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8日发(作者:核桃种子育苗方法)关于沉降观测你必须知道的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
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
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
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
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
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
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
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梦见水牛攻击我
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
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
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规定:
(1)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
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
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
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外、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
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 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
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
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
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3)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
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型式。各类标志的
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
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
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
可按本规程附录C次表C.0.1条规定执行。
(4)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2.2条的有关规定确定。未
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
(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
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
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
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
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
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
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
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成交话术与技巧
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
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3、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
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
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4、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好吃英语怎么说
曲线判定。对重点观测
和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倍测量中误差可
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非洲大陆
。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
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6)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除按本规程第3.3.3.4节的有关
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二级、三级观测点,除建筑物转角点、交接点、分界点等主要变形特
征点外,可允许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但视线长度不得大于相应等级规定的长度。
2、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
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3、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仓库进货吨位、建筑物倾斜裂
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7)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
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如需要可按规范公式计算变形特征
值:
(8)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
1、沉降观测成果表;
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
3 、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4、p—t—s(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视需要提交);
5、建筑物等沉降曲线图(见附录D表D.0.1条,如观测点数量较少可不
提交);
6、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二、工作基点和观测点标志的布设
工作基点(以下简称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根据工程的沉降施测方
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而沉降施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布局特点、现场的环境
条件制订。依据工作经验,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设三个基点,且与建筑物相
距50m至100m间的范围为宜。基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
水准点,也可以在该区域内基础稳定、修建时间长的建筑物上设置墙脚水准点。
若区域内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可按相应要求,选在隐蔽性好且通视良好、确保安
全的地方开头的英文
埋设基点。所布设的基点,在未确定其稳定性前,严禁使用。因此,每
次都要测定基点间的高差,以判定它们之间是否相对稳定,并且基点要定期与远
离建筑物的高等级水准点联测,以检核其本身的稳定性。
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
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
量大的位置、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埋设时注意观测
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并
根据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图纸绘制沉降观测点布点图,以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工作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要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
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三、沉降观测的周期及施测过程
沉降观测的周期应能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规律,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
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
原始数据,从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结果。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
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相似近义词
准确的沉降情
况或规律。一般认为建筑在砂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已大部分完
成,而建筑在粘土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只是整个沉降量的一部
分,因而,沉降周期是变化的。根据工作经验,在施工阶段,观测的频率要大些,
一般按3天、7天、15天确定观测周期,或按层数、荷载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
观测周期具体应视施工过程中地基与加荷而定。如暂时停工时,在停工时和重新
开工时均应各观测一次,以便检验停工期间建筑物沉降变化情况,为重新开工后
沉降观测的方式、次数是否应调整作判断依据。在竣工后,观测的频率可以少些,
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的大小而定,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与
一年等不同周期。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
重点观测和科研项目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的沉降量不大于2倍的
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一般工程的沉降观测,若沉降速度小于
0.01~0.04mm男士精油
/d,可认为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应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
性确定。
根据编制的沉降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
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层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
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待临时观
测点稳固好,方可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
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
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比较观测结果,若同一观测点间的高
差不超过0.5mm时,我们即可认为首次观测的数据是可靠的。随着结构每升高
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
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
工。
在施工打桩、基坑开挖以及基础完工后,上部不断加层的阶段进行沉降观测
时,必须记载每次观测的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仓库进(出)货吨位、建筑物
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每周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
行整理,计算出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若
出现变化量异常时,应立即通知委托方,为其采取防患措施提供依据,同时适当
增加观测次数。
另者,不同周期的观测应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
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基点和被观测物上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
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
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能保证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主观不确定
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能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结果的可
比性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四、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
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在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第一,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1.0,n表示测站数;
第二,前后视距≤30m;
第三,前后视距差≤1.0m;
第四,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第五,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
五、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安排不合理,会导致观测成果不能准确反映
沉降曲线的细部变化,因此,施工期间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筑、回填土、
安装柱子、结构每完成i层、设备安装、设备运转、工业炉砌筑期间、烟囱每增
加15m左右等,均应进行观测;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
及暴雨后,周围大量挖土方等,均应进行观测。
第二,由于现行规范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的沉降观测要求不明朗,这对施工
单位在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选择随意性较大,但是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沉降观
测成败。对沉降观测精度选择要以既能适合工程特性的需要,又不造成无谓的浪
费为原则。本人认为一般高层及重要的建(构)筑物在首次观测过程中,适用精密
仪器的设备(高级水准仪、铟合金尺等),在0.00以上部分按二等以上水准测
量方法,采用放大率倍数较大的S2或S3水准仪进行观测,也可以测出较理想
的结果。
第三,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当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
而是起伏状现象时,这就要分析原因,进行修正。如果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
以后各次观测又逐渐下降,可能是首次观测精度过低,若回升超过5mm时,第
一次观测作废,若回升在5mm内,应将第二次与第一次的标高调整一致;如果
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可能是观测点被碰动所致,因此,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
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如果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一般是基
点下沉所致,因此,必须通过与高级水准点符合测量,确定基点的下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