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7日发(作者:北京烤鸭的吃法)
宜昌市九中排球队合影,中排左一为熊音
熊音(左三)与同学们排练舞蹈
前排右一即“静秋”原型熊音
男主人公老三生活原型:杨智发
《山楂树之恋》的由来
《山楂树之恋》作者署名有两个,一个是作者、美籍华人艾米,一简笔画蔬菜
个是原作者静秋。事实
上,《山楂树之恋》是以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回护士年终述职报告
忆文字为基础写成的,除了叙事部分是艾米
根据和好朋友静秋的谈话补充描写,对话部分大多沿用静秋的原有文字。
1977年,中国在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已顶职参加了工作的静秋,在L省K市八中附
小教书,报名准备参加高考。
她那时的生活已经比顶职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了,这次又有幸报名参加高考,使她想起老三曾
经用来安慰她的那些话,说她会从农村招回来的,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的是,当老三的
预言一个接一个开始成为现实的时候,老三的人却成了一个美丽的梦想。睹景思人,静秋开始写
那个回忆录,以纪念她跟老三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
后来,她把老三的故事写成一个3万字左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寄给“L省文艺”,
她那时甚至不知道投稿应该写在格子纸上,她就用一般的横条信纸写了,寄了出去。那篇小说被
退了回来,编辑评价说:“文笔细腻,风格清新……但人物缺乏斗争性……”叫她改写后再寄回
“L省文艺”。静秋没有改写,一是因为忙于应考,二来她写那篇小说是为了纪念老三,如果按编
辑要求改动,老三就不成其为老三,即便发表,也没有意义了。
10年后,静秋离开K市到L省的省会去读书,再后来她妹妹出国,妈妈和哥哥相继移民,家里
的东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但这篇写在一个日记本里的回忆录被她妈
妈保存下来,带到了加拿大。
一年春节,静秋带她的女儿SARA到艾米家来玩,带来了那个日记本,让艾米挑一些写出来,
纪念30年前的那段往事。于是,就有了《山楂树之恋》。
静秋原是宜昌人
《山楂树之恋》写成后,贴在海外文学网站上,人们看到结局无不泪下,在几个月内迅速成
为海外同龄人追捧的“网络时代的手抄本”,形成庞大的海外“静秋粉丝”群。
鲜为人知的是,故事的女主人公静秋的人物原型叫熊音,曾在宜昌市九中、一中任教,现移
居美国。而故事的发生地K市,就是指宜昌市。2008年4月,时为三峡日报记者的梅云雄找到了曾
当过熊音的老师,并共过事的市九中教师张义高。据张老师介绍,熊音1957年出生,母亲张太淑
是西坝小学的教师,父亲是原宜昌师专的音乐教师、很有才华。熊音跟随母亲在西坝小学读书,
接着在市九中读初中和高中,于1975年毕业。张老师曾担任熊音初中地理老师,在其印象中,她
品学兼优,非常聪明。
高中毕业后,熊音下乡当过一段时间的知青,小说《山楂树之恋》中的创作就与这段生活密
切相关。静秋和老三“最纯洁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段时期。有网民考证,“小说故事发生地
确实是宜昌,西村坪就是现在的夷陵区小溪塔的南村坪,严家河就是现在的鄢家河,江心岛就是
现在的西坝。”
熊音的母亲退休后,她顶职进入市九中当了几个月的炊事员,不久便当上了初中部的语文教
师,成了张义高老师的同事,其性格开朗,工作认真,非常出色。
1977年恢复高考,张义高与熊音一起参考都上了线,熊音因父亲是“右派”未被录取。1979
年麻辣蛏子
,熊音在宜昌电大进修英语专业。1984年,通过考试,熊音被原宜昌师专外语系录取。1986年
毕业后,熊音进入市一中任教,当年参加武汉大学研究生考试,取得入学资格。当时的市一中校
长朱泽俭找她做工作,要她留校任教,熊音放弃了深造机会。第二年,熊音再次参加考试被录
取,成为武汉大学研究生班学员。上世纪90年代中期,熊音留学美国。
熊音的哥哥熊新欠款协议书
和妹妹熊青都很优秀,先后移教你如何化妆
居加拿大,她父亲90年代中期去世后,母亲也
移居加拿大。
静秋的丈夫像老三
据静秋在2007年答网友问中称,她的丈夫也很像老三。在婚前的追求阶段,他也曾隔着河送
她,在河岸上痴痴地站很久,也曾在江边亭子里孤独地坐一整夜。
然而,因为丈夫当时还是个有妇之夫,他们的关系不能公开。“他从工作的城市来看我,要
坐一夜火车,很多时候没座位,只能坐在火车上的洗手咨询合同模板
间里。后来,我到武汉大学读研究生之
后,他可以两星期来看我一次。他来了,就帮我洗床单被子、缝被子,有时买一只小鸡,洗净做
好了,看着我跟妹妹吃。”
但是结婚之后,矛盾就渐渐出现了,因为他不再那么殷勤周到了。每到那时,静秋就有很深
的上当的感觉,“连带觉得跟老三如果结了婚,说不定也会变成这样。因此,我总安慰自己,跟
老三不能长久地生活在一起也许是好事,这样就不会磕磕碰碰,为柴米油盐的事呕气吵架,他在
我心目中永远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