所抒发的悲愤之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之二)说: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名。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这首词虽然没有从正面揭露和谴责南宋投降派,仅就个人的身世经历和遭遇而

言,但通过诗人饱含热泪的诉说,不难看到投降派迫害爱国志士的罪行,从

而激起读者对他们的愤恨。

此篇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饰,如

叹如诉,沉

郁苍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陆游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

【篇二】陆游诉衷情赏析诉衷情经典练习附答案

诉衷情

二、解释:

1、词中“关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胡”是指

________________,“天山”是指____________。

2、梦断:

3、鬓先秋:

三、理解: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A.为国家建功立业B.获得侯的爵位C.获取高官厚禄

第6页共17页

2、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

的作品()

A.少年时期B.青年时期C.中年时期D.晚年时期

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

定执著。

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借班超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

展抱负。

C.这首词运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D.“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是内心独白,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

强烈不满。

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陆游诉衷情赏析

A.开头两句,起笔突兀,抒写了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击的情景。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

慨。

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第7页共17页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借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D.词下片中的“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7、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

意气风发,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

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第8页共17页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

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

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8、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9、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年”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早年的从戎生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

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沧州终老此生。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陆游诉衷情赏析

第9页共17页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意思是作者回顾自己早年的生活。

B、“胡未灭”中的“胡”原意是指北方少数民族,在本词中指的是金。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指的是自己在沧洲城中闲居,慢慢老去。陆游诉

衷情赏析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望的忧伤之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梁州”两句,是词人回想自己当年心怀壮志,投笔从戎,奔赴前

线的情景。

B.“关河„„貂裘”两句,语势急转直下,与前两句形成强烈落差。

C.“胡未灭„„泪空流”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感情浓烈。

D.“此生„„沧洲”三句,表现出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关于乡村的作文 充满

豪情壮志。

1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

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第10页共17页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地悲愤与感慨。

5、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

转入直接抒发悲愤的感情。

7.“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和,也表达了

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2分)

四、积累:

这首词选自《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____,他字

______,号_______答案

二、1、山川险要处金兵抗金前线2、梦醒3、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三、1A2D3B4D5D6C7C8D9D10C11D12C5、当年与现

今两个生活场景7、失望痛苦无奈等。但不能答“不满”、“愤慨”及其它

类似的词语。

四、《放翁词》南宋改革英语 陆游务观放翁

【篇三】陆游诉衷情赏析陆游诉衷情教案

《语文》教案

【篇四】陆游诉衷情赏析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当年万

第11页共17页

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3分)答:(2)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了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4分)答:44.诉衷情(1)(3分)“觅”是“寻求”“执著追求”

的意思。“觅封侯”借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觅取封侯”的典故,表

现了词人执著追求,渴望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解释意思1分,答出用典故1

分,答出表现内容1分)(2)(4分)直抒胸臆或者直接抒情。(2分)抒发了

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2分)

【篇五】陆游诉衷情赏析诉衷情欣赏

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唐温庭筠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

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龙榆生《格律》

原书收平仄韵错叶格(格二),双调平韵格未收。平韵格流传较广,宜为定格。

平仄韵错叶格,《金奁集》入越调。三十三字,六平韵为主,五仄韵两部错

叶。原为单调,后演为双调。韦庄、黄庭坚、张先、陆游、李清照、吴文英等

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

词牌格律定格(格一)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仄,(或中仄中平平仄)

中仄仄平平(韵)。(或仄仄仄,仄平平)陆游诉衷情赏析

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第12页共17页

中平平仄,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韵)。

格二(平仄韵错叶格)

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牛大力是什么 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处为韵脚)

韦庄作品《诉衷情》

烛烬香残,帘未卷,梦初惊⑴。花欲谢,深夜,月胧明⑵。

何处按歌声,轻轻⑶。舞衣尘暗生,负春情⑷。

碧沼红芳烟雨静⑴,倚兰桡⑵。垂玉佩,交带⑶,袅纤腰⑷。

第13页共17页

鸳梦隔星桥⑸,迢迢。越罗⑹香暗销,坠花翘⑺。

作品注释

⑴烛烬香残:烛和香都已燃尽成灰,夜色已深。

⑶按歌声:按拍奏乐而歌。按:依节拍弹奏,动词。

⑷舞衣二句:意思是舞女久未作舞,有负大好春光,表示了对舞女的惋惜之

心。

⑴碧沼句:绿池红花,烟雨茫茫,一派寂静。沼(zhao):水池。芳:花朵。

⑵兰桡(ro):用木兰树所做的船桨,这里借代华美的船,以部分代整体。⑶

交带:束结彩带。

⑷袅纤腰:袅娜的细腰。袅(nio):细柔轻盈,形容词。

⑸鸳梦:鸳鸯梦,指男女春恋之梦。星桥:天河上的鹊桥。这里的意思是梦

中也是互相分离。

⑹越罗:指用越地所产丝绸而制的衣裙。

⑺花翘:鸟尾状的首饰。与翠翘金雀、花胜均为头上妆饰品。

作品鉴赏

这首词写被遗弃的舞女的哀怨。词的开始写了舞女所处的孤寂环境,从环境

第14页共17页

中可体察她的心情。词意是十分明确的,但表达得比较曲折。词人没有按一般

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在烛烬香残的深夜,梦被惊破,才半

卷珠帘,然后才写在月胧明的深夜,传来阵阵歌舞声,这才把前面的原因毫

不费力地写出。并巧妙地逗出轻轻以下的缕缕哀怨,只是似直而曲,密处能

疏;同时,除第一句外,句句押韵,且中间换押谢、夜的韵,音韵错落,谐婉

有致。这首词写一女子对情人的惊蛰 思念。首句渲染春日气氛,为后文张本。以下

用女子的服饰、行动和心情表达她对情人的思念:玉佩、彩带尽都垂散,罗衣

香消、花翘斜坠,腰肢瘦损,这种失意之态,是对情人思念的结果。而碧沼红

芳烟雨静,则是引起她思念的外界环境。鸳梦隔星桥,情内难见,就是在梦中

相会也不容易,也像隔着迢迢星桥。推进一层,愁情更深,如煎如熬,不能自

持。

折叠格二宋张先《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微博网名 花谢月朦胧。花不尽,月无

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宋晏殊《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

宋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

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宋苏轼《诉衷情钱塘风景古来奇》

第15页共17页

宋李清照《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

宋陆游《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时易失,志难

城,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折叠经典词作

其他词牌或曲牌名古诗:•《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宋代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

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李清照-宋代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

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晏殊-宋代•《诉衷情永夜抛人何

处去》-顾夐-唐代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第16页共17页

•《诉衷情眉意》-欧阳修-宋代•《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晏殊-宋代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

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鸥似雪,水如

第17页共17页

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

秋》-晏几道-宋代•《诉衷情七夕》-吴文英-宋代•《诉衷情》-

张抡-宋代•《诉衷情》-晏几道-宋代•《诉衷情》-吴文英-宋代•

《诉衷情》-佚名-宋代•《诉衷情》-陆游-宋代•《诉衷情》-晏殊

-宋代•《诉衷情》-张元干-宋代

本文发布于:2023-04-19 08:2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33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风情月意
下一篇:送火神
标签:翁词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