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笫一章原生动物门
一.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
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
能
1.4有特殊的适应性
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
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待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群体单细胞动物
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
●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
膜泡镶嵌系统
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半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伸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未端为口(胞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
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细胞质,较透明。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刺丝孢: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
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
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功能:主管营养代谢、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通过
蛋白质合成来控制表型基因,称为营养核。小核:一个女生爱看的动漫 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是基因储存地,负责基因交换、
基因重组,并由小核产生大核。主管生殖、遗传,称为生殖核。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无专门的呼吸、循环胞器。
呼吸、排泄:靠表膜渗透循环:靠内质环流
1.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2
个子体。.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三.重要的病原体—疟原虫
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种:1)间日疟原虫●东北西北华北2)三日疟原虫3)恶性疟原虫●云南贵州四
川海南岛3)卵形疟原4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
有二个中间寄主:人,雌按蚊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人内进行
●传播媒介:雌按蚊。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彩妆步骤 脏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血细胞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
●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分类依椐:运动胞器、营养方式
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植鞭亚纲夜光虫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动鞭亚纲
2.纤毛虫纲Ciliata以纤毛为运动器官喇叭虫钟形。3.肉足纲Sarcodita以伪足为运动器官变形虫
有外壳的肉足纲种类足衣虫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4.孢子虫纲Sporozoa都是内寄生种类,无运动器官血胞子虫球虫
运动器官营养方式代表动物
鞭毛纲鞭毛植鞭亚纲自养眼虫
动鞭亚纲异养(渗透、锥虫、吞食)
纤毛纲纤毛异养草履虫
肉足纲伪足异养变形虫
一)对人类造成危害
1.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体
寄生部位引起疾病症状传播媒介
痢疾内变形虫肠道阿米巴痢疾大便血多脓少经口
利什曼原虫巨噬细胞黑热病肝脾肿大、发烧白蛉
锥虫脑、脊髓非洲睡眠病昏睡、致死舌蝇
阴道滴虫泌尿生殖系统
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月经不调
滴虫性尿道膀胱炎:尿频、血尿,排尿灼样疼痛
孢子纲无异养疟原虫
1.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体利什曼原虫锥虫吸血蝽舌蝇(采采蝇)
2.危害牲畜的病原体粘胞子虫Myxobolussp.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艾美球虫Eimeria:引起鸡、兔死亡率很高的球虫病
血胞子虫:引起牛、马血尿
.3海洋中鞭毛纲的夜光虫、裸甲腰鞭毛虫等大量速繁殖,形成赤潮,造成生成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对海洋
养殖带来很大危害。
(二)有益于人类的方面
1.组成海洋浮游生物的主体。
2.古代原生动物大量沉积水底淤泥,在微生物的作用和复盖层的压力形成下形成石油。
3.原生动物中有孔类化石是地质学上探测石油的标徵。
4.利用原生动物对有机废物、有害细菌进行净化,对有机废水进行絮化沉淀。
5.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
草履虫、四膜虫是研究真核细胞细胞器的实验材料。关于线粒体可能起源于一种细胞内共生菌的假设,可在原生动
物中找到
第二章多细胞动物概论
一.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1.个体发育(Ontogeny)
是指多细胞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子代个体形成、成长、性成熟直至死亡
的全过程。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都发生一系列变化。
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胚前期:从亲代生殖细胞形成到成熟的阶段。
胚胎期:从受精卵形成开始到幼体形成破卵
而出或离开母体之前的阶段。
胚后期:从幼体破卵而出或脱离母体以后的阶段。
2.系统发育(Phylogeny)
即种族发展史,也可称为系统发生。
动物的系统发育是动物界漫长的演化历史,是指动物由最低等的形式(原生动物)发展到多细胞结构的后生动物,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并逐步完善,复杂化,进而发展成为最高级形式的动物,直至人类的全部种族发展史。
二.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卵的结构植物极:卵黄多动物极:细胞质多
卵的类型
根据卵内卵黄的多少可将卵分为:多黄卵:少黄卵:中黄卵:
卵裂方式:完全卵裂:均等卵裂不均等卵裂。不完全卵裂盘裂表面卵裂
完全卵裂: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见于少黄卵
均等卵裂:卵黄少,分布均匀,卵裂时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文昌鱼
完全卵裂: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见于少黄卵
不均等卵裂:卵黄少,分布不均匀,卵裂时。形成的分裂球大小不均匀,如蛙。
不完全卵裂:卵裂在不含卵黄的细胞质部分进行,见于多黄卵。
盘裂:卵裂只限于动物极的细胞质部分,如鸡。
表面卵裂:卵裂只限于卵的表面,见于中黄卵,如昆虫。
2.囊胚期。在卵细胞中央形成一个明显的空腔,即囊胚腔。
3.原肠期,出现了原肠腔:内胚层:外胚层:原口。其周围的细胞称为囊胚层。
3.原肠期
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口的动物。
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棘皮动物以后
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4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
随着胚胎发育的继续进行,大多数动物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了中胚层,同时伴随着体腔的形成。
中胚层的形成和体腔的出现有两种方式:
端细胞法:体腔囊法:又称肠体腔法
三.生物发生律(Begeneticlaw)
从大量的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中发现:动物个体胚胎发育的几个早期发育阶段非常相似,都按一定渐进的顺序进行的,
这种相似性正好反映了动物界系统发育渐进的顺序性要点:生物的个发育过程中,按顺序重演其祖先的主要发育阶段,是生
物进化的重要依椐。胚胎继续发育细胞在形态、位置和机能上均发生变化
细胞由相似结构逐渐发生变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组织的定义: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行使同一生理机能,起源于一定胚层,由经过分化的细胞群和一些非细胞形态
的物质组成的综合体。
动物机体的一切组织和器官都是由胚胎的三个胚层分化而来的:
外胚层:全部的神经组织和部分上皮组织
中胚层:全部的结缔组织、循环组织和肌肉组织,
大部分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的上皮组织
内胚层:大部分消化管上皮、消化腺和呼吸上皮、内分泌腺。
根椐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细胞间质的多少和结构上的差异,可将动物的组织分成四大类: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
形态特点:细胞形态规划,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有极性
功能:保护、吸收、感觉、排泄、分泌和生殖。来源:外、中、内三个胚层
根椐形态可分成单层和多层结构二大类
1)单层上皮:仅有一层细胞组成。扁平上皮:细胞扁平,分布在血管壁和体腔内表面
立方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核位于细胞中央。
2)复层上皮:由一层以上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组成。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迁移上皮:细胞和层数随所在器官生理状况的改变而变迁组成膀胱和输尿管上皮大多组成腺体
2.结缔组织。形态特点:细胞间质特别发达细胞数量少,排列分散没有极性
功能:联接、固缚躯体各部分填充体内空隙,保护体内柔软组织支持动物机体制造血球
来源:中胚层
1.细胞间质由含糖较多的基质和纤维组成
纤维有二种:胶元纤维:由胶元蛋白组成,有韧性,常集合成束弹力纤维:由弹力纤维组成,有弹性
2.结缔组织的分类
依椐生理功能的不同和细胞间质的性质、分散在基质中的纤维成分的不同而形成三种不同状态的结组织
液态结缔组织粘胶态缔结组织固态结缔组织
依椐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肌肉组织分
三种类型:横纹肌平滑肌心肌
.4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功能:神经细胞能感受刺激,传导兴奋。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和修复作用
来源:外胚层
3.肌肉组织
形态特点:细胞细出游策划书 长呈纤维状。一个肌细胞即一根肌纤维
功能:能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具强烈的收缩作用
来源:中胚层
依椐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肌肉组织分
1.器官。定义:器官是指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综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的结构。
2.系统。定义:系统是一些在机能上密切关联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连续的生理机能。
十大系统: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内分泌、生殖、神经。
笫三章腔肠动物门
(附多孔动物门)多孔动物,也称海绵动物,是最简单的,处于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特点:只有细胞分化,没有胚层和组织分化胚胎发育过程中有逆转现象
海绵动物在动物进化上是一个盲枝,即没有发现有其它后生动物是由海绵动物进化而来的,故称为侧生动物
一.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2.躯体由二
个胚层组成,中间夹着中胶层。腔肠动物笫一次出现胚层分化,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
外胚层:外层体壁,具保护,运动和感觉功能。内胚层:内层胃层,具消化,营养功能
3.出现消化腔。相当于高等动物的消化道,是食物进行初步消化的场所。
通过胃层腺细胞分泌消化液,使食物在消化腔内进行初步消化,是动物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细胞外消化。
消化腔内水的流动,可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兼有循环作用,故也称为消化循环腔。
消化腔只有一个对外开口,是原肠期的原口形成的,兼有口和肛门两种功能。
4.有原始的组织分化。●原始的上皮组织:皮肌细胞既是上皮细胞,又是原始的肌肉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两种功能
原始的神经组织:由各种类型的神经细胞构成弥散型的网状神经系统
原始性表现:无神经中枢传导无方向性导速度慢(比人的神经传导慢1000倍
5.有水螅型水母型两种基本形态
6.具多态现象
群体多态现象:群体内出现二种以上不同体型的个员,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理上的分工,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使群体成为一个
完整的整体。
如薮枝虫:有二种个员★水螅体:专司营养★生殖体:专司生殖
二.代表动物--水螅Hydra1.形态结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组成,中间夹着中胶层。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外层:来源于外胚层
●细胞层较薄,排列整齐
外层:细胞:
(1)外皮肌细胞:细胞基部的肌原纤维纵向排列,细胞收缩使身体和触手缩短。
(2)感觉细胞:细胞小,有感觉毛,基部与神经细胞相连。
(3)神经细胞:分布在外胚层基部,神经细胞向四周伸出突起相互连结成神经网
4)腺细胞:全身分布,口的周围和基盘处较多。能分泌粘液和气体。
(5)间细胞:散布在外层细胞之间,是一种小型的未分化细胞,能分化成剌细胞和生殖细胞等。
(6)剌细胞:腔肠动物所特有的一种攻击和防御性细胞。遍布整个外层。
内层:来源于内胚层●细胞层较厚●以内皮肌细胞为主
内皮肌细胞:
细胞基部的肌原纤维横向排列,细胞收缩使身体和触手伸长变细。
部分细胞顶端长有鞭毛,其摆动能使消化腔内形成水流。
部分细胞顶端能伸出伪足吞噬食物颗粒,进行细胞内消化。
内皮肌细胞具收缩和营养双重功能,也称为消化细胞
2.摄食和消化:
摄食:★利用触手上的剌细胞放出剌丝麻庳捕获物。★用触手将食物送入口中。
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由消化细胞吞噬后进行细胞内消化。
★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经口排出体外
3.呼吸与排泄无专门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呼吸:靠外层和内层细胞通过细胞膜的渗透扩散作用与水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排泄: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细胞膜排到体外
4.感觉和运动
●分布在外皮肌细胞间的感觉细胞受到刺激后把冲动通过神经传导给皮肌细胞。
●在内外皮肌细胞的协同作用下,使水螅产生运
●水螅的运动运动方式有三种翻筋斗借助基盘粘液气泡悬浮尺蠖运动:
5.生殖1)无性生殖出芽生殖2.有性生殖★外层间细胞分化形成卵巢和精巢
★受精卵发育成实心原肠胚后包上粘性厚膜形成休眠体,从母体脱落下来
★次年春末环境条件适宜时,胚胎脱膜而出,继续发育成小水螅
三.分类
1.水螅纲Hydrozoa:●有水螅型水母型世代交替现象●水螅型有垂唇●水母型有缘膜,小型●生殖细胞外胚层由产生
2.钵水母纲Scyphozoa:●水螅世代不发达●水螅型有垂唇●水母型无缘膜,●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3.珊瑚纲Anthozoa:●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有口,隔膜●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珊瑚:群体生活有发达的骨骼
3.珊瑚纲Anthozoa海葵:单体生活无骨骼
腔肠动物门各纲比较
水母型水螅型
体型缘膜垂唇隔膜口道生殖腺来
水螅纲小有有无无外胚层
钵水母纲大无有有无内胚层
珊瑚纲无无有有内胚层
海葵单体无骨骼
珊瑚群体外胚层分泌物质形成外骨骼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笫五章扁形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扁平,体制为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
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
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背面:具有保护作用。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2.形成中胚层。扁形动物首次形成中胚层,并分化成二种组织
▲实质组织:为合胞体结构的柔软组织,也称间质。分布:充满在各组织器官之间,使体内无明显的空隙,扁形动物也
称为无体腔动物
功能:●贮存水分和养料●保护内脏器官●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分化和再生新器官分布功能:输送
形成肌肉组织:首次出现肌肉组织,促使扁形动物的结构和机能产生一系列变化。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发展完善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能更有效地摄取较多食物
原始的消化腔→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3.出现复杂的器官系统。形成不完全的消化系统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梯形神经系统完整的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发展导致新陈代谢能力加强,相应的异化作用加强→出现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二.代表动物---涡虫
1.外部形态体长10-15mm,身体扁平柔软背面:灰褐色腹面:灰白色,密生绒毛,
2.体壁涡虫体壁由三层结构:
●表皮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里面分布有杆状体,具防御功能。腹面上皮细胞外表面长有纤毛。
●基膜:为非细胞结构,有弹性,位于表皮下面。
肌肉层:分为三层:环肌:紧靠在基膜下斜肌:位于中间,肌层薄纵肌:位于内层,肌层厚
这种由单层上皮细胞和多层肌肉相互连接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具有保护和运动功能。
3.消化系统
由口、咽和肠道组成口:位于身体腹面近后端1/3处咽:呈长吻状,取食时从肌肉质的咽鞘中伸出肠:分三支,每一支又
分出许多小支,末端为盲管,因无肛门,仍属于不完全消化系统。
4.循环和呼吸无专门的循环和呼吸系统。循环功能:由肠道和实质组织来执行
呼吸功能:由于扁平的体形与身体体积相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依靠表皮的渗透和扩散进行皮肤呼吸。
5.排泄系统体两侧各有一条弯曲而分支的原肾系统原肾是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
特点:只有排泄孔一个对外开口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典型的梯形神经系统:
一对脑神经节向后伸出两条粗大的腹神经索,中间有许多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眼点:一对,不能成像,只能感光。
特点:避强光,趋弱光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胞,能感受味觉和嗅觉
7.生殖系统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在口的后部收缢断裂成二个子体
●有性生殖:两性生殖涡虫雌雄同体,异体授精季节性出现由中胚层形成的生殖腺和输出管道
雌性生殖器官:卵巢,卵黄腺,输卵管生殖腔,生殖孔。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球特点:
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卵囊内的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细胞供给。
8.再生再生:指生物体的一部分被截除或被破坏后重新恢复长成的一种生理现象。
再生有两种类型:
●生理再生:指生物体在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再生现象。
●补偿性再生:指因损伤而引起的再生
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三.重要的寄生虫--日本血吸虫
1.形态结构
2.日本吸血虫生活史终寄主:人和牲畜中间寄主:钉螺
成虫:寄生在人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
卵:在随粪便排出时已发育成内含毛蚴的胚胎卵,入水后孵化成毛蚴
毛蚴:钻入为中间寄主钉螺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母胞蚴和子胞蚴,子胞蚴成就后释放出尾蚴
尾蚴:接触到人和牲畜皮肤时,利用吸盘及头腺分泌物钻入体内,脱尾部变成童虫,侵入静脉系统和淋巴系统,
在体内移行,到达肠系膜静脉后继续发育。
2.病症●肝脾肿大,肝腹水●成人丧失劳动力●妇女不孕●儿童侏儒症●重症病人死亡
4.日本血吸虫的控制和预防
●普查、治疗病人,消灭虫源●消灭钉螺●做好粪便、水源管理●加强防卫意识,防止感染
四.其它重要的寄生吸虫
1.布氏姜片虫寄生部位:小肠粘膜2.华支睾吸虫症状肝腹水侏儒症
四.其它重要的寄生吸虫--猪绦虫
1.形态结构体长2-4M,由700-1000个节片组成
身体分三部分:头节:生有吸盘和小钩,以附着在肠粘膜颈部:纤细不分节片,能不断分裂产生节片。是绦虫的生
长区节片:身体的其余部分由许多节片组成
节片:依椐生殖器官成熟情况分三种类型
未成熟节片:宽大于长,内部构造尚未发育完全成熟节片:近方形,内有生殖器官、神经和排泄管
妊娠节片:长大于宽,其它器官消失,只存充满卵的子宫
五.分类
1.涡虫纲自由生活,体表腹面有纤毛,肠道发达
2.吸虫纲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口吸盘、腹吸盘等吸附器官,多数为体内寄生虫,少数为体外寄生姜片虫吸
虫
3.绦虫纲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的钩,大多具节片。全部营体内寄生。细粒棘球绦虫
扁形动物各纲比较
体表肠道吸盘或口钩生活方式
涡虫纲有纤毛发达无自由生活
吸虫纲有皮膜简单有寄生生活
(生活史中有自由生活阶段)
绦虫纲有微毛无有寄生生活
(生活史中无自由生活阶段)
六.寄生生活适应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从而摄取被寄居的生物体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
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是相统一的,而这种统一又必然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根椐这一原理,寄生性生活方
式必然会带来动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系列相应的变化。
寄生生活的环境条件:简单而稳定
适应结果:身体的结构部分退化,部分加强
取食方便而直接消化和运动器官退化
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减弱神经和感觉器官退化
抵御寄主体内酶的侵蚀表皮特化成皮膜
固着在寄主体内的寄生部位产生固着器官吸盘、钩、爪等
寄主转换过程中的大量死亡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随着寄生程度的发展退化愈趋退化吸虫:肠道退化绦虫:肠道消失强化愈强化绦虫:孕节内全为生殖器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官
笫六章假体腔动物(线虫动物门)
具有假体腔的动物包括以下七个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轮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棘头动物门
(
共同特点:具有假体腔
假体腔的形成:端细胞法体腔囊发
假体腔:为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假体腔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所接触,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不是
真正意义上的体腔,称为假体腔或原始体腔。
假体腔是在系统发生上笫一次出现的体腔,也称作初生体腔
假体腔=初生体腔=原始体腔
假体腔形成对动物进化的意义:●为内脏器官系统发展提供了空间●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和代谢物质
●在体壁与内脏之间形成膨压,使身体保持一定体形
线形动物门
身体特别细长,成体自由生活,幼体寄生在节肢动物体内。铁线虫
腹毛动物门
生活在海洋或淡水底部的沉积物周围的小型动物,身体腹面生有刚毛或棘剌。
雌雄同体。鼬虫
轮形动物门
水生的小型动物,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头部有一长有纤毛并能快速转动的轮盘,具运动和取食功能。躯干部囊状
尾部具足腺,能分泌粘液使身体固着在其它物体
轮形动物门
A、B旋轮虫C臂尾轮虫D龟甲轮虫E锥尾轮虫H三肢轮虫
棘头动物门全部为寄生种类
特点:身体圆筒形或稍扁前端有一能伸缩的吻,吻上具倒钩无消化道
生活史:中间寄主:昆虫、甲壳类终寄主:脊椎动物消化道
线虫动物门
线虫是一个多样性极高的类群,约有50万种
自由生活线虫以庞大的数量活跃于各种陆地和水生环境,直接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寄生线虫威胁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健康
秀丽隐杆线虫现代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模式材料
线虫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体表具有角质膜体表有一层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膜,光滑、坚韧而有弹性。
2.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假体腔动物的消化道出现了肛门,口和肛门执行的功能,进化为完全的消化系统。
3.原肾型排泄系统4.无循环和呼吸系统5.雌雄异体异形6.圆筒状神经系统
二.代表动物------蛔虫
1.外形长圆柱形,向两端渐细。乳白色,侧线明显
雌虫:肛门在距体后端0.2Cm的腹线上生殖孔在身体前端约1/3的腹线上
雄虫:较细且短,尾端呈钩曲状肛门和生殖孔合二为一,称为泄殖孔二根交接剌从泄殖孔处伸出
2.体壁和体腔
蛔虫的体壁是由角质膜、表皮和肌肉组成的皮肤肌肉囊
▲角质膜:最外层,厚而光滑分为三层:皮层、基质层、纤维层
功能:保护身体,抵御寄主体内消化液的腐蚀
▲表皮层:为8行上皮细胞组成的合胞体。在身体两侧和背、腹中央,上皮细胞层加厚形成侧线和背、腹线。背、腹线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中有背、腹神经索侧线中有排泄管。表皮层细胞能向外分泌物质形成角质膜
▲肌肉层:为最里层,由单层纵肌构成肌细胞分为二部分:顶端为含有细胞核的原生质部基部为含有肌原纤维的收缩部
只有纵肌,没有环肌。身体只能弯曲,不能伸缩。肌细胞的原生质部伸向背、腹神经索,接受神经支配
3.消化系统
具有完全的消化道,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肠:由前端体壁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口、口腔、食道。
▲中肠:由内胚层形成,是食物的主要消化吸收部位。
▲后肠:由后端的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直肠和肛门
消化道简单,由口、咽、肠、直肠和肛门组成。取食宿主体内的半消化物质,可不需进行消化就可直接吸收利用,无特殊
的消化腺肠腔内有微绒毛,可增加吸收面积
4.呼吸
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适应寄主体内的低氧环境,强化了糖酵解途径,进行厌氧呼吸
5.排泄系统
由一个原肾细胞衍生而成的H形排泄系统,埋在侧线中排泄物汇集到体腔液内,再随体腔液通过侧线的上皮细胞渗透入
排泄管内,从排泄孔排出体外
6.神经和感觉器官圆筒状的神经系统:咽头周围的围咽神经环向前、后各发出六条神经,各有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不发达。唇和泄殖孔周围有感觉乳突,有感觉功能
7.生殖系统蛔虫的生殖系统为长管型
雌性生殖系统:双管型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组成
雄性生殖系统:单管型由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和射精管组成
8.生活史
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途径:经口感染感染虫态胚胎卵
9.危害
▲摄取人体营养,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尤其对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生成阻碍
▲虫体的代谢产物、分泌物和分解产物产生的毒素作用:
三.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1.蛔虫2.鞭虫3.钩虫4.蛲虫
1.蛲虫
寄生部位:大肠传播途径:经口感染、逆行感染
成虫常在夜间爬到肛门处产卵,引起肛门骚痒,卵在肛门处孵化后,幼虫可经肛门侵入大肠,行逆行感染
2.十二指肠钩虫寄生部位:小肠播途径:经肤感染症状:严重贫血消化功能紊乱嗜异症
3.血丝虫传播媒介:蚊子寄生部位:淋巴系统病症:乳糜尿、象皮肿
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感染虫态传播途径寄生部位
蛔虫胚胎卵经口感染小肠营养不良、
发育不良
蛲虫受精卵经口感染大肠贫血、消瘦
(逆行感染)肛门瘙痒
钩虫感染蚴经肤感染小肠严重贫血、
异嗜症
血丝虫感染蚴接种感染淋巴系统乳糜尿、
第七章环节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形成真体腔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1)真体腔的形成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
笫一次出现的腔:囊胚腔(I)笫二次出现的腔:原肠腔(II)笫三次出现的腔:体腔(III)
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囊发展而来的笫一次出现的“体腔”是线形动物的假体腔
假体腔的形成:由于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
衬,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
间的腔,所以称之谓假体腔
真体腔的形成: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
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侧靠向肠
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囊裂开而成的,故也称裂体腔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也称次生体腔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
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身体出现分节现象
2.身体分节
环节动物身体分成许多小节,每一体节内部形成一个小室,神经、排泄、生殖等器官大多按节排列,身体
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徵
同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基本相同,如蚯蚓。
异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同,如沙蚕。
3.出现刚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
刚毛:由表皮细胞内陷形成的刚毛囊内的毛原细胞分泌形成的,是寡毛纲的运动器官。
疣足:是体壁的向外突起,中空,与体壁相通,疣足本身不分节,与躯身体连接处也无关节,是多毛纲
的运动器官
4.闭管式的循环系统环节动物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笫一次出现循环系统,但已是一种高级形式的闭管式循
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
5.链索状神经系统由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
6.皮肤呼吸大多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吸器官,由于循环系统的产生,皮肤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可依靠体表进行皮肤呼吸。在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鳃
7.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原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对外开口……
排泄孔(肾孔)排泄物靠渗透进入排泄管
后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中胚层的体腔膜形成的,具有两个开口:在体内的开口为肾,向体外的开口为
肾孔,排泄物直接从肾口进入肾管,效率更高
二.代表动物--环毛蚓
背孔:笫11/12节间沟开始,在腹中线上每节一个背孔,能放出体腔液,湿润皮肤,以便于呼吸,减少摩
擦,保护皮肤。
三对纳精囊孔:位于6/7、7/8、8/9节间沟的两侧
雌性生殖孔:一个,位于笫14节腹面中央
雄性生殖孔:一对,位于笫18节腹面两侧
2.体壁体壁由四部分组成:
▲角质膜:薄,由表皮细胞分泌而成功能:保水,能防止身体在干燥环境中失水
▲表皮层:由单层柱形上皮细胞组成,其间有腺细胞分布功能:组成体壁的主体,分泌角质膜,腺细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胞能分泌粘液,湿润体表
▲肌肉层:外侧是薄的环肌,内侧是厚的纵肌,呈羽状排列
▲体腔膜:为一层中胚层来源的单层体腔上皮
环节动物体壁的四层结构一起组成皮肌囊
3.体腔位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之间的空腔,被体腔膜所包围,是真体腔
真体腔内容有生殖、排泄器官,血管和神经索。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始终浸浴着内部器官,加强了各器
官间的联系,同时也起着进行物质运输和循环系统的功能。
4.消化系统环毛蚓的消化道自口至肛门为一条直管,由口、咽、食道、砂囊、胃、肠、肛门组成。
可分为前、中、后肠:
前肠:包括口腔、咽、食道、砂囊中肠:包括胃、小肠后肠:包括直肠、肛门
前肠:
口腔(1-3节):无齿,可翻出口外取食。
咽(4-5节):肌肉强大,咽肌收缩使咽腔扩大,用以吸进食物。咽头外围有咽头腺,能分泌粘液和蛋白
酶,湿润食物和对蛋白质初步分解。
食道(6-8节):食道壁上有食道腺,能分泌钙质,中和食物中的腐殖质酸,以保持体内酸硷平衡。
砂囊(8-9节):囊腔中含有砂粒,能把泥土中的食物磨成细粒。
中肠:
胃(10-14节):血管多而富有腺体。胃前部有一圈胃腺,功能同咽头腺,能分泌消化酶使进一步消化。
小肠(15节起):从笫15节起扩大为肠,属中肠部分的是小肠,肠壁多皱褶,背面有一凹糟,即盲道。
在笫26节处伸出一对指状突起,为肓肠,是重要的消化腺,能分泌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大部分营
养物质可在小肠内消化吸收。
后肠:直肠(最末几节):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肛门排出体外。
黄色细胞:中肠外为脏壁体腔膜特化为黄色细胞,能贮存脂肪和糖原,具有贮存排泄的作用。
5.循环系统蚯蚓有高度发达的闭管式循环系统,由纵血管、环血管和微血管组成:
纵血管:
背血管:位于消化道背面,血液自后向前流动
腹血管:位于消化道腹面,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神经下血管:位于腹神经索下面,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侧血管(食道外血管):位于消化道前部两侧,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环血管:
心脏:位于笫7、9、12、13体节,有自主节律地搏动,连接背腹血管,血液自上而下
壁血管:除身体前端外大部分体节各一对,连接神经下血管和背血管,血液自上而下。
环血管:连接侧血管和背血管,血液自下而上。
此外还有:
入肠血管:由腹血管出发,连接肠壁微血管。
出肠血管:连接肠壁微血管,通入背血管。
腹皮血管:连接腹血管、神经下血管和壁血管。
蚯蚓的血液呈红色,含有血红蛋白,但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循环途径: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6.呼吸蚯蚓通过皮肤进行呼吸:
蚯蚓不时地从背孔排出液体使皮肤保持湿润。皮肤下面富有毛细血管,通过气体扩散进行气体交换。
7.排泄系统蚯蚓以小肾管为排泄器官,小肾管为后肾管型。
蚯蚓的小肾管有3种:▲咽头小肾管:位于笫2-3节,肾孔开口于咽上。▲隔膜小肾管:自环带笫2节
后,每节一对,肾孔开口于肠内。▲体壁小肾管:每体节数百条,肾孔开口于体壁
黄色细胞能收集排泄物,有贮存排泄作用,死亡脱落后在体腔液中,由小肾管收集后经肾孔排出体外。
8.生殖系统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雌性生殖器官:纳精囊、卵巢、卵漏斗、输卵管、雌性生殖孔
雄性生殖系统:精巢、精巢囊、贮精囊、精漏斗、输精管、前列腺
纳精囊:3对,为梨形囊状物,为接纳和贮存精子的场所
卵巢:一对,位于笫13体节内,后面各接一卵漏斗,连接输卵管,在隔膜处汇合后,以雌孔开口于笫
14体节中央。
精巢:2对,很小,位于笫10、11体节内的精巢囊内。
贮精囊:2对与精巢囊相通,充满营养液,精细胞形成后先进入贮精囊内发育,待形精子后再回到贮精囊
精漏斗:2对,前端膨大,口具纤毛,后接输精管。
输精管:2条,于笫13体节内合为一条,向后伸至笫18体节,以雄孔开口于体壁。
前列腺:一对,位于雄孔内侧,分泌粘液,与精子的活动和营养有关。
生殖▲精子先成熟,雌雄交配▲将精液送入对方的纳精囊内▲卵成熟,环带分泌物质形成蛋白质环,成
熟卵产在环内▲随身体收缩,蛋白质环向前移动,至纳精囊孔处,精子逸出,与卵受精。▲环带继续前移,
从前端脱离蚓体,两端封闭,形成蚓茧▲受精卵在蚓茧内发育,2-3周后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
三.分类
1.多毛纲:约有3300多种全为海产,大多可为鱼类饵料。
特征:以疣足为运动器官,无生殖带,雌雄异体,如沙蚕
2.寡毛纲:约有3300多种,大多陆生,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其中4/5为各类蚯蚓。
特征:以刚毛为运动器官,有生殖带,雌雄同体,如颤蚓,盘丝虫,瓢体虫
3.蛭纲:约300多种,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水或陆地。
特征:身体前、后有吸盘,身体扁平,体腔退化,雌雄同体,有生殖带如医蛭,金钱蛭
三个纲的特征比较
运动器官生殖带吸盘
多毛纲疣足无无
寡毛纲刚毛有无
蛭纲无有有
笫八章软体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一般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头部:着生有口、触角、
眼和其它器官。各类软体动物因生活习性不同,其头部的发达程度也不同。足:着生在身体腹面,头的后
方,有丰富的肌肉组织,是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内脏团:一般在足的背部,是消化、生殖等内部器官的
所在部位。
2.具有贝壳和外套膜
①贝壳:大多数软体动物身体的柔软部分外面都有贝壳,是软体动物的特征之一。不同种类的贝壳的形态、
数目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结构是相似的,都有三层结构:*角质层:为最外层,薄而透明,具黑色光泽;
主要成分:壳质素;由外套膜边缘内侧分泌而成,随着动物生长,面积逐渐扩大;功能:保护贝壳的中、
内层不被碳酸溶解。*棱柱层:也称为壳层,为中间一层,占椐贝壳的大部分;主要成分:棱柱形碳酸钙
晶体;由外套膜边缘背面的细胞分泌而成,随着生长面积不断扩大,但其厚度不增加。*珍珠层:也称壳
底,为最里层,有珍珠光泽;主要成分:呈水平排列的碳酸钙薄片;由整个外套膜外表面分泌而成。随着
生长厚度不断增加;珍珠即在珍珠层内形成。珍珠的形成是外套膜对外来物的反应。
②外套膜: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形成的膜性结构,是由两层上皮细胞及中间的结
缔组织和肌肉纤维组成。外套膜向下包裹了整个内脏团和足部,是一种重要的功能器官:1)分泌物质形
成贝壳。2)外套膜围成的外套腔与多种生理功能有关:外套腔内有呼吸器官鳃;有消化、排泄、生殖器
官的开口。3)具有辅助呼吸作用
二.代表动物:河蚌Anodonta
1.外部形态:躯体侧扁,具左右两爿贝壳,前端稍钝,后端稍尖,背面有韧带相互铰合,腹缘分离。韧带
富有弹性,有能使贝壳左右张开的功能。贝壳的闭合主要靠前、后闭壳肌的控制。贝壳的前背方,各有一
略为隆起的壳顶,在壳的外表面有以壳顶为圆心的同心圆线,即为生长线。贝壳后端有一个不闭合的裂缝,
内有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背面的为出水孔,腹面的为入水孔。
2.外套膜:河蚌的外套膜紧贴在贝壳的内面,是在左右两侧裹着软体的两片薄膜。在生活状态下,外套膜
的缘膜相互紧贴,在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形成外套腔。外套膜的后缘加厚突出,左右相合形成出水孔和入
水孔。在外套腔内,水流从入水孔进入,从后方流向前方,将食物带入口中。水流经过外套腔内的鳃时,
营呼吸作用,呼吸水流从鳃出来后经出水孔排出。同时将排泄物带出体外。
3.消化系统:由口、唇瓣、食道、胃、肠、肛门和消化腺等组成。
口:位于身体前端,前闭壳肌的下方。
唇瓣:二对,呈角形,密生纤毛,有感觉和摄食功能。外触唇:与外套膜相连,在背方形成上唇。
内触唇:与内脏团相连,形成下唇。
食道:短而宽,下接膨大的胃。胃:河蚌的胃有两种特殊结构:胃盾、晶杆。胃盾:胃上皮具有一
种会脱落的厚皮,用以保护胃的分泌细胞。晶杆:胃的后方有一晶杆囊,能分泌物质形成胶质晶杆。晶杆
由粘蛋白组成,吸附有丰富的酶。晶杆囊壁的纤毛摆动能使晶杆旋转,起搅拌和混合食物的作用。在胃酸
的作用下晶杆能释放出消化酶对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也有人认为晶杆的作用是贮存食物。
肝脏:在胃的周围有一对大型肝脏,为消化腺,能分泌消化酶,也能吞噬食物微粒进行细胞内消化。
肠:胃后为细长的肠道,盘曲在内脏团中,后端折向背方,形成直肠。直肠进入围心腔,穿过心脏,
以肛门开口于出水管旁。特点:肠壁无肌肉,不能蠕动;肠道无消化腺,只能吸收已消化的营养物质。
河蚌不能主动捕食,依靠水流带入微小的有机颗粒、小形动物和藻类为食物。
4.呼吸系统:河蚌以瓣鳃为呼吸器官。鳃是外套膜内侧皮肤的折叠形成的。河蚌的鳃由内、外两对鳃瓣组
成,分列在内脏团的两侧。每一鳃瓣由2片鳃小瓣组成。鳃小瓣之间以瓣间隔相连。鳃小瓣为片状结构,
在外侧有许多纵向的突起,形成鳃丝,鳃丝基部的组织称为丝间隔。丝间隔上的小孔为鳃水孔。2片鳃小
瓣下缘及前后缘是愈合的,背面分开,通鳃上腔。连接鳃小瓣的瓣间隔之间形成鳃水管。水流从入水孔进
入外套腔后,经鳃水小孔进入鳃水管,向上流入鳃上腔,从出水孔排出体外。因在鳃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水流经过时进行气体交换。
5.
循环系统:河蚌为开管式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窦组成。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具一心室,二心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房。
6.排泄系统:河蚌的排泄系统由二部分组成:*肾脏:位于围心腔的两侧,分腺体部和管状部。腺体部(肾
体):为海绵状厚壁组织,黑褐色,以有纤毛的肾口与围心腔相通。肾体通过肾口接受围心腔里的排泄物,
也能接受从流经肾体的血液中渗出的排泄废物,进入后面的膀胱部。管状部(膀胱):为薄壁的管状物,
位于肾脏背面。管腔内有纤毛。膀胱以肾孔开口于鳃上腔。*围心腺(凯佰尔氏腺):于围心腔前端,为赤
褐色分支状腺体。围心腺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排泄物从血管中渗出,聚集在围心腔内,再经肾脏排出体
外。
7.神经系统:蚌为分散中心式神经系统,由三对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心用英语怎么说 和脏神经节组成。神经节之
间有神经相连
8.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雌、雄生殖腺都位于内脏团中,呈葡萄串状,形态相似。生殖腺成熟时,卵巢呈淡
黄色,精巢呈乳白色。繁殖时,成熟卵不排出体外,从雌蚌的鳃上腔进入外鳃腔内。精子从雄蚌出水孔排
出,随水流经雌蚌的入水孔进入雌体的外套腔,再到达外鳃瓣的鳃水管内,与卵结合受精。受精卵即在外
鳃腔内继续发育成钩介幼虫。故外鳃瓣也称为育婴囊。钩介幼虫从母体逸出,迂到鱼类便用足丝钩附在鱼
的鳃或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寄生生活后完成幼体发育,变成幼蚌,脱离寄主,落入水中继续发育。
三.分类:现存软体动物约有13万余种。椐体制的对称与否、贝壳、鳃及运动器官的特征,分为7个纲:
单板纲、无板纲、多板纲、掘足纲、腹足纲、瓣鳃纲、头足纲
1.多板纲:各种石鳖●具8块贝壳,呈覆瓦状排列●足宽大,吸附力强。●足四周与外套膜之间有一外套
沟,在沟的两侧各有一列鳃。
2.腹足纲:田螺等●具一螺旋形的贝壳●头部明显,具眼和触角●内脏团旋转,不对称●足发达,块状●
鳃一个,栉状
(一)代表动物--圆田螺
1、生活环境:淡水,分布广,栖息于湖泊、池塘、河流、水库、水田等处。植食性。
2、外部形态:腹足类多营活动性生活,头部发达,具眼、触角。足叶状,发达位于腹侧。故称腹足类。
足具足腺,为单细胞粘液腺。体外多具一个螺旋形贝壳,故称单壳类或螺类。腹足类的贝壳形态为分类的
重要依据。壳螺旋形,多为右旋,少数为左旋。壳分螺旋部(容纳内脏器官,壳顶,螺层,缝合线)和体
螺层(容纳头和足,壳口,内唇,外唇,厣,脐)
3、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口腔内具齿舌,颚片。消化腺:唾液腺和肝脏。
(2)呼吸器官栉鳃。
(3)循环系统心脏和血管。一心室一心耳,血液无色。
(4)排泄系统肾一个,原始种类为一对。
(5)神经系统脑神经节1对,分出10对神经到触角、眼、口等体前部。侧神经节1对,左右不对称。
足神经节,脏神经节。感觉器官发达。
(6)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雄性的右侧触角粗大。
(二)、主要特征
腹足纲分类
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笠贝,马蹄螺;中腹足目:圆田螺、沼螺,玉螺,宝贝;新腹足目:
红螺,骨螺,芋螺,织纹螺。
后鳃亚纲被鳃目:壳蛞蝓,海兔,拟海牛;裸鳃目:蓑海牛
肺螺亚纲基眼目:菊花螺,圆扁螺;柄眼目:华蜗牛,蛞蝓,石磺。
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海洋、淡水、陆生。通常具外壳,壳常有厣板,侧脏神经索交叉成“8”字
形;本鳃简单,位于心室的前方。如鲍(Haliotis)、马蹄螺、笠贝、骨螺、钉螺、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东风螺(Babylonia)等
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全部海洋生活。一般侧脏神经索不交叉为“8”字形;贝壳与外套膜通常不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发达,亦有全缺者;多数本鳃消失,出现次生性皮肤鳃。如泥螺(Bul1acta)、海兔(Notarchus)、石磺
海牛(Homoiodoris)等。
肺螺亚纲(Pulmonata)多栖于陆地或淡水。有壳或消失;无鳃,以肺呼吸(右侧外套膜内壁在壳内形
成“肺”);头部发达,触角1一2对,眼生于触角基部(基眼类)或生于后触角顶端(柄眼类)。如椎实螺
(Lymnaea)、大蜗牛(Helix)等。
三.分类
医学螺类
观赏螺类如宝贝、唐冠螺、骨螺芋螺、蜘蛛螺、鹑螺、笋螺
农业螺类如大蛞蝓、蜗牛、壳蛞蝓
后鳃亚纲露鳃类
3.掘足纲:角贝等●具贝壳一个,呈弯曲的长管状。贝壳两端开口●无鳃,以外套膜进行呼吸。●足柱形,
能挖掘泥沙
4.瓣鳃纲:各种贝类、蚌类等●具两片贝壳●头部退化●足斧状●具瓣鳃
目前约有2万种,依绞合齿的形态、闭壳肌发育程度和鳃的结构分3个目。
列齿目:湾锦蛤,蚶。铰合齿多,排成一列或二列,闭壳肌二个。主要种类有蚶科的泥蚶、毛蚶、魁蚶等。
异柱目:贻贝,扇贝,珍珠贝,江瑶,牡蛎。铰合齿退化或没有,前闭壳肌小或完全没有。常见种类如:
紫贻贝、马氏珠母贝、栉孔扇贝、长牡蛎等。
真瓣鳃目:无齿蚌,蚬,竹蛏,砗磲,文蛤,青蛤,船蛆。铰合齿少或无,二个闭壳肌近相等,每鳃反折
为两片鳃瓣,鳃丝间有血管相通。如产于淡水的三角帆蚌,海产的文蛤、缢蛏、鳞砗磲等。
经济贝类紫贻贝扇贝牡蛎珍珠贝
观赏性贝类火焰贝汉堡贝观赏性砗磲
5.头足纲:乌贼、鹦鹉螺等。●有或无贝壳●头部发达,具一对发达的眼睛●鳃羽状●足特化为腕足和
口漏斗,腕足排列在口的周围。
头部、足部发达,足环生于头部前方,故名头足类。化石种类超过9000种,现生种类约650种左右。
全部海产,多数善游,一些种类能作长距离、快速、定期的洄游。除原始种类(鹦鹉螺)具外壳,其余种
类为内壳或成体无壳;神经系统复杂,神经节集中于头部,有中胚层形成的软骨匣保护;头侧具一对构造
相当完善的眼;足特化为8或10条腕和一个漏斗;心脏一心室2个或4个心耳;口内有颚片和齿舌;不
少种类内脏腹侧具墨囊。套膜发达,形成袋状,称“胴部”,其上肌肉十分发达,藉外套膜肌肉收缩,将外
套腔中的水分从漏斗口喷出。所有的内脏器官都包裹在胴部中。雌雄异体、异形,交配受精,无变态。
分二个亚纲:有壳亚纲:鹦鹉螺,有活化石之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外壳,螺壳内分隔成许多
小室●腕足数十个,不具吸盘●鳃2对;无壳亚纲:●不具外壳,有的种类有内壳(海瓢鞘)●腕足8
-10个,具吸盘●鳃1对
八腕目:体略呈球形,腕四对,吸盘无柄,腕间膜发达,内壳退化或消失。
十腕目:具内壳,腕5对,吸盘具柄,其中有一对足特别长。
6.单板纲: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化石种类,只在寒武纪、泥盆纪地层中发现过它们的化石。1952年丹麦
“海神号”(GalatheaExpedition)调查船在太平洋哥斯达黎加(GostaRica)西部沿海3570m深处采到
了10个现生的标本,名为新蝶贝(Neopilina)。之后又在太平洋和南大西洋2000-7000m深海底发现了7
种。单板纲属原始种类,身体两侧对称,头部不发达,很多器官有重复排列的现象。外套沟中有5-6对
鳃轴的单侧有鳃丝的单栉鳃,具1对心室,2对心耳,6对肾。体背有1个扁平的盾形壳,某些器官出现
了分节现象。单板纲:新蝶贝(Neopilina)
7.无板纲:为软体动物中的原始类型。全部营海洋生活,体似蠕虫,体长约5cm,穴居或爬行。无贝壳,
腹面中央通常具一腹沟,外套膜发达,表面具角质层及各种石灰质或角质骨刺。神经系统由围绕食道的神
经环和由其向后延伸的2对神经索组成。多数雌雄同体。种类不多,约250种,分布于低潮线以下至数百
米深海。未见化石种。如我国南海的龙女簪,新月贝。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小结——生物学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和真体腔;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4个部
分,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的贝壳;排泄系统后肾型,出现了循环系统、呼吸器官;间接发育的软体
动物具有担轮幼虫期
主要纲的分类鉴别特征比较
体制贝壳头部足鳃代表动物
多板纲两侧对称8片不明显柱状6-数十对各种石鳖
腹足纲不对称1个明显块状1对田螺、鲍鱼、钉螺
掘
足纲两侧对称1个不明显柱状无角贝
瓣鳃纲两侧对称2片退化斧状2对珠蚌、扇贝、蛏、牡蛎
头足纲两侧对称发达腕状
有壳亚纲1无吸盘2对鹦鹉螺
无壳亚纲无或有内壳有吸盘1对乌贼、章鱼、长蛸
笫九章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节肢动物的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它种类多,分布广
一.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部:节肢动物的身体象环节动物一样由许多体节组成,但前者基本为同律分节,而节肢动物的身
体分节已发展到异律分节。身体的节数减少并高度愈合归并,体节按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分化为体部。例如:
昆虫纲(蝗虫):头、胸、腹三部分;甲壳纲(虾):头胸部、腹部二部分;蛛形纲(蜘蛛):分胸部、腹
部二部分;多足纲(蜈蚣):头部、躯干部二部分。身体的分部在生理机能上也出现了分工,头部:感觉
和取食中心,胸部:运动和支持中心,腹部:营养和繁殖中心
2.附肢分节: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
疣足节肢
1)按节分布,数量多体部分布数量少
2)形态划一形态多样
3)与身体之间无关节身体之间有关节
附肢不分节附肢分节
4)无肌肉附着有大量肌肉附着
3.具有发达的横纹肌: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在节
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4.体被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体壁含有几丁质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
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故称其为外骨骼。几丁质是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醋酸酰胺葡萄糖
(C32H54N4O21);几丁质以网格状结构包埋在蛋白质的基质中。几丁质的物理性质是柔软的,具有一定
的弹性和韧性。几丁质与蛋白质一起组成节肢动物体壁的主要成分。体壁的坚硬程度不是由于几丁质的存
在,而是由于蛋白质在酶作用下的鞣化和硬化。坚硬的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生长,因此具有蜕皮现象。
5.呼吸系统多样性:节肢动物呼吸器官形式多样,随着不同的生态类群而有一系列变化:
1)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2)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实起薄膜状的结构,
充满毛细血管。如虾、蟹等。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
的呼吸器官。4)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5)气管:
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气管上无毛细血管
分布,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
节肢动物呼吸系统虽然形式多样性,但都是体壁的衍生物。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外突起,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陆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内凹陷。呼吸机制有两类:气管系统: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与
细胞进行气体交换;其它类型是呼吸系统都通过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由循环系统完成输送氧气的任
务。
6.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的体腔在发育早期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囊,但在继续发育的过程中,不扩展为广
阔的真体腔,而是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心腔。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围心腔壁消失,使体壁和
消化道之间的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形成混合体腔。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混合体腔也称
作血腔
▲开管式循环系统:血液经心脏动脉血腔心孔心脏。节肢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
呼吸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关:呼吸系统简单(局限于身体某一部分),循环系统复杂,如虾;呼吸系统复杂
(分散在全身各部分)循环系统简单,如昆虫;用体表呼吸的小型节肢动物循环系统消失,如水蚤。
7.具两种类型的排泄器官
1)后肾管型:由后肾管演变而来,如甲壳纲的触角腺、蜘形纲的基节腺等。节肢动物的后肾型排泄器官
肾口二次性封闭,由腺体部和膀胱部组成。含氮废物经渗透进入腺体部,再由膀胱部排出体外。
2)马氏管型:昆虫、蜘蛛等以马氏管为排泄器官。马氏管是由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外的肠壁向外突起形
成的管状结构。它直接浸浴在血液中,能大量尿酸等含氮废物,送入后肠后,经肛门排出体外。
二.节肢动物分类:根椐身体的分部、附肢和呼吸器官的类型,现存节肢动物可分为2亚门、6纲:原节肢
动物亚门,真节肢动物亚门
1.原节肢动物亚门特征:身体不分节,仅有体表环纹。附肢不分节
有爪纲(原气管纲):代表动物:栉蚕附肢末端具爪,以气管呼吸。
2.真节肢动物亚门特征:身体分节,附肢分节。分为5纲:
1)肢口纲:鲎特征: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和尾剑,无触角,具头胸甲,头胸部有一对螯肢和脚须,4
对步足,足围口而生,以书鳃为呼吸器官
2)蜘形纲:蜘蛛、蝎、蜱螨特征: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无触角,头胸部笫1、2对附肢为螯肢和脚
须,具4对足,用书肺和气管呼吸
蜘蛛目:以书肺呼吸,具纺器,能吐丝织网,腹部不分节
蝎目:腹部分二部分,前腹与头胸部等宽,后腹细长,末端有毒腺
蜱螨目:头胸部与腹部愈合,身体不分节,螯肢与脚须组成颚体(假头)。代表动物:棉红蜘蛛;羌螨;
人疥螨;硬蜱(蠕形螨寄生在人体毛囊内引发蠕形螨性酒糟鼻)
3)甲壳纲:虾、蟹、水蚤等特征: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触角2对,足至少5对,大多具头胸甲,以
鳃呼吸
二.节肢动物分类——甲壳纲代表动物日本沼虾
我国重要的淡水食用虾
(一)外形特征:分头胸部和腹部。共20体节,头部6个体节,胸部8体节愈合成头胸部,具头胸甲,
腹部7节。除第一节外,各节均具有一对附肢.头胸甲具额剑(分类依据)
附肢共19对
•部位序号名称功能
•头部1小触角嗅觉,平衡,触觉(前方)
•2大触角触觉(两侧,后方)
•3大颚咀嚼食物
•4第一小颚抱握食物
•5第二小颚扇动鳃腔内水流,利于呼吸
•胸部6第一颚足具鳃,呼吸
•7第二颚足具鳃,呼吸,游泳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8第三颚足具鳃,呼吸,内肢节,雌雄异形.
•9、10螯肢捕食
•11-13步足捕食,爬行
•腹部14-15交接器(♂)♀第十四对附肢退化
•16-19腹足游泳
•尾肢1对强大,逃避
(二)内部结构
1.体壁和肌肉:外骨骼:几丁质,蛋白质,钙盐,可以提取甲壳素.在虾的色素细胞中存在有虾青素,虾红素(类胡
萝卜素),当虾蟹经高温时→蛋白质变性沉淀→析出虾青素,虾红素→虾青素氧化脱氢→形成虾红素(熔点高,
不易被破坏,虾壳转为红色)。腹部肌肉发达,互相起拮抗作用。
2.消化系统:分化:口→食道→胃→中肠→后肠→肛门;特点:(1)食道短,(2)胃大而复杂(贲门胃,幽门
胃),贲门胃内;有角质突起,上面有齿,碾碎食物。幽门胃内有刚毛,过滤作用(3)有些种类胃内角质膜增
厚,形成骨板和硬齿,特称为胃磨。(4)消化腺为肝脏,消化和储存肠内已消化的食物。
3.呼吸系统:叶鳃和丝鳃两种,由鳃轴和鳃丝组成.从第二颚足→第五步足,每足的基部都有一对鳃.共7对。
水→鳃腔后面→鳃腔前面水流的动力:第二小颚呼吸板的拨动。
4.体腔和循环系统: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A.围心腔三角形,位于头胸部后背.心孔三对,有活瓣(防止血液倒
流),血液呈蓝色,血青蛋白。B.动脉7条,向前的前大动脉(1),触角动脉(2)、肝动脉(2)。向后1条后
大动脉,向下1条下行动脉。C.血流方向由心脏—动脉—血腔—血窦—入鳃血管—鳃—心孔—心脏。D.小
型种类无循环系统,或只有心脏。
5.排泄系统:1对触角腺(位于第二触角的基部)+1对小颚腺(壳腺)。排泄物:绿色鸟氨酸
触角腺=腺体部+囊状部(膀胱)+输尿管,开口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链状神经系统:脑N节→食道下N节→胸N节(5个)→腹N节(6个);感觉器官:复
眼,平衡囊,触毛等;平衡囊位于第一对触角基节内,内有刚毛,平衡石.
7.生殖系统:雄性:精巢位于围心腔的前下方,输精管开口于第五步足内侧;雌性:卵巢1个,•输卵管开口第
三步足内侧。发育:幼体类型较多,包括无节幼体、蚤状幼体、大眼幼体等,海产种类有洄游特性,分为
生殖洄游、越冬洄游、索饵洄游。
(三)甲壳纲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2.附肢较多,触角2对,多为双肢型。3.鳃呼吸。4.
多为水栖,海产或淡水。
(四)甲壳类分类
一.鳃足亚纲:体小,胸肢扁平似叶。1.无甲目:无背甲.丰年虫2.双甲目:背甲两瓣.水虿二、桡足亚纲:无头
胸甲。中华哲水蚤、剑水蚤。三、蔓足亚纲:固着生活,海产。6对胸肢卷曲如蔓。具石灰质外壳.如藤壶,
茗苛儿,龟足
四.软甲亚纲:1.等足目:体长卵圆形,背腹扁平。如海蟑螂2.端足目:体左右侧扁。如:麦秆虫3.磷虾目:
鳃裸露,有发光器。如:磷虾4.十足目:具5对步足。分为游走亚目和爬行亚目。虾姑,糠虾,樱虾,日本
对虾
4)多足纲:蜈蚣、马陆蚰蜒特征: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触角1对,躯干部每一体节1-2对足,用
气管呼吸
5)昆虫纲:蝴蝶、甲虫、蚊蝇等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大多
有2对翅,腹部附肢退化
三.昆虫纲--主要特征
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具3对足
1)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三部分组成。鞭节常分为若干节。功能:触觉、嗅觉和感受性信息素。触
角的形态:刚毛状:蝉;丝状:蟋蟀、天牛、夜蛾等;双栉状:蚕;芒状:蝇;鳃状:金龟子;膝状: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蜜蜂;环毛状:蚊子;球棒状:蝶类
▲单眼和复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大多数昆虫有1对复眼,2-3个单眼●单眼:结构简单,在一角膜下
面有许多视网膜细胞,周围有色素细胞包围。功能:只能感光,不能成象●复眼: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组
成,家蝇:4000蛾类:1200-1700蜻蜓:2万以上。功能:能识别物体的形象,有的昆虫还能辩别颜色。
小眼(个眼)的结构:每个小眼由角膜、晶锥、视觉细胞、视杆和色素细胞组成。小眼可分为集光和感光
二部分:集光部:角膜:为特化的表皮,无色透明,呈平凸或双凸形,为集光器的笫一透镜。晶锥:透明
的锥状体,由四个晶锥细胞组成,为集光器的笫二透镜。功能:通过和集合光线。感光部:感受光线的刺
激。视杆:由视觉细胞分泌形成,7个视杆集合成视觉柱。视觉细胞与神经相连,能接受和传递视觉信息。
色素细胞:围在角膜和视杆周围,起隔离光线作用,防止小眼间的光线干扰。
▲口器:由头部的3对附肢上颚、下颚、下唇和上唇、舌(属于头壳)组成。●咀嚼式口器:最原始的
口器类型,适合取食固体食物。上唇:1片,头壳的延伸物,组成口腔前壁。上颚:1对,具坚利的切齿
和臼齿,用来咬碎食物。下颚:1对,分节为下颚须用来抱握食物,并有感觉功能。下唇:1片,组成口
腔下壁。下唇须有感觉功能。舌:为口腔底壁的膜状突起,有搅拌和味觉功能。●剌吸式口器:口器的各
部分呈针状,上唇:内凹形成食物道下唇:形成喙,上唇、上颚、下颚和舌合抱口针管适合吸取液体食物。
●虹吸式口器:大部分结构退化,下颚的一部分延长道成管状食物道。不用时盘曲如发条,取食时伸直。
适合吸取花蜜,为鳞翅目所特有的口器。●嚼吸式口器:上唇、上颚保持咀嚼式口器类型,下颚、下唇和
舌延伸,合并形成食物管。既能吮吸花蜜,又能咀嚼花粉,为蜜蜂所特有的口器。●舐吸式口器:上、下
颚退化,下唇延长成喙,端部为唇瓣,上唇和舌组成食物道为蝇类特有的口器,口器的类型是昆虫分类的
重要依椐
2)胸部是运动中心:昆虫胸部由三节组成: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一胸节着生一对足,中胸和后胸往往
有一对翅
▲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五部分组成。跗节又可分为若干节。足是重要的运动器官。由于
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不同,的形状和功能有很大变化。昆虫足的不同类型:步行足:蟑螂、步甲,跳跃足:
蝗虫、跳蚤,捕捉足:螳螂,游泳足:水生昆虫,开掘足:蝼蛄,携粉足:蜜蜂
▲翅:一般2对,由中、后胸背部体壁向外扩展而成。翅的结构与体壁相同,在翅的发育过程中,上下二
层体壁愈合并膜质化,上皮细胞层消失,但沿气管走向增厚形成翅脉。翅脉较硬,对翅有支撑作用。在翅
脉的空隙中有神经分布,血液沿翅脉循环。翅的有无、质地、形状和数目等都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椐。如
膜翅目:翅膜质,薄而透明,如各种蜂。鞘翅目:前翅骨质坚硬,如天牛、甲虫等。鳞翅目:翅面上有鳞
片,如蝶、蛾。半翅目:前翅基部骨质,端部膜质,如各种蝽蟓。双翅目:前翅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棍。
3)腹部是营养和繁殖中心:腹部集中了大部分内脏器官,如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等,是昆虫
的营养和繁殖中心。腹部一般由10-11节组成。成虫腹部无运动器官,附肢大部分退化,部分特化为外生
殖器,如雄性的抱握器,雌性的产卵器。部分昆虫腹部末端附肢形成尾须,是一种触觉器官。
2.昆虫的体壁:昆虫体壁由三部分组成:表皮层,上皮层,基膜
1)表皮:为上皮细胞向外分泌物构成的非细胞结构,分三层:上表皮:位于表皮的最外层,薄而透明,
含有蜡质、多元酚等多种成分,不含几丁质。功能:可防止水分蒸发及水溶性物质的侵入。外表皮:位于
上表皮内面,主要由几丁质和鞣化蛋白组成,质地坚硬。内表皮:为表皮的最里层,化学组成与外表皮相
同,但内表皮的蛋白质尚未鞣化,所以质地柔软,有弹性。2)上皮:为体壁的细胞层,由多角形的单层
上皮细胞组成,位于表皮下面。3)基膜:为上皮细胞层的内衬,是上皮细胞向内分泌物质形成的无定形
颗粒层,肌肉着生在基膜上。
3.昆虫的内脏系统(蝗虫)
1)消化系统:由前、中、后肠三部分组成。
前肠:包括口、咽、食道、嗉囊和前胃,功能:口、咽、食道为食物进入中肠的通道,嗉囔为暂时贮存食
物的场所,前胃内有角质齿,能对食物作物理消化。中肠: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胃盲囊:是中肠前端的向外突起;功能:增加消化吸收面积;围食膜:中肠肠腔内的几丁质膜;功能:将食物颗粒与肠壁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细胞隔开。后肠:分为回肠、结肠和直肠,
功能:水分和无机盐的重吸收,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2)呼吸系统:由气门、气管和微气管组成。气门:是气管在体壁上的开口,常有一些附属器官如气门瓣、
过滤器等结构可调节气门的开闭,对体内水分蒸发和气体流通起调节作用。气门共10对:中胸气门、
后胸气门、8对腹部气门;气管:是体壁向内的凹陷,并逐级向体内分支,形成气管网;部分气管扩大成
气囊用以贮存空气、减轻体重、增大呼吸量;气管内膜作螺旋加厚,形成螺旋丝能气管扩张和增加弹性;
微气管:气管逐级向体内分支,当气管分支到直径为2-5微米时,进入一星形的端细胞,伸出直径1微
米以下的微气管。微气管末端封闭,伸入到呼吸组织,直接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3)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系统。昆虫的血淋巴不携带氧气,只运输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产物。心脏:
心室,心孔,心瓣,心孔:心室和围心窦间开口,心瓣:心室之间开口,触角、翅和足的常有辅助性的器
官辅搏器
4)排泄器官:昆虫的排泄器官为马氏管。为细长的盲管,浸浴在血淋巴中,开口在中、后肠的交界处。
不同的昆虫马氏数目不同,直翅目:20-100,半翅目:4,鳞翅目:,蚜虫:0
5)生殖系统:昆虫为雌雄异体,生殖系统特别发达。雌性生殖系统:卵巢(1对)—侧输卵管(2条)
—中输卵管—阴道—产卵孔,阴道背面常有授精囊,为雌性附腺;雄性生殖系统:精巢—输精管—储
精囊—射精管—阴茎—雄性生殖孔,在射精管前端或输精管基部常有雄性附腺,能分泌粘液,稀释精子。
6)内分泌系统:脑神经分泌细胞:促激素-刺激其他内分泌腺活动,心侧体:色素变化和血管收缩,咽
侧体:保幼激素,前胸腺:蜕皮素
4.昆虫的生物学
1)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卵生:雌雄成体经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卵笛子的英文 在体外发育成幼虫。▲卵胎生:受精卵
不产出体外,而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幼体再产出,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由卵内的卵黄供给,受精卵与母体不
发生营养关系
●单性生殖:▲孤雌生殖: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就能繁殖新的个体如蚜虫。▲多胚生殖:一个
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形成许多胚胎,形成许多幼虫,如小茧蜂。▲幼体生殖:幼虫体内生殖细胞提前发
育形成后代,如童瘿蚊。
2)变态:昆虫从孵化到发育为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要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
变化称作变态。变态有二种类型:
完全变态:卵孵化一令幼虫蜕皮二令幼虫……五令幼虫化蛹蛹羽化成虫
卵期一令历期二令历期蛹期
历期:完成某一于所需的时间
不完全变态:卵孵化幼体几次蜕皮成虫,在从卵到成发育过程中不出现蛹的阶段,不完全变态有多种
类型,常见的有:渐变态:如蝗虫,幼体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体相同,个体大小不同,性器官尚未成熟,
翅的发育处于翅芽阶段,幼体称若虫。半变态:如蜻蜓、蜉蝣,幼体生活习性与成体不同,幼体水生,
以鳃呼吸,称作稚虫,成体陆生
3)休眠和滞育休眠:昆虫在不良环境下临时停止发育的状态,当不良环境消除后就可恢复发育。如昆虫
的越夏、越冬。滞育:滞育是周期性出现的,比休眠更深的新陈代谢受抑制状态,是对于有节律地重复到
来的不良环境条件的历史性反应,是昆虫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凡有滞育习性的昆虫都有固定的滞
育虫态,如:家蚕以卵滞育,棉铃虫以蛹滞育,大地老虎以高令幼虫滞育
4)生活习性
●活动的昼夜节律性:大多数昆虫的活动如飞翔、取食、交配、羽化等都有一定的昼夜节律。
●体色适应▲警戒色:剌眼的体色对天敌有警戒作用,如剌蛾幼虫▲保护色:许多昆虫的颜色有与周围环
境的色泽相似
●拟态:许多昆虫能模拟周围环境中的某一物体的形状和颜色以保护自己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趋性:昆虫对某种刺激进行正向或反向运动。▲趋光性:大多数蛾类对日光为负趋性,对波长3300A∘
-4000A∘的紫外光特别敏感▲趋化性:苍蝇:腥臭,粘虫、小地老虎:糖醋,雌蛾:雄性性外激素
●多态现象:许多昆虫雌雄异形,有的有多种不同形态,如:蚜虫:有无翅蚜、有翅蚜,雌性蚜等,蜜蜂:蜂
皇、工蜂、雄蜂等,避债蛾:雄成虫有翅,雌成虫呈幼虫状,终生在袋中
5.昆虫在自然界中繁荣昌盛的原因1)有翅2)个体小3)口器类型分化4)有惊人的繁殖率,1对家蝇从
初秋至秋末可繁殖出1.91020个,足以铺满整个地球
6.昆虫分类
1)昆虫分类依椐:翅的有无、性质,口器类型,变态类型,胸节、触角、跗节的特征,马氏管的数目。
根椐以上特征,昆虫纲分为34个目,在我国有32个目
2)昆虫纲分二个亚纲
●无翅亚纲:在系统发生过程中从未出现过翅,有4个目:原尾目:原尾虫,双尾目:双尾虫,弹尾目:
跳虫,缨尾目:衣鱼。原尾目:原尾虫,体微小(0.6-1.5mm),细长,大多白色,触角和眼退化,前胸极
小,前足长于头部,咀嚼式口器。双尾目:双尾虫,体细长扁平,体长8-10mm,口器咀嚼式,具一对管
状尾须或褐色的骨化铗子。弹尾目:跳虫,复眼退化,咀嚼式或吸收式口器,腹部第1节腹面有圆柱形的
腹管突,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腹面有弹器。缨尾目:衣鱼石虫丙,中、小型昆虫,触角丝状,
咀嚼式口器,具1对尾须和1根中尾丝
●有翅亚纲:大多有1-2对翅,即使是无翅种类,其祖先是有翅的,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
翅退化了。外生翅类(不完全变态类):翅在幼期在体外发育,有19个目,主要的有:直翅目、半翅目、
同翅目、蜚蠊目、蜻蜓目、蜉游目、螳螂目等。外生翅类(不完全变态类):直翅目:前翅革质,后翅膜
质,咀嚼式口器,前足为跳跃足,或后足为挖掘足,如:蝗虫、螽斯、蝼蛄、蟋蟀等;半翅目:前翅基部
角质,端部膜质,剌吸式口器,喙从头的前端伸出,大多有臭腺,如各种蝽蟓;同翅目:剌吸式口器,喙
从头的基部伸出,有翅种类停息时翅呈屋脊状,如各种蝉、蚜虫等黑尾叶蝉沫蝉广翅蜡蝉;蜻蜒目:复
眼大,腹部细长,口器咀嚼式,触角刚毛状,如蜻、蜓、豆娘等;蜉蝣目:后翅大于前翅,具尾须,半变
态;蜚蠊目:体扁平,触角丝状,口器咀嚼式,头隐藏在前胸背板之下
●有翅亚纲:内生翅类(完全变态类),幼虫的翅隐藏在体壁中发育,不显露在体外,有11个目,常见种
类有: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蚤目等。鳞翅目:躯体和翅上覆有鳞片,口器虹吸式,如各种
蝶、蛾;鳞翅目:躯体和翅上覆有鳞片,口器虹吸式,如各种蝶、蛾;鞘翅目:前翅角质,后翅膜质,咀
嚼式口器,如金龟子,天牛,甲虫,瓢虫等龟纹瓢虫叶甲天牛;双翅目:翅一对,后翅退化为平衡棍,长
角亚目:身体细小柔软,剌吸式口器,触角环毛状(蚊),短角亚目:身体粗壮,口器舔吸式,触角刚毛
状(蝇);膜翅目:翅膜质,前翅远较后翅大,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前后翅大多靠后翅的翅钩列相连如
各种蜂胡蜂熊蜂,蚂蚁;蚤目:体小,侧扁,翅退化,剌吸式口器,后足为跳跃足
节肢动物补
甲壳纲分类
Branchiopoda鳃足亚纲
无甲目Anostraca:Artemia
枝角目Cladocera:Penilia
Ostracoda介形亚纲
Myodovopa:Conchoecia
Copepoda桡足亚纲
哲水蚤目Calanoida:Calanus
Malacostraca软甲亚纲
Peracarida囊甲总目
糠虾目Mysidacea:Gastrosaccus
涟虫目Cumacea*:Diastylis
端足目Amphipoda*:Hyperia
等足目Isopoda*:Cirolana
Eucarida真虾总目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剑水蚤目Cyclopoida:Oithona磷虾目Euphausiacea:Pudeuphausia
猛水蚤目Harpacticoida:Microtella樱虾目Dedapoda*:Lucifer
枝角目Cladocera:通常称为水蚤,体长0.2-3mm,身体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两片甲壳合成一片,包在身体
两侧;头部有显著黑色复眼,带水晶体;第二触角发达,枝角状,游泳和滤食器官。双肢型。其节数、刚毛
排列是分类依据之一。直接发育,无变态。
外形
附肢
食性:滤食性:细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有机碎屑。捕食性:用胸肢捕食。
海产枝角目的分类:单足亚目;真枝角亚目,仙达蚤科,仙达蚤属,大眼蚤科
繁殖和生活史
生长
桡足亚纲:最早研究开始于18世纪。在海洋中其数量波动和分布可作为探索鱼群和寻找渔场的科学依据。
某些捕食种类侵袭鱼卵和鱼苗。剑水蚤和哲水蚤是某些寄生虫中间宿主。体长0.3-3mm.身体窄长,体节分
明,16-17体节。因愈合,实际观察到不超过11个。头胸部较宽,腹部较窄。头部有1眼点,2对触角,3
对口器。胸部5对胸足。腹部无附肢。身体末端1对尾叉。雌性腹部两侧或腹面常带1个或1对卵囊。
外部形态特征;分类依据:第二触角;躯体形态;附肢形态
哲水蚤目,剑水蚤目,
软甲亚纲,真虾总目,磷虾目:有完整头胸甲,外形与对虾相似,个体小,有生物发光器官,间接发育,
外部形态:分为头胸部和腹部,附肢结构,内部结构:消化系统:口-食道-胃-中肠-后肠-肛门;循环
系统;呼吸系统:肢鳃;排泄系统:触角腺;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复眼;发
光器官
磷虾目的分类:手磷虾属,樱磷虾,假磷虾属,磷虾属,臂磷虾属,线脚磷虾属
对虾目:
中国对虾:雌体长18~24cm,雄体长13~17cm。甲壳薄,光滑透明,雌体青蓝色,雄体呈棕黄色。通常
雌虾个体大于雄虾。对虾全身由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除尾节外,各节均有附肢
一对。有5对步足,前3对呈钳状,后2对呈爪状。头胸甲前缘中央突出形成额剑。额剑上下缘均有锯齿。
日本对虾:体被蓝褐色横斑花纹,尾尖为鲜艳的蓝色。额角微呈正弯弓形,上缘8~10齿,下缘l~2齿。
第一触角鞭甚短,短于头胸甲的1/2。第一对步足无座节刺,雄虾交接器中叶顶端有非常粗大的突起,雌
交接器呈长圆柱形。成熟虾雌大于雄。
斑节对虾:体被黑褐色、土黄色相间的横斑花纹。额角上缘7~8齿,下缘2~3齿。额角侧沟相当深,伸
至目上刺后方,但额角侧脊较低且钝,额角后脊中央沟明显。有明显的肝脊,无额胃脊。
长毛对虾:体淡棕黄色,额角上缘7~8齿,下缘4~6齿。额角基部侧视比中国对虾高,比墨吉对虾低。
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无中央沟。第一触角鞭比头胸甲稍长,雄虾第三颚足未节有毛笔状长毛,
其长度为本第二节的1.2~2.7倍。额角脊上有断续的凹点。雌交接器前片顶端的疣突比墨吉对虾小。
中国毛虾:体形小,侧扁,体长2.5~4厘米。甲壳薄。额角短小,侧面略呈三角形,下缘斜而微曲,上
缘具两齿。尾节很短,未端圆形无刺;侧缘的后半部及末缘具羽毛状。仅有3对步足并呈微小钳状。体无
色透明,唯口器部分及触鞭呈红色,第六腹节的腹面微呈红色。
蟹目
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毛蟹,为我国著名的淡水蟹。形态特征: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甲特别发达,
略呈圆形或椭圆形,其前缘和两侧各有4个小齿,眼柄和触角生于额的两侧。腹部较退化,折叠在头胸部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的腹面,称蟹脐,雄蟹的呈三角形,雌蟹的呈圆形。第一对步足较大,呈钳状,其上长有绒毛;其余步足
扁平,末端呈爪状;腹肢较退化,藏在脐内侧,雌性共4对,第一对已退化;雄性只有前2;且已特化为
交接器。
三疣梭子蟹,为我国重要经济海产蟹之一。头胸甲呈梭形,两侧缘有2个尖刺,背面中央有3个隆起,额
缘具4个小齿;第—对步足强大,长节后缘末端有一刺,第五对步足较扁宽,指节呈片状。
樱虾目:身体侧扁,第一、二、三颚足愈合,间接发育,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腹部6节,雌雄不同
分类
中国毛虾日本毛虾
FAO1995年统计:樱虾类产量409995t,中国产量最大。
囊甲总目
糠虾目:头胸部没有完全被头胸甲覆盖,有平衡囊,直接发育,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分类依据:>700种,2亚目,4科,43属1甲壳形状2有无鳃3♀抱卵板数量4步足的发育情况5有无
平衡囊
疣背糠虾亚目;糠虾亚目,糠虾科,节糠虾亚科,中华节糠虾;糠虾亚科,日本新糠虾,长额刺糠虾
糠虾:分节,身体侧扁,没有明显甲壳;眼无柄;附肢形态功能不同;腹部明显,雌雄没有差异;直接
发育
分类:虫戎亚目,钩虾亚目,麦杆虫亚目,高英虫亚目
生物学特点:分布:全球分布,联合后形成凝胶状;食性:肉食性;作用:饵料;水质指示生物
笫十章棘皮动物门
一.棘皮动物是最高等的无脊椎动物:1.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的后口动物。2.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
骨骼
二.门的主要特征:1.成体辐射对称,幼体两侧对称。2.体表有棘状突起,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棘状
突起有二种:1)内骨骼向外突起形成的棘状突2)肌肉质的圆锥形肉刺3.真体腔发达,具有特殊的水管系
统。棘皮动物的真体腔发达,包括:围脏腔:围绕内脏器官的腔。围血系统:围绕循环系统的管腔。水管
系统:形成管足,组成棘皮动的运动器官,并兼有呼吸作用。
三.代表动物--海盘车
1.体壁:从内向外分为四层,角质膜:体壁的最外层,表皮层:为外胚层来源的柱形上皮细胞层,真皮层:
由来源于中胚层的结缔组织和肌肉组成,能分泌物质形成骨骼,体腔纤毛上皮:是体壁的最里层。海盘车
的体表有三类突起:1)棘:为骨板的向外突起,一般与体壁愈合,不能活动,有保护功能。2)棘钳:呈
钳状,可活动。在口周围的棘钳能捕食。3)皮鳃:为体壁的突起,该处体壁的真皮层退化,是体壁的最
薄处。皮鳃腔与体腔相连,是呼吸器官,兼有排泄作用。
2.体腔:真体腔发达,包括三部分:围脏腔、水管系统、围血系统
围血系统:包围在血系统外面的管状系统
3.消化系统:消化道短,由口、食道、胃、肠和肛门组成。
•
肉食性、植食性
海蛇尾:小动物、海底沉积物为食,以较为活动的腕送入口中,或腕上的刺和管足送入口中。海胆纲:
具由复杂的骨片组成的咀嚼器,上面的齿——取食岩石上的海藻。海胆的食谱兼具小动物、植物。海参:
沉积取食、悬浮取食。消化道后端具呼吸树——分枝很多,呼吸作用。海百合:悬浮取食——管足上的纤
毛将粘着的食物颗粒逐渐送入口中。
4.循环系统:循环系统退化,由残留的假体腔形成的不规则的葡萄状空隙组成,称为血系统。在血系统外
包有围血系统。血系统和围血系统的排列几乎与水管系统相同。
5.生殖系统: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雌雄外形相似,各有5对树枝状的生殖腺,位于腕之间的体盘内。卵
巢:桔红色;精巢:淡黄或白色
四.分类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1.海星纲:体形五角形,腕数为五的倍数,腕与体盘无明显分界,各腕中央有步带沟。
2.蛇尾纲:腕细长,能弯曲,与中央体盘有明显分界,无步带沟。
3.海百合纲:体形象植物,营固着生活。具5和5倍数的腕,腕呈羽状分支,有步带沟。
4.海胆纲:大多为球形,无伸展的腕,骨骼形成坚硬的壳。
5.海参纲:大多为长筒形,无伸展的腕,体壁柔软,躯体横卧海底,体表有肌肉质突起。
棘皮动物门分纲检索表
1.有伸展的腕……………………………………2
无伸展的腕……………………………………4
2.腕有羽状分枝,口向上………………海百合纲
腕无羽状分枝,口向下………………………3
3.腕与体盘有明显分界……………………海星纲
腕与体盘无明显分界……………………蛇尾纲
4.体壁坚硬,有棘剌………………………海胆纲
体壁柔软,无棘剌………………………海参纲
第十一章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
概述:冠体腔动物门(总担动物):苔藓动物门,帚虫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具真体腔,又有触手冠.
共同特征及分类地位:固着生活。身体柔软、具外壳。身体前端有一圈触手构成的触手冠——总担。消化
管U形,肛门在身体前方。身体不分节,此生体腔。胚胎发育中胚孔形成口。——原口动物特征。体腔囊
发形成中胚层和体腔。——后口动物特征
一、苔藓动物门:群体、固着生活,外形似苔藓植物。少数淡水产。个体小,不分节,具体腔。体外分泌
一层胶质,形成群体的骨胳。有块状、网状、扇状、树丛状等。虫体前端有口,口的周围有一冠状物,
称“总担”,其上生许多触手。消化道U字形,口和肛门因而靠近。无排泄和循环器官。触手冠、消化管以
及相关联的肌肉是个虫的主要组成部分,共称为虫体,体不分节,通常呈梨形或瓶形。群体为雌雄同体,
个虫多数也为雌雄同体。具有多态现象。现生海产苔藓动物中生活在潮间带和潮下带的某些种类是污损生
物群落的主要组成之一。目前已知至少有1300个属,1.5万个化石种,4000个现生种。属微体化石,有一
定的生态和地层意义。分类:被唇纲,淡水生,马蹄形总担,口背有一上口突。——羽苔虫属。裸唇纲,
主要海生,总担圆形,无上口突。鸟头草苔虫。我国黄渤海沿岸有苔鲜虫35种,加州草苔虫在旅顺港、
塘沽新港、蓬莱港、烟台港、连云港等都有分布。
二、腕足动物门: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多数分布在浅海。体外具背腹两壳。背壳小,腹壳大,腹壳后端
常具一肉质柄。背腹二壳内面各具一片外套膜.其边缘有刚毛。外套腔被隔膜分为前后两部,前部内
有螺旋状的总担,一般左右各一,后部为内脏团。体腔发达,充满体腔液;循环系由心脏和血管组
成,血管与体腔相通。总担的基部为口,消化管呈“U”形。总担除有摄食功能外,又是腕足类的呼吸
器和幼体孵化袋后肾管,兼有生殖导管功能。腕足类雌雄异体,胚胎发育中以肠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及
次生体腔,个体发生中有似担轮幼虫具纤毛的幼虫期。神经系统不发达,食管周围有一神经环,无特
殊感觉器官,外套膜边缘触觉灵敏。腕足类生存种类有300多种,已描述的化石种在30000种以上。
腕足类的化石对鉴定地层和石油开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腕足类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从潮间带
至4000m深海均有分布。分类:无铰纲,背腹两壳几乎相等,壳多为几丁质,二壳由闭壳肌连在一
起。有肛门。我国沿海分布有海豆芽(Lingulaanatina),壳长方形,长约25mm,栖长。大海豆芽
的壳长60~70mm,数量较少。烟台、大连、青岛及北戴河均有分布。有铰纲背壳小,腹壳大,多
为钙质;二壳由齿和槽绞合,无肛门。酿酱贝柄短。山东沿海及南极海域有有铰类动物分布。
三、箒虫动物门:体呈蠕虫状,长6mm-200mm。管栖,管子由上皮分泌,成分为几丁质。箒虫全部生活
在浅海海底泥沙中,上端外露。前端具一马蹄形总担,由内外两行具纤毛的触手构成,围绕着口。口为横
裂状,位两列触手之间;消化管“U”形,肛门在总担基部,口的一侧。次生体腔,被一稍斜行的隔膜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体腔,后部为后腔。闭管式循环,无心脏,背、腹血管可以收缩。红血细胞含有血红蛋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白。具后肾管一对,口形兼作生殖导管用。多数种类雌雄同体,少数雌雄异体。个体发生中经一似担轮幼
虫的辐轮幼虫。神经系统简单,口后有一上皮内神经环,由此发出神经至身体各部。箒虫种类很少,只有
2属20余种。分布仅限于热带和温带的浅海区域。
第十二章半索动物门
第一节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有鳃裂2.口索3.背神经索,前端呈管状4.身体分三节
第二节一般形态构造和分类位置
一.外部形态:长蠕虫形,吻,领,躯干,吻具体腔,吸水膨胀.有鳃孔
二.内部结构:背神经索(前端为管状),腹神经索;完全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
三.分类:肠鳃纲,羽鳃纲
四.半索动物在动物系统上的位置:属无脊椎动物的理由:无真正的脊索,腹神经索,开管式循环;属脊椎动物
的理由:具口索,背神经管前部有空腔,咽鳃裂;适应性辐射
第十三章脊索动物门
内容提要:1.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掌握文昌鱼的结构特征和适应意义3.掌握脊索动物门的分类4.
了解尾索动物门的结构
生物学特征:都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三大特征。此外还有肛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身体腹
面等特征。脊索在低等脊索动物中终生保留,在脊椎动物中被脊柱所代替。背神经管在脊椎动物分化为脑
和脊髓。低等脊索动物鳃裂为呼吸器官,进化中消失或演变为其他结构。
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主要特征(三大特征):1.脊索:是消化管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低等者:终生存在,高等
者:胚胎时期出现,后由脊柱代替;2.背神经管:位于脊索背面,由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高等
种类:前部分化为脑;后部分化为脊髓。3.咽鳃裂:为低等脊索动物消化道前端咽部两侧左右成对、数目
不等的裂孔。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低等脊索动物及鱼类的鳃裂终生存在,其他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有
鳃裂。
二、次要特征:1.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闭管式循环。2.肛后尾。另外:三胚层,后口,次生体腔,两侧
对称,异律分节等
三、脊索出现的意义: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便于运动,从而更加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其他与无脊椎
动物的区别,肛后尾:即尾在肛门后方;闭管式循环系统;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后口;分节的肌节;
生物化学比较(无:精氨酸;脊椎:肌酸)。与部分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点,后口,三胚层,真体腔,身体分
节,两侧对称
第二节脊索动物门分类概述
一、尾索动物亚门:海鞘原索动物
二、头索动物亚门:(无头类)文昌鱼
三、脊椎动物亚门:(有头类)质的飞跃
1.圆口纲:无颌类2.鱼纲:有颌纲(以下纲)颌的出现四肢出现3.两栖纲:幼体用鳃呼吸,成体
上陆生活4.爬行纲:胚胎发育过程中羊膜出现5.鸟纲:恒温出现6.哺乳纲:胎生、哺乳出现
第三节尾索动物亚门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的总称。被囊动物:尾索动物的别称。幼体自由生活,尾索存在于尾
部;成体固着生活,无脊索。
一、代表动物——柄海鞘,为沿海污损生物的重要指示物种
(一)外形:成体长椭圆形,生活方式: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固着、聚生(二)内部构造1.体壁:外套膜
与被囊2.消化与呼吸:咽:宽大,占体大半,咽壁有许多鳃裂,完成呼吸作用,背板和内柱,入水孔和出
水孔3.循环方式与排泄器官,心脏:开管式循环,肠附近有小肾囊4.神经:幼体有神经管,成体只有一神
经节5.生殖:雌雄同体,精巢:大而分支状,卵巢:长管状而呈淡黄色(三)幼体及变态:幼体:似蝌蚪,具三大特征,经几小时后变态。逆行变态:海鞘的自由生活的幼体变为固着生活的成体过程中,失去了脊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索、背神经管等重要结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
二、分类:(一)尾海鞘纲:又名幼形纲,生长发育过程中无逆行变态,滤食性,住屋经常更换。(二)海
鞘纲:单体或群体附着或固着生活。(三)樽海鞘纲:自由生活,成体无尾,具环状肌肉带,生活史复杂,
有世代交替现象。
第四节头索动物亚门:定义: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分布:遍
及热带和温带的浅海海域。头索动物:因脊索终生保留,且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而得名。无头类:头索
动物缺乏真正的头和脑。
一、代表动物——白氏文昌鱼
(一)外形和生活方式:外形:半透明、两端尖的鱼形动物;无偶鳍;前端腹面有漏斗状的口笠,边缘有
40条触须,其内的空腔为前庭
生活方式:白天钻沙,少活动;晚上活跃,以硅藻为食。
(二)内部构造:1.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单层柱状上皮,真皮:冻胶状物质。2.骨骼:无骨质
的骨骼,由脊索支持身体;脊索由圆盘状的成层的扁盘状脊索细胞组成。背鳍和臀鳍内有鳍条支持。3.肌
肉:保持原始的<形肌节状态。4.消化和呼吸:滤食性生活;消化道由口—咽—肠—肛门组成;有消化腺
的雏形——肝盲囊;咽部占身体1/2,咽部有内柱、咽上沟、围咽沟;腹孔:咽部鳃裂的总出水孔;肝盲
囊:肠突入咽右侧的盲囊;咽腔:是文昌鱼完成其呼吸部位。5.血液循环:闭管式循环,没有心脏,具搏
动能力的腹大动脉,故称狭心动物。血液无色,无红细胞。6.排泄器官:由90~100对位于咽壁背方两侧的
肾管完成。7.神经:神经管几乎无脑和脊髓的分化,感觉器官:色素点(眼点),无视觉作用,脑眼:神经
管两侧的黑色小点。8.生殖:雌雄异体,生殖腺约26对,按节排列,不具生殖管道。
(三)胚胎发育和变态
(四)分类;仅1纲,1科,2属:文昌鱼属:偏文昌鱼属:
第五节脊椎动物亚门:主要特征1.出现了明显的头部2.脊柱代替了脊索3.原生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水
生种类和陆生动物用肺呼吸4.除原口类外,都具备了上下颌5.完善的循环系统6.肾脏代替了肾管7.除原口
类外,都具成对的附肢。
笫十四章圆口纲
一.纲的主要特征
1.圆口纲的原始性特征:
1)口为吸附型,没有上、下颌,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中笫一阶段的代表。
2)没有成对附肢圆口纲动物没有偶鳍,只有奇鳍,是脊椎动物中唯一没有附肢的动物。
3)终生保留脊索,没有真正的脊椎骨,但已具有神经弧的雏形,圆口纲动物有一些软骨小片直立于脊索
上方及神经管的两侧,是脊椎的雏形。
4)脑的发达程度低,内耳只有1-2个规管
2.圆口纲的形态特征
1)具吸附性的、不能开闭的口漏斗。用活塞式的舌司口部的开闭。
2)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____鳃囊
圆口纲动物的鳃为鳃囊,囊壁为由内胚层来源的褶皱状鳃丝,上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
二.代表动物--七鳃鳗
1.外形七鳃鳗是体外寄生的种类,形如鳗鱼。头部两侧有一对眼睛,眼后有七个鳃孔,故称七鳃鳗,也
叫八目鳗。两个背鳍,一个尾鳍。
2.呼吸系统七鳃鳗的呼吸器官为内胚层来源的鳃囊。在口腔后端食道的腹面有一分支盲道,称为呼吸管。
在呼吸管的两侧各有七个内鳃孔,每个鳃孔通入一个鳃囊,鳃囊内有鳃片,是七鳃鳗的主要呼吸器官。
在鳃囊的外侧有外鳃孔向体壁开口。在鳃孔中央有一中隔将鳃孔分隔的二。
自由生活时:水流从口腔进入,经口腔--咽头--呼吸管--内鳃孔--鳃囊--外鳃孔。
寄生生活时:口吸盘吸附在寄主体上,水不能从口中进入。呼吸时靠鳃囊肌肉的收缩使鳃扩张,腔内压力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减少,水从外鳃孔的前半部流入鳃腔,经气体交换后再从后半部流出。
3.循环系统: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有静脉窦,无动脉圆锥。有白细胞和具核的红细胞。
肾脏:中肾型,输尿管的尿液经泻殖突起排出体外
4.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生殖腺单个,生殖细胞排入腹腔,经泻殖突起排出体外。体外受精,幼体沙隐虫
经变态成为成体。
5.神经系统:五部脑(大脑,中脑,间脑,小脑,延髓),脑神经10对(嗅、视、动眼、滑车、三叉、外展、
颜面、听、舌咽、迷走神经)。脊神经背根和腹根不相连。内耳两个半规管。
三.分类
七鳃鳗目:具吸附型口漏斗和角质齿,脑垂体囊为盲管,鳃囊7个,向体外开口,鳃笼发达,内耳两个半
规管,发育有变态。
盲鳗目:内寄生种类,眼睛退化。无口漏斗,具口缘触须,脑垂体囊与咽部相通,鳃笼退化,内耳一个
半规管,雌雄同体,发育没有变态
笫十五章鱼纲
一.鱼纲的主要特征
1.有上、下颌带动了动物体制和结构的全面进化
2.有成对的附肢(胸、腹鳍)和发达的尾部偶鳍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偶鳍:保持躯体平衡,改变运动方向。奇鳍:背鳍和臀鳍能使身体稳定,防止倾斜摇摆。尾鳍是使身体
向前游动的主要运动器官,控制运动方向,兼有舵的作用。
4.终生以鳃呼吸
5.循环系统为单循环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心脏内含缺氧血
6.感觉器官比圆口纲发达,具有特殊的感觉器官----侧线器官鱼类一对鼻孔、内耳有三个半规管
侧线是由许多单独侧线器官组成的一条管状结构。侧线器官在鳞片上以小孔向外开口,基部与感觉神经相
连,能感受水的低频振动,以此来判断水流方向、水波动态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7.皮肤有丰富的粘液腺
▲鱼类皮肤粘液腺的功能:
1)能分泌大量粘液,使体表润滑,以减少水的磨擦。2)形成一层隔离膜,使皮肤减少对水分的渗透,以
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3)粘液可保护身体不受细菌和微生物的侵袭。
8.大多数种类有鳞片鳞片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是保护性结构
1)楯鳞:真皮和表皮共同形成。真皮:骨质基板和板上隆起的齿质部分。中央为髓腔,有血管和神经。
表皮:珐琅质。为软骨鱼所特有。分布全身。还延伸至口中,执行牙齿的功能。楯鳞和牙齿为同源器官。
2)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为圆形鳞片,前端插入鳞囊,后端游离,做覆瓦状排列。根椐其后缘的形状
可分为:●圆鳞:后缘光滑,如鲫鱼●栉鳞:后缘有锯齿状突起,如鲈鱼
3)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为斜方形骨板,表面有硬鳞质,发特殊亮光.鳞质坚硬,成行排列。为原始硬骨鱼
所特有.如中华鲟。
与圆口纲类似的特征比圆口纲进化的特征
呼吸方式上下颌
粘液腺丰富
单循环
成对附肢(偶鳍)
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脊椎代替脊索
一对鼻孔三个半规管,听觉器只有内耳
二.鱼类躯体结构概述--外形
1)纺锤形:体呈流线形,能减少运动时的阻力,游动速度快,如鲨鱼、马鲛鱼、鲤鱼、青鱼等。
2)侧扁形:身体左右扁平,游泳能力相对较差,有的只能随水飘流,如鲳鱼、鳊鱼、翻车鱼等。
3)平扁形:身体上下扁平,动作迟钝,适应于底栖生活,如牙鲆、舌鳎鱼等。
4)棍棒形:躯体沿长轴延长成棍棒状,适应于洞穴生活,游泳能力很差。如黄鳝、鳗鱼等。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不论鱼类为何种体形,它的躯体都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头部:身体最前端至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或鳃盖后缘(硬骨鱼)。
躯干部:鳃盖后缘至肛门或臀鳍前端。尾部:肛门以后部分。
鱼类的尾部根椐尾椎和尾鳍的形状可分为三种类型:
●原尾型:尾椎末端平直,将尾鳍分成对称的上、下两叶。见于胚胎期和刚孵化的仔鱼。
●歪尾型:尾椎末端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将尾鳍分成不对称的二部分,为软骨鱼类的尾型。
●正尾型:尾椎末端仅达尾鳍基部,末端稍上翘,但尾鳍外形仍对称。为硬骨鱼类的尾型。
鱼鳍中有鳍条支持。硬骨鱼的鳍条分为鳍棘和软鳍条
●鳍棘:坚硬,不分节。●软鳍条:柔软,分节,末端常有分叉。
鳍式:鱼鳍的组成和鳍条类型、数目是重要分类依据。
二.鱼类躯体结构概述--肌肉由肌节组成,分节现象明显,但分化程度较低.
二.鱼类躯体结构概述--骨骼
脊柱●脊柱分化程度低,只分为体椎和尾椎
●无颈椎,脊椎骨和头骨相连,头不能转动
●有肋骨,无胸骨●体椎全为双凹型
●相邻椎体间的空隙和椎体中央小管内有残余的脊索
头骨:脑颅和咽颅附肢骨:奇鳍骨骼,偶鳍骨骼背鳍、臀鳍:鳍担骨(基部),鳍条尾鳍:
鳍条胸、腹鳍:带骨(肩带、腰带),鳍担骨、鳍条
附肢骨骼没有和脊柱发生联系
2.鱼类消化特点:口,咽,食道,胃,肠,肛门
1)不具唾液腺。2)软骨鱼有形态固定的肝脏和胰脏。硬骨鱼肝脏和胰脏混合在一起,无固定形状,呈
弥散状分布,统称为肝胰脏。
幽门盲囊,螺旋瓣:加强食物的消化、吸收
口的位置与食物:上位,下位,端位
牙齿的形状与食性:肉食性:尖锐浮游生物:齿细弱,或绒毛状
鳃耙(鳃弓内缘)与食物:
肉食性:数量少,粗短杂食性或草食性:数量较少,较短浮游生物:数量多,细长稠密
消化道与食性肉食性:胃、肠分化明显,肠管较短。草食性:胃、肠分化不明显,肠管较长
3.鱼类呼吸特点:鱼类以鳃呼吸
鱼的咽部有5个鳃裂。鳃由鳃弓、鳃耙和鳃丝组成。
鳃弓:着生鳃丝和鳃耙的骨架。鳃耙:为滤食器官。鳃丝:起源于外胚层。二列,组成鳃片,上有丰富
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软骨鱼:鳃裂直接在体壁上开口,鳃(间)隔发达,左右各有一个半鳃,两个半鳃为全鳃。
●硬骨鱼:鳃裂开口在鳃腔内,鳃腔外覆有鳃盖,以一总的鳃孔向外开口。鳃(间)隔退化。
软骨鱼:四个全鳃一个半鳃;硬骨鱼:四个全鳃
辅助呼吸器官:皮肤呼吸:鳗鲡,鲇鱼,弹涂鱼肠呼吸:泥鳅口咽腔表皮呼吸:黄鳝摺鳃呼吸:
乌鳢,攀鲈,胡子鲇鳔呼吸:肺鱼,雀鳝
4.鱼类循环特点:
1)单循环:血液从静脉窦__心房__心室__动脉球(动脉圆锥)__入鳃动脉___鳃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
2)心脏小,重量不到体重的1%(一般0.2%)。
3)血量少(平均1.5-3%),血液循环速度慢(心跳频率18-20次/分)。以上特点是鱼类对代谢水平较低的水生
生活的适应。
5.鱼类排泄特点:以中肾为排泄器官,排泄物为氨和尿素。生活在不同水环境中的鱼有不同的排泄机制:
硬骨鱼类:
--
--WOR双11购物狂欢节 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体内含盐量水环境含盐量
淡水硬骨鱼7‰<2‰肾小体发达
软骨鱼类:血液中有高浓度的尿素(20-25‰)体液浓度高于水的盐浓度,肾小体发达。
鳃:重要的排泄器官--氮化物和盐分的排泄(鲤鱼,金鱼等)
6.生殖▲大多数雌雄异体。▲生殖方式:卵生,卵胎生,胎生
胎生:体内受精,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后产出体外。在胚胎发育前期以卵黄为营养,到后期卵黄消耗
完后,直接从母体子宫壁吸取营养。如鲨鱼。
输精管:软骨鱼--由中肾管转变而来硬骨鱼:利用腹膜围成的管道。与肾脏无联系。
输卵管:软骨鱼--由一部分前肾管形成硬骨鱼:利用腹膜围成的管道。卵不排入腹腔,直接输送到输卵管。
黄鳝雌雄同体,有性逆转现象。黄鳝是一生都要经过雌、雄两种不同性别的发育过程。从卵孵出来的黄鳝,
体内只有卵巢。性成熟后进行产卵,然后发生性逆转变为雄鳝
产卵量:和卵的保护能力有关。
软骨鱼类:几粒到十几粒(胎生,卵胎生)。海马:数十到数百粒。鲤鱼:10万粒。翻车鱼:3亿粒
7.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高级和初级指挥中枢
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传导感觉冲动和运动冲动
植物性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支配和调节内脏器官及新陈代谢等活动的神经
大脑,嗅觉和运动调节中枢;间脑,间接调节体温,心血管,摄食,繁殖;中脑,视觉调节中枢;小脑,
运动协调中枢;延脑,听觉,感觉,呼吸等生理机能
视觉---晶体没有弹性(近视),多数鱼类没有眼睑(一些鲨鱼下眼睑有瞬膜)
听觉----只有内耳,听斑、听嵴:感受音响,耳石:调节平衡
侧线:鱼类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官,呈管状或沟状,埋于头骨内或体侧皮肤下面。能够感受低频振动,可判
断水波的动态、水流方向、周围生物活动情况和障碍物。协助视觉测定远处物体的位置。
8.鱼类的洄游
洄游:是鱼类的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集群性的迁徒运动。鱼类依靠洄游来寻找它在生活的某一时期
所需要的特定环境。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
1)生殖洄游: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的一定时期内,沿着一定的路线寻找产卵场所。
▲由深海游向浅海和近海产卵,如大、小黄鱼。▲只在淡水中进行洄游,如青、草、鲢、鳙
▲由海洋游向江河作溯河洄游,如鲥鱼、大马哈鱼▲由江河向海洋作降河洄游,如鳗鲡。
特点:集群大,肥育程度高,游速快,停止进食,目的地远
2)索饵洄游:鱼类以寻找食物为主所做的洄游。其路线、方向和时间受饵料波动的影响,不象生殖洄游
那么稳定。
3)越冬洄游:由于冬季水温下降,鱼类游到适宜的场所越冬。
软骨鱼类硬骨鱼类
1.骨骼都是软骨有软骨和硬骨
2.鳞片都为楯鳞有硬鳞或骨鳞
3.鳃鳃裂直接开口体壁鳃裂不直接开口体壁,有鳃盖
有鳃(间)膈鳃(间)膈退化
4.口位口在头的腹面口在头的前端
5.鳔无鳔大多有鳔
6.尾型歪尾型正尾型
三.分类
软骨鱼类:
海水硬骨鱼7‰>20‰肾小体退化,腮上有秘盐细胞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全头亚纲:有皮膜状鳃盖褶,无鳞。仅1个目:银鲛目。如银鲛。
板鳃亚纲:有5个鳃裂,无鳃盖褶,被楯鳞。有2个目:鲨形总目,鳐形总目
板鳃亚纲:有5个鳃裂,无鳃盖褶,被楯鳞。
鲨形总目:鳃裂侧位,大多纺锤形。
鳐形总目:鳃裂在腹面,身体宽大扁平,胸与头侧相连成体盘。如日本蝠鲼,赤魟,电鳐
硬骨鱼类:分3个亚纲
肺鱼亚纲:终生保留脊索,脊椎骨无椎体,具内鼻孔,鳔能执行呼吸功能
总鳍鱼亚纲:偶鳍基部有发达的肌肉,有内鼻孔和喉板,能用鳃和鳔呼吸。如双脊鳍矛尾鱼
辐鳍亚纲:骨骼几乎全部为硬骨,各鳍由真皮性鳍条支持,无内鼻孔,以鳃呼吸体表多被圆鳞或栉鳞
辐鳍亚纲:
鲟形目:体呈纺锤形,皮肤裸露或被5行硬鳞,骨骼大多软骨,歪尾,吻特别延长,口在吻的腹面。如中
华鲟
鲱形目:头骨骨化不完全,背鳍无棘,腹鳍腹位,鳔有鳔管。如鲥鱼
鲤形目:鱼类中的第二大目。生活于淡水,具有韦伯氏器。鳔有鳔管,腹鳍腹位。如鲤鱼,鲫鱼
鳗鲡目:体呈圆筒形,一般无腹鳍,背、尾、臀三鳍相连,鳞细小。在河流发育成熟,降河洄游到海中产
卵。如花鳗鲡
鳕形目:鳍中无棘,腹鳍喉位,背鳍2-3个,颏部常有须。如鳕鱼
鳢形目:鳞为圆鳞,鳔很长,无鳔管,舌弓与第一鳃弓变为摺鳃呼吸器,如乌鳢
合鳃目:体呈蛇形,光滑无鳞,鳍退化鳃裂移至头部腹面,左右两鳃膜连接在一起。鳃常退化,口咽腔辅
助呼吸。如黄鳝
鲈形目:鱼类最大一个目。背鳍两部分,前部分有鳍棘支持,腹鳍多胸位。鳞为栉鳞,鳔无鳔管。如鳜鱼,
带鱼,鲈鱼
鲽形目:幼鱼身体左右对称,后头部逐渐失去对称性,两眼位于头部同侧。鳍一般无棘,成体无鳔。习惯
平卧海底,上面体侧有色素细胞,形成体色。下面体侧无眼无色素。如鳎,鲽
鲀形目:齿固结为骨板,鳃孔缩小,体表裸露或有颗粒鳞、骨板、刺等,一般无腹鳍。如刺鲀,河鲀,
翻车鱼
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四大海产:大黄花、小黄花、带鱼、乌贼
四大淡水名鱼:松江鲈鱼、黄河鲤鱼、兴凯湖鲌鱼、松花江鲑鱼
笫十六章两栖纲
两栖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的地位:1)两栖动物是首次登陆的脊椎动物,但不是正真的陆生脊椎动物。2)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发展史上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典型。
水生环境
水体密度高(1g/l)
水体环境相对简单
繁殖以水为媒介
陆地环境
解决方法
水体含氧量低(0.3-0.9%)空气含氧量高(21%)肺呼吸
空气密度低(1mg/l)五趾型附肢
陆地环境更复杂神经、感觉器官
水分蒸发
减少水分蒸发
体内受精,羊膜卵
没有媒介物
水温较恒定气温差异大恒温
不存在水分蒸发的问题
一.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发育中有变态现象:
幼体:水生成体:陆生
▲以鳃呼吸以肺呼吸
▲具侧线器官侧线器官退化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无五趾型附肢有五趾型附肢
▲一心房、一心室二心房、一心室
单循环不完全的双循环
2.体表裸露,有粘液腺,皮肤有辅助呼吸功能
3.具1节颈椎、头骨与脊椎连接处有二个枕髁。脊椎分成四部分:颈椎、躯椎、荐椎、尾椎
椎体为前凹或后凹型。增大椎体间接触面,连接更加牢固,提高支持体重的效能
枕髁:为头颅与颈椎相接的关节面
4.排泄器官幼体为前肾,成体为中肾。
5.大脑分化个两半球,具原脑皮(为大脑皮层的雏形),有10对脑神经。
6.开始出现中耳,能将声音传入内耳发生听觉
7.卵生,体外受精,不具钙质的卵壳。
二.代表动物---黑斑蛙
1.皮肤:分三层:角质层生长层真皮层:有2层,疏松层,致密层
角质层:为皮肤的最外层们由已干燥死亡的角质细胞组成。
生长层: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部分细胞特化为大型的多细胞腺体。
真皮层:位于表皮下面,分二层
疏松层:为真皮外层,结构疏松,有毛细分布。表皮腺体即下沉陷于其中。致密层:为真皮内层,结构紧
密,有神经、血管和平滑肌分布。
特点:▲两栖类皮肤除了一般脊椎动物皮肤所有的保护外,还具有辅助呼吸功能。
▲两栖类皮肤裸露,没有覆盖物,不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骨骼▲脊柱由10块脊椎骨组成,分为四部分:颈椎(1节)、躯椎(7节)、荐椎(1节)、尾杆骨
▲有胸骨,无肋骨,不与脊椎相连,不形成胸廓。
▲胫骨和腓骨,尺骨和桡骨不分离
以上特征中:有颈椎和荐椎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
3.消化系统:
▲口腔与咽部联合成宽阔的口咽腔
▲有肌肉质的舌▲具有唾液腺
具唾液腺和肌肉质的舌也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特点。
4.呼吸系统
▲有一对薄壁的囊状肺▲不具气管、支气管,口腔通过喉头室与肺相连
▲进行特殊的咽式呼吸▲皮肤和口腔粘膜具有辅助呼吸作用
5.循环系统: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
特点:不完全的双循环▲虽然对老师的感谢语 既有体循环,又有肺循环,但由于心室不分隔,在心室中多氧血和缺氧
血有混合现象,属于不完全的双循环。▲由于皮肤有辅助呼吸功能,在回静脉窦的静脉血中含有来自肺
皮静脉的多氧血。
6.排泄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泄殖腔组成
▲幼体蝌蚪以前肾为排泄器官▲成体蛙以中肾为排泄器官
▲排泄物主要是尿素▲排泄系统担负调节体内水分的功能。
蛙的肾小球对水有很强的过滤效能,但对水分重吸收功能不强,此功能由大型膀胱来担当。
7.生殖与发育-------▲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雄性生殖系统:精巢一对,以输精小管与肾脏相连。精细胞由输精小管经肾脏到达输精尿管。雄蛙无抱
握器。▲雌性生殖系统:卵巢一对,不直接与输卵管相接。卵成熟后,卵细胞突破卵巢外壁落入体腔,
受输卵管喇叭口纤摆动和体液的吸引进入输卵管。输卵管后端膨大成子宫,开口于泄殖腔。
发育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成熟卵在经过输卵管时,被管壁腺细胞分泌的胶状物质所包裹,形成胶质的卵膜。这些卵在子宫内积聚
到一定数量,当雄蛙和雌蛙抱对时才泄殖腔经孔排出体外。此时雄蛙也同时排精,卵和精子在水中受精。
受精卵在吸水后卵膜膨胀,彼此相连形成卵块漂浮水面。▲蛙卵为少黄卵,卵黄分布不均匀,集中在卵的
下半部植物极,上半部有丰富的细胞质,为动物极。动物极表面的细胞质内有黑色素,呈现出黑褐色。
▲受精卵进行不均等卵裂,完成胚胎发育后胚钻出卵膜变成小蝌蚪。
▲刚孵化的蝌蚪无四肢,具口吸盘,不取食,也看不见东西。
▲随后渐渐长出两对外鳃,眼角膜透明能有视力,口板膜破裂开始取食,成为植食性。
▲鳃由2对变成3对,尾巴伸长,出现尾鳍。
▲鳃裂内表面的粘膜经褶叠后形成内鳃,外鳃开始退化。
▲当蝌蚪长到15mm时,前、后肢芽突起,后肢先穿出皮肤,前肢被鳃盖遮住,在相当长时间内只见后
肢,不见前肢。
▲当蝌蚪长到36mm时,前肢从皮下穿出,开始蜕皮。植食性蝌蚪变为动物性蝌蚪,肠子开始缩短,尾巴
也逐渐缩短。
▲蝌蚪的尾巴缩短乃至消失是一种组织自溶现象,营养物质被用来作为建造其它器官的营养。
▲体内的肺越来越发达,鳃则越来越退化,最终肺完全取代鳃,蝌蚪变成蛙离水登陆。
从黑斑蛙的形态结构和繁殖发育可以看到两栖类虽然已成功登陆,但还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肺的
结构和功能还原始,不能完全担负起呼吸功能,需要皮肤帮助呼吸。▲皮肤裸露,没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的结构,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卵在水中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完成胚胎发育,幼体蝌蚪要在水中生
活,整个繁殖过程都离不开水。综上所述,两栖类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类型。
三.分类
1.无尾目:成体无尾,具尾杆骨,有胸骨无肋骨。如黑斑蛙
2.有尾目:具长尾,有分离的尾椎骨,有胸骨和肋骨。如蝾螈,大鲵,
3.无足目:四肢退化,尾极短,有肋骨,无胸骨。如鱼螈
四肢尾巴胸骨肋骨代表动物
无足目退化极短无有鱼螈
无尾目有无有无青蛙
有尾目有长有有大鲵、蝾螈
笫十七章爬行纲
一.羊膜卵的结构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
1.羊膜卵的结构---石灰质或纤维质的卵膜(内壳膜、外壳膜、卵壳):
卵壳坚硬,能防止卵变形,机械损伤和病原体侵入。卵壳上有气孔,可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气体交换。
羊膜:在胚胎发育形成原肠后,胚胎周围的表层胚膜向上下二个方向发生环状皱褶,这种皱褶不断扩大,
包围胚胎后互相愈合,最后两侧边缘打通,内层包住胚胎,形成羊膜
羊膜腔:羊膜围住的腔为羊膜腔,里面充满羊水,胚胎悬浮羊水中
绒毛膜:向上折叠的外层胚膜成为绒毛膜(浆膜)
尿囊:在胚胎消化道的后端形成的囊状突起,是胚胎的排泄和呼吸器官。
卵黄囊:胚膜的向下折叠打通后内层形成卵黄囊,包住卵黄。
意义:1)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2)体内受精,受精作用可无需借助水作为介质。
3)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环境更稳定,既避免了陆地干燥的威胁,又减少振
动,以防机械损伤。
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个飞跃。
羊膜卵的出现解除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对水的依赖,使脊椎动物完全陆生成为可能,使陆生脊椎动物能
向陆地的各种不同栖息环境发展。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二.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爬行动物是体被骨质鳞片,在陆地上繁殖的变温动物
1.体形多样化爬行动物躯体分成五部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
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爬行动物的体形向多样化发展,可分成三种类型:
龟鳖型:五部分化明显,尾长短于体长
蜥蜴型:五部分化明显,尾长长于体长
蛇型:五部分化不明显,四肢退化,尾长短于体长
2.体被角质鳞或骨板,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
爬行动物的皮肤衍生物有二类:角质鳞:由表皮细胞角质化而成骨板:为真皮的衍生物
3.骨骼
1)骨化程度较高,趾端具爪,适于爬行。
2)脊椎骨分化为陆生脊椎动物典型的五部分: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躯椎分化为胸椎和腰椎。颈椎数目增多,第1、2节颈椎特化为寰椎和枢椎,与枕髁形成可动联接
椎体:低等种类双凹型,高等种类前凹或后凹。荐椎增至2枚
3)头骨具单一枕髁,第1、2节颈椎特化为寰椎和枢椎,与枕髁形成可动联接
4)头骨首次有颞窝-----颞窝:为头颅两侧,眼眶后面的凹陷,咬肌收缩时,肌腹可自颞窝凸出。作用:
可增强咀嚼能力和主动捕食能力.
5)开始具有胸廓----爬行动物在颈椎、胸椎和腰椎两侧都有肋骨,而胸椎的肋骨与胸骨形成胸廓,可保护
内脏和加强呼吸作用。胸廓为羊膜动物所特有
6)首次出现次生腭,内鼻孔后移,口腔与鼻腔分开
蛇不具四肢骨、胸骨、带骨
4.消化系统
1)具齿: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的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脊椎动物的牙齿根椐其着生部位可分3种
类型:a.端生齿:着生在颌骨的端面,是最原始的类型b.侧生齿:着生在颌骨的边缘内侧,如蜥蜴和蛇
c.槽生齿:着生在颌骨上的齿槽内,最为牢固(鳄类
2)具发达的口腔腺:能润湿食物,帮助吞咽。毒蛇的口腔腺(上唇腺)特化为毒腺
3)大、小肠交界处开始出现盲肠,与纤维素消化有关
5.呼吸系统
1)肺呈海绵状,有气管、支气管2)进行咽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3)次生性水生种类在咽和泄殖腔壁上都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进行辅助呼吸。
6.循环系统
1)心脏由二心房、一心室和退化的静脉窦组成,心室具有不完全的分隔,仍属不完全的双循环
爬行动物中的高等类群鳄类心室隔膜仅留一个孔,已基本属于完全的双循环
2)动脉圆锥消失,分为肺动脉弓和左、右两根体动脉弓。
7.排泄系统----以后肾为排泄器官,排泄物主要为尿酸
后肾为羊膜动物的排泄器官。盐腺:执行肾外盐排泄功能
8.神经系统
1)大脑明显分为两半球,纹状体加厚,大脑表层出现神经细胞集中的新脑皮(神经细胞层)。
2)延脑发达,在脑和脊髓之间形成弧度弯曲,称为颈弯曲,是高等脊椎动物的特征性标志
9.感觉器官
1)内耳发达,形成雏形的外耳道,有利于收集陆上声波。蛇类的鼓膜、中耳、耳咽管退化
2)具犁鼻器:蛇和蜥蜴特有的化学感受器,位于口腔顶部。鳄与龟鳖类犁鼻器退化
3)蝮亚科的有红外线感受器……颊窝
10.生殖----体内受精,雄性泄殖腔壁具有可膨大伸出的交配器
大多数为卵生,少数卵胎生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三.分类
喙头目:体型蜥蜴型,体背中线处有一列棘状鳞片,雄性无交配器,泄殖腔孔横裂。如新西兰的楔齿蜥龟鳖目:体型龟鳖型,背、腹具坚硬的甲板,甲板外披有角质鳞片或厚皮单个雄性交配器,泄殖腔孔纵裂。
主要有:龟科、鳖科、海龟科、棱皮龟科等
生境四肢甲板外披物特征
龟科陆生粗壮、具爪骨质鳞片背、腹甲板构成
龟壳
棱皮龟科海产浆状、无爪皮革质背面有七条纵棱
海龟科海产浆状、有爪骨质鳞片头不能缩进壳内
鳖科淡水趾间具蹼皮革质头延长呈管状
有鳞目:蜥亚目:蜥蜴型。如大壁虎,巨蜥,鬃狮蜥,美洲鬣蜥,避役
蛇亚目:蛇形。身体呈圆筒形,无肩带和附肢;无活动的眼睑;无外耳道和鼓膜;尾短于头体长;
下颌靠韧带相连,颞窝消失,腭骨、翼骨、方骨等形成可动关节。分为蟒科,游蛇科,眼镜蛇科,蝰科
体表密被骨质鳞片,具端生齿或侧生齿,具成对雄性交配器,泄殖腔孔横裂
鳄目:体型蜥蜴型,皮肤革质,覆有骨质方形大鳞,心室具横隔、槽生齿,泄殖腔孔纵裂。如扬子鳄
爬行纲各目特征比较
体型皮肤衍生物泄殖腔孔特征
喙头目蜥蜴型背中线一列棘状鳞片横裂头前端呈鸟喙状
龟鳖目龟鳖型甲板,角质鳞片纵裂胸廓不能活动
有鳞目角质鳞片横裂
蜥亚目蜥蜴型尾易断、易再生
蛇亚目蛇型四肢退化
鳄目蜥蜴型方形角质鳞片纵裂皮肤皮革质
笫十八章鸟纲
一.鸟类在动物进化中的地位
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脊椎动物。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是在爬行类的基础上
进一步适应飞翔生活的一支高度特化的高等脊椎动物。鸟类与爬行类有着许多共同特征。
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特征:
1)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2)都具有皮肤衍生物(羽毛和角质鳞片)
3)头骨具单一枕髁4)排泄物为尿酸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37.5-44.6度)
恒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进入了更高的水平。
恒温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能力,能够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扩大了分布范围
2.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可采用主动迁徙的方式来适应多变的环境
迁徙:以年为周期,有季节规律地跨越远距离空间的移动。
3.心脏分为二心房二心室,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心脏结构的完善和循环效率的提高保证维持较高的
新陈代谢水平以及高而恒定的体温。
4.具有更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5.具有完善的繁殖方式(营巢、孵卵、育雏),保证了后代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三.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1.外形体表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形的外形,以减少飞行阻力。
鸟类的羽毛有三种类型:
★正羽:被覆在体表的大型羽片,形成鸟的羽被,保持流线形体形,组成飞行器官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绒羽:密生在正羽下面的羽毛,起保持体温作用
★纤羽:又称毛状羽,夹着在正羽和绒羽之间,具触觉功能。
正羽又分为二种:
▲飞羽:着生在前肢上的正羽,对飞翔起决定性作用
初级飞羽:着生在手部次级飞羽:着生在前臂三级飞羽:着生在上臂
▲尾羽:着生在尾部的正羽,相当于舵,起平衡作用
羽的结构:羽小枝上有羽小钩
★绒羽的结构:羽柄短,顶端发出细长的丝状羽枝,羽小枝上无小钩
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能保持体温,构成飞行器官,减少飞行阻力,保护皮肤,触觉,保护色
换羽:鸟类羽毛的定期更换。
冬羽,夏羽(婚羽)
2.皮肤
1)皮肤薄而轻,缺乏皮肤腺
因体表被羽,羽毛是保护身体的笫一道防线,皮肤的保护功能相对减弱。薄而松软的皮肤有利于皮肤的
活动和肌肉的收缩。尾脂腺是鸟类唯一的皮肤腺,能分泌油脂,润泽羽毛。
2)具有多种表皮衍生物
羽毛和角质喙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后肢趾端的爪和后肢表面的角质鳞片均为皮肤衍生物。
冠、肉垂:为加厚的富有血管的真皮
鸟类羽毛分布的特点:▲羽区:有羽毛着生的区域
▲裸区:各羽区之间不着生羽毛的区域,不会飞翔的鸟类无裸区
3.骨骼
1)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充气(气质骨),以减轻体重。
2)骨骼有愈合现象,以增加牢固程度
▲头骨:愈合成一个完整的头颅
▲综荐骨:一部分胸椎与腰椎、荐椎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它与组成腰带的骨骼(髂骨、坐骨、耻骨)
愈合成开放性的骨盒,成为后肢强有力的支柱,以适应后肢支持体重。
▲尾综骨:最后几节尾椎愈合而成,以支撑大型尾羽,有利于飞行中保持平衡。
▲颈椎:椎骨之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型(异凹型椎骨)。椎骨间可灵活运动。
▲胫跗骨和跗跖骨:后肢胫骨和部分跗骨愈合成胫跗骨,部分跗骨和部分蹠骨愈合成跗蹠骨并延长
功能:在鸟类起飞和降落时增加缓冲力
3)部分骨骼特化:
▲胸骨具龙骨突,以扩大胸肌的附着面。失去飞翔能力的走禽如鸵鸟胸骨扁平
▲前肢特化成翼
▲上、下颌骨极度前伸,特化成鸟喙。鸟喙为鸟类区别于其它脊椎动物的特有结构
4.肌肉
1)与飞翔有关的胸大肌、胸小肌特别发达
2)背部肌肉退化---由于胸部、腰部的脊椎骨愈合不能活动,使背部肌肉退化。
3)皮下肌肉发达--在皮肤下面的一些小的肌肉束,皮下肌肉收缩可控制羽毛的运动。具有特殊的鸣管肌肉
4)腿部有适合于树栖握枝的肌肉:贯趾曲肌和腓骨中肌
5.消化系统
1)没有牙齿,减轻体2)直肠短,不贮存粪便3)消化能力特别强
★具嗉囊贮存、软化食物
★胃有二部分:▲腺胃:分泌消化液▲肌胃:外壁肌肉层,内壁革质层,内含砂粒,磨碎及消化食物
6.呼吸系统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1)鸟类的肺是由各级支气管组成的彼此互相吻合的网状管道系统。气管,各级支气管,肺
2)肺部有9个气囊
3)进行双重呼吸-----吸气和呼气时,气体在肺内单向流动:背支气管----平行支气管---腹支气管
气囊的功能:1)参于双重呼吸2)减轻比重,增加浮力
3)减少肌肉及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4)降低体温
7.循环系统
1)心脏分为四腔:二心房,二心室,为完全的双循环
2)静脉窦完全消失3)不具左体动脉弓
4)心脏大:重量约占体重的0.4-1.5%,在脊椎动物中占首位
5)心跳速率快,血压高,血液循环速度快
这些结构和功能使鸟类保持高水平的新陈代谢
8.泄殖系统--------全部卵生
1)排泄物为尿酸,可以固体状态排出。2)不具膀胱,不贮存尿液
3)鸟类右侧卵巢及输卵管退化4)生殖腺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输卵管分为功能的几部分:
蛋白质分泌部:管壁细胞能分泌蛋白质,形成蛋白。
峡部:形成内壳膜和外壳膜
子宫:分泌物质形成蛋壳
9.神经
1)大脑纹状体高度发达,是鸟类的“智慧”中枢,使鸟类具有复杂的本能和学习能力。
2)中脑视叶发达
3)小脑发达,分化为中间的蚓部和两侧的小脑卷,与鸟类飞翔时运动的协调和平衡有关。
间脑底壁:下丘脑为体温调节中枢
10.感觉系统
1)视觉发达
为适应快速飞行时的视觉要求,有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
结构上的变化:
★具瞬膜:为眼睑内侧的能开闭的半透明膜。功能:在飞行中眼睑张开时,可防止异物伤害眼球
★具巩膜骨:为巩膜前面的一组小骨片组成的环。功能:防止眼球变形
★具栉膜:为眼球后房内的一种富含色素和毛细血管的梳状结构,伸入玻璃体中。功能:供给视网膜氧气
和营养,调节眼球内部压力,使鸟类增加对移动物体的识别能力。
功能上的变化:★特殊的双重调节机制
2)听觉类似爬行动物:单一的耳柱骨和雏形的外耳道。夜行性鸟类听觉发达。
3)嗅觉退化少数种类嗅觉发达(兀鹫)
四.鸟类的繁殖行为
鸟类是高等的脊椎动物,在繁殖时会表现出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占区▲筑巢▲孵卵▲育雏
可减少外界不良环境对雏鸟的影响,提高子代成活率。
五.分类
1.分类依椐现代鸟类约有9000多种,主要根椐以下特征进行分类:
1)胸骨形状:有无龙骨突
2)喙的形状:
3)趾的排列:鸟类一般具四趾,按趾的排列次序可次序以下类型:离趾足,对趾足,异趾足,并趾足,
前趾足
4)翅型---圆翅形,方翅形,尖翅形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5)尾型和尾羽数目
平尾,凹尾,锲尾,圆尾,凸尾,铗尾,叉尾,尖尾
6)蹼型:一般水鸟都有蹼
蹼足:前三趾间全有蹼相连,如鸭、雁等
全蹼足:四趾间均有蹼,如鸬鹚
凹蹼足:蹼的中间凹陷如海鸥
半蹼足:只有近基部具蹼,如鹤、鹳
瓣蹼足:趾的两侧有叶状瓣膜,如鸊鷉
7)雏鸟类型:
根椐雏鸟出壳时的状态可为二种类型:早成鸟,晚成鸟
晚成鸟:雏鸟出壳时未充分发育,体表无羽毛或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由亲鸟饲喂,继续在巢内完成后
期发育,才能逐渐独立生活.如喜鹊
五.分类--总目分类
古鸟亚纲
具有牙齿,肋骨无钩状突起,胸骨不具龙骨突起,掌骨不并合,前肢指端具爪,有非常发达的尾骨.
始祖鸟-----有翼,开放式骨盆,后肢4趾.槽生齿,双凹椎体,18-21枚分离的尾椎骨,前肢具3枚分离的掌骨,
指端具爪,腰带未愈合,胸骨无龙骨突,肋骨无钩状突.
今鸟亚纲
1.平胸总目:是现存体形最大的鸟类,适于奔跑生活的原始类群
★翅退化★不具龙骨突★无裸区★羽枝不具羽小钩,不形成羽片★足仅有2-3个趾如美洲鸵鸟
2.企鹅总目:不会飞翔,善于潜水生活的大、中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
★前肢鳍状,不能飞翔★身被鳞片状羽毛★趾间具蹼★具龙骨突★骨沉重,不充气
★无裸区★腿短且移至躯体后方
3.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有35个目,8500多种
★翼发达,善于飞翔★具龙骨突★骨骼充气★有裸区、羽区之分★羽毛发育良好,构成羽片
突胸总目可分为六个生态类群:游禽--鹈鹕,鸳鸯、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
第十九章哺乳纲
一.哺乳纲在动物进化中的地位
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哺乳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
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哺乳动物是由具有某些两栖动物特征的原始爬行动物发展而来的,哺乳类在躯体结
构上还保留着与两栖类相似的特征:
两栖类、哺乳类爬行类、鸟类
头骨双枕髁单枕髁
皮肤腺丰富缺乏
排泄物尿素尿酸
二.胎生、哺乳及其意义
绝大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胚胎在母体内发育时通过胎盘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
时把排泄物送入母体内。
1.胎盘胎盘是胚胎的绒毛膜和尿囊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的特殊结构。
哺乳动物胚胎的绒毛膜和尿囊膜相愈合,并形成许多指状突起(绒毛)嵌入母体的子宫内膜,形成胎盘。
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壁中都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但胎儿与母体的两套血液循环不相通,胎儿所需的营养物质、
呼吸气体和代谢废物靠毛细血管壁的弥散作用进行交换。
根椐胎盘与母体子宫的接合程度,胎盘分二种类型:
1)蜕膜胎盘:胎盘的绒毛膜和尿囊膜与子宫内膜联系紧密,愈合在一起,分娩时子宫内膜一起脱出体外,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造成大量出血,如人。
2)无蜕膜胎盘:胎盘的绒毛膜和尿囊膜与子宫内膜联系不紧密,胎儿出生时子宫内膜容易分离,分娩时
子宫内膜不受损伤,无大量出血现象。如牛、羊。
胎生为胚胎发育提供了营养、安全及恒温的发育条件,使外界环境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大
大提高了胎儿的存活率。哺乳使后代能在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的保护下迅速成长,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
活率。
三.哺乳类的进步性特征
1.体形
1)前肢肘关节向后转,后肢膝关节向前转
四肢位于身体的腹侧下方,使躯体离开地面,大大提高了身体的支撑和弹跳能力。
2)体形多样化
兽形:陆生,四肢发达,有尾,适合奔跑。
鲸形:躯体流线型,鱼形,四肢退化,呈浆状,水生。
蝙蝠形:前肢特化成翼,具皮膜,能飞翔。
适应辐射:来源于同一祖先的生物在扩大生存范围和占领生态位的过程中,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相对
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不同的适应特征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2.皮肤
1)表皮角质层发达,真皮加厚,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感觉末稍,能感受温度、压力和疼觉。
2)皮下脂肪层发达,有隔热保温作用。
3)毛发为哺乳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
毛发:是表皮角质化的产物,与爬行类的角质鳞片及鸟类的羽毛是同源物。
针毛:保护绒毛:保温触毛:触觉
4)皮肤腺特别发达
皮肤腺来源于表皮生长层,有4种类型:皮脂腺,汗腺,味腺,乳腺
皮脂腺(泡状腺):分泌皮脂以润滑皮肤和毛发,防止干燥。
汗腺(管状腺):分泌汗液,通过出汗可调节体温,排出代谢废物。
味腺(汗腺和皮脂腺的衍生物):能分泌特殊物质以标记领域、吸引异性、识别同种个体或自卫。如麝的麝
腺,羚羊的蹄腺,黄鼠狼的肛腺等
乳腺:泡状腺和管状腺的复合体或特化的汗腺。通过乳头开口于体表。
哺乳类的乳腺根椐乳头的有无及开口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
无乳头型:乳腺似汗腺,无乳头,如鸭嘴兽。
真乳头型:乳腺管都开口于乳头表面,如灵长类。
假乳头型:乳头内有一空隙,称乳管,乳腺管开口于乳管基部,如牛。
3.骨骼:骨骼系统发达.支持,保护,运动------双平型椎体
1)具7节颈椎除极少数种类,哺乳动物都具有7节颈椎(海牛6节)
2)具两个枕髁3)下颌由单一齿骨组成,自接式。具颧弓.
以上三点是哺乳动物骨骼的鉴别特征
4.肌肉
1)具膈肌膈肌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肌肉,膈肌将体腔分隔为胸腔和腹腔二部分,有辅助呼吸作用。
2)皮肤肌发达高等哺乳动物如灵长类的表情肌,是面部的皮肤肌肉,由表情肌的收缩来表现喜怒哀乐。
3)咀嚼肌发达哺乳类具有发达的咀嚼肌(颞肌和咬肌)头骨具颧弓作为咀嚼肌的附着点,使口腔具有
强有力的咀嚼功能。
5.消化
1)牙齿分为再生齿、槽生齿和异型齿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再生齿:牙齿有乳牙和恒牙之分,乳齿脱落后长出恒牙(爬行动物为多出齿)
槽生齿:齿根长在齿槽内。
异型齿:哺乳类的牙齿在形态和功能上有不同的分化
门齿(切齿,i):切断食物犬齿(尖齿,c):穿剌和撕裂食物
前臼齿(磨牙,p):研磨食物臼齿(磨牙,m):不具乳齿,也称尽根牙
齿式:2,1,2,3或2,1,2,3
2)具肉质的唇,为吮吸、摄食和辅助咀嚼的重要器官
3)唾液腺分泌消化酶。哺乳类有3对唾液腺,不仅能湿润食物帮助吞咽,还能分泌淀粉酶。
4)直肠以肛门直接开口体外,无泄殖腔
6.呼吸
1)喉部具声带
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和气管,鼻腔:鼻旁窦(温暖,湿润,过滤)。喉不仅是呼吸气体的通道,还是重要的
发音器官,在喉腔两侧有粘膜皱壁形成的声带。长颈鹿无声带
2)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哺乳动物的肺呈海绵状,是支气管在肺内反复分支后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气管树,末端的微支气管互不相连。
在微支气管末端膨大成囊状,形成肺泡囊,在肺泡囊内又分隔成许多小室,每一小室即一个肺泡。
肺泡由单层扁平细胞组成,外面与毛细血管相紧贴,在肺泡之间有弹性纤维分布,具有弹性。
3)进行腹式和胸式呼吸
肺泡之间有弹性纤维,具一定的弹性,但没有肌肉,肺不能主动地扩大和缩小,呼吸动作主要靠胸腔的
扩大和缩小来压迫肺进行回缩。
腹式呼吸:靠膈肌的收缩胸式呼吸:靠肋间肌的收缩
7.循环
1)具左体动脉弓
2)静脉系统趋于简化
成对的前后主静脉变成单一的前、后大静脉,肾门静脉消失,成体腹静脉消失
静脉系统简化缩短了循环路径,有利于提高血压,加快循环速度
3)红细胞不具细胞核,体积小,呈双凹形
不具细胞核:降低红细胞自身对氧的消耗,提高输送效率
体积小,数量多,及双面凹陷都大大增加了红细胞与O2的接触面积
8.排泄----哺乳动物的后肾卵圆形,排泄物主要为尿素
肾的结构从剖面看分三部分:
皮质部:为最外层,红褐色,由许多肾小体组成
髓质部:位于皮质内层,色较淡,有放射状条纹,由肾小管和集合管组成
肾盂:漏斗状,为输尿管起始端的膨大部
肾脏由许多泌尿的肾单位和排尿的集合小管组成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体:分布在皮质内,由肾小球和肾球囊组成。
肾小球:即血管球,是一个由入球小动脉弯曲盘绕成的球形毛细血管网。
肾球囊:是肾小管的起始部,包在肾小球的外面,其内层壁与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紧贴,内外壁之间的
空隙为腔囊,后端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连接肾球囊的细长管道,分三部分: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离开肾球囊的出球小动脉在肾
小管的周围再次形成毛细血管网,分布在肾小管的外面。肾小管的后端与集合小管相连
尿的形成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肾小体好似一个血液过滤器,当血液经过血管球时,由于入球小动脉的管径比出球小动脉粗,使血管球内
产生较高的压力,而肾球囊的内壁像一个细筛子,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量的血浆蛋白不能透过外,其
它小分子物质,如水、葡萄糖、氨基酸、氯化钠、尿素、尿酸等都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球囊进入腔囊,
形成原尿,进入肾小管。在肾小管的外面,包着由离开肾球囊的出球小动脉形成毛细血管网,当原尿流经
肾小管时,原尿和毛细血管内的有用物质存在着浓度差,肾小管内这些有用物质可被毛细血管重吸收,尿
素、尿酸、多余的无机离子则从肾小管排出,汇集至集合小管,经集合管的调节后,形成终尿,经肾盂进
入输尿管。在尿的形成过程中,集合管起着调节作用。哺乳动物尿的生成由肾小体的过滤、肾小管的重吸
收及集合管的调节三个阶段
9.神经和感觉
1)大脑的体积增大,皮层加厚,表面出现皱褶(沟和回).新脑皮为高级神经活动中枢.
2)形成以下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胼胝体:大脑半球之间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通路。
小脑皮层:小脑半球发达,出现小脑皮层(灰质)
脑桥:位于小脑腹面,为大、小脑之间的神经通路
3)嗅觉特别发达
4)听觉敏锐,具有发达的外耳道和耳壳,中耳具三块听骨(槌骨、砧骨、镫骨)
10.生殖------哺乳动物生殖器官发达,除原兽亚纲外,全部胎生。
1)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尿道、副性腺和阴茎组成。
睾丸:1对,每个睾丸被结缔组织间质分隔成许多小室,小室内盘曲着曲精细管,为精子发育的场所。曲
精细管间的间质细胞能分泌雄性激素睾丸酮,可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形成和维持笫二性征。曲精细管经输
出管通入附睾
附睾:由一根附睾管盘曲而成,能分泌酸性粘液构成适宜精子存活的环境。
输精管:前端接附睾管,后端连接尿道。
尿道:为尿液和精液的共同通道,贯穿于阴茎腹侧面,以尿道口开口于阴茎前端。
精子形成后,从曲精细管进入附睾管,在附睾管中继续发育,在生理上完全成熟后进入输精管,输精管通
入尿道。二输精管各连有一个盲管状的精囊腺或称贮精囊。二输精管与尿道会合处有前列腺。
贮精囊分泌物加上前列腺等腺体的少量分泌物共同构成精液。精液呈碱性,富含葡萄糖和果糖,可为精子
运动提供能量。
2)人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组成。
卵巢:由结缔组织构成的基质、生殖上皮和处于各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滤泡组成,每个滤泡内含有一个卵细
胞。
受精:卵在输卵管靠近卵巢1/3处与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
受精卵着床:
●1d后即在输卵管中开始分裂
●4d后成为32个细胞的“桑椹胚”而进入子宫
●5d后桑椹胚发育成球形的“胚泡”,大概相当于囊胚阶段●6d以后,胚泡被植入子宫壁上,并从母体
取得营养而继续发育
胎儿的发育:
四周的胚胎:有鳃、肢芽和尾
五周的胚胎:头扩大,身体开始变直,前肢出现指辐纹
9周胚胎:浮在羊膜腔内的羊水中,脐带血管中有血
16周胚胎:16厘米长,基本成形
18周胚胎:有吮吸反应,肌肉已有收缩功能,能蹬腿、挥手、握拳等
三.分类
--
--WORD格式--专业资料--可编辑---
1.原兽亚纲,为哺乳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仍保留着一些近似于爬行类的原始特征:
1)卵生2)具泄殖腔,以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体外,称为单孔类。3)成体口腔内无齿4)无胼胝体
同时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
1)体表被毛2)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幼仔,但不具乳头
3)具横膈膜4)体温在26-35C之间,为变温向恒温过渡的中间类型
原兽亚纲分布在澳大利亚,有二个科:鸭嘴兽科,针鼹科
2.后兽亚纲(有袋亚纲):为低等哺乳动物
1)体温在33-35C间波动2)大脑皮层不发达,不具胼胝体
3)胎生,但不具真正的胎盘,胚胎借卵黄囊(不是尿囊)与母体接触,幼仔发育不良。
4)母体具育婴袋5)具乳头,乳头位于育婴袋中
有袋类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辐射发展为和真兽亚纲的有胎盘类趋同的各种类群:
以肉食类为生的:袋狼,袋鼬草食类:袋鼠类似啮齿动物:袋熊,袋貂,袋兔
3.真兽亚纲:为哺乳动物的高等类群
1)胎生,具真正的胎盘2)不具泄殖腔,消化道以肛门单独开口体外
3)大脑皮层发达,具胼胝体4)体温恒定,一般在37C左右
生活在海洋中的有三个目:
(1)鲸目:海豚,白鳍豚(2)海牛目:儒艮(3)鳍足目:海豹,海狮
鲸目海牛目鳍足目
前肢鳍状退化鳍状
后肢退化退化鳍状,转向体后
尾尾鳍水平状退化小,夹在后肢间
毛仅嘴边有感觉毛体毛稀疏被短毛
上、下颌都有门齿,无犬齿的哺乳动物
(4)兔形目:具2对门齿,上唇有唇裂
(5)啮齿目(种类/数量最多):具1对门齿,松鼠
有蹄类
(6)奇蹄目:笫三趾发达,其余各趾退化,趾端具蹄,亚洲犀,野马,野驴。犀牛:具3个负重趾
(7)偶蹄目:笫三、四趾同等发达,其余各趾退化,趾端具蹄,如长颈鹿,河马,野猪,双峰驼,羚羊,
马鹿
(8)食虫目:个体小,吻部尖细,牙齿结构原始,齿列尖锐而分化不明显。如(剌)猬科
(9)食肉目:门齿小,犬齿强大而尖锐,四肢发达,行动敏捷,上颌最后一枚前臼齿与下颌笫一枚臼齿
如剪刀状相交,特化为裂齿,大多为肉食性,少数种类演变为杂食性(黑熊,熊猫)。如犬科—狼,狐狸、
猫科—美洲豹,狮子,老虎、熊科、大熊猫科、鼬科
(10)长鼻目:鼻与上唇延长成长鼻,上门牙特别发达,特化为象牙。不具齿,为最大的陆栖哺乳动物。
现仅存1科2种:
亚洲象非洲象
体形小,额部向下凹大,额部向上凸
象牙雄性有,雌性无雌雄均有
鼻端有一钩状突起有二钩状突起
趾数前5后4前4后3
(11)翼手目前肢特化翼,指骨特别延长,指骨、体侧、后肢和尾之间具皮膜,适于飞翔。
(12)鳞甲目躯体背面及四肢被以三角形覆瓦状排列的角质鳞片,鳞片间有少量毛,四肢短而强大,口
内无齿,以蚂蚁为食,如穿山甲
13)灵长目具眼眶骨,双眼前视,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多数具指甲。如金丝猴,黑猩猩
--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13:5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4995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