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上

更新时间:2023-04-18 06:41:12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8日发(作者:班车服务)《孟⼦》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2021.09.08周三晴Day251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 D394
《孟⼦》公孙丑上

【原⽂】
公孙丑[1]问⽈:“夫⼦当路[2]于齐,管仲、晏⼦之功,可复许[3]乎?”
孟⼦⽈:“⼦诚齐⼈也,知管仲、晏⼦⽽已矣。或问乎曾西[4]⽈:‘吾⼦与⼦路孰贤?’曾西蹴然[5]⽈:‘吾先⼦[6]之所畏也。’⽈:‘然
则吾⼦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7]不悦,⽈:‘尔何曾[8]⽐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
曾⽐予于是?’”⽈:“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为[9]我愿之乎?”
⽈:“管仲以精彩作文 其君霸,晏⼦以其君显。管仲、晏⼦犹不⾜为与?”
⽈:“以齐王,由[10]反⼿也。”
⽈:“若是,则弟⼦之惑滋甚。且以⽂王之德,百年⽽后崩[11],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12]继之,然后⼤⾏。今⾔王若易然,则⽂王不
⾜法与?”
⽈:“⽂王何可当也?由汤⾄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13],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
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有微⼦、微仲、王⼦⽐⼲、箕⼦、胶⿀——皆贤⼈也——相与辅相[14]之,故久⽽后失之也。尺地,莫
⾮其有也,⼀民,莫⾮其⾂也;然⽽⽂王犹蔓延 ⽅百⾥起,是以难也。齐⼈有⾔⽈:‘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15],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
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者也,⽽齐有其也矣。鸡鸣狗吠相闻,⽽达乎四境,⽽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仁政⽽
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渴者易为饮。孔⼦⽈:‘德之流⾏,速
于置邮[16]⽽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注释】
[1]公孙丑:孟⼦弟⼦,齐国⼈。
[2]当路:当政,执掌政权。
[3]许:复兴、兴盛。
[4]曾西:名曾申,字⼦西,鲁国⼈,孔⼦学⽣曾参的孙⼦,也有⼀说认为是曾参之⼦。
[5]蹴(c)然:不安的样⼦。
[6]先⼦:指已经过世的长辈,这⾥特指曾西的爷爷曾参。
[7]艴(f)然:恼怒的样⼦。
[8]曾:副词,竟然、居然。
[9]为:同“谓”,认为。
[10]由:同“犹”,好像。
[11]百年⽽后崩:相传周⽂王活了九⼗七岁。百年泛指茶树菇的功效与作用 寿命长。
[12]周公:姓姬名旦,企业感谢信 周⽂王之⼦,武王的弟弟,辅佐武王讨伐商纣,后⼜辅助成王定乱,安定天下。

[13]作:在这⾥为量词,相当于现代⼝语中的“起”。
[14]相与:双⾳副词,“共同”的意思。辅相:双⾳动词,辅助。
[15]镃讲诚信的事例 (z)基:农具,指如今的锄头之类。
[16]置邮:置和邮都是名词,相当于后代的驿站。
【译⽂】
公孙丑问(孟⼦):“先⽣如果在齐国执掌政权,那么管仲、晏⼦的功业能够重现吗?”
孟⼦说:“你不愧是齐国⼈,只知道管仲、晏⼦。曾经有⼈询问曾西:‘您与⼦路相⽐,谁更有才能?”曾西不安地说:‘⼦路可是我的先辈
所敬畏的⼈,我怎么可以与他相⽐呢?’那⼈⼜问:‘那么您与管仲相⽐,哪个更有才能呢?’曾西马上严肃起来,说:‘你怎么能拿管仲来与我
相⽐?管仲备受齐桓公信任,⾏使国家的政权那么久,做出来的成绩却那么少,你怎么能拿他来与我相⽐呢?’”孟⼦接着说:“管仲是曾西都不
想要跟他⽐的⼈,你认为我会愿意与他相⽐吗?”
公孙丑说:“管仲三亚免税店购物攻略 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晏⼦辅佐齐景公名扬诸侯。难道管仲、晏⼦还不值得与您相⽐吗?”
孟⼦说:“凭借当时齐国的实⼒⽤王道来统⼀天下,易如反掌。”
公孙丑说:“您既然这样说,⾝为弟⼦的我更加疑惑不解了。如周⽂王那般的⼈,活了近⼀百岁才去世,还是没能统⼀天下。直到周武王、周
公继承了他的事业,才统⼀了天下。现在您说⽤王道来统⼀天下易如反掌,那么,连周⽂王都不值得学习了吗?”
孟⼦说:“我如何能够⽐得上周⽂王呢?由商汤到武丁,贤德的君主只有六七个,天下⼈归顺殷朝已经很长时间,长到难以有所变动,武丁使
诸侯来朝,统治天下易如反掌。纣王离武丁并不久远,武丁的勋⾂世家、良好习俗、传统风尚、仁慈的政治都尚有遗存,⼜有微⼦、微仲、王⼦⽐
⼲、箕⼦、胶⿀等⼀批贤⾂辅佐,因此统治很久才丢掉政权。当时天下的每⼀⼨⼟地都归纣王所有,天下的每⼀个百姓均被纣王所统治,在那种情
况下,⽂王还能从⽅圆百⾥的⼩地⽅兴起,是⼗分困难的。齐国⼈有⼀句话说:‘即使有智慧,不如抓住形势;即使有锄头,不如等到农时。’现
在的局势有利于⽤王道来统⼀天下。夏、商、周三代兴盛的时候,没有哪国的领⼟超过⽅圆千⾥,⽽现在的齐国早已超过了。鸡鸣狗叫的声⾳到处
都能听得见,⼀直到四⽅的边境,这说明齐国的⼈⼝众多。国⼟不需要再去开辟,百姓也不需要再增加,如果能够通过施⾏仁政来统⼀天下,没有
⼈能够拦得住。更何况,统⼀天下的贤君尚未出现,中间间隔从来没有这么久过;⽼百姓饱受暴政的欺压,从来没有如此严重过。饥饿的⼈不管什
么都吃,⼝渴的⼈不管什么都喝。孔⼦说:‘道德的流⾏,⽐驿站传递政令还要迅猛。’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国施⾏仁政,⽼百姓
⾼兴得就像是被吊着的⼈得到解救⼀样。因此,只做古⼈做了⼀半的事情,便可以取得两倍于古⼈的功绩,只有这个时候才做得到吧。”
【解析】
作为儒家“王道”思想的英文朗诵 传承者与推⾏⼈,孟⼦不愿意、更不屑与推⾏“霸专升本政治 道”政治的管仲、晏婴相⽐。 【解析】
作为儒家“王道”思想的传承者与推⾏⼈,孟⼦不愿意、更不屑与推⾏“霸道”政治的管仲、晏婴相⽐。
孟⼦坚持在齐国推⾏“王道”政治,靠施⾏仁政来统⼀天下。他认为,不管是从⼈⼝、⼟地还是时机看,在齐国推⾏仁政乃是最佳的时机,可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时机⽐智慧、⼯具等更重要。⼀旦时机成熟,就应该马上付诸⾏动。孟⼦正是看到了这⼀点,才会在与公孙丑的对话中毫
不避讳地指出推⾏“王道”的重要性。

【原⽂】
“敢问夫⼦恶乎长?”[1]
⽈:“我知⾔,我善养吾浩然[2]之⽓。”
“敢问何谓浩然之⽓?”

⽈:“难⾔也。其为⽓也,⾄⼤⾄刚,以直养⽽⽆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也,配义与道。⽆是,馁也。是集义所⽣者,⾮义袭⽽取之
也。⾏有不慊[3]于⼼,则馁矣。我故⽈:告⼦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勿正[4],⼼勿忘,勿助长也。⽆若宋⼈然:宋⼈有闵[5]其苗
之不长⽽揠[6]之者,芒芒然[7]归,谓其⼈⽈:‘今⽇病矣!予助苗长矣!’其⼦趋⽽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益⽽舍
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徒⽆益,⽽⼜害之。”
“何谓知⾔?”
⽈:“诐辞[8]知其所蔽,淫辞[9]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10]知其所穷。⽣于其⼼,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复起,必
从吾⾔矣。”
【注释】
[1]敢问夫⼦恶乎长:这⼀段为公孙丑与孟⼦对话的节选。问这句话的⼈为公孙丑。
[2]浩然:盛⼤⽽流动的样⼦。
[3]慊(qi):快,痛快。
[4]正:⽌。“⽽勿正”即“⽽勿⽌”。
[5]闵:担⼼,忧愁。
6]揠:拨。
[7]芒芒然:神情疲倦的样⼦。
[8]诐(b)辞:偏颇的⾔辞。
[9]淫辞:夸张、夸⼤的话语。
[10]遁辞:躲闪的⾔辞。
【译⽂】
公孙丑说:“请问先⽣的长处是什么?”
孟⼦(回答)说:“我懂得辨析别⼈的⾔辞,我善于培养⾃⼰的浩然之⽓。”
公孙丑说:“请问何为浩然之⽓呢?”
孟⼦说:“⼀时间难以讲清楚啊。这种⽓,最强⼤,最刚健,⽤正直去培养它⽽不加以伤害,便能充溢于天地之间。不过梦见自己来月经了什么预兆 ,作为⼀种⽓,⼀定
要合乎道义,不然就会缺少⼒量⽽变得薄弱。它是从⽇积⽉累的正义中⽣长出来的,⽽不是偶然之间从外界获得的。如果所作所为有⼀件是不能让
⼈感到满意的,这股⽓就会变弱。因此我说,告⼦不懂得义,那是因为他把义当成了⼀种外在的东西。浩然之⽓的形成,(要求)必须要有所作为
⽽不能中⽌,⼼中不能将它忘记,但是也不要故意地帮助它。不要像那个宋国⼈⼀样。宋国有⼀个⼈担⼼⽲苗长不快,于是每天将它拔⾼,拖着疲
惫的⾝体回去,告诉他的家⼈说:‘今天累坏了,我去帮助⽲苗长⾼了。’他的⼉⼦跑到⽥⾥⼀看,⽲苗全都枯萎了。天下不拔苗助长的⼈其实并
不多。说到浩然之⽓,认为培养(这种⽓)对⾃⼰并没有好处⽽放弃的,是不为⽲苗除草的⼈;故意去帮助它⽣长的,则是拔苗助长的⼈。这样做
不仅⽆益,⽽且有害。”
公孙丑⼜问:“怎样才算是‘懂得辨析⾔辞’?”
孟⼦说:“对于那些带有偏见的⾔辞,知道它因为哪⼀⽅⾯被遮蔽⽽不明事理;对于过分的⾔辞,知道它在哪⼀⽅⾯过于较真⽽不能⾃拔;对
于邪僻的⾔辞,知道它违背了什么道理⽽乖张不正;对于敷衍的⾔辞,知道它在哪⾥理亏⽽词穷。⾔辞的过错主要是由于思想认识的狭隘雕刻字 ⽽产⽣,
危害于政治;把它体现于政令措施,就会危害到具体的⼯作。如果圣贤复⽣,也⼀定会对我的话表⽰赞同。”
【解析】

在这⾥,孟⼦与公孙丑讨论了两个问题,⼀个是何为浩然之⽓,⼀个是何为懂得辨析⾔辞。
浩然之⽓,并不是所谓“精⽓”“⾎⽓”,⽽是充满了正义,仁义的侠⾻之⽓。这并不是医学⽣理的范围,⽽是⾪属⼈⽂的精神范畴。
这种⽓可养⽽不可得,乃是⽇积⽉累,⽔到渠成之事,强求不得。古往今来,能够不急功近利的⼈少之⼜少。在巨⼤的诱惑⾯前,所有⼈都会
忍不住想要⼀⼝吃成个胖⼦,结果事情往往适得其反。其实,不管是积累知识、学习技能还是修⾝养性,都不可太过急功近利。
之后,孟⼦⼜介绍了辨析⾔辞的妙处,旨在说明,⼈们不可以⼀⾯之词盖过百家之⾔。


本文发布于:2023-04-18 06:41: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1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公制单位
下一篇:字体结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