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7日发(作者:交安)李合春道长:窥黄帝阴符之机 探寻社会和谐之道
加拿⼤道教 易道学派
宗源和李道长论道青城⼭
⼀、《黄帝阴符经》总揽
作为⾼度精炼的道教名著《黄帝阴符经》,在整个道教实践发展中占居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位置。道教把《黄帝阴符经》、《工作反思
道德真经》和庄⼦的
《南华真经》⼏乎是相提并论,其重要价值可见⼀斑。被《道藏》所收录的《黄帝阴符经》就有⼆⼗⼆种。在这⾼度精炼的三百多真⾔中告诫了⼈
们遵从天道⾃然运⾏造化之道,效法阴阳消变之理,体应五⾏⽣克制化之机,作为修炼⾝⼼、理政、治国、统兵等等诸⽅⾯,⾏藏举⽌都应密吻⼈
天合⼀之理。
《黄帝阴符经》篇幅虽短,但却内含天机之奥,外契⼈事之妙。全⽂通篇贯穿天道⾃然和谐。上、中、下三章⾏藏道法术妙⽤,始终渗透着“阴
符”的⽆为与⾃然。天道的⾃然运⾏,⽇⽉往来,阴阳升降,消息盈虚,必然会形成寒暑交替、昼夜晦明、春夏秋冬、风云雷⾬等现象,通过这些
现象的升迁变化,就⾃然形成了品物万类,胎卵湿化,飞潜动植之万物。天地⼈三才及万物暗合,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养,相互感应,相
互克害,相辅相融,相互依赖;事物之成败兴衰,⽣死存亡,吉凶祸福,天地与万物之间,万物与⼈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与⼈之间,都在这
不知不觉中默契着相互偷夺,相互窃取,相互损耗。故本经开篇即⾔:“观天之道,执天之⾏,尽矣”。提醒⼈们应紧防天地的五⾏之⽓在暗处偷
夺损耗⼈的命体。因旨在暗处,故⽈:“见之者昌”。⼜⾔:“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之盗,⼈万物之盗,三盗即宜,三才即安。”指导⼈们如何
夺天地之造化,和阴阳之⼤顺,以成⼈天之妙!
⼆、“机”之妙⽤
何以“盗天地,窃阴阳,夺造化”?在《黄帝阴符经》中明确地指出了“盗机”之妙⽤。在本经不到四百余⾔之中就谈到了七、⼋个不同
的“机”字,如:“⼈⼼,机也,天发杀机,地发杀机,⼈发杀机,其盗机也,机在⽬,神机⿁藏”等。正如《易⼤传》引孔⼦的话所说:“机
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机”是最微⼩的动,但可以导致最明显的吉凶结果。“机”字在《阴符经》上中属蛇的明星
下三篇中不同的地点出现,其
重点也各有不同,⾸先是上篇谈到了如何识机;掌握“发机”,所谓:“天发杀机,地发杀机,⼈发杀机”,这⾥讲的是“发机”。中篇谈到了如
何“乘机”才可“盗机”,讲到机来了不要失机,要尽量可能的乘机、盗机,只有很好的把握机、乘机、盗机,⽅可功成业就,修齐治平。下篇主
要讲把握天机、乘机、盗机的同时,⼜不可执着于“机”,如何忘机,如“⼼⽣于物,死于物,机在⽬……”,⼜“⼋卦甲⼦,神机⿁藏”等。最
后还谈到“⼈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以奇其圣,我以不奇其圣”的道理。也就是说,⼈在把握天机、盗机的同时,要很好的掌握分⼨和尺
度,只有掌握发机、盗机的忖度,才能在杀机中盗取⽣机,辨天⼈合变之机,演阴阳动静之妙。在掌握发机、盗机的忖度外,还谈到“⾷礼盒简笔画
其时,百
骸理。动其机,万化安。⼈知其神⽽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意思是说:宇宙⾃然和⼈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是敬仰神灵的有意⽀配,⽽是⾃
然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定理”,正如经中所⾔:“⽇⽉有数,⼤⼩有定”。只有明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定理”,⽅可懂得⾃然之“定
数”,洞察⾃然万物变化之盗机,⽽加以合理改造运⽤。这和《道德真经》所⾔“天之道,不争⽽善胜,不⾔⽽善应,不召⽽⾃来,繟然⽽善谋,
天⽹恢恢,疏⽽不失”的道理是相吻合的。经中所⾔:“愚⼈以天地⽂理哲,我以时物⽂理圣”。把天地⾃然变化之理认为是造就的,圣⼈制定
的,不可更移的,是不明事体的“愚⼈”。其认为时物的发展变化是有因有由,且⾃然的,只要能顺天时,察物情,追本溯源,就可以得到合理的
改变。
三、天道暗合⼈道之机
经中所⾔阴者,暗也;符者,合也,正是天道暗合于⼈道之机也,故⽈:阴符。经中多以阴阳五⾏、三盗五贼为本经的核⼼思想,全⾯系统地阐发
了⼈与⾃然、⾃然与⼈的密切关系。《太平经》也⾔鞍山师范大学
道:“天地病之,故使⼈亦病之,⼈⽆病,即天⽆病也;⼈半病之,即天描写学习的句子
半病之,⼈悉⼤⼩有
病,即天悉病之矣……”,可见,天地的化育流⾏与⼈类的活动具有相互影响的特性,⼀损俱损,⼀荣俱荣。道教把整个宇宙看作⽣⽣不息、恒常
流动的⼤⽣命,⽽道教的⼀切修炼都是以宇宙的和谐为前提,其核⼼信仰在于,坚信⼈类能够通过⾃⾝的实践与修炼,凭借特定的⽅法与⼿段及途
径来消除⾃然时空对⽣命的限定,使现实的个体⽣命与⾁体的长⽣不死、⽻化成仙,从⽽实现⽣命在现实时空与彼岸世界的⽆限延续和⾃由。道教
是通过对彼岸世界的排斥与对此岸⽣命的强化来解决⾃我⽣命存在与消亡这⼀根本性宗教命题。
四、⽣命超越之机
道教徒们坚信,⽣命的最⾼价值决不是虚妄的彼岸天堂或消极的极乐世界,⽣命的本⾝才是⼈⽣最⾼价值所在。同时⽣命本⾝的价值意义也并⾮都
是追名逐利,贪图荣华美⾊,甚⾄亦⾮忠孝礼仪、内圣外王,⽽是⼀种⽣命⾃然本质层⾯上的⾃由与逍遥。道家道教皆是⾃由的皈依者和崇拜者。
神仙的本质即⾃由。道教徒们深深企盼的,即是现实个体⽣命的⾃由与逍遥,是⽣命存在本⾝对于周遭诸般时空束缚和限制的拼死抗争与超越。在
每⼀位道徒的⼼⽬中他(她)们不会去期待天堂和上帝的恩眷,只希望通过个体⽣命的努⼒,试图寻求到⼀条以不死(时间)的⾃由与飞升(空
间)的逍遥,为⽬标的⽣命超越之境界。
在古⽼⽽⼜具有顽强⽣命⼒的东⽅道家、道教看来,现代⼈类社会种种悲剧性境遇的原因,不是在于物质或⾦钱的匮乏,⽽在于⼈的本质与精神的
失落。修道的⾏者们认为:⼈⽣真正的快乐是来⾃于放下名利重负之后的精神逍遥与⾝⼼的⾃由。修道⾏者们正是不愿做外在名利及内在欲望的奴
⾪。他(她)们主张建⽴独⽴的⼈格与价值,不愿意随波逐流,不为外在的物欲所役,⽽追求⼈性的⾃由与⽣命的逍遥。
在道教看来⼈类的⽣命体都是形与神的结合产物,由此不难看出这种⽣命体在宇宙中的存在就不可能是封闭的。在修道的⾏者们看来,有限的⽣命
要获得⽆限时间的延续,⾸先要解决⽣命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要准确的知道⽣命体所存在的空间环境及其⽣命⾃⾝的内部机制。⽽在此基础上,
道教便逐步建⽴起了⾃⼰的认识论和思维⽅法:1、⾃然宇宙;2、神仙世界;3、⼈类⽣命的内部机制与外部活动;4、道教徒们的⽣命修养活动
与前三⽅⾯的各种关系。[1]
英骂人打油诗
国学者坦斯利(A,G Tansley)指出⽣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的“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不仅包括了有机复合体,⽽且也包括形成
环境的整个物理因⼦复合体。有机体与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并⾮孤⽴存在静⽌不动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在⽣态系统内,⼀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相关因素相应变化,甚⾄会影响到整个⽣态系统的结构。[2]在道教的诸多修⾏炼养体系中,除了内丹等⽅
术以外,通常也通过诵经、微祝、歌诀及优雅道乐舒爱的旋律来疏导⼈的内⼼世界,涤清⼈的精神境界,以此来促使堵塞的“⼼灵通道”畅通⽽得
其平和。
由于⼈类⾃⾝⽣存的需要和探索好奇⼼的驱使,道教的历代祖师们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发现某些⽣命的存在可以发⽣形态的转化。如《抱朴⼦内
篇》记载猕猴寿⼋百即变为猿,猿寿五百则变为玃。不仅飞禽⾛兽,⾃然界的⼀切事物都是千变万化的,变化乃是事物存在的普遍规律:“改更⽽
为异物者,千端万品,不可胜论”。[3]
五、⼈合天道之机
⽣存问题,在道教看来,不仅看到了天地阴阳⼤化的状态,⽽且看到了⼈与天地⼤化的对应关系。道教认为:⼈乃是天地阴阳交合的产物,因为天
地之原初乃是元⽓,所谓“元⽓恍惚⾃然,共凝为⼀,得名为天;分⽽为阴则成地,名⼆也;因为天在上地在下,阴阳相互交合施⽣为⼈,名三
也。共统共⽣,长⽣万物”。[4]⼈乃天地⾃然之产物,⽣存于天地之间,如何按⾃然之道的⽅式⽣存⽣活呢?在《阴符经》看来⼈类只有观天道
⾃然之运⾏变化,执⽽⾏之,⽅可逢凶化吉,应天道之变⽽遨游于⼈间。此真乃⼈类⽣存准则的⾄理也,正如《清静经》所说:“⼤道⽆形,⽣育
天地;⼤道⽆情,运⾏⽇⽉;⼤道⽆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动⼥静。降
本流末,⽽⽣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此即⾔天地⾃然之⼤道的造化,乃是天道中⾃然⽽然⼤道⽆形的运
作,丝毫没有⼀点⾃私的⼈为成份,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道之⾏也,天下为公”的境界。⼈类如坚守⾄道之运化规律,⼀切⾃然万物皆归之。电脑怎么换壁纸
清浊、动静、天地、男、⼥,万事万物的⽣⽣化化,由本到末的运⾏,永⽆停⽌,⼈在其境,如迷于其中,随波逐流,便是⽣⽼病死,⽣死轮回
呀!唯有放裤子的英语
下⾝⼼,合于⼤道的清静⽆为,⽅是⾄真崇⾼的⼈。[5]
⼜⾔:“夫⼈神好清,⽽⼼扰之,⼈⼼好静,⽽欲牵之。常能遣其欲,⽽⼼⾃静,澄其⼼⽽神⾃清。⾃然六欲不⽣,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
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于⼼,⼼⽆其⼼;外观其形,形⽆其形;远观其物,物⽆其物。三者即悟,唯见于空。观空以空,空⽆所空,所
空即⽆,⽆⽆亦⽆。⽆⽆即⽆,湛然常寂。寂⽆所寂,欲岂能⽣?欲即不⽣,即是真静。真静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
渐⼊真道,既⼊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所得。为化众⽣,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6]此即是说要“遣欲”、“澄⼼”⽅可做
到“⽆⼼”、“⽆形”、“⽆物”的境界,要把“空”、“⽆”及湛然之“寂”也当做有名之物,遣⽽忘之,⽅可达到“真常”、“清静”,从
⽽“得道”。此⾔得道,⾮指有形有象之道,⽽是证得虚灵本性圆满⽆缺之⼤道,得悟此道者,便可⽞同万物,洞观⽆碍。妙合先天之⽓,⽽运化
于万物之内,“绵绵若存,⽤之不勤”。[7]
⽼君再⽈:“上⼠⽆争,下⼟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即有妄⼼,即惊其神。即惊其
神,即著万物。即著万物,即⽣贪求。即⽣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便遭浊辱,流浪⽣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
⾃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此即是说世⼈只所以不得真道的原因是因⼈类的妄念四起,贪⼼不断,执着于⾝外的有形之物,以⾄于⾃⾝元⽓⼤
损,精⽓神全散,导致了⼈们流浪⽣死,常存于苦海浊辱之中,受苦受难。只有⼀⼼向善,潜⼼修炼真常之⼤道,如《阴符经》所⾔“知之修炼,
谓之圣⼈”。只有了悟⼤道的规律,修之不辍,达到常清常静,⾄乐⽽永⽆苦难的真常之境皆是⾃然⽽然的。“天道⽆亲,常与善⼈。”[8]
从不断丰富⽽完善的道教修⾏炼养体系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对“⽣命、⽣存、⽣态”的观点和认识,⾃始⾄终都抱守着体天道⽽⾏之,法⾃然⽽⽆
为的核⼼思想宗旨。故在《黄帝阴符经神仙抱⼀演道章》开卷即⾔:“观天之道,执天之⾏,尽矣。”在道教看来“天道”即是⾃然界运⾏变化
规律的真理也,因为古代天往往是⾃然界的总代表。所以“观天之道”可以说是道教对于⾃然宇宙、⽇⽉星⾠等运⾏的轨道和变化的规律进⾏研究
和探索。运⽤天道的运动变化规律来指导⼈道(即⼈类⾃然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所以《阴符经》进⼀步谈到:“宇宙在乎⼿,万化⽣乎⾝。天
性⼈也,⼈⼼机也,⽴天之道以定⼈也。”“⼈知其神⽽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在道教看来宇宙⾃然和⼈类的发展变化,不仅只是敬仰神灵的
有意⽀配,通过培养良好的道德⾏为,以纠正⽣命过程中所发⽣的某些错误的⾃我复制资讯,维护国家内在⽣态平衡。道教认为遵循⾃然的法则,
决不是要弱化⼈的主体地位和⼈的能动性,恰恰是为了⼈⾃⾝的更好⽣存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观天之道,执天之关于年夜饭的作文
⾏,尽矣。”的理想和谐
境界,也只有这样才真正可能拓展⼈类的⽣存空间,延续⽣命的⽣存时间。⽽那种因任⾃然,与万物居⽽不相伤害,乘云⽓,御飞龙,餐风饮露,
陆⾏不避猛虎的理想社会不正是道家道教的天然⽣态世界吗?
六、天⼈合⼀之机
在道教看来,⼈道和天道的关系,即⼤⾃然与⼈类社会的关系,是⼀种提⾼⽣命存在质量的⽣存之道。⼈与⾃然的和谐共存,不仅是⼈类社会的⽣
存必要,同时也是天道⾃然运⾏法则所决定(即⾃然规律的客观主导作⽤)。⼈即为天地阴阳之产物,理应法天效地,执⽽⾏之,乃阴符⽣态观天
之道,执⽽⾏之的核⼼。由此也证实了道家道教对与⼈类社会⾃然万物的探索,实践研究都⼒求采取科学的客观事实和冷静的态度。《黄帝阴符
经》的观天道、执⽽⾏之的思想,反映了道教对于天然⽣态的强烈地渴望和热爱之情,体现了道教徒们历来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的美好情操。主张不
同个体⽣命之间的同构互动的⾃然⽣态观。在阴符⾃然⽣态思想中,不断地启迪和激发⽣命存在的内在智慧潜能,如何利⽤客观⾃然发展规律,潜
移默化的提醒⼈们在永恒⽆穷变化世界⾥去求得⽣存,促进⼈三年级300字优秀作文
类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给予⽆穷动⼒。
在《黄帝阴符经》的阴符⾃然⽣态中,虽然存在着⽣命⽣存的互动互盗之⽭盾关系,然⽽也反映⼆者对⽴统⼀的根本原因,天⼈之间的同构互动其
最终达到和谐统⼀,充分地验证了天道暗合于⼈事之机的阴符⾃然⽣态观。同时也说明了在阴符三才相盗的互动中,强调作为主体的⼈在道律、⾃
律⽅⾯的重要性,即经中所⾔“君⼦得之固躬,⼩⼈得之轻命”的观念,告诫⼈们,不同道德观念在改造和利⽤⾃然过程中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
果。[9]
在⼈类利⽤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向⼤⾃然展开肆⽆忌惮的⼤规模征服的今天,⼈类⽂明正⾯临着前所未有的空前危机时刻,古⽼东⽅“⼤
道”智慧,是否能给予我们⽣活在时代前沿的⼼灵世界重新过滤;让我们在纯真⾃然的世界中找回本真的⾃我,这不能不唤醒更多的贤⼈智⼠去不
断的思索和觉醒,充满⽆限神奇智慧的⼤道,如⽢泉⼀般滋润着世间每⼀个⽣命,它必将成为未来⼈类荒芜⼼灵世界的重要精神⾷粮。
[1] 詹⽯窗著《道教⽂化⼗五讲》北京⼤学出版社,2003年,第⼀版,150页。
[2] 同上202页。
[3] 葛洪著,《抱朴⼦内篇》卷⼗六《黄⽩》,《道藏》28册231页。
[4] 王明《太平经合校》305页。
[5] 《太上⽼君说常清常静经》。
[6] 同上。
[7] 《道德经》第六章。
[8] 《道德经》七九章。
[9] 张继禹主编,《道法⾃然与环境保护》,华夏出版社。
宗源和李道长于青城⼭
加拿⼤道教易道派导师宗源道长拜访成都⾄真观住持李合春道长,此⽂为李道长所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