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论文

更新时间:2023-04-18 21:12:38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8日发(作者:荷花手工)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各个领域,
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
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
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集中概括。开展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就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
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集中
概括。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
握。

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中心问题,是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要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第一要
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一是要把握发展的中心地位。十七大报告强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
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只有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才能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
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展问题。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
党就把经济建设确定为党执政后的中心任务。党的八大全面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
化,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邓小平总结国内外社
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发展美丽心情的句子 才是硬道理”的着名论断。江泽民反
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展现出蓬勃生机,是与我们党始终扭住发展不放
松、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分不开的。科学发展观继承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
一系列重要思想,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
难题,深化了对发展这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的认识。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

二要把握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胡锦涛
强调,“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
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
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高露洁牙膏广告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
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要发展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而且符合
历史进步和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三要把握发展要尊重规律、讲究效益。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从社会生产各个部
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的联系,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的联系中
把握发展。发展既包括物质也包括精神,既包括经济也包括社会,既包括人也包括
自然,既要看局部和眼前也要看全面、看长远。发展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
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
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
的新的调整时期。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
质,确保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目标。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切实
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只
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切实提高我国经
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在国际分工中取得有利地位,实现既通过维护
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四要把握发展关键是要抓住机遇。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失去机遇就很难实现
发展的突破。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就深刻指出,真正的发
展机遇是不多的,要珍惜机遇、善于抓住机遇。正是因为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
导,很好地抓住了90年代国际和平发展、世界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
结构调整以及国内改革开放深化、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才使我国经济社会获
得了巨大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尽管国际经济政治
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国内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但从整体上说,我们
面对的形势依然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多于不利。只要我们善
于抓住机遇,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坚持正确的政策,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地
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把社会生产力提高
到新的更高水平。

二、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
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概念,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的认识。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必
须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一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核。科学发展
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强调社会主义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谋发展、促发展,深刻反映了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
重大转变和创新。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进一步丰富了代表人民群众利

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一切内容都贯穿以人为本的要求,都以以人为本作为逻辑起点。以人为
本是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发展观最根本的区别,科学发展实质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
发展。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才能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灵魂。只有
把握以人为本才能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

二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
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
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
以人为本,主张人民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
题;主张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主张
人民是发展的受益者,发展的成果应当惠及全体人民,回答了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发展成果“归谁所有”的问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归人民共
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如何制作流程图 为本的完整内容。

三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实现以人为本,就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引导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
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
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
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

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
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和合法
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
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
人们的精神力量。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全社会的创
造活力,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发展,不是不计代价、竭泽而
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理解和把握
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

一要把握什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的根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体现了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方针,是一系列的基本观点、
方针政策和战略思路的依据。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而不是片面的、
局部的、不平衡的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各个环节的
发展要有机衔接,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发展要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
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
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谷歌浏览器翻译 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
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二要把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
系。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缺乏物质条件。
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
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
进行。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
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同时,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是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社会,是人与自然相和谐、
持久永续发展的社会。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
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促进社会公平、缩小社会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
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才能妥善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近期利益和长远
利益、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系,真正构建起全体人
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
境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永续发展。

三要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一要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努力实
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着提
高,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
大进展。二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公民政治
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服务能

力显着增强。三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要加快发展社会事
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
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五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
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循环经济较
大规模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什么歌好唱 树立。使我国成
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是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具体体现和科学运用,是指导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深刻领
会科学发展观,必须理解和把握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

一要把握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新中国建立以
后,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从我国的实际出
发,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方针。1956年,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
就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继续坚持统筹兼顾
的重要方针,并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提出新的要求,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同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同时要处理好“先
富与共富”的关系,要鼓励沿海先发展,同时要统筹两个大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坚持和发展了统筹兼顾的方针,提出要嘴上长痣 处理好关
系现代化全局的12种关系,要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
关系,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
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
出“五个统筹”的要求,使统筹兼顾方针进一步具体和丰富。科学发展观,把统筹
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赋予这一重要方针和原则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对我们党关
于统筹兼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
科学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统筹兼顾的
根本方法,深刻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二要把握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而
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的发展是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运动。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
济发展尤其是大国经济发展,尤其要求处理好发展的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问题,既
保持速度,又保持稳定,既抓住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又兼顾全面、实现协调
和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如果离开了协调有序、兼顾各方,就是畸形的、片面的
发展,甚至会出现停顿和倒退。只有坚持用统筹兼顾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发展的问
题,才能不断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动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以及人与自然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坚
持统筹兼顾,就是运用辩证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是既要总
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
力推进、重点突破。


三要把握如何做到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
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更
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
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
优势和积极性,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要更加注重
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
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
来。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
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关系,树立世界眼
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
造良好国际环境,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条件,又发挥好我们自身的优势,利用国际
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利用内资与利用外资结合起
来,努力实现国内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相协调。



本文发布于:2023-04-18 21:12: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27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膀胱截石位
下一篇:酒店发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