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萃取原理

更新时间:2023-04-17 08:03:53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7日发(作者:鲁迅看客)钴、镍萃取分离原理与方法
钴、镍萃取分离原理与方法

目前,钴镍原料已由以前的硫化钴镍矿逐渐转为钴镍杂料、
钴镍氧化矿(含钴、镍红土矿)等,处理工艺由传统的火法造锍、湿
法分离相结合转为浸出、净化全湿法流程。钴镍原料来源不一,浸出
液成分复杂,沉淀、离子交换工艺难以实现钻、镍及钴镍与钙、
其他杂质离子的分离。溶剂萃取法有选择性好、金属回收率高、传质
速度快等优点,尤其根据离子性质差异及萃取理论研发的新萃取剂及
萃取体系,更优化了萃取效果。所以,从根本上找出钴、镍性质的差
异,分析现有钴、镍分离工艺原理,对新萃取剂和萃取工艺的开发有
指导意义。
一、钴、镍性质区别
钴镍原子序数相邻,同为第四周期第Ⅷ族元素,仅外层d电子数
不同,这种性质上的差异可用于萃取法分离。
(一)晶体场配位理论分析钴镍性质差异
1、钴镍轨道简并
钴、镍比较常见的配位数为46。配位数为6时,配体呈八面体
型。由于配体之间的位置不同,5个轨道简并为2组,电子与配体顶头
接近的dd作用强烈,能量较高,为6Dq;而另外的dd
zxyxyy
222
zzx
d轨道作用力弱得多,能量较低,为-4Dq。配位数为4时,配体
可以形成平面四方形或正四面体构型。萃取剂的分子量较大,分子间
存在较大的空间位阻,所以一般为正四面体构型。同样,四面体场亦
发生简并,但是与八面体场完全相反,ddd轨道能量较高,
xyyzzx
1.78Dq,而dd的轨道能量较低,为-2. 67Dq
zxy
222
2、钴镍轨道电子排布
电子在轨道的排布遵循能量(CFSE)最低原则,其中成对的电子还
需要克服能量为PP’的成对能。按这个规则,电子排布与对应能量
大小如表1

1 钴镍离子不同配位数时对应的能量

可以看出:6配位正八面体的稳定性大于4配位正四面体的稳定
性。Ni()6配位八面体的稳定性远大于四配位四面体的稳定性,而
Co()6配位八面体的稳定性仅略强于四配位四面体的稳定性,所
以,溶液中Ni()仅有6配位存在,而Co()6配位或4配位都可
以存在。
(二)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是LPauling等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杂化轨道理论
在配位化学中的应用。按此理论,在构成共价键时,能级相差不远的
各轨道可以构成杂化轨道,而原子轨道杂化后可使成键能力增强,因
而使生成的“分子”更稳定。形成配位键时,若中心离子提供的轨道
都是最外层轨道,则形成的络离子称为外轨络离子;若中心离子提供
部分次外层轨道,则形成的络离子称为内轨络离子。
价键理论认为:中心离子与配位原子的电负性相差较大时,倾向
于生成外轨型络离子;相差较小时,则倾向于生成内轨型络离子。一
般来说,与电负性较大的配位原子,如FO配合时,常形成外轨型络
离子;与电负性较小的配位原子PAs等配合时则形成内轨型络离子;
而与NCl等配合时,则即有可能形成外轨型络离子也有可能形成内
轨型络离子。
Co()Ni()生成外轨型络离子时,如果为4配位,则为sp芦沟桥事变
3
化,四面体构型;如果是6配位,则为spd杂化,八面体构型。所
32
以,Co()生成内轨型络离子时,易被氧化为Co(),而Ni()较稳
定,难于氧化。
由上述配位理论可知:1)钴以外轨型配位时,溶液中稳定存在的

Co();以内轨型配位时,溶液中稳定存在的为Co();2)无论哪种
配位,溶液中Ni()的稳定性高于Ni()的稳定性;3Co()与电负
性较大的配位原子结合易形成四配位配合物,稳定性高于Ni()的配
合物;4Ni()与电负性较小的配位原子结合易形成六配位配合物,
稳定性高于Co()对应的配合物。
二、钴、镍的萃取分离
(一)钴、镍的(膦)类萃取分离
溶剂萃取法是钴、镍分离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分离效果好,金属
收率高,对料液适应性强,过程易于自动控制。随着新萃取剂、萃取
体系的开发和萃取理论的逐步完善,溶剂萃取法在钴镍湿法冶金中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晶体场配位理论可知,溶液中Ni()6配位时较稳定,而Co
()46配位时稳定性接近,可以同时存高三学生评语 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
相互转换。目前,广泛采用磷类萃取剂分离钴、镍就是利用此原理。
目前,应用于钴、镍分离的磷(膦)类萃取剂主要有P204P50
7Cyanex272,它们在萃取钴、镍时有较大差异。据报道,用P20
4P507Cyanex272萃取钴、镍时,半萃pH差值分别为0.531.
431.93。显然,萃取分离钴、镍的能力逐渐增强。这种差异缘于3
种萃取剂的萃取能力和空间结构,见表2
2 3种磷(膦)类萃取剂的比较

pk表示萃取剂结合金属离子能力牙齿形状 的强弱。显然,P204与金属离
a
子结合能力最强。有机磷(膦)类萃取剂结构通式中的RP-R’键
角可用来衡量空间位阻的大小。在生成八面体构型的配位化合物时,∠
RPR’越大,不同磷酸取代基之间的空间位阻越大,越不利于八面体
构型的形成。所以,当萃取剂结合能力降低、而空间位阻增大时,八
面体构型难于形成,则其他小分子,如水分子易于参与配位。而四面

体构型中,2个有机磷同时配位于一个中心离子,4O处于互为垂直
的平面中,配体之间作用强度较低,∠RPR’对四面体构型影响不大。
有机磷类萃取分离钴、镍的总反应式可表示为:

在萃取剂大大过量条件下,MCo时,n2MNi时,n=
3。饱和萃取时,无论钴、镍,n=1。钴的萃合物包括四面体和八面体
2种构型,而镍仅有八面体构型。四面体萃合物含水量低于八面体萃合
物的含水量,有较高的亲油性,所以钴优先进入有机相。
P204P507Cyanex272,酸性逐渐减弱,空间位阻逐渐增
大。镍的萃合物始终要保持八面体构型,而萃取剂与镍形成6配位的
难度增大,所以镍的分配比下降。但是,钴萃合物可以转变为四面体
构型,补偿了由于萃取剂酸性减弱和空间位阻增大对分配比减小的影
响。镍的分配比减小,而钴的分配比基本不变,钴、镍分离效果越来
越好。所以,用具有较弱萃取结合强度、较大空间位阻的萃取剂可以
较好地实现钴、镍分离。
(二)Co()4配位阴离子选择性配合
电负性较大的配离子配位能力较弱,优先形成外轨型4配位sp
3
化。又由于Co()优先Ni()形成4配位,所以选择一种电负性合适
的配离子,控制合适的浓度,可优先与Co()配合,加大钴、镍的萃
取分离。
1SCN的选择性配合

SCN-的电负性较大,一定浓度下,与Co形成稳定的四面体阴
2+
离子配合物Co(SCN),而几乎不与Ni形成稳定配合物。所以,在
4
22+
该体系中,钴以络阴离子形式存在,镍以水合阳离子形式存在,用MI
BK、胺类、季铵盐类萃取剂可以选择性地从含镍溶液中萃取钴:

季铵盐萃取钴的容量与有机相中SCN的浓度成正比,适用于从

低浓度钴溶液中萃取钴。但负载有机相中的钴需用NHNH HCO
343

液反萃取,而反萃取液中的钴、氨需要专门的设备回收,生产成本较

大。
2Cl的选择性配合

Cl质量浓度为200250 g/L时,90%左右的Co()CoCl

44
22+3+2+
形式存在,CuFeZn等金属离子也形成配合阴离子CuCl
222+2+
FeClZnCl,而Ni依然以水合阳离子[Ni(HO)]形式存
4426
在。采用胺(铵)类萃取剂可以将配合阴离子萃取,实现与镍的分离。
该工艺分离效果好,萃取剂价格低廉,与硫化钴、镍矿氯化浸出
衔接顺利,20世纪6070年代建立的镍、钴厂多采用该体系。比较
有代表性的有:加拿大鹰桥公司在挪威克里斯蒂安松的镍厂,应用叔
胺从氯化物体系中分离钴、镍;国内的成都电冶厂、福州冶炼厂等都
采用氯化物体系以N235萃取分离钴、镍。
(三)钴氧化为内轨络离子 曹操杀吕伯奢
根据价键理论,当Co()Ni()与电负性较低的配离子结合时,
Co()容易氧化,生成非常稳定的内轨型Co()配离子,而该离子如
果亲油则生成稳定的萃合物被优先萃取,如果亲水则不被萃取。
1、氨-铵体系
NH可以与Co()形成外轨型配合物Co(NH),由于13d
336
2+
电子跃迁到5s轨道,该配合物很容易被氧化成更加稳定的内轨型配合
Co(NH),见表3
36
3+
3 钴、镍氨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i=0.1)

在氨-铵体系中,控制氨的浓度和溶液电位即可保证溶液中的钴、
镍分别以Co(NH)Ni(NH)形式存在。由于Co(NH)的稳
363636
3+2+3+
定常数为Ni(NH)10倍,所以选择一种与镍配合能力比NH
363
2+26.12021年节假日 3
强的螯合萃取剂就可以取代Ni(NH)中的NH而选择性萃取镍。
363
2+
1987年,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公司采用汉高公司的LIX84I萃取
剂直接从空气氧化后的含钴、镍的氨性溶液中选择性萃取镍,然后采

用硫酸盐溶液反萃取,得到的硫酸镍溶液通过电积得到高品质阴极镍。
溶液中剩余的钴用HS沉淀得到CoS产品。
2
2、螯合萃取体系
用螯合萃取剂萃取钴、镍时,易出现钴中毒现象,因为形成的Co
2+3+3+
螯合物很容易被氧化成Co螯合物。Co螯合物非常稳定,难于被
酸直接反萃取,需要在还原条件下反萃取。但由于反萃取需要大量还
原剂,而且Co对萃取剂有一定的分解作用,所以该方法没有得到大
3+
规模应用。
(四)Ni()6配位协同萃取
镍的6配位萃合物的稳定性和疏水性较高,但空间位阻较大,所
以在萃取过程中需要加入某些取代结合水的协萃剂。
1、酸性萃取剂与非螯合肟类协同萃取
南非矿物工艺协会研究发现,在烷基磷酸类(DEHPA)中加入非
螯合性2-乙基己基肟(EHO)对镍有很大的协萃作用,但是对钴的影响
要小得多。协萃机理为:EHO提供孤对电子的能力强于HODEHP
2
A,可以轻易地将它们取代,使镍达到稳定的6配位构型。环烷酸与异
十三醛肟同样也有很强的协萃效应,使镍的pH0.5左移2.8,钴的pH
0.5左移1.8,钴、镍的半萃pH值扩大到1.2,可以将钴、镍彻底分
开。酸性萃取剂与非螯合性萃取剂协同萃取钴、镍,萃取速率快,不
存在钴被氧化问题。
2、酸性萃取剂与螯合肟类协同萃取
磷酸类、羧酸类、磺酸类萃取剂中加入一定量的LIX63,对钴、镍
的萃取有较强的协同作用,并且酸性萃取剂的酸性越强,EpH线左
移越多,协同作用就越强。该体系的不足之处在于镍的萃取、反萃取
速率较慢,反萃取需要一定的酸度,而LIX63在强酸性条件下会降解。
2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本质上的解决,所以20世纪90年代后期,
该体系仍未得到应用。而后开发的抗降解烷基吡啶甲基胺与DNNS
同萃取体系显示了优异的性能,只是成本较高而未实现产业化。
澳大利亚开发出了羧酸萃取剂与螯合肟类萃取剂协同萃取工艺:
采用酸性很弱的羧酸萃取剂与羟肟类萃取剂协同萃取,降低了羟肟降

解速率;控制萃取剂浓度,可加快萃取和反萃取速率;萃取过程没有
出现钴中毒现象。但不足之处是钴、镍分离系数不算很大,分离过程
需要较多级数的洗涤。萃取镍时,LIX63为萃取剂,羧酸为协萃剂;萃
取钴时,羧酸为萃取剂,LIX63为协萃剂。
三、结束语
随着优质钴镍硫化矿资源的逐步枯竭,钴镍氧化矿的开发利用越
来越受重视,加压酸浸、硫酸堆浸技术已成为钴、镍湿法冶金的主流
技术,所以亟需开发能直接从较高酸度体系中萃取钴镍的工艺(DSX)
而且最好对钙、镁等有抑萃作用。主要研究方向为:1)开发新的萃取
剂,尤其是螯合萃取剂,这可能是未来直接从含钙镁溶液中萃取钴、
镍的首选萃取剂;2)开发新的萃取体系,随着萃取微博背景 理论,尤其是协萃
理论的发展,研究萃取剂的协同作用,使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3)开
发新的萃取设备,某些钴、镍萃取过程的热力学数值很好,但是动力
学速率慢,需要新的萃取设备强化萃取过程。


本文发布于:2023-04-17 08:03: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05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反萃取原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