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产出

更新时间:2023-04-16 14:56:05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6日发(作者:国庆作文)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

一、

投入产出表基本结构

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它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

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2017年投入产出表由4部分组成,称为第Ⅰ、Ⅱ、Ⅲ、Ⅳ象限。基本表式如下:

计量单位:万元

中间使用

投三角恒等变换公式

最终使用

最终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

使

农城

资本形成总额

使

其总

村镇

居居

他出

民民

农业

公共管理和

社会组织

中间投入合计

第II象限

第Ⅰ象限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增加值合计

总投入

第Ⅲ象限

第Ⅳ象限

1、第Ⅰ象限

第Ⅰ象限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若干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中

间产品矩阵,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具有双重意义:

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品部门使用的价值量,被称为中

间使用;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

值量,被称为中间投入。第Ⅰ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

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

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

2、第Ⅱ象限

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主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宾栏由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目组成。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

货物或服务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反映各项最终使用的规模及其构成。

第Ⅰ象限和第Ⅱ象限连接组成的横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使用

去向,即各产品部门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数量。

3、第Ⅲ象限

第Ⅲ象限是第Ⅰ象限在垂直方向的延伸,主栏由劳动安阳殷墟遗址 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

折旧、营业盈余等各种增加值项目组成;宾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第Ⅲ象限反映各

产品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第Ⅰ象限和第Ⅲ象限连接组成的竖表,反映国民经济各

产品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投入来源及产品价值构成,即各产品部门总投入及其所

包含的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数量。

4、第Ⅳ象限

表右下角成为第Ⅳ象限,从理论上来讲该象限是反映最终产品的再分配情况,实际上

再分配是很复杂的经济问题。因此,目前该象限的应用还在研究中。

二、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1)行平衡关系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其他=总产出

(2)列平衡关系

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3)总量平衡关系

总投入=总产出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中间投入合计=中间使用合计

三、主要指标解释

1、宾栏指标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产出按生产

者价格计算,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常住单位是指在我国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

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中间使用:指常住单位在本期生产活动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

价值,其中包括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的各类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3)最终使用:指已退出或暂时退出本期生产活动而为最终需求所提供的货物和服务。

根据使用性质分为三部分:

①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

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

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它

除了常住住户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

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

产并由本住户消费了的货物和服务,其中的服务仅指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

金融媒介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认知英语 保险服务。居民消费支出划分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和城镇居

民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

的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所

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后者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

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

②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旗帜更鲜艳 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

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

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

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可分为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

额。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

处置)价值,商品房销售增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

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价值。

——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

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它包括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

以及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

③出口和进口: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

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由于服

务活动的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因此服务的进出口业务并不发生出入境现象,一般把常住单位从

非常住单位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非常住单位从常住单位得到的服务作为出口。)

2、主栏指标

(1)总投入:指一定时期内我国常住单位进行生产活动所投入的总费用,既包括新增

价值,也包括被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以及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与服务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非固

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指常住单位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它包括劳动

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①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

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

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②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

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

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付,

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③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

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

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

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

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

固定资产当期的重置价值计算,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

础,所以暂时只能采用上述办法。

④荷花的意义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后

的余额。

四、投入产出表部门划分原则

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与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有所不同,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

严格遵循“纯部门”(或“纯产品”)的划分标准,即假设一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

一种服务,并只采用议重生产技术方式。这种假设在投入表中称为同质性假定。

在实际分类时符合以下三个“基本相同”之一者,即是符合同质性假定:

产品或服务的用途基本相同

产品或服务的消耗结构基本相同

(消耗结构指的是原材料的消耗)

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

五、投入产出表中主要系数计算方法

在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时,需要计算投入产出表的各种系数。主要系数及计

算方法如下: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也称投入系数,记为a

ij

(i,j=1,2,…,n),它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

中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

将各产品(或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就是直接消耗系数表或直接消耗系

数矩阵,通常用字母A表示。(a

ij

值越大说明i,j两部门直接联系越密切,是产业关联度的

衡量指标)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为:用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总投入X

j

去除该产品(或

产业)部门生产经营中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x

ij

,用公式表示为:

a

ij=

x

ij

Xj

(i,j=1,2,…,n)

2、里昂惕夫逆矩阵

在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I-A)-I中,矩阵(I-A)称为里昂惕夫逆矩阵,记为

B

其元素

b

ij

=(i,j=1,2,…,n)称为里昂惕夫逆系数,它表明第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

使用时,对第i产品部门的完全需要量。

推导过程:

已知:AX+Y=X(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X表示各产品总产出,Y表示各产品的最终使用)

即:(I-A)X=Y,其中(I-A)称为里昂惕夫矩阵,

当(I-A)可逆时:X=(I-A)Y,其中(I点燃英语 -A)称为里昂惕夫逆矩阵,表示增加1单位最终使用,需

要增加的总产品数。

-1

-1

-1-1

3、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通常记为b

ij

,是指第j产品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

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b

ij

值越大说明i,j两部门完全依赖关系

越密切,是产业关联度的衡量指标)

利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的公式为:

B=(I-A)-I

(I代表单位矩阵,A代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系数推导过程:

因为:B=A+BA(B表示完全消耗稀疏矩阵)

即:B(I-A)=A

即:B=A(I-A)=(I-A)-(I-A)+A(I-A)=(I-A)-(I-A)(I-A)=

(I-A)-I,得证。

-1

-1

-1

-1

-1

-1

-1

-1

4、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包括进口)在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之间的分配使用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h

ij=

x

ij

X

i

Mi

(i=1,2,…,n;j=1,2,…,n,n+1,…,n+q)

当j=1,2,…,n时,x

ij

为第i部门提供给第j部门中间使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

j=n+1,n+2,…,n+q时,x

ij

为第i部门提供给第j项最终使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q

为最终使用的项目数。M为进口,X

i

+M

i

为i部门货物或服务的总供给量(国内生产+进口)。

5、产品比例

产品比例表示每个产业部简单租房合同 门的产出中各种产品所占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c

ij

x

ij

Xj

i,j1,2,,n

其中,

x

ij

表示第j产业部门生产的第i种产品的价值量,

X

j

表示第j产业部门的总产出。

6、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表示每个产业部门生产的某种产品占该产品总量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d

ij

x

ij

Xi

#(

i,j1,2,,n

其中,

x

ij

表示第j产业部门生产第i种产品的价值量,

X

i

表示第i产品部门的总产出。

7、最终使用结构系数

最终使用结构系数是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给某项最终使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占该项

最终使用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Sij=

yij

y

k1

n

(i=1,2,…,n;j=1,2,…,q)

kj

其中,y

ij

为第i部门提供给第j项最终使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

使用总额。

8、增加值结构系数

y

k1

n

kj

为第j项最终

增加值结构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各项占该部门增加值合计的比重。用公

式表示为:

L

ij=

N

ij

Nj

(i=1,2,…,p;j=1,2,…,n)

其中,N

ij

为第j部门的第i项增加值量;N

j

为第j部门的增加值合计;p为增加值的项目数。

9、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1)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

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F

j

的计算公式为:

b

F

j=

n

ijn

1

n

i1n

(j=1,2,…,n)

ij

b

i1j1

其中,

b

i1

n

ij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j列之和,表示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对国民

1

经济各部门产品的完全需要量;

n

b

i1j1

nn

ij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列和的平均值。

当F

j

>1时,表示第j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

水平(即各部门所产生波及影响的平均值);当F

j

=1时,表示第j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

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当F

j

<1时,表示第j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

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显然,当影响力系数F

j

越大,表示第j部

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2)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

的需求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E

i

计算公式为:

b

E

i=

j1n

n

ijn

1n

(i=1,2,…,n)

ij

b

i1j1

其中,

b

j1

n

ij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i行之和,反映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

1

使用时,对i部门的产品的完全需求;

n

b

i1j1

nn

ij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行和的平均值,反

映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全体经济部门产品的完全需求的均值。

当E

i

>1时,表示第i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即各部门所受到

的感应程度的平均值);当E

i

=1时,表示第i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等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

当E

i

<1时,表示第i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

10、最终需求各项的生产诱发系数

这个系数反映某一项单位最终需求(消费、投资或者出口)所诱发的各部门的生产额。

生产诱发系数越大,它的生产波及效果也越大。计算公式为:

K=[I-(I-

M

)A][(I-

M

)S+E]

其中,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E为出口结构系数列向量,S为最终使用结构系数,

M

为进

口系数矩阵,它是一个对角矩阵,对角线上的第i个元素表示i部门的进口占该部门国内使

用的比重。

-1

六、地区投入产出表

1、地区投入产出表与国家投入产出表的区别

省域投入产出表在国家投入产出表基础上在宾栏增加了流出国内地区外和国内地区外

流入这两个指标,其中国内地区内流出同样在最终使用栏中,国内地区外流入则于进口并列。

主栏与国内投入产出表一致。

中间使用

产出

投入

各行

业…

使

农村居

城镇居民

最终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

政府消

最终使用

资本形成总额

流出

固定

资本

存货增

国内

地区

使

支形成

总额

2、地区投入产出表指标解释

国内本地区外流入:指一个地区(省、区、市)常住单位以各种形式消耗或使用地区外(国

内)常住单位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价值,反映本地区对地区外货物或服务的实际需求。

流出国内本地区外:指一个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货物或服务以各种形式提供给地区外

(国内)常住单位的价值,反映地区外对本低货物或服务的需求状况。

2、国内关于地区流入流出流量的编制方法

长期以来,由于地区间流入流出数据不像国家层面的进出口数据那样比较容易取得,现

行统计制度缺乏国内省际流入流出数据的调查指标,这些数据均不能直接取得,实际编表中

各省的做法不尽相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具体方法。不过各省关于流出流

出的总量估算都是通过一定基础数据估算得到的。

目前各省在编制国内省外流入和流出国内省外指标时大体思路是:首先构造流出率、流

入率,设计基层调查表,取得相关基础数据,据以计算分产品部门的流入率、流出率,根

据分产品部门的流入率、流出率以及本地分产品部门总产出推算分产品部门的流入流出流

量,最终得到各产品部门流入、流出的流量及总量。

1

1

李艳彪,张吉良.关于地区投入产出表流出流入流量编制方法的研究[C].//中国投入产出学会.中国投入产出

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2010:616-620.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14:5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4996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计算机进制
下一篇:大司寇
标签:总产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