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摘要: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经济制度经过了怎样的变迁,社会经
济的发展又是如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董其昌书法 生活的变化,2012年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
势又将如何。
关键词:形成,比较,发展,2012总体思路。
我国的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春卷做法 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
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
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
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
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
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
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持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
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该
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针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如何建立
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但由于在思想上没有摆脱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
济分别看作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束缚,当时提出的改革措
施至多只是加强一些市场调节的力度和作用,不可能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总的框架。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初期,邓
小平就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1979年,他提出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
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
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虽然这一提法仍然坚持计划经济主体框架不变,但它
允许市品牌啤酒 场调节存在和发挥作用。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
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
主要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
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
新的运行体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后来又提出“计划经
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992年,邓小平于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①】这一精辟论述,从理论
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
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根据这一思想,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
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
又一次重大突破。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
保障制度。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建设,20世纪末,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都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
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根据这一理论认识,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
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经济发展曾起过积极作
用,但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这
一体制日益显现出它固有的弊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但尽管如此,由于传统理
论和传统观念的束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得以延续。
(1)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20世纪70年末开始,我国逐渐走上市场取化妆品成分查询网 向的改革之路。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兴起,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加速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②随
着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和经营机制的逐步转换,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流通体制的逐步形
成,促进了物资、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在城乡市场的流动,初步显示了市场的作用和
活力。③特区经济蓬勃发展,对外开放从沿海向内地扩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与国际市
场的衔接。事实说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
好。正是这些市场取向的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2)理论探索的成果。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
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冲破禁区,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西雅图在哪里 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
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
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
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邓小
平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
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
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江泽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得到确认。2007年,党的十七大根据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
现的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从制度
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②】江泽民也强调: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
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③】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
会充满改革运动种类 发展的创造活力。30年来,我们既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又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断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更好的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的比较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300670亿元(图1),年
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的3倍多。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
元增加到15780元(图2),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761元(图3),农村贫
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210.6亿元增加到21788.5亿元,
货物进出口总额由208亿美元增加到25616亿美元,外汇储备由1.7亿美元增加到19460
亿美元,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61316.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
25616亿美元。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3位,仅
次于美国和日本。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实
力和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到2007年,国黄瓜炒木耳 有工商企业资产总
额超过35万亿元;销售收入达18万亿元,利润总额超过1.6万亿元,上缴税金超过1.5
万亿元。城乡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也迅速发展。同时,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也在快速
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新就业岗位的主渠道和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
物质文化需求的生力军。2008年,全国登记个体工商户2917.33万户,私营企业657.42
万家。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的比例,从1978年的0.2%增加到2007年的75.7%。
论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22:58: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4989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