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8日发(作者:分母有理化)
第一课时 圆锥的认识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其编排与圆柱的认识类似。
教材从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实物图入手,提出问题“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
同特点?” 使学生对圆锥进行初步感知。接着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标明这
样的图形叫圆锥,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并让学生说说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巩固
圆锥的表象。
例1引导学生观察圆锥形实物,认识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它们的主要特征。并
介绍测量圆锥高的方法,测量时突出动手操作。为加深对圆锥的认识,教材还让学生拿一张
直角三角形的硬纸,在一直角边上贴上小棒,快速转动小棒,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从旋
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做一做”让学生利用附页中的材料制作圆锥,加深对圆锥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课题: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锥,知道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锥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软件、圆锥的实物若干个、一块平板、两把尺子、一把剪刀,硬纸做
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1.复习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电脑显示圆柱的几何形体)师问:同学们,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形体?它的各部分名
称和特征是怎样的呢?(学生边说教师边用电脑显示有关部分的名称)
2.导入新课
师:现在老师把这个圆柱变一变,从上底面的圆心向下底面圆周切削,就得到一种新的
形体,我们把这种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教师边说边用电脑显示,如下图)
电脑显示完后,教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我们目前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
师启发: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看一看下面的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与圆柱
有什么不一样?
三、新课
1.圆锥的认识。
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
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等等。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
图形。
教师:大家认识了圆锥形的物体,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画线,就可以得
到这样的图形。
指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教师指出: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教师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指出:我们所学的圆锥是直圆锥的简称。)
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锥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锥有一个曲面。指出:圆锥的这个
曲面叫做侧面。(标出侧面。)
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从圆锥的顶小型水库
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
出高。
教师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问:这条线是圆锥的高吗?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指出: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
总结: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
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2.测量圆锥的高。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顶点,问:
你会测量圆锥的高吗?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块平板
来测量。
教师边演示边叙述测量过程: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乎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
(2)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3.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教师:圆锥的侧面是哪一部分?
教师展示圆锥模型,指名学生说出侧面部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后,教师设问: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圆锥的侧
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留给学生短暂的思考讨论时间后,教师指出: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圆锥的侧 面展
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把圆锥模型的侧面展开,使学生看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展开后还可以再把它合拢,恢复原状,使学生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第一课时 圆锥的认识 补充习题
1.下列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2.下面图形以色线为轴旋转后会形成什么图形?连一连。
第一课时 圆锥的认识 教学建议
(1)圆锥的引出可参照圆柱进行,在举生活中圆锥形的实物时,学生举的例子可能有
限,教师可以通过录像或图片呈现更多的例子。如,圆锥形煤堆,圆锥形粮堆,圆锥形帐篷,
圆锥形少数民族帽,削过的铅笔头等。
(2)例1认识圆锥时,可先复习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以便通过对比,了解圆锥
的组成及特征。圆锥高的认识是教学难点,教学时可联系圆柱的高进行:“圆柱两底面之间
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那么圆锥的高指什么?”或给出两种不同的说法“从圆锥的顶点到底
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和“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点的距离是圆锥的高”,让
学生通过辩论、交流,认识圆锥的高,并区分高和母线(母线的名称不要给学生介绍)。为
进一步认识圆锥的高,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或利用课件介绍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做转动直角三角形纸片活动时,可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
个圆柱,那么你们知道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然后让学生通
过转动直角三角形纸片发现,转出来的是圆锥,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认识圆锥后,可以将圆锥和圆柱从组成和特征角度进行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这两种图形
的认识。
《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教科书十二册《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方法 :创设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
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强化
CAI演示: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教师问: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生:是圆柱体。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
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圆
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
们仔细观察屏幕
CAI课件: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问:这还是圆柱体吗?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
生:不是。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
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体的?你也可以把课下收集的圆锥形物体拿出来给大家看。
生1:冰激凌外壳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2:有的帽子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漏斗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4: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如何自学针灸
状是圆锥体的。
……
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
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生可能提出:
1、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
2、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3、我烟熏妆
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4、我想知道圆锥的体积应怎样计算?
5、我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该怎样计算?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
现什么?
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师:把你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告诉给你小组的同学,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刚才大家
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哪组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汇报:(预设展示过程)
A、圆锥的特征。
①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②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③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④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⑤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⑥圆锥在桌子上滚动时,既不朝前走,也不朝后走,它总是绕着一点画圆。
B、圆锥的高
①我们发现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②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我们认为圆锥只有一条高。
③圆锥的高是圆锥的底面到顶点的线段的长。
④我们认为他们说的不准确,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它应该有
无数条高。因为从圆锥的顶点引一条与底面平行的线,这样就可以作出无数条高。
师:同学们对于圆锥的高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谁的说法是正确呢?请同学们小组
进行讨论。
生:小组进行讨论。
师:哪些同学同意某某的说法。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请同学们仔细看屏
幕。(CAI课件演示圆锥的高)
师:这条黑色的虚线就是圆锥的高。谁愿意说说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
生试说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只有一条高。因为圆锥只有一
个顶点和一个底面圆心。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看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高的定义)
师:哪一组还有发现。
C、圆锥的侧面展开。
我们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是扇形。(举起给同学们看,一名同学把展开的图形贴
在黑板上)
教师用CAI课件演示侧面展开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起圆锥体模型,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小组互相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谁愿意到前面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两名学生到前面来说
3、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老师这有三幅圆锥体实物图,请同学们看。(CAI课件
展示)圆锥的几何图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看(CAI展示)画图时看不见
的部分应怎样画?(CAI演示)
这就是圆锥的几何图
生:用虚线画。
师:同学们看黑板这是圆锥的几何图。(教师边说边揭开贴纸)谁能到前面对照
圆锥的几何图说说你都学会了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学生到前面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圆锥是什么样子的?
4、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
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那怎样来测量圆锥的高呢?先想一想,
然后利用课下大家准备的材料,小组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学生汇报: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测量的,先把圆锥底面放平,用直尺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
点上,用三角板竖直地量出圆锥的高
生2:我们小组的方法和他们的差不多,只是用小尺竖立在桌面上,然后用三角
板通过顶点与直尺垂直。
生3:我认为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测量准确。因为三角板这样放在圆锥的顶点上可
以与直尺保持垂直,准确地测量出高
生4:我们是这样测量的,把圆锥的底面朝下倒立在桌面上,把小尺放在圆锥的
底面上,然后用三角板垂直地测量出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生5: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太好,因为这种方法不能使用于所有的圆锥,比如,一
个大的小麦堆,能把它倒过来测量它的高吗?
生6:我们认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注意小尺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
四、看书质疑。
五、课堂练习
1、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圆锥。
课本练习十二 1题
2、判断。(打手势)
(1)圆锥的侧面是曲面。 ( )
(2)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侧面展开也是长方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
(4)圆锥的底面是圆形。 ( )
3、练习十二 2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到室外找一些沙子或土堆成一个圆锥形,想办法测量
出它的高,可以两个人进行合作。
评析: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并且把过程性目标确定为“经历、体验、和探索”三
个方面。然而学生的探索和能力,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科学地给予引
导和培养。本节课的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原则,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
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教学流程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
在探索的活动中,积极地去观察、思考、利用合作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享
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
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①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找数学,才会是“活”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
中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地感受
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数学有
枯燥感,就会利用数学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本节课就利用转笔刀削铅
笔,这一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把削成的笔尖垂直切下来,观察被切下来的是什么
几何形体,让学生列举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圆锥形物体,使学生感觉到圆
锥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②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主动参与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然而在现实的
教学中,教师往往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背离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为课堂添
乱,因此,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现象并不多见。实践证明:问题是探
究的开始,学生对遇到的问题百思不解,他们的思维活动就越活跃。本节课是在
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特征及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圆锥体模型,提出自
己想知道的有关圆锥的哪些问题。学生经过思考:自主提出各种想知道的问题,
为下一步自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作好了铺垫。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
知水平,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要解决一个问题,相对
于不同的个体来说应该是各有其法的。这时教师绝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
生,而应该大胆放手,让他们各显神通。本节让学生拿出圆锥体模型看、摸、玩,
充分感知圆锥的特征。又通过猜想圆锥的高,动手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学生动手、
动脑、动口互相交流,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是本课
的难点,我们仍然激励学生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测量高的方法。学生兴趣浓厚,
个个力图表现自己,在多方交流与讨论、积极思考、发表想法。从而使测量高的
方法得到一步一步的完善。特别可能出现一种错误的测量高的方法,更加强了学
生对高的认识,使学生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P23—24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与圆柱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学会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
观念。
4、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高的测量
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具准备:圆柱体、圆锥体;垫板;直尺、大三角板;直角三角形卡片,一面画有鸟,
一面画有笼子的长方形卡片,筷子;圆柱形铅笔,削笔器。
学具准备:圆锥体模型、垫板﹑直尺;萝卜或橡皮泥做的圆锥;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猜想新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身体民间童话故事
长的细又长,天生美丽黑心肠,上平下尖纸上爬,
越爬越短越伤心”(生答:铅笔)
师:(拿出一支圆柱形铅笔)铅笔的形状是我们学过的哪种几何形体?谁来向大家介绍
介绍圆柱的有关知识?
师将这支铅笔放入削笔器中旋转后拿出,问:这支铅笔还是圆柱体吗?如果从他们的分
界处横截断开,被削过的部分是什么形状?(生:圆锥体)。我们所学的圆锥体都是直圆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研究圆锥。(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圆锥形状的认识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
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本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画面(教材23页图)
你在画面中发现了什么?请用铅笔沿着实物轮廓把你找到的圆锥体描画出来。
看来圆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引导观察特征
1﹑请同学们拿出你收集的圆锥体,看一看﹑摸一摸﹑观察圆锥的面有什么特征?把你
观察到的结果写在学习卡上。(生汇报,教师板书)
2﹑圆锥的侧面展开
通过你们的观察,认识了圆锥各部分名称,发现了圆锥面的特征,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
一个圆锥?脚底经络图
制作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老师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发现。(生利用书后附页2
的材料制作圆锥)
把你们做好的圆锥举起来给老师看看,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生汇报,师板书:侧面
展开是个扇形)
3﹑圆锥的形成
师:你们真了不起,用自己的双手收获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接下来让我
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好吗?这是一个长方形,一面画上了一只鸟,一面画上了一个鸟笼,
你有什么办法让鸟儿飞进鸟笼?(生答:以长方形卡片的长边为轴转动,生操作)。你们能
用同样的方法转出一个圆锥体吗?(生选择直角三角形卡片,以直角边为轴转动)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不难发现:圆锥和圆柱都是旋转体。
4﹑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
老师这有两幅圆锥体实物图(课件展示),圆锥的几何图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
看(课件演示),画图时看不见的部分应怎样画?这就是圆锥的几何图。
5﹑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A﹑认识高
我们知道圆柱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并且有无数条高。请看我手中的圆锥体(用萝
卜削成的圆锥),你能看见﹑摸到它的高吗?怎样才能看到它的高呢?(生回答:切开)
师演示:将圆锥横切,切出两个圆面,问:“看到圆锥的高了吗?”(生回答:纵切),
师引导学生说出必须沿着底面直径垂直切开。
师演示:将圆锥沿着底面直径垂直切开。问:“切出了两个什么形的面?”(生答:三角
形),现在你能找到它的高了吗?怎样用语言来描述圆锥的高?这样的高有几条呢?(师板
书:只有一条高)为什么只有一条高呢?(引导学生说出圆锥有一个顶点,一个底面圆心,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现在把你的发现记在学习卡上。
B﹑画高
请同学们画出圆锥的高。
C﹑测量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切开来量取它的高,那么我们怎样
测量圆锥的高呢?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课下大家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
的测量方法。
(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边演示边汇报。教师适当引导指正。)
D﹑阅读文本
他们说的对不对,请阅读教科书24页第二部分内容。
师:这么小的圆锥我们可以测出它的高,换一个大一点的圆锥,比如圆锥形沙堆﹑煤堆
﹑稻草堆,你有什么好方法测量他们的高呢?
小结:真是实践出真知。是啊 ,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如果一个方法解决不好,我们
可以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方法,也许你会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6﹑圆柱和圆锥的区别
观察学习卡,同桌交流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实践联系,巩固提高
对错我来判
(1)因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所以圆锥的高也有无数条( )
(2)圆锥的底面是个椭圆( )
(3)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展开后是个半圆形( )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 ) 关于春节对联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你还有什么疑问?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学习了数学知识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关圆
锥的实际问题我们下节课再学习,请同学们课后做好预习。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底面是个圆
两个面
侧面是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圆锥 一个顶点
一条高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图形与几何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
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