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简介
:
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着名大书画
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芾自云
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
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着有《书史》、《画史take意思 》、《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
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
札小品尤多。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檣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黄山谷称米芾
书法:
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
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
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
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
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
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
米芾,北宋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
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
远影响。
米芾(
1051
—
1107
),初为什么叫除夕 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
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又称“米南
宫”。宣和年间,因书画方面成就得蔡京推荐,召为书画学博士。他一生没有担任重要的官
职,一方面因为他不曾参加过科举,另一方面也因为他颠狂的个性和怪诞的举止使朝廷不能授
以重任。他的
“颠狂”是
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据《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米芾传》载:“(米
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视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
谲异,时有可传笑者。”类似的传闻非常多。这种性情决定了米芾强烈的个性,这与他在艺
术上强烈地追求摆脱羁束的叛逆精神和力求惊世骇俗出人意表的行为是相符的。不仅是他的诗
文和他开宗之派的“米家山水”如此,连他自认为“一混二王恶体,照耀皇宋千古”的书
法也是如此。
米芾之书,苏轼称之为“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米芾的书上追晋人的风度,但其早年学书则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群玉堂帖》载其
《学书帖叙》中叙述了这个经历。他从即小开始学书,先是从唐代入手,但因唐法过于严
谨,以至如“印板排算”,他逐渐地上溯魏晋,甚至更加高古。由唐至晋是米芾学书历程中
一个重要特点,现存米芾最早的作品是在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后的题名,为其
29
岁时
所作。字形瘦长,中宫紧结,笔势内压,颇有欧、褚、柳的特点,这是他学唐的一个证明。
学晋人,他采脚注和尾注 取“集古字”的方式,即从晋人书法中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故其临摹功夫
很深,常能以假乱真。在风神上,他推崇王献之甚于推崇王羲之。在他看来,小王更自然天
真,尤其是精神的外拓,性情的率真,更符合米芾
狂放的个性。
米芾
40
岁左右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这个时期所作的《蜀来帖》、《苕溪诗帖》
中可看出这些作品虽然在大格局上仍与晋人书法保持一致性,但整体格调、意趣及造型特征都
已经完全是米芾的自家法门,他在系统与创新中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走的是一条集古出新的
道路。米芾曾不无自豪地说:“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
老,始是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为祖也。”米芾书法佳世作品有近
60
种,其中绝大部分为行
书。他的主要成就也在行书上,其次是草书。他的行书的代表作有早期的《蜀来帖》和《苕溪
诗帖》,这两贴篇幅较长,风格也十分接近,可见他从集古字走向自成一格的前期还保留了
许多前人的痕迹,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处理用笔和结体上,追求技法的丰富与完美甚至超过了
后来的作品,但整体上尚未达到纯任天然的境地。他后来的作品,如《拜中岳帖》、《致希
声吾莫友尺牍》、《箧中帖》等,在境界上则要高得多,这些作品风格放纵奇肆,充满了狂
傲之气,又不失文人的风流洒脱,俊逸超拔,整体意境上已经达到了圆满纯熟。
米芾的书法风格从中年时期形成到最后是基本一致的,尽管不同作品的境界上有差异,
但很难找到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作品,他始终对自己高度个性化的风格保持着追求,这个风
格主要可以从他用笔的特征和章法广播广告 上来概括。在用笔上,米芾多以侧笔为主。侧笔是相对于中
锋用笔而言的,它使笔毫欹侧于纸面并与用笔的运动方向成一定角度。笔锋较外露,故能使线
条造成爽利峻拔的感觉。米芾将侧锋用笔用到了极致。他又强调笔毫运动方向的多变,追
求笔触的变化多端,即“八面出锋”,他在《海岳名言》中用“锋势备全”来注脚这个
“八面”,这是相对于欧、虞、柳、颜等人单调贫乏的“一笔书”而言的。米芾还喜欢大量
的提按顿挫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的幅度往往都较大,富于跳跃性。这一点也是与他的“八
面出锋”紧密相关的。
米芾的书法在技巧上取得的成就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他的线条竭尽变化之能事,
在毫不费力的经营中就能脱落出一种完全出人意料的新招式。在结体上,米芾讲究字型欹侧,
姿态夸张。他的欹侧不是一味地向某一方向偏侧,而是多方位地挪移偏侧,使每一个字型都有
一种走向。他的字型又大小不一,任其自然。反对状如算子,大小如一的章法,因而章法上能
有跌宕起伏的气势。这很符合宋代尚意的思潮。
米芾的书法大大丰富了宋代尚意书风的表现范围,他的模式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的一
味追求创新,而是走了集古出新的创作之路。他的书法对后世书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单
从书迹看,他的追仿者代不乏人,宋代有其子米友仁承家学,后成为晚明四大家之一;其后有
赵孟頫、杨维桢、文徵明、唐寅、董其昌、王铎等人都受到了他的影响。他的影响不仅仅在于
他的书迹上,而且在于他开创的艺术道路上。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
一、米芾《淡墨诗帖》
释文:
淡墨秋山尽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淡墨诗帖》赏析
:
米芾传世作品中以长卷及小品为主,《淡墨诗帖》属米芾行草书中的小品,寥寥廿八
字,变法无穷,气象万千。
“淡”、“墨”、“平”等字之浓重与“故”、“人”、“好”等字之轻灵有机的组织
在一起,使作品带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米芾笔法的多变堪称宋人第一,古人所谓八面开锋,即是指米字而言。单从此帖的
“淡”、“秋”、“远”、“天”、“霞”、“故”、如何洗掉墨水 “人”、“不”等字的奈笔来看,各具
形态,变化无穷。
临池要诀】
学某家帖要学其特点,方易见功。临写此贴,特别要重视“墨”、“秋”、“尽”、
“天”、“添”、“年”等字的神情气韵,以及通篇章法上的轻重缓急。
二、米芾《苕溪诗卷》释文: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
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
《苕溪诗卷》赏析
:
《苕溪诗卷》写于宋哲宗元佑三年(一
◦
八八年),是米芾三十七岁时的书法作品,是
其传世墨迹中的代表作之一。
【临池要诀】
学某家帖要学其特点,方易见功。
米芾书体的特点可归结为“淋漓畅快、奇变纵横”八字。前人对米字的评说也很多,
如“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赵构)、“如快剑阵,强弩射千里,
所当穿彻”(黄庭坚)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米芾的风格。米芾自己也提出“无往不收,无
垂不缩”等理论,学习米字时可以作为参考。
此帖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字数较多,是系统地学习米字的好范本。如通过临写此贴,
能掌握米字笔势“纵横开阖,转折如意”的特点,便可谓窥得米字堂奥矣,既而再进一步去
临写《蜀素帖》、《方圆庵》。
三、米芾《彦和帖》
米芾《彦和帖》行草书。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
年
(1103)
。纵
30.1
厘米,横
42.6
厘米。
释文:
芾顿首启。经宿。
尊候冲胜。山试
纳文府。且看芭山。暂
给一视其背。即定交也。少顷。勿复言。芾顿首彦和国士。
本欲来日送。
月明。遂今夕送耳。
四、米芾《张都大帖》米芾《张都大帖》,行书。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四年
(1105)
纵
29.4
厘米,横
33.8
厘米。
释文:
闻张都大宣德权提举榆柳局在杞者。倘蒙明公荐此职。为成此河事致薄效。何如。芾再
拜。南京以上。曲多未尝浅。又以明曲。则水逶迤。又。自来南京以上方有水头。以曲折乃能
到。向下则无水头。此理是否。
五、《论草书帖》
《论草书帖》,此帖亦名《张颠
(
癫
)
帖》草书。纸本。随笔一则。约书于北宋哲宗元佑
二年
(1087)
。纵
24.7
厘米,横
37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
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光尤可憎恶也。
六、《张季明帖》
《张季明帖》,米芾书。纸本,
25.8
3
1.3
,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七、《叔晦帖》
《叔晦帖》,米芾书。纸本,
25.8
3
1.3
,现臧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八、《乡石帖》
《乡石帖》,此帖亦名《紫金帖》,行书。随笔一则。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符二年
(1100)
。纵
28.2
厘米,横
30.5
厘米。
释文:
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来用此石矣三下乡心得 。元章。
九、《伯充帖》
《伯充帖》(又称《致伯充尺牍》、《伯老台坐帖》、《眼目帖》)行草书。纸本。
信札一则。台北故宫博物院臧。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
(1097)
十一月二十五日。纵
27.8
厘米,横
39.8
厘米。
释文:十一月廿五日。芾顿首启。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言。同官行。奉数字。草草。芾顿首伯充台坐。十、米芾《三吴帖》
米芾《三吴帖》,行书。纸本。信札及五言古诗各一。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
(1081)
。纵
30.6
厘米,横
63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臧释文:
黻(
f
。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襄阳米黻上。
三吴有丈夫,气欲吞海水。开口论世事,借箸对天子。瑞节高如松,一
岁几繁使。秋水浮湘月,罇酒屡觏(
geu
)止。言别不可攀,寥虚看云驶。
米芾
18
岁时(公元
1068
年)
,
授秘书省校字郎,出任广东浛洸(今英德)尉,居
职二年。任内在地方的风化教育上留有很好的口碑。据阮元《广东通志》所载,他在浛洸时
“风韵潇远,趣向高洁,山水橙子糖分高吗 佳处,游题殆遍,而职事修举,教化兴行,祀名宦。”在浈水
边的烟雨楼,望夫冈都留下有名的诗篇,在英德,阳山,潮州都有石刻,在广州留有墨迹。
{^一、米芾《箧中帖》
米芾《箧中帖》,行书。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哲宗元佑六年
(
1091)
纵
28.4
厘米,横
39.5
厘米。
释文:
南宫天机笔妙
(
鲜于枢书
)
芾箧
(
qi
◎
中怀素帖如何。乃长安李氏之物。王起部、
薛道祖一见。便惊云。自李归黄氏者也。芾购于任道家。一年扬州送酒百馀尊。其他不论。
帖公亦尝带山的字 见也。如许。即并驰上。研山明日归也。更乞一言。芾顿首再拜。景文隰公阁下。
十二、米芾《竹前槐后诗帖》
米芾《竹前槐后诗帖》,行书。纸本。信札及七绝诗各一。约书于北宋哲
宗元佑七年
(1092)
。纵
29.5
厘米,横
31.5
厘米
释文:
芾非才当居
I
」。咫尺音敬缺然。比想庆侍。为道增胜。小诗因以奉寄。
希声吾英友。芾上。竹前槐后午阴环。壶领华胥屡往还。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
身闲。
十三、米芾《清和帖》
米芾《清和帖》,亦称《致窦先生尺牍》
,
行书。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
宁二年
(
1103)
五月。纵
28.3
厘米,横
38.5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芾启。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
(
趋
)
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米
一斛。将微意。轻尠
(
鲜
)
悚仄。馀惟加爱加爱。芾顿首。窦先生侍右。
十四、米芾《拜中岳命作》
《拜中岳命作》纸本行书纵
29.3
厘米横
101.8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十五、米芾《值雨帖》
米芾《值雨帖》行书。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
(1103)
。纵
25
.
6
厘米,横
38
.
6
厘米。
释文:芾顿首。早拜见。值雨。草草。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可换更告批及。
今且驰纳。芾皇
(
惶
)
恐顿首。伯充防御台坐。庭下石如何去里。去住不过数日也。
十六、米芾《苏太简参政帖》米芾《苏太简参政帖》。纸本。行书。纵
20.5
厘米,横
7
厘
米,上海博物馆藏
这件“参政帖”是作者为苏太简家鉴定书画的记录,虽随笔写来,然有一神韵。
种沉着飞扬的
十七、米芾《岁丰帖》
米芾《岁丰帖》,纸本,行书,纵
31.7
厘米,横
33
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
博物馆藏。
释文:芾顿首再启:弊邑幸岁丰无事,足以养拙苟禄,无足为者。然明公初当轴,当措生
民於仁寿,县令承流宣化,惟日拭目倾听,徐与含灵共陶至化而已,芾顿首再启。
十八、米芾《逃暑帖》米芾《逃暑帖》纸本,行书,纵
30.9
厘米,横
40.6
厘米,美国普
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释文:
芾顿首再启。芾逃暑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
,
中为虐而热而恼。谚以贵所同者热
耳。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经暑衾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秋可去此,遂吐车茵。芾
顿首再启。
十九、米芾行草书法《临沂使君帖》米芾米芾行草书法《临沂使君帖》大图(又称戎薛
帖)。纸本。纵
31.4
厘米横
25.1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顿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首。临沂使君麾
下。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09:42: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4994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