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7日发(作者:明度九调)《摩擦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279171
课程名称:摩擦学
英文名称:Tribology
课程类型:专业课
课程要求:选修
学时/学分:24/1.5 (讲课学时:2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 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门选修课程。本课程学习摩擦、磨损和润滑的基
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介绍耐磨材料、抗磨技术、减摩技术以及润滑技术理论。目的是使学生掌握
摩擦、磨损和润滑的基本知识,了解摩擦学前沿知识,并能够将摩擦学基础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
中。
二、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木课程之前,学生应掌握《大学物也、《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ttH械原理)〉、
《机械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学习后将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三、 课程教学目标
I•掌握摩擦、磨损与润滑的基本知识,了解耐磨材料和表面抗磨技术,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
摩擦学系统的基本能力;(支撑毕业要求2.1、2.2、2.3)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摩擦学设计思想,了解摩擦学设计过程中国家有关的经济、环境、法
律、安全、健康、伦理等政策和制约aga
因素;(支撑毕业要求6.1)
3.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摩擦学设计方法,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
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2.2、12.2、12.3)
4. 了解摩擦学的前沿和新发展动向。(支撑毕业要求7.1)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 教学
号
1
第1章绪论
1.1摩擦学的发展
1.2摩擦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意义
1.3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第2章固体的表面特性
2.1固体表面的儿何特性
2 2 讲授
2.2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
第3章固体表面的接触特性
3.1概述
3.2研究接触特性的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方式
讲授 1、4 2
对应课
程教学
目标
了解固体表面的几何、物理
机械、化学特性;了解固体
表面存在的边界膜。
了解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
性能;掌握研究固体表面接
触特性的方法。
1
3 第4章固体的摩擦 2
4.1摩擦的种类
4.2摩擦的机理 法与影响因素;了解摩擦引
4.3摩擦系数的测量方法与影响因素
4.4摩擦引起的各种效应。
第5章润滑理论 2 4
5.1润滑的作用以及常见的润滑
5.2边界润滑
5.3流体动压润滑
5.4流体静压润滑
5.5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第6章润滑剂和添加剂
6.1润滑油的理化性能
6.2润滑油的分类及简要介绍
6.3润滑脂
6.4添加剂
第7章磨料磨损
7.1基本原理、模型及影响因素
7.2试验研究方法
第8章粘着磨损 2 7 讲授 2、3、4
8.1基本原理、模型及影响因素
8.2试验研究方法
第9章疲劳磨损 2 8 讲授 2、3、4
9.1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9.2试验研究方法
第10章冲蚀磨损 2 9 讲授 2、3、4
10.1冲蚀原理及冲蚀过程
了解固体摩擦的种类与机
理;了解摩擦系数的测昂:方
起的各种效应。
了解润滑的作用以及常见
的润滑方式;大脑功能分区
掌握边界润
滑、流体动压润滑、流体静
压润滑和弹性流体动压润
滑的基本买卖车协议书
理论。
2 5 讲授 1
了解润滑油、润滑脂的基本
组成和理化性能:掌握润滑
油的分类。
讲授
1
讲授
1
6 2 讲授 2、3、4
了解磨粒磨损的基本原理、
模型、试验研究方法。
了解粘着磨损的基本原理、
模型、试验研究方法。
了解疲劳磨损的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及试验研究方法。 榴莲饼的做法
了解冲蚀原理及冲蚀过程。
掌握冲蚀磨损的试验研究
方法及典型设备。
了解耐磨和减摩材料。 1() 讲授 2、3、4
10.2试验设备及方法
第11章耐磨和减摩材料
11.1金属耐磨材料
11.2减摩材料
11 2 讲授 2、3、英语广告
4
第12章摩擦磨损试验和测试分析技术
12.1摩擦磨损试验机的分类
12.2磨损试验的模拟问题和实验参数
的选择
12.3摩擦、磨损、润滑试验机
12.4摩擦磨损试验中的测试
12 考试 2
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
课外作业:
12.5磨损表面的近代微观分析法
2
了解各类摩擦磨损试验机;
掌握试验参数的选择以及
磨阿胶枣的功效与作用
痕表面的分析方法。
(1) 列举工程实践中发生的磨粒磨损现象,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掌握磨粒磨
损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避免在工程中产生。
(2) 列举工程实践中发生的粘着磨损现象,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掌握粘着磨
(3) 列举工程实践中发生的疲劳磨损现象,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大学宿舍生活
改进的方法:掌握疲劳磨
(4) 列举工程实践中发生的冲蚀磨损现象,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掌握冲蚀磨
损基本原理以及如学习总结范文
何避免在工程中产生。
损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避免在工程中产生。
损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避免在工程中产生。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作业、自学及测验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提问、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理解摩擦学的基本原
理和基本理论,掌握耐磨材料、抗磨技术、减摩技术以及润滑技术理论,强调摩擦学在工程应用
中的重要性。
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摩擦学理论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发幼儿园标语
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成绩、课程论文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组合而成。各
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出勤和课堂表现:10%。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学生课堂听讲认真程度、课堂积极回答问题
程度。
阶段性考核:10%o主要阶段性地考核学生对前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平时作业成绩:10%o主要考核对课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掌握程度及自学相关知识能力。
课程论文成绩:20%。主要考核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期末考试成绩:50%。主要考核摩擦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以及实验设计方法的掌握程
度。书面考试形式。题型为【.填空题,2.简答题,3.论述题,4.分析题。
八、教材及参考书目
1. 教材:
[1] 材料磨损原理及其耐磨性.刘家浚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2] 摩擦磨损与润滑.侯文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参考书目:
[1]摩擦学原理(第三版).温诗铸,黄平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⑵ 摩擦学教程.黄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