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西施的老公
月19日发(作者:天堂的眼睛)《法治热点面对面》连载①
法治中国的新航标
——怎样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作者: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02日 02版)
编者按:
为深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帮助人们更好地领会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撰写了2015年通俗理论读物《法治热点面对面》。
书本紧密联系当前我国法治建设实际,对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10个热点问题,
作出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阐释,观点权威准确,语言通俗易懂,文风清新简洁,
是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导读物。从
今天起,本报将以每天一个热点问题的形式对读物进行连载,敬请关注。
2014年岁末,“汉语盘点2014”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法”字荣膺中国年
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这一年,必将因中国共产党十八
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在中国法治建设史上镌刻下闪光的历史标注。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
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是贯穿全会精神的一条主线,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
的美好前景,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1
一、为何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法治建设问题,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决
定,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以此为里程碑,行进在复兴之路上
的中国,进入全新的“法治时间”。为什么要把法治建设提到如此突出的位置?
如何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呢?
这是历史的深刻启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
较好地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相反tasking
,一些国家陷入这样那样的“陷阱”,没有
顺利迈进现代化门槛,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菠菜炒粉条的做法
彰有关。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不
少国家没能解决好法治和人治的问题,没能跳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
怪圈。从我们自己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既吃过破坏法治的苦头,也尝到了法治
昌明的甜头。历史深刻启示我们,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们这样一个
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
统一,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秉持法
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这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中国正经历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要在纷繁复
杂的社会中保持稳定的秩序,在各方竞逐的市场领域维护公平的规则,在意见碰
撞的观念世界坚守文明的底线,必须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以律均清
浊,以法定治乱。”只有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
2
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才能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
程,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这是长远的战略谋划。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5年时间,只要国际国
内不发生大的波折,经过努力,这一目标应该可以如期实现。但“不谋万世者,
不足谋一时”,“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后,我们还要向着“第二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前行,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还将应对可
能更为复杂的局面和问题。之后的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
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只有靠法治,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我们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
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民族复兴筹、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
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高高扬起依法治国的旗帜。
二、怎样把握总目标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就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这个总目标中,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
3
系则为我们绘制出路线图,指明了具体路径。这两句话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离开
了哪一句都不行。
如果把建设法治中国看作建设一座恢宏的大厦,我们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
目标的丰富内涵,就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
陈皮山楂茶
一是奠定了法治中国大厦的“三大基石”。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句话,明确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力量、制度基础、理论指导,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实现总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的最根本的东西。
二是构筑了法治中国大厦的“五大支柱”。这就是形成五大体系,即完备的
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
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个“4+1”组成的五大体系,涵盖了法律制定与
法律实施、法治运行与保障机制、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展开和有力支撑。
三是设计了法治中国大厦的“施工方案”。这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治理、执政、行政等问题,涉及党、国
家、公民等不同的行为主体,应该如何推进、如何实施呢?必须统筹兼顾、突出
4
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更加重视法
治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更加重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是描绘了法治中国大厦的“效果图”。法治建设既是法治本身的“自转”,
也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公转”。通过法治建设,我们要取得什么样
的效果呢?从法治建设本身看,就是要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的目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看,就是要着眼于更好更优的
国家治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的法治
保障。
法治中国大厦的地基夯实了,支柱立起来了,按照施工方案科学操作、加紧
推进,美丽的“效果图”就一定能变为现实,这座恢宏大厦必将巍然耸立起来。
三、提出总目标的意义何在
目标犹如一面旗帜,旗帜高高扬起来了,才能凝聚人心、引领方向。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只有总目标明确,才能汇磅礴之力、收长远之功。
四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法治建设新征程,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
本方略;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执政确立为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到党的十
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党对法治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不断深
5
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了更加完整系统的规划,对治国理政的规
律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
它是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这个总目标鲜明回答了我国法治建设将往哪
儿走、怎么走这一根本问题,向党内外、国内外释放了明确的信号。这有利于明
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和历史任务,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全党全国各
族人民在法治上的共识,也有励志英语短句
利于回应国际社会各种质疑,澄清各种模糊认识,
保障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它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
方面面,必须有一个总抓手来总揽全局、牵引各方,使各项工作协同推进、形成
合力。总目标明确了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
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来推进。它既切中时弊,直指我国法治建
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对症下药,体现了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
水平的迫切要求。
它体现了国家治理总体战略的完善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两者相互衔接、
相互促进,共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
6
容,而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实现总目标须有哪些遵循
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已经明确,也就是说,目的地在哪儿,已经
“定位”完毕,接下来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正如人们在道路上行走要遵
守交通规则,要看红绿灯、走斑马线,确保法治建设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也
离不开一些作为遵循的基本“规则”。
为顺利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
出了必须坚持的五个重要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这五个重要原则,回答了社会普遍关心的法治领域许多重大问题,是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的重要遵循。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原则强调的是政治保证问题。党的领导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
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
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
7
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要切实做到“三统一”“四善于”,把坚持党的领
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
带头守法上。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个原则强调的是力量源泉问题。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
会的主人,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体,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
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要保证人
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
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原则强调的是价值追求问题。平等是社会主义
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把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方面,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尊严、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
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
宪法法律的特权。要以约束和规范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
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个原则强调的是精神支撑问题。法律是
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
8
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良法和美
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通过法律强制
力来确保道德底线,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要重视
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道
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个原则强调的是现实选择问题。建设什么样的法治
体系,实现什么样的法治目标,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为根本遵循,立足我国
基本国情,认真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建设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
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
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
外法治有益经验,但绝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蓝图已绘就,目标在召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
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重大决
策部署上来,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厉行法治,就一定能实现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总目标,开创法治中国的新境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