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7日发(作者:吉他怎么换弦)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课件【三篇】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
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
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
“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
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
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
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
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法]
演示法讲种牙的过程
述法
[学法]
表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
到一关心是什么意思
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处字成语
,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
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
更具体一些?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检查生词的读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
文。)
2、学生交流汇报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
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负担英文
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
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
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
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精油与肌肤
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
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揭示寓意。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
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
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
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钢铁侠高清壁纸
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课件
学跳交谊舞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30课《寓言二
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
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
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
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
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
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
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
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四年级学生,他们
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
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
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铃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定向、诱导
﹙一﹚诱导
1、激趣导入
出示铃铛并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说说表示声音的词。
丁零丁零,铛铛,哗啦哗啦。(板书:铛dng象声词)
强调: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
吗?
3、放动画,听故事
4、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板书完整课题﹚。
过渡:请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定向——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学会做人。
二、自学、探究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的意思。
2、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从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用“只要•••就•••”说
一句话。
3、偷铃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它是什么意思
的想法对吗?
4、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自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
﹙四﹚成果汇报
1、掩耳盗铃的意思: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2、偷铃人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3、偷铃人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偷铃人这么做的: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
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三、讨论、解疑
1、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2、预设: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
做呢?﹙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
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古罗马战争
道在犯法,却挺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
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四、反馈总结
1、反馈学习:请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
补牢、揠苗助长
(1)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
(2)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3)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
人吗?
2、总结:是呀,自欺欺人,最终还是自食其果,让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