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基础理论的学习
提高临床思维的能力,首先要具有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现代医生在进入临床工作之
前,需要在医学院校经过系统的学习,这是临床工作的基础。但是只靠这些还远不能满足
实际临床工作的需要,特别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需要。所谓基础理论,并不单纯指生理
学、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和各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等理论,它还包括许多与之纵向
和横向联系的知识。
祖国医学是从人与自然的整体上来考察疾病和健康关系的,因此强调学医要先学文,
在精通医学知识的同时,要有天文、地理、气象、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由于中医源于我国
古老文化,形象思维是其重要的思维方法,在古代要求医生琴、棋、书、画均应涉猎,其
目的就在于丰富医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医生能在思考问题时,思
想敏锐,触类旁通。
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医学属于应用科学,它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但又涉及到许多社会
人文科学的知识。所以要说基础理论,现代医学比古代中医学涉及的方面要更为广泛。除
了医学本身的各学科知识之外,还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遗传学、哲学、心
理学、社会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大量知识。数学可以用于一切自然现象和疾病现象
的定量研究,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反映。假若医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就无法进行临床
上常常要做的许多定量研究,也无法运用统计验证的法则和公式;假若医生的化学基础不
扎实,在应用化学药物时就无法弄清楚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的产生机制及互相间的关系,
对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的药物反应现象就不能很好地认识。当面临这些现象时,即使医生
的临床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恐怕也难以作出正确的结论,因为他缺乏广泛的知识储备。现
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是带有世界性的,一个医生若不懂得外语,就无法掌握外国的学术信
息,而且自己的经验对外交流也受到限制,这样一个缺乏信息交流的医生,他对疾病的认
识和处理的能力,就不容易跟上医学的发展步伐。
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既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又受社会环境、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病
人既是有病的生物机体,同时又是社会中的一员,具有复杂的精神活动。因此,临床上许
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社会环境、家庭经济生活及各自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同时,社
会心理因素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器质性疾病的病情发展与演变。如果医生不具备社会
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就无法了解患者得病的社会心理原因,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就不
能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生物的和心理的双重治疗,因而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治疗
效果。
现代医学,已经分离出许多相对独立的临床亚专业体系,但是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
整体,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与机体各种复杂的功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现
代医学一方面是分科越来越细,另一方面是各学科间进一步相互交叉、相互联系,而对医
学的某些难点则需要多学科的协同攻关。临床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如何研究和认识各种
复杂疾病的现象和内在规律的工具。所以医生必须掌握和运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方
法论等思维科学方面的知识,并以此为指导,去合理地运用医学知识。只有这样,在临床
上才能避免或少走弯路,才能牢固地掌握临床工作的主动权。
二、坚持实践第一
临床医学的实践性极强,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临床思维的产生。对于一个医生来说,
医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践,任何好的理论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一个刚从
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学生,虽然他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医学理论知识,但还不能算是一个合格
的临床医生,其原因就在于他还没有实践。没有实践就无法彻底弄通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
传授的经验,更谈不上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实际上要掌握有关疾病诊断方面的理
论知识并不难,有些甚至可以达到熟记或背诵的程度,但是如果没有亲身去接触过这种疾
病,一旦遇到患这种病的病人就诊,听了病史主诉,检查了病人情况,再用学到的知识去
验证时,就会发现有很多的症状、体征与书本理论并不完全相符,就会因为症状和体征不
典型,发病过程和疾病表现与书本上说的不一致,也就是不象教科书上讲解的那样典型,
于是不敢作出肯定的诊断。这就是缺乏实践经验的缘故。也就是说,虽然已经掌握了诊断
疾病的理论知识,但是还缺乏对疾病的感性认识,还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合理地在临床上应
用,理论和实践之间还存在着距离。医学理论中有关疾病的症状体征和诊断依据都是前人
实践经验的总结,虽然它归根结底还是来自病人,来自一个个各不相同的个体,然而这只
是别人经验体会的总结,就医生自身而言,还需要把别人的经验理论变成为自己的认识,
这就还需要自己去亲自实践。只有自己多接触不同的病人,多参加临床实践,不断地丰富
和增加感性认识,使思维建立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增强思维的正确性、敏感性。
三、全面占有资料
临床思维的基础来自于医生对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
认识的材料就是我们在诊断疾病时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这些资料越丰富、越全面,才越有
思考问题的余地,才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思路和诊断。在诊断具体病人的具体
疾病时,全面系统地掌握病史及症状体征变化过程中的真实资料,是取得正确结论的基础;
相反,仅仅依靠零散的、片面的资料或者因强调典型而以偏概全,则都将导致错误的诊断
结果。
临床上许多疾病都有其典型性,有经验的医生常常只要抓住一些典型的特征就能作出
正确的诊断。注重疾病的典型性与强调全面地掌握病史资料是不矛盾的,因为同样一种疾
病,发生在这个人身上可能英文简历 表现得典型,而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又可能表现得不典型。同
样一种疾病,在早期可能表现得典型,在晚期又可能表现得不典型。还有某些病人,本来
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也许因为在病程中应用了某些药物而使其变得不典型。因此,在诊断过程中,既要注意疾病的典型性,也不能忽略对疾病的全面分析,否则就容易出现误诊。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老年患者之所以较青年患者更容易误诊,就是因为老年人的体征没有
青年人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可以是阑尾炎的典型表现,但是右侧输尿管结石、宫外孕、
胆囊炎,甚至右下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等,在某些特殊的个体处女男双子女 都可出现类似的表现;上
腹部疼痛、发热、黄疸被临床上称为胆道疾病的“三联征”,但是某些肝癌病人也可以以
此“三联征”为最初表现而就诊。在诊断病人时,假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病史采集和认真
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一味依赖典型的体征,势必造成误诊。因此,进行临床思维必须
全面地占有资料,这是使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延伸并获得正确诊断结论的基础。
要全面地占有病史资料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它涉及到与疾病有关的所有资料,如疾病
的原因、诱因、表现特点、症状体征、发病和治疗过程及对药物的反应等。这些资料的取
得需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临床观察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有时这个过
程还要反复进行,才能得到疾病的真实情况。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于医生来说虽然都
是很平常的工作,但是要真正做好,并非十分简单。比如两个医生同样去询问病史,有经
验的医生可以询问得既简单又系统,能够抓住与疾病有关的重要问题,迅速获得有价值的
诊断线索,选择有针对性的体检及辅助检查项目,很快获得了正确的诊断;而缺乏经验的
医生,也许费了不少口舌,却未能发现有诊断价值的线索,而且即使进行了体青铜葵花读书笔记 检或辅助检
查,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仍然使诊断难以确立。所以,临床上无论是询问病史或体格检
查,均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这些经常性的工作可以体现出医生的工作能力,但更重要的
是检验着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四、深人疾病的本质
临床上医生最先接触到的和最容易感觉到的都是疾病的一些表象,即症状。如病人自
述的腹痛、头痛、头昏,以及血压、脉搏的变化等等。但是,我们要认识疾病的本质,决
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因为疾病的表现是于变万化的。疾病的症状虽然是其本质的反映,然
而症状并不等同于本质,现象仅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它所反映的仅是事物的一个侧面。因
此,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不应当把思维的目标局限在对疾病表象的认识上,而应当通过
现象深入到本质,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满足于现象的思维方法是最省力、最简单的方法。如对腹痛,可以诊断为“腹痛待
查”,这样无论是什么性质的腹痛或者无论是什么部位的病变引起的腹痛都可以包括了。
这样做固然最简单,但是对一个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来说,永远也无法得到提高,也不会
获得什么经验。以腹部包块的诊断为例,正确的方法是首先要考虑包块生长的部位和性质,
这就需要通过询问病史来详细了解包块出现时间的长短、生长的快慢,通过体格检查在性
质上判定包块的大小、质地的硬软、是否活动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这样不但对确定
诊断和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利,同时在经过治疗,回过头来验证原先的分析判定之
后,就会获得许多有价值的经验体会。象这样的一次深入的实践,可以远远胜过多次肤浅
的实践。相反,假若在治疗前对包块的性质、部位都不作分析,而完全依赖于治疗过程中
的观察和反复验证,或者等待最后的病理诊断,这种做法当然简单,但是却很难获得什么
经验体会,临床思维能力也永远不能得到提高。经常可以看到,同等知识水平的医生,有的人能够总结出自己的经验,而有的人虽然也经历过、实践过许多病人,但是却不能总结
出自己的经验,问题就在于后者未能回过头认真思考实践的过程。临床上需要思考的问题
可以说是无止境的,不要认为曾经成功地诊断治疗过某种疾病就不需要再继续进行临床思
维了。恰恰相反,只要有临床实践,就应当不停地思考问题。这是因为疾病在每个人身上
的表现本来就不完全一样,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疾病的表现规律
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临床思维始终是和临床实践相伴随、相联系的。所以永远不能满足,
既不能满足于以往的经验,也不能满足于对疾病的某些表象的了解。对于一个立志于救死
扶伤的医生来说,在临床思维上要给自己定出一个高的标准,无论对待什么疾病,都不要
浮在表面的现象上,而应当透过现象,尽力深入到疾病的本质中去。对具体的疾病和病人
的问题思考得越深刻,体会就越多,认识就越正确,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得就越快。
五、不断更新知识
临床医学与整个社会的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同步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经常会有许多新
的知识进入医学领域,使人们对机体自身的认识和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不断地深化。因此,
要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就要注意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吐故纳新,否则就无法顺应医学的发
展。
19世纪以来,随着其他科学的发展,医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如建立了微生物学、免
疫学、细胞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使基础医学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声、光、
电、磁等技术的引进,诊断仪器等医疗器械的发明,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的应用,使疾病
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近年来,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又有许多新的突破,又
有了一些划时代的成果运用于医学的各领域;在临床医学中有一些疾病得到了控制,同时
又出现了另一些新的用原经典理论和方法不能解释的疾病现象;此外,临床上还有着许多
疾病的奥秘需要探索,需要引用现代科学成就来研究解决确定新的符合时代特点的医学理
论。如意识障碍、情感异常等精神表现和遗传病、分子病、癌症等疾病,其本质都还没有
真正弄清楚,许多疾病无论是检查、诊断及治疗,大都需要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因此,
虽然提出了机体内稳态、平衡论、信息阻断、遗传密码等学说,但这些学说必须应用新的
技术才能得到验证。
在疾病认识方面,现代技术为临床医学提供了电镜、放射性核素、X线、酶标记等技
术,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分子甚至粒子水平,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引用在医学上,
创造了许多新的诊断治做眼保健操 疗手段,可通过信息、数字、图像来显示机体内部变化的实际情况。
这些82年属 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给临床医生在诊断、治疗及认识疾病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
要求,需要医生相应的进行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结构的更新。
综上所述,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首先来自于临床实践。亦即在实践中,针对具体的
疾如何申请助学贷款 病和病人,依靠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科学的分
析,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为临床实践服务,而且能提高自己的理性认识,积累起丰富的经
验。临床思维能力来自临床实践,实践又需要有理论知识作铺垫,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
没有实践就失去了临床思维的基础,但是,有了临床实践并不等于就有了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作指导。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医生的理论知识需要及时地更
新,实践的方法需要相应地变更,不蟹粉小笼包 能总维持在以往的水平上。这些都是互相联系、相互
促进的。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是由诸多复杂的因素促成的,任何强凋某一方面而忽
视其他方面的认识都是不恰当的,对整个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
临床实习医生从教室走进病房,从系统的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践,从学校步入社会,
在实习阶段初步了解许多知识,其中包括,这对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能力以及是否成
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临床带教中,我们发现实习医生在临床思维方面存在一些问
题和不足,就如何培养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现探讨如下:
1实习医生临床思维中存在的问题
1.1临床思维的懒惰性
现在的大学生平时在家里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由父母亲的安排的,许多难题都由家人
考虑,所以许多学生养成了懒于思考的坏习惯;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许多实习医生懒于
去思考,表现在平时的带教中,老师提出问题时,本来一些基本的问题经过思考是可以回
答的,但一些学生不假思索就回答“不知道”或者回答的很外行。在某次教学查房中,针
对一名发热病人,带教老师问一个学生发热说明什么问题,他答道:“说明病人体温高”,
这样的回答是临床思维懒惰的典型表现,其实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各种感染。现在由于医
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了许多先进的设备,这也造成部分实习学生忽视临床实践,过分依
赖如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血液生化分析等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设备。
1.2临床思维的被动性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工作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虽然能短时间内增加知识,但随着
时间飞逝而很快忘记。在实习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学生还是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每天都是
在教师的指示下做抄抄写写的工作。平时老师的理论传授只是“填鸭”式和义务式。老师
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被动地执行,很少问“为什么”,在临床病例的处理中学生没有自
己的见解,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似乎成为绝对和必然的正确者。如平常交班中,值
班实习医生交班时提到某病人腹痛,经解痉止痛药后症状缓解;某病人昨晚出现高热。有
时问学生出现腹痛或高热的原因,学生仅仅回答是老师没有解释,而不是自己去考虑,自
己去翻书查资料,这种被动的思维必然造成学无所成,知识肤浅,一些问题永远不知道为
什么。所以在平时的临床实践中学生的思维是过分依赖于老师的被动思维。
1.3临床思维的混乱性
在六年级的作文 临床实习中,部分学生思考问题杂乱无章,缺乏条理和逻辑性,对一个问题的回答
逻辑性、层次性不够,仅仅是零星和松散的片面。如有些学生对新收病人问病史时,一会
问诱因、一会问一般情况、一时会主要症状,没有条理性,极易遗漏。在对某个诊断稍为
困难病人考虑什么病诊断可能性大时临床思维极为紊乱,觉得这个病可能,哪个病又可能,
不能找出—个最有可能的疾病,干脆以“某某待查”作为诊断了之。
2实习医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针对实生医生临床思维的一些现象,临床老师在临床带教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
思维能力,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1让学生主动思考
对临床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要一开始就将想法告诉学生,叫他们这样做那样做,而是要
问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在学生考虑有问题时老师可以给适当的提示。如接诊病人要先
让学生问病史和体检,要他们做出初步诊断和处理意见,着重培养学生的诊断思路,首先
了解原发病是什么,全身情况如何,处理的原则和具体措施是什么。只有这样一步一步地、
有条理地思考,才能作出科学的诊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加强,也只有这样才能培
养出有创造思维能力的学生。
2.2多进行各种病例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个复杂的病例,往往包括许多复杂的问题,同时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
析能力。要求学生在病例讨论前,对病例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进一步要做的辅助检查、
初步的处理等作好书面准备。讨论时,要求每个学生对上述几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讨
论,讨论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最后的总结。随着多次病例讨论的进行,
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肯定会有明显提高,当在临床上真正遇到复杂的病例
时处理起来就会有条不紊,正确合理,达到理想的五丁香 效果。
2.3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临床教学,培养学生勤思考的好习惯
在平时的查房过程中主张老师每天给学生提一至二个问题,学生也每天向老师问一至
二个问题,这样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日积月累学生所学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记
忆亦就深刻,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4临床思维亦要求教与学的互动
要培养有良好思维习惯、有创造思维能力的实习医生,当然要求有同样良好思维习惯、
有创造思维能力的老师,既然教与学是互动的教学,临床思维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临床
思维,老师对一些问题的想法可以告诉学生,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老师互动,
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学生理所当然也可以问老师,要将两者的思维相结合,才能在思
维上有所突破,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临床实习是培养医生的必经之路,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疾病结
合起来。但在实际的临床带教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临床思维问题
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思维模式
当下,正在各地医院全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提倡以人为本,对患者做好临床人文
关怀,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
务,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例如,在一些肿瘤、妇产科等病区,有的病房老是出现床头卡丢失的现象,有的床头
卡换的没有丢的快,有的护士甚至亲眼目睹患者撕毁床头卡!护理人员尽心尽责,力求工
作做到完美,还是有患者不满意。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床头卡上填写有很多患者
的个人信息,患者不想自己的这些隐私被暴露,针对患者的这种特殊心理,护理人员应积
极寻求对策,注意对患者实施隐私保护,倡导保护性医疗。
以问题为导向的辩证思维模式
医院各科室为提升服务质量,以发现问题、查猫和老鼠故事 找问题和整改问题为切入点,开展多形
式、多渠道的问题征集活动,期望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医院患者就医体验的整改方向。
仍旧以床头卡问题为例,患者不想自己的个人诊疗信息外露,可是,床头卡又是那么
重要,护士核对患者信息又不能少。那么,床头卡更不能因少数患者有意见而取消,护理
临床上怎么解决?安徽省某医院护理人员在床头卡上用英文写诊断。这个做法,不仅对患
者起到了保护性医疗的作用,而且,还促进了护士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科室内营造了
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倒也不失为一种额外的收获。
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思维模式
循证护理或称求证护理,是一种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
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方法。寻找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后,循证护理
的思维一般会寻找最适宜的护理研究的外部证据,将科研证据与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相结
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将科研证据转化为临床证据,并根据临床证据做出符合病人需
求的护理计划。
比如临床上遇到留置导尿管病人需要更换导尿管,但更换导尿管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
同时增加了发生尿道感染的可能性,如何确定最佳间隔时间?通过系统的文献查询,发现
一般硅胶导管在使用3-4周后才可能发生硬化现象,同时以往的科研市政提示,病人尿液
的PH值是影响微生物繁殖和尿液沉淀的重要因素,尿液PH值小于6.8者发生堵塞的几率
比尿液PH值小于6.7者高10倍,同时进行随机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将留置导尿管的
病人可根据尿液PH值分为高危堵塞类和非堵塞类两种。因此通过询证,最终我们可以得
到以下的做法:临床护理过程中动态监测留置导尿管病人尿液PH值,并根据PH值把病人
分类,对高危堵塞病人更换导尿管的时间为2周,对非堵塞类病人,更换导尿管的间隔确
定为4周甚至更长。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11:2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4994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