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汤

更新时间:2023-04-17 08:27:45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7日发(作者:身向云山那畔行)温汤人文
接中国作协现代文学馆程小玲女士通知去宜春参
加写作营活动时,我心潮澎湃地想:这次我一定淘一
个紫砂壶回来。后来我才发现,我张冠李戴地把宜春
想成了宜兴。

我知道中国好几个带“宜”字的城市,比如宜宾,
在四川;比如宜昌,在湖北;还比如宜兴,在江苏,
盛产天下名产紫砂壶。可我就是不知道江西宜春。
2009年中秋,随首届世界华人作家写作营走进宜春
后,我才发现宜春的“温汤人家”是怎样震撼了我。

我一直惊叹江西大地上一些古往今来的大家族怎
么会世代薪火相传?

从一座座屹立千年百年现今已颓败的老宅庭院,
一部部厚重且已破朽卷曲的族谱,我分明感到一支又
一支姓氏的血脉浩浩荡荡从远古的历史深处流来,千
年的生命之光从未间断,一直照触到我眼前这样那样
的面孔。

晚唐至北宋年间,江西出了六十四个进士,其中三
十四人出在宜春;而宜春的三十四个进士中有十三个

是出在温汤的易姓状元家,这位被人们传颂了一千多
年的状元郎叫易重。

惊叹与唏嘘之余,我请求宜春明月山风景管理局办
公室年轻的主任段羽领我去看易重故里。易重的故里
叫九联坊,据说是易氏一门有九人在晚唐至北宋年间
喜登科甲后改的村名,从古代叫到至今。段羽叫上原
任温汤镇人大主任、现已退休的、易重的第三十九代
孙易祖恩与我们同行。车子沿崎岖山路颠簸大约二十
分钟后,我们来到离温汤镇八公里处的九联坊,这是
一个窝居在群山里的很小的村落,村里房子大多还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干打垒土房,看得出,易重的后
裔们在这里过得并不富裕。

进村后我们直奔易家祠堂,这是村里看上去最好的
两进民宅:红墙黑瓦、飞檐画栋。门楣上书“唐状元
易重纪念馆”,是易姓人共同捐款建造的。纪念馆正
墙上挂着易重的画像,周边墙上陈列着易重生平、易
氏名位表、易重子孙简介,画像下边供奉着易氏历代
先人的神位和易氏播迁在全国各地的六十多个支族
的敬祖牌位。我们从名位表上一一细数,易重这一支
在晚唐至北宋二百年间就出了十三个进士、一个状
元、一个榜眼,还有荐辟六人(因举荐而被朝廷任用

的人才),贡士两人,举人数人。这样的文化血脉传
承实在令人惊叹不已。从易姓族谱上我们看到南宋时
易家还有状元,但易祖恩说,那是小朝廷,已不看重
了,也不算数了。

我问易祖恩:易姓后代里现在有无读大书做高官
的,回答是最大的官只做到副厅级。九联劳务派遣人员 坊村现在只
有二十户易姓人家,九十多人,只有他走出来在镇上
做了个科级干部。通村的公路前两年刚修通,还是国
家拿五十万元,邻村出十万元,外地易姓人捐八万元,
九联坊村民每人拿三千元方才修通。在此之前,九联
坊与外界只有一条泞泥的山涧小路连通。

就要离开九联坊了,回眸再望这群山环抱的小山
村,想象着她远古的辉煌和今日的寂寞,想象一个家
族血脉的传承和文化的沿袭,我理不出其中的千头万
绪,心中别有一种失落和惆怅。

和易重同为唐会昌年间江西状元的还有卢肇。卢是
江西第一名文状元,易重是江西第二名文状元。但这
第一名与第二名之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唐会昌年间,宜春才子半江西。当时,易重、
卢肇、黄颇、李潜、鲁受等都是同窗好友。因每期朝

考只能产生一名状元,于是易重提出:今才聚宜春,
都去比试散光原理 乃自相抗衡,不如分期应举为佳。说到做到,
会昌二年,举子们纷纷去长安应考,易重自动放弃,
送卢肇进京。次年春闱放榜,果然卢肇高中状元。在
荣归故里的宴席上,人们喜让卢肇坐首席,卢却说:
这次中第全凭易重“分期应举”的建议而受益,应让
易重坐首席。人们以为这是卢肇谦让之词,谁知易重
听后坦然就座,并说:首座应是状元公坐,现在卢状
元让我坐,那就恭敬不如从命,权当借个首席,下届
奉还。易重语出,惊诧四座:易重你好大的口气,你
能保证下届你中状元?然而,天才自诗配画图片 有天才撑,会昌
五年,易重一举夺魁,成为江西暴雨灾害 第二名状元。庆功宴
上,易状元还了卢状元一个首席。

这实在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一段佳话。

在宜春市美丽的秀江岸畔有一条秀江街,在秀江街
中路至今坐落着卢肇的故居和读书堂。在秀江大桥不
远处,还有一片沙洲叫卢洲,也叫状元洲,是宜春人
为纪念他们的第一个状元郎当年总在沙洲上读书而
命名的。卢洲已叫了一千多年!

段羽领我在秀江古尔邦节图片 路参观了卢肇故居,那故居已经摇
摇欲坠、破败不堪,我只能从那依稀可辨的市场调研与预测 木雕和石

雕艺术和汉唐房屋的高阔雄宏上,想象古代一个知识
分子曾经的生命栖人民的名义剧情介绍 息和文化诉求。

卢肇后来在好几个州府做刺史,后裔也是浩浩荡荡
几十万……

温汤另一有影响的大家族源起于一个女子,叫夏云
姑。

夏云姑生活的年代,正是南宋小朝廷风雨飘摇的时
代。传说,夏云姑出生时,屋内突然出现一道祥瑞之
光。后来,云姑长到十七岁时,果然进入南宋小朝廷,
先做了高宗丫环,后做了孝宗皇后。

夏云姑有她值得后人纪念的人生。因为她最终做了
为岳飞等无数抗金英雄平反,并屡屡雄心勃勃为收复
国土,决心与金兵决一死战的孝宗的皇后。云姑做皇
后之后,曾回到温汤夏家坊寻找自己的亲人,家人都
已在战乱中离散,父亲已流落寺院。云姑找到了十一
个亲人,一一给钱帮助他们,并把自己的哥哥夏执中
带进宫中。夏执中文武全才,最后做了节度使,其民
族气节高昂凛然,宋史为其立传,夏云姑也进入宋史
《后妃传》。


20091113日,段羽又带领我和中国现代文
学馆程小玲以及台湾作家蓝博洲来到夏云姑故里夏
家坊。夏家坊位于明月山下,宜春人说明月山来历之
一就是夏云姑乳名叫明月,后人为纪念她便把美丽的
群山以其乳名命名。在风景旖旎的明月山下,在月亮
湾景区,宜春人为夏云姑塑了高达二十米的铜像——
一个纯朴的村姑与一泓弯月相依相携,展臂飞翔。

今年七十八岁的夏志德老人是夏氏第三十一代孙,
老人说,夏氏已到了三十五代。老周杰伦最好听的歌 人保存着夏氏族谱,
厚厚的几大本族谱最早是清朝咸丰年间修的,后经民
国七年、1980年、1997年三次重修。

就在我惊叹温汤这些历史老村老宅老族时,不经意
间段羽又说起了他的家族。他说再远的他不知道,只
知道他们祖上在清朝出了一个巡抚,还有好几个府
台。在段氏祖墓里,至今矗立着段羽爷爷的爷爷高大
的墓碑,墓碑上记载着这位清朝六品官员的生平和业
绩。令今人惊叹的是在墓碑的顶上还雕刻着一个硕大
的石乌纱,这位段巡抚以毕生的清正廉明保住了头上
这顶乌纱帽的庄严和沉重。段羽的二公(段羽父亲的
伯父)段昆庆是黄埔军校教官,国民党中央作战部长,
也曾是1911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人士之一。与段

昆庆同辈的还有一个长辈做了民国中央政府电讯部
长;段羽的堂伯父段应龙是国民党的一位军长,去了
台湾。听此,台湾作家蓝博洲说,早些年,蒋介石在
台湾枪毙了一个段姓军长,说他与共产党有来往,没
准儿是你伯父。段羽笑笑,说:不知道。

段羽还说,他们家老宅原有一百多间房子,二十四
个天井,老宅是清朝道光年间炸鱼的做法 修建完工的。老宅的楼
上放着许多先祖们的刺绣朝服、带翎的帽子、绣花的
袍带。老宅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被定为江西省文物保护
单位,后不慎失火,烧去了大半,包括家谱……

段羽至今不明白:在农耕文明时代,祖上为什么不
置一分田产。因为没有土地,1949年后的“土改”运
动时,政府竟不知给他们这样的世代官宦人家定什么
成份。但段羽说:祖上却买了一大片山系,站在祖宅
往四面望去,凡视野里的山脉林子曾经全是他们家
的。为保护段家风水,祖上几百年都不让动山上一根
树木。以现在眼光,是保护了方圆百里的生态呢!

在温汤,每走进一个村庄,就是走进一个朝代,走
进中国一部厚重的历史;每走进一个人家,就是走进
生命生生不息的密码。这些生命密码裹卷在中国千年
的朝代更迭中,轻轻揭开一页,我们便不难看到历史

的风雨硝烟;静静侧耳,我们也不难听到命运的罄鼓
歌哭……

温汤人家,你才是宜春最厚重的风景!

2010-03-21 07:06:00 来源: 北京日



本文发布于:2023-04-17 08:27: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05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春温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