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调为D大调,先移为C调)
在这两首本调I=属调IV的共同和弦中,你可会问,前一首的“慈声呼唤
歌”,其共同和弦就旋律看可用G,但可不可以用Em呢答案是可以的。但I=IV
的音响较明亮,VI=II则温和。你可因音响的表达选取其一。但,当你替有声
部的诗班伴奏时,那就必须遵照原作曲者所使用的和弦来取舍了。
作业:
、
请将下方各曲,仿照所授之内容,自行写出其共同和弦、重属和弦、转调后
的主和弦,原调与新调的级数。但要紧的是不要靠写谱弹奏,而是能立即在键盘
上弹奏出来。
(虽然授课时,使用的只有C调、G调,但下方的作业却是要弹奏任何一个
(大)调,对每个大调都要能立即反应、立即弹奏。)
(1)速开心门(谷中清泉322首:你心有空处为主吗)
(2)圣哉三一歌(新编赞美诗400首之第一首)
(3)平安在我心歌(新编赞美诗400首的294首)
—
(4)慈声呼召歌(新编赞美诗400首的219首)
(5)安稳在耶稣手中(赞美诗选1050首的630首)
(6)耶稣住我心歌(新编赞美诗400首的293首)
?
以下的四首都是现代的作曲家所作的新型诗歌,他们似乎也不管什么乐句、乐段,
使用什么终止式。
但宋大叔要求学子们知道何处使用了重属和弦,重属和弦的前方是什么共同和弦。
(答案附在每首歌的后方,请弹奏,比较其音响,但请不要先看所附的答案,要
自己先分析、弹奏,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和弦。
(7)神啊!我要赞美你(喜乐赞美主900首的353首)
(8)平安的七月夜(喜乐赞美主900首的448首)
¥
(9)有谁能像你(喜乐赞美主900首的396首)
(10)耶和华的军队(喜乐赞美主900首的813首)
》
第二十三课无旋律伴奏(三)
一、加上重属和弦及曲尾的变化:
在光盘中,我们先复习了第十课及第十五课的内容。但在本课又加入使用了重属
和弦,这重属和弦在《前行于迷途中》(谷中清泉229首)的无旋律伴奏是:
)
它右手的后两小节可弹成:
@
重属和弦这样的弹奏由C—D
7
—G在声部的进行上是用了与前方共同和
弦顺利的进行,而且合于后方和弦的解决。
D
7
这个重属和弦,它的5音(A音)是可以省略,省略了5音就是现在的音型了。好,现在比照着这首《前行在迷途中》的弹奏。请推演到以下的乐曲。请写出和
弦,并即兴弹奏出来。
(1)炼我愈精
(2)十字架下我低头静默思想(谷中清泉132首)
*
(3)送别(移成
b
E大调了)
(4)微声盼望(移成D大调了。)
三拍子的无旋律伴奏:
;
这个结尾正如在光盘上所弹的,改变了伴奏的音型,使结尾生动有力,请看
自副歌开始到结尾的两小节:
,
%
接下来跟你谈一个问题,为着谈这个问题,就把全曲都抄录下来。抄录全曲
还有一个目的,乃是这首曲是一首著名的圣诗,特别是副歌,是全世界所熟知的,
但在中国的圣诗本中,却将其遗漏,为着给你做材料,特别加上歌词,供你颂唱。
$
!
在此,我们要讨论的是:此曲乃是AB两个乐段(aa’bb’四个乐句)的二
段式,它的四个乐句我们发现,它的前乐段的结尾与全曲(后乐段)最后两小节
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结尾所作的处理,完全可以用在前乐段(第7,8小节)。
因此请你在弹奏时,也将前乐段的结尾弹奏成如全曲的结尾。
再者,在和弦上,我们也作个改变,本来倒数第二小节,我们用的和弦乃是:
改为Dm/F—G
7
—C,这Dm/F(II6)是代F(IV)的,再接G
7
(V
7
),在
音响上就丰富得多,它的弹奏:
【
:
加上两首歌作为练习:自行译为简谱(为求能弹五线谱,也能弹简谱。)自行配
上和弦,不再写伴奏了,要在键盘上直接反应。
(1)进深,进深
。
(1)在那边点名的时候
(2)
%
二、左手加经过音(上行的经过音)
经过音是两个和弦之间所加的和声外音(非和弦音)。
@
和弦的进行经常是:I-IV-V
(7)
-I,我们可在其间加上经过音:
(谱表的谱写成破解版路由器 两个声部是合理的,强拍(与次强拍)符干向下写成一
部。将弱拍(符干向上)写成另一个声部,在强拍(与次强拍)的上方加上休止
符,使其与弱拍的音成为完整的四拍。)
第一小节与第三小节的第四拍所弹奏的音就是上行的经过音(其实它的第4
拍的后半拍的音实际上却是和弦音,因此将其用(+)括起来。
第三小节在第三拍降低8度,是由于不让此音继续爬的太高,而且其前二拍有时
会是C/G。然后再接G
(7)
接C(I)
若是C/G,则弹成:
!
第二小节第四拍的
#F音,是个半音的经过音,(不可误认为是转入属调)此
音若与旋律不协和,可以将它弹成:
举二个例子:(此例光盘上未用)都是用I-IV(用II
6
代IV)-V
(7)
-I
(1)爱的真谛(移为C调)
.
注:由于
#F这个音放在第四拍太不协和,而将它移放在第四拍的后半拍。
(2)快乐的晚上(三拍子的使用)
三拍子的弹奏:将四拍子的次强拍删除,就成为三拍子的节奏了。
。
这是一首北欧的民谣,是aa’ba’的二段式,因此第一行藉(反复记号)
使之成为aa’,然后进入后乐段的前乐句b,b之后用.(返始记号)回到开头
再到a’,此曲就结束在第一行的末尾Fine(终了)。
<
不再写谱,请比照着自行伴奏,自唱旋律,作为无旋律伴奏练习。
要试换伴奏的不同音型,务求流畅的弹奏,陪伴旋律的进行。
在增添了以上的I-IV-V
7
-I的曲例后,我们要回到光盘上的内容。
光盘所用的曲例,两首都不是I-IV-V了,而是I-IV-I。当I-IV-I
时,那个IV-V的
#F音就不要再使用了。(其实即使是IV-V,省略那个
#F音也
是可以的。)
曲例之:(用C大调所弹的《耶稣恩友》不再赘述。)
(1)老乡亲(前行于迷途中)
、
:
/
注1:随着和弦的改变,左手的伴奏可弹成:
注2:这是终止的弹法。
C大调如此,其余各调也都可以依此类推,现在试弹F大调:
以《耶稣恩友》为例,请自行弹奏,口唱旋律,双手立即跟随,不再依靠写谱。
|
注1:括号()中的简谱乃是建议你可加的经过音,你不一定要完全采用,
也可采用一部分。
注2:这个54321的下行经过音,请容在后方讲授下行经过音时再解释。
我们弹奏C大调,同样的也弹奏F大调,再扩展到G、D、
b
B、
b
E、A……
循着光盘上所授,再示范
b
E大调:
右手先把
b
E大调的音阶弹熟,然后练习双手,左手加上经过音的无旋律伴
奏:
】
加上一首练习的歌《赐福救主歌》
请译成简谱,好使你能弹简谱也能弹五线谱,并配上和弦。(和弦答案在谱
下方,可在自己配上和弦后,然后参考。)
请自行加上左手的经过音,(在谱下方的括号(),是建议你加经过音的地
方。)
#
三、左手经过音的补充:
在光盘上所授的经过音,均是I-IV与V-I的上行经过音:
-
既然可以做上行的经过音,当然也可做下行的经过音。
笔者在1994年所著的《实用键盘和声学》中就同时教授了上行的经过音与
下行的经过音。虽然在光盘未提及,但也不忍遗漏。
》
:
既然经过音可以上行也可以下行,那么我们要怎么选择使用它们呢
它的法则乃是:(1)使旋律音与经过音成反行,也就是说旋律下行则使用上行的
经过音,而旋律下行就使用上行的经过音。
(2)若是同向进行则使用3度6度的平行(3度、6度是不完全协和,我们喜欢。)
送别:
.
爱的真谛:
、
耶稣恩友
、
在此提醒:在右手弹奏旋律时,当导音(7)上行进行到主音(1)时,尽管只是
一个音所形成的上行,也要用反行。
例:《荣耀,荣耀哈利路亚》的末句:
*
作业:请将以前所学的诗歌,自行加上上行与下行的经过音,边弹边唱,不
要靠写谱弹奏,而是即兴的反应在键盘上。
第二十四课副三和弦的使用各种终止式
一、副三和弦
…
在大调中有三个正三和弦,这三个正三和弦也就是主、下属、属(包括属7)三
个大三和弦:
这三个正三和弦都是大3度垒小3度组成的完全5度,它们音响阳刚明亮,是一
个(大)调支持调性的和弦。
另外还有三个和弦,就是被称为副三和弦的小3和弦(是小3度垒大3度)
,
它们的音响较为暗淡、阴幽。
从古典音乐到浪漫派音乐,几乎都是使用(大)三和弦为和声的材料。但时至今
日,副三和弦的使用就愈来愈多,使音乐增加了更多的色彩。
副三和弦的使用:有一个法则:乃是正三和弦的代用。
VI代替I(下中音和弦代替主和弦)
&
代替IV(上主和弦第一转位(包括上主和弦的本位、
上主7和弦的第一转位、上主7和弦的原位))。
VII
。
是个减三和弦,是导和弦,不算为副三和弦,它可并归为是属7和弦
的一部分。
III可代I,也可代V。(中音和弦可代主和弦,也可代属
(7)
和弦。)
二、VI代I:(在C大调中则为Am代C)
?
在传统的乐曲中,将使用I(主和弦)的地方,用VI来代替。
例1:圣哉三一歌
依我们以前配置和弦的观念,这两小节一定都该是I(C)主和弦,但原作
者将第1小节的第3,4拍改用Am(VI)来代替,然后接入V
7
(属7)再接I,
这样一来其和声就精彩了。
在键盘上可弹为:
&
加上右手的和弦音(以原调E大调)弹奏
"
b
例2:他仰望一座城(谷中清泉580首)的后乐段
例3:奇异恩典(最后一句)
像以上的三首传统诗歌,所使用VI代I,都非常精彩,具有特色,使用的却不多,
但越趋现代,VI和弦的使用就愈来愈多了。这首:
—
耶和华是爱:
VI和弦(下中和弦)使用的法则:
(1)它常常是跟在I(主和弦)的后方,但请不要反置,别用VI先I后。
(2)它也可能取代I,应该使用I主和弦的,而直接由VI取代。
(3)VI和弦要使用原位(本位),别用转位,本位才有特色,才精彩。
,
(4)在和弦的连接上:
既然本来是:I-IV-I或I-IV-V
(7)
-I
现在即可作:I-VI-IV-1或I-VI-IV-V
(7)
-I
三、代IV
II
6
代IV,已在前方的第十八课,先在讲授副三和弦之前,介绍过了。这是
由于这个上主和弦的第一转位(II
6
)取代IV,是用的最多的一个。
>
还记得我们探讨过:由于I、IV、V
(7)
三个大3和弦的构造与音响相同,又因I
(主)、V
(7)
(属)支配调性要比IV(下属)更为重要,因此,正三和弦欲要变
动,这个下属(IV)就是最适宜变动的了。
为何使用II
6
要比II更优先呢因为:II
6
比II更像IV,在旋律常是:
如:(1)我的邦妮:
(2)我奇妙奇妙的救主:
<
(3)以马内利(喜乐赞美主900首的170首)
(4)爱主更深(新编赞美诗400首的255首)(最后6小节)
(
(5)吹进我(喜乐赞美主900首的513首)(最后7小节)
(6)光明之子(喜乐赞美主900首的157首)最后4小节
》
(7)鸡叫的时候(喜乐赞美主900首的279首)自第6,7小节到10,11小
节
在看了以上的曲例后,我们要为II这个副三和弦的使用,得出以下的结论:
)
(a)代IV,是取代IV,是该用IV的位置而取代。例
如(1)、(2)、(3)(第(3)首先用II
6
,后用II,使用II是为了使旋律与低音
成3度。)
和弦的进行常常是:
使用II
6
时,乐曲的旋律(在强拍)经常是re这个音。这个re音,与低音
fa(是下属和弦的根音)成6度音程,使它更像IV。使用6度也是我们所喜欢
的音程。
(b)II
6
也用在完全复合终止式或不完全复合终止式中:
:
例如:(4)、(5)
(c)也可与IV连结使用,IV在先,随在其后(IV阳刚
明亮,则较柔软、阴幽。)
例如:(6)、(7)
在旋律中有re、do、la这三个音的连结,这正表明是的和弦。因
此,用都是蛮好的效果。
四、III—中音和弦
III和弦是三个副三和弦中使用最少的一个,在传统的音乐中几乎难找到它
的踪迹,但在新型的诗歌它的出现就逐渐多了。
III—中音和弦依其构造来看,它很像I(主和弦):
|
谱(2)、(3),其音响是最像I主和弦。
谱(4)作第二转位处理,低音的si几乎就是个下助音的和声外音了。
谱(1)III的原位其音响较有特色,是现代诗歌用的最多的。
III也像V(V
7
):
III,中音和弦,经常是放在V
(7)
(属或属7)和弦的前头,因它是在I,V之
间,因此谱例中将III放在V前。III放在I前也是可以的。
例(1)、(2)做原位处理,它较有特色。
例(3)、(4)III就像V(V
7
)了。
由于它又像I,又像V,(在光盘上宋大叔戏称它是禽与兽相争时的蝙蝠。)
在正统的圣诗中它使用的不多,它常用在I-V之间。
例(1)如今更爱主歌(新编赞美诗400首的254首)最后4小节:
!
在倒数第2小节的第三拍所使用的是III
6
,III
6
就更像V
(7)
。将它放在V的前
方,取代了前方的;的后方该是V
7
的(不完全复合终止式),却在其间插
入了一个III级。
,
例(2)主意尽美歌(新编赞美诗400首的263首)最后4小节
在倒数第2小节,应该是完全复合终止式的:,但那最后一
拍的前一个音符(附点8分音符)却由III
6
取代了的地位。
这最后一拍可直接做成V
(7)
-属7和弦,但因着这个旋律音而成为III
6
。
这都是在正统圣诗中,III
6
的使用。
但在时至今日,在流行音乐中,也在新型的圣三国演义的好句 诗中,这个III—中音和弦
就被使用了。它的使用彰显了它的地位与音响。举些例子:
,
例1:耶和华是爱(喜乐赞美主900首的481首)
)
第5小节使用III在和声上很有特色。
使它放在I、V之间正是III的位置。
例2:天父的孩子(喜乐赞美主900首的517首)
<
将III(Em)放在II(Dm)的后方,正如IV-V的关系,此时的II,不要用
II
6
。
后方的第7、8小节,II―III―VI则正如IV-V-I的连结,其效果佳。
在学了三个副三和弦之后,我们就增加和声的材料,在下一课的配置中加以
使用,使和声更丰富、更精彩。
~
在本课的末后,留出一些时间来探讨终止式(cadence)。
终止式在曲式上的使用是重要的。因为在乐曲的进行中,有很多的段落,这
些段落构成了乐句、乐段……。使音乐有了组织、有了系统。这些乐句、乐段的
组织就是使用终止式来划分的。
时下年青作曲家所创作的乐曲中,多是根据旋律所显示的音配置和弦,而未
曾注意在乐句、乐段使用终止式。
宋大叔一路走来,多次提到各种终止式,现在综合起来,将各种终止式明列
于下,并加以说明其使用的位置。
(1)半终止:X(任何一个和弦)接V虽是任何一个和弦,但却常常是I
主和弦接V,或是IV接V。它的主旋律在大调的乐曲,经常是停在re(或sol)。
半终止多用在前乐句的结尾,也可用在乐段的结尾。
半终止在V的前方,由于可使用任何一个和弦,因此而使用了II
7
(重属和
弦)。这个II
7
接V是个精彩的使用。
(2)不完全终止:V
(7)
-I(前方的属
(7)
是原位,接入后方的I主和弦)
主和弦是3度位置。(3度位置是指低音用根音do,而旋律用mi,形成3度音程
关系。)这3度位置的主和弦,形成不完全结束的感觉。
不完全终止也常用在前乐句的结尾,也或有乐曲在结束时使用不完全终止。
(3)完全终止:V
(7)
-I其前方的V(或V
7
)是原位,接入后方的I主
和弦是8度位置。(所谓8度位置乃是高音的旋律是do,与低音的根音do成8
度音程。)
完全终止用在乐曲的结尾或乐段的结尾,使乐曲有完全结束的感觉。
(完全终止也会用在前乐句的结束,但不多使用。)
(4)完全复合终止式:IV(或II
6
或II)--V
(7)
-I
这是个完满宏伟的结束,用于乐曲(特别是宏大的乐曲)的结尾。
(5)不完全复合终止式:有两种:
其一:IV(II
,
II
6
)-V
(7)
-I
其二:-V
(7)
-I
这两种也都是用在乐曲的结尾或乐段的结尾。
(6)变格终止,也称教堂终止。
正格终止也就是指:V
(7)
-I的完全终止。
}
而变格终止是IV-I(IV-I常用在教堂的终止,因而得此名。)
(7)阻碍终止(假终止):V(7)-VI
当乐曲结束时,用完全终止:V
(7)
-I乐曲就结束了,若不让乐曲结束,
就将V
(7)
-I的I级主和弦,改用它的代用和弦-VI,而使乐曲不要结束,再有
后续。
第二十五课副三和弦的配置与使用
上一课介绍了副三和弦,也讨论了它们与正三和弦的关系,以及和弦之间的
连接。现在,我们可使用的和声材料就多了!
我们有本来的三个大三和弦,有终止的,有转属调的II
7
-V,现在再加上三
个副三和弦,和声上的素材就多了,音响也就更丰富了。
现在我们要实际的把这些材料配置在乐曲中。
本课特别强调副三和弦的配置,与其前后和弦的连接关系。
在配置和弦之初,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
(1)乐曲的开头是主和弦。
}
(2)何处是乐句、乐段的终止,该用什么终止式。
(3)视旋律对和弦的显示,以决定其该使用的和弦。
(4)要建立对和弦敏锐的听力,知道和弦的音响,加以选择配置。
现在就用一首诗歌为例,为它加上副三和弦,以配置其和弦。
耶和华是爱4/4拍改用C大调以简谱(请自己改写成五线谱)记谱
.
(
1
○
2
○
3
……表示小节。和弦讨论:(○)
1
开头是主和弦C,I,这是可以确定的。○
<
2
旋律的音,显示可以是IV(F)○,也可能是I(C),但当我们学了副三和弦,
就要用VI(Am)代I,这是优秀的选择,IV与I的音响均不及VI(Am)漂亮,而
3
的连结,这正是VI的位置。
且与后方○
3
在I-VI之后,该是IV的位置了,旋律是re,当然就是II
6
代IV的使用了。○
用II
6
要比用II(Dm)好。(在喜乐赞美主900首中,用的是Dm,若用Dm(II)
其旋律音就与和弦的强拍形成8度,若用II
6
,(Dm/F)则是6度,是我们所爱的
音程。)
4
旋律的mi有两个选择:我们可以选择主和弦C(I)○,若选择C(I),我建议
3
的3、4拍改成V(G)
3
○
4
小节就作成不完全复合终止式○,改成V级后,在○
了,这4小节和弦的进行就是:
但我们却未采用这个,因这是个扩充的乐句,8个小节才是一个乐句。
因此,第4就不用终止,而改用III(Em),我们发现III(Em)的音响别致,用III
代I。
5
就旋律的显示,此小节可是I
4
用了I
5
就不○II,也可是I(C),但当○II,○
5
○
6
○
7
○
8
是后半句的另起,既是另起就再从要再用III了,还有一个原因:○
5
○
6
进入○
7
○
8
一看既知是前乐句的结尾,I(C)开始吧!○既是乐句的结尾,
就该用终止式了,此处是用半终止。既然有了这个认知,那就看它是否可能是
II
7
(重属)接V(D
7
-G),依这样的分析,II
7的前方可能使用共同和弦吗看旋
7
小节是Am,D
7
,○
8
律的显示,它是Am,是C大调的VI=G大调的II。因此,○
小节是G。
5
从I出发,接入○
6
的Dm
6
似乎用G也行,但音响就生硬了,○/F(II
6
)(○
用II
6
是合宜的。)
7
Am-(接)D7○
8
是G,做成重属的半终止。○
接下来是后乐句,这是个并行乐句的乐段,因此:
?
9
○
1
-○
6
小节相同。只是○
10
○
11
○
12
○
13
○
14
可以与前方○
12
用C(I),○
13
用Em○
(III)互相调换也是可以的。
15
○
16
○
17
该是乐段的结尾了。○
16
用属7接○
17
的C(I)
15
小节,○,再向前看○
用II
6
就与后方连结成为IV(II
6
)-V
7
-I,做成不完全复合终止式,梦见自己亲人去世 使乐段停
止在这里。
17
的最后一拍开始,就进入第二个乐段(B段)从○。
18
○
19
○
20
○
21
有两组和弦的选择:比较阳刚明亮的是○
18
F○
19
C○
20
2拍F,2○
21
C。比较柔和的音响是:○
18
Am○
19
Em○
20
Am○
21
Em。两者均可,请弹拍G
7
○
奏听听音响,加以决定。在光盘为它决定的是后者。
22
○
23
○
24
○
25
因着这是后乐段的前乐句结尾,
25
的乐句往至于:○因此我们是由○
25
是个半终止,结束在V,从此向前推演到○
24
,○
24
的后半正是II
7前推演,○
24
的前两拍做成G/D,这G/D(重属和弦,看看前方可有共同和弦吗有!○
是本调的=新调的。
22
○
23
,
22
用Am,
23
用Am现在再向前推演,○○Em,○(或用二拍Am,二拍Em)
23
配置成F与C。因○
22
是本曲的高潮,这高潮用(但我不主张喜乐赞美主上将○
23
用明亮阳刚的F、C是不合宜的。)了:Am、Em的小3和弦,而将○
26
-○
34
小节是后乐段的后乐句,到这里,配置和弦就都完成了,因后方的○
//
9
—○
17
(A)与○
26
—○
34
(A)此曲是个大的二段式,是AA
/
BA
/,因此,○
完全相同。
再来一首,这首《有一位神》与前方的《耶和华是爱》都是新型的创作诗歌,
但在新型诗歌中,又是“老歌”,是已问世一段时间,能站住脚的,能流传下来
的歌,用它们来作例子是合宜的。
有一位神用C大调4/4(请自行改写成五线谱)
&
^
这是一首AA
/
BC两个乐段的二段式,这样分行的写谱,它的构造就一目了然了。
1
开头是主和弦,I,C。○
2
其实依照传统的观念,依它的旋律看,还该是I,C。但新型的诗歌不循○
传统的使用,将它改用III,Em吧!但能不能用VI呢不能,因旋律的显示不可是
VI,Am。VI固然代I,III也代I呀!用III(Em)试试看,你喜欢两小节都用I(C)
吗改用III后,它的效果是我们喜爱的。
3
用IV(F)或用II
6
(Dm/F)甚至用Dm
7
/F()○,因第3小节在地位上该
是IV(F)了。I(用代用的VI,III)-该接IV了-再接其后方是V-I,是和弦
中规中矩的进行。
4
用V(G)作半终止,这和弦的进行如一条衔接的链子,紧紧相扣。○
$
5
○
6
○
7
○
8
是个并行乐句。
连下来的○
5
再从I(C)开始,如前乐句一样的到○
6
○
7
。○
8
该是乐段的结束了,结束在V(G)作成半终止,乐段的终止经常是用完○
全终止,或转(属)调终止,但用半终止也是可以的。
9
到○
9
○
16
是后乐段,
10
○
11
○
12
是与主题对比的从○后乐段的前4小节,○
乐句,在这里形成一个高潮,是全曲的高潮,我们为其配置的和弦:
(因着光盘所录的进度停在这里,讲义就相随着在此暂停,下一课再继续吧。)
第二十六课各大调副三和弦的配置
接续上一课所授乐曲中使用副三和弦的和弦配置。所采用的都C大调的歌,
以简谱记谱。使用简谱记谱,是由于我们进入音乐领域是从简谱开始,对简谱比
较“亲近”,再者,以简谱表达C(大)调,它的和弦容易解释,容易明白。因
此,所举的《耶和华是爱》与《有一位神》的两首歌都是C大调,都是采用简谱
记谱。
现在,进入本课——是要从C大调进入到各个大调,我们也就必须离开C
大调的“边岸”,进入“水深之处”的各个大调,从和弦的配置到即兴在键盘上
弹奏,为着完美的表达,也就得必须使用五线谱记谱了。
但请允许在讲义上作一个改变,将这首配置了一半的《有一位神》先用C
大调的简谱完成,然后再进入光盘中所录的进度——D大调,用五线谱。茶花怎么养
有一位神的后乐段(后半段)C大调4/4(请自行将简谱译为五线谱)
《
和弦讨论:
&
9
此小节和弦的显示可以是V(G)○,但在学了副三和弦,就可以用III(Em)了。
III比较别致,因此选用了Em(III)。
10
旋律的显示该是I(C)主和弦,但若将第四拍后半拍的i(C)○,解释成为和声
外音(换音),此小节即可成为属和弦,用它的第一转位G/B(V
6
)是使其强
拍的低音与旋律音成为6度音程,效果较佳。
11
由于○
10
是属和弦,V(属)之后别接IV,因而○
11
用VI(Am)○(最后一拍的后半
12
的先来音。拍当成是○)
12
用Dm(II)○,其前方的Am(VI)接Dm(II),这样和弦的进行是优良的连接。
这四小节使用了副三和弦,是新颖的。但在此要提出另一系统的和弦配置:
9
G○
9
的G(V)
10
C○
11
F○
12
G,并且为了美化它的低音,再改成:○○,改成
10
的C(I)
11
F○
12
G(V)或G
7
(V
7
)G/B(V
6
)○,改成C/E(I
6
)○。
12
在曲式上是后乐段前乐句的终止,这样的配置有一个最大的原因,乃是由于○
这个终止是半终止,用属(V)是合宜的。
13
用IV(F)
12
用了属和弦(V)○,用下属和弦在此是丰富饱满的音响。(但若是○,
13
可以改成VI(Am)此处就不可再用IV了,○,其音响就动听了。
14
前半用G,后两拍用C,好使○
15
先用F(或Dm)○,后两拍用G
7
,以接:
16
的C○(I主和弦),而做成F(或Dm)-G
7
(V
7
)-C(I)的不完全复合终止式,
使全曲结束。
好!现在将《有一位神》依课程的进度,改用原调——D大调,并以五线谱记谱。
请把五线谱改写成简谱。
;
(
虽然在讲授副三和弦,都是在C大调中。但在实际的弹奏中,却必须进入G、F、
D、
b
B、
b
E、A……等各调。
在为这些大调配置和弦之前,必须先要熟练的知道它们的音阶,与正、副的
和弦:
例:G大调音阶F大调音阶
GABCDE
#FGFGA
b
BCDEF
它的三个正三和弦:它的三个正三和弦:
(
在光盘上,将G大调、F大调配置和弦略去,直接进入D大调。
先要熟知D大调的音阶:(也已在第三课学过音阶,在此必须熟记)
DE
#FGAB
#CD
(
它的正(大)三和弦与副三和弦:
请试着将《有一位神》这首歌的和弦写出来,现在是由五线谱记谱了,是改
成原调的D大调了!(但请自己配置和弦,尔后再与前方的核对,但不可抄袭。
`
*
为这首歌配置和弦有二个方法:
其一:根据D大调的正三和弦、副三和弦的使用为它配置和弦。
(虽然本课我们已讨论了后乐段的和弦,但仍希望你能根据我们讨论的
思路,练习着自行配置。)
其二:将C大调所完成的和弦,移成D大调。
C大调移高一个全音,就是D大调了。将C移成D,将G移成A,将Em
移成Fm……
¥
#
接下来就是键盘上的弹奏了。在授课的光盘中,曾在钢琴上离谱的即兴弹奏,但
为顾及部分学子反应不及,而在讲义上以谱写出来。(当为弹奏写谱就必须使用
五线谱了。用简谱写伴奏就无法表达了。)以下的谱是最基础、最规则的弹奏
^
,
弹奏说明:
10
小节的A/C,是左手的伴奏部分:强拍的长低音都是和弦的根音,只有第○
#3音#C在低音,使V(A)以第一转位—V
6
呈现。
左手上方的第2、3、4拍,都是和弦音,每一小节的和弦音不要都弹成原位,
若都是原位,就不好了!在和声学上是犯规的。
)
不要前后两个原位相连,要加上转位,使左手的第2、3、4进行平稳顺利。
上谱的弹奏是最基础、最规则的弹奏,在弹奏能力的许可下,大可加以改变:
1
小节改弹成:(注1):还记得在无旋律中所讲授的伴奏音型吗将○
、
其余的小节都可比照着改成这样的伴奏,或别的音型的伴奏。
或是以无旋律伴奏的方式弹奏,均是可以,但必须有较高的弹奏能力与敏锐
的反应。
/
(注2):若是将G(IV)换成Em/G(II
6
),其弹奏则是:
8
是乐段的结尾,故以长音打住。(注3):因○
9
-○
13
另一种和弦的配置:(注4):○A-D-G-A-Bm,但不为其弹奏另外写谱。
请即兴在键盘上弹奏出来。
#10
小节的第四拍,因旋律音是导音si(C)(注4):第○,故左手改弹属7和弦的
另外三个音,以避免重复导音(重复导音在和声学上是不允许的。)但若避免不
及,而左手也弹了导音,因发生在内声部,又是个短音,就任它发生吧!
15
小节,
16
的主和弦I。(注5):第○是乐曲的完全终止式,必须是属(7)和弦接○
因此那个切分音的mi(
#F)就将其解释成III
6
吧,III
6
包含在V(属和弦)之中
就可以了。它弹奏起来音响很好,不会不协和。
'
再来一首歌练习配置和弦。这首歌叫《除你以外》,是《喜乐赞美主900首》的
201首,是首广为人知的新型诗歌,请你练习着为它配置和弦。
在配置和弦前,先多唱几遍,以熟悉这首歌的旋律;深入的说,练习着在旋律中
产生出和弦的音响,因和弦是随着旋律产生的,和弦配置久了,就能随着旋律得
到音响了。
请容再提醒一次,加上副三和弦的配置,必须:
1
根据理论上和弦的进行——代用的法则,○开头结尾的主和弦,终止式的使用等等。
2
依据旋律对和弦的显示,必须弹,听,培养耳朵对音响效果的建立。○
好,现在面对这首《除你以外》的曲子:
把此曲前半(前乐段)所配置的和弦写出来,逐节的加以讨论:
;
…
和弦讨论:
1
开头是主和弦是可以确定的。○
2
用Bm(VI)○,看这小节的旋律该是Bm(VI),但能不能前半用G,后半才用Bm
呢它的旋律似乎可以前半是G(IV),后半是Bm(VI)。但在“地位”上,这小节
该是用Bm的,因和弦的进行的架构是I-IV-V
(7)
-I。若用VI(Bm)就跟在I
(D)后,而成为I的代用:I(D)-VI(Bm)-再接IV(G)-V(A
7
)-I。因
此,第2小节该是VI(Bm)的位置。
3
用Em但我们认为用Em/G(II
6
)更合适,因II6更像IV的音响;再者II
6
的强○
拍与旋律成6度音程关系,效果较佳。
|
4
用A
7
与AA
7
与A同属V级属和弦。A
7
(D
7
)的动感多。A(V)较稳定。但在此○
本小节的后半,就旋律看是否可用I(主和弦)或用III(
#Fm)在V
7
(或V)的
后方接I(D)或III(
#Fm)都似乎是可以的。因此,我们在光盘上讨论了用I,
或用III。但实际上有个问题,要在讲义上加以深入讨论——本小节是前乐句的
结尾,是该使用半终止式。因此停在V(或V
7
)是对的,因停在V是半终止的结
4
的后半一定换个和弦,就换成I束,有完满感。若是○II(
#Fm)吧!若是用I(主
和弦),音响就差了。
5
、○
6
是并行乐句,因此与○
1
、○
2
相同,分别用D(I)与Bm(VI)○
7
也将Em(II)改成Em/G(II
6
)○
8
是乐段的结束了,○要用完全终止。因此要用A
7
或A,接后方的I(D)主和弦。
在此,请容解释一个问题,乃是单看本小节前半的旋律,不该是当使用
II
6
或II吗怎么会用属(V)或属7(V
7
)呢在此,我必须要强调,完全终止式是
V(V
7
)-I,主和弦的前方必须是属(或属7)和弦。因此,这26的6,在光
盘说不用理它,其实在和弦上可将它解释成是属9和弦,而非II或II6。请弹奏,
加以比较即知。
9
小节。
10
-○
17
就留待你在光盘上的授课,此曲只讨论小花园设计 到前乐段的第○后方的○
9
小自行配置和弦了。请你根据以上配置和弦的教导为此曲写出一切的和弦。前○
9
-○
17
请自行配上和弦,节根据我们所讨论的,改成我们的所配置的和弦。后乐段○
并与下方所附的答案核对,但只准核对不准抄袭。
10
D○
11
Bm○
12
Em/G,Bm○
13
A○
14
D○
15
Bm○
16
Em/G,A
7
○
17
D)(○
再来一首歌,是美西洛杉矶地区的乐团叫“赞美之泉”的所创作的歌,目前已为
接纳新歌的华人教会颂唱,歌名是《爱喜乐生命》(《喜乐赞美主900首》的
391首)4/4拍F大调。使用F大调,是因为我们对F大调比较熟知,比较能
掌握F大调的副三和弦,而且此曲旋律对和弦的显示中规中矩,适合作为配置和
弦的练习。
/
现在,把这首歌写出来,请你为它配置和弦(虽然在光盘上已经讨论过,但希望
你能藉所学自行配置和弦。)
$
1
-○
8
是前乐段,是并行乐句;○
14
—○
22
是此曲的曲式是有所变化的二段式,○
9
-○
13
只是插入的乐句,像是两个乐段后乐段,也是并行乐句。两个乐段中间的○
之间的“桥”,将前乐段导入后乐段。(别忘了,讨论曲式是为了使用终止式,终
止式将乐曲分出段落来,使音乐有结构、有组织。)
现在我们来分析、配置本曲的和弦:(请原谅我不再理会,诗本上的和弦是
编者配置的,还是原著赞美之泉配置的,我们完全根据学理与音响来为它配置和
弦。)
1
F(I)开头当然是主和弦,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本小节的后半可用Am(I○II),
III代I,音响漂亮,比全小节都用主和弦(I)有味道。
bb
2
前半可用B(IV)○,接后方的I(F)或I
6
(F/A),但前半使用II
6
(Gm/B)也
是很好的选择。前半的旋律摆明了是II
6
代IV,再接后方的F(I)或F/A(I
6
)。
3就不好接了。提醒你,别用V(C)呀!用了V后方的○
3
前半就旋律看可用IV○(
b
B),也可用VI(Gm),但本小节的后半,却摆明是I(F)。
因此,前半用VI(Gm)就不合适了,因VI是I的代用,将VI放在I前是不合适
的。所以,本小节前半要选择IV(
b
B),以接后方的I(F)或I
6
(F/A)(用I
6
可使低音与旋律成3度音程,这是好的。)
'
4
前半是G
7
(II
7
)○,接后半的C(V)。这样的使用,乃是由于此处是前乐句的终
止,使用的是半终止。(还记得半终止式是X(任何一个和弦)-V吗当是任何一
个和弦时,则可考虑是否可使用重属和弦)。此处正是II
7
(重属)接属,故本
小节是G
7
-C
在这里要打住,谈一个要紧的问题,在《喜乐赞美主900首》中,本小节所
使用的和弦乃是B/G与C。这个B/G与宋大叔坚持该使用的重属G
7
不同。B/G
是什么呢
依照我们前方所授的课程中,
b
B的和弦的转位该是:
b
B/D(IV6)第一转位、
b
b
b
b
B/F()第二转位,那么
b
B/G是什么呢依和弦的写法该是G的低音,
b
B的和
弦:
这个
b
B/G是II
7
的音响,它与G
7
(II
7
)的构造不同,音响也不同。请弹奏
比较G
7
-C,与
b
B/G(II
7
)-C的音响,才知道这个半终止的地方,该是用重属
(II
7
)接属和弦(V)。因此,此处该是使用重属和弦做转属调的处理。这个B/G
不管是原作者写的,或编诗本的配的和弦,都不及使用重属和弦好。提醒我的学
生们,使用重属和弦。
¥
b
(在光盘中宋大叔称II
7
为是错误的,是个口误,必须声明、更正,向
您致歉!)
接下来:
5与○
1
同,用F(I)与Am(I○II)。
b
6
用II
6
(Gm/B)与I(F)○
bb
7
、○
8
小节是乐段的终止了,要用完全终止式,○
7
的前半用B(IV)或Gm/B○
8
的I(F)主和弦,将它做成IV(或II
6
)-V
7
-I(II
6
),后半用C
7
(V
7
),接○
的不完全复合终止式。
7
小节后半的,就旋律看怎么可能是V(C)或V
7
(C
7
)在此,要解释第○
呢但,就和弦的地位看,此处是完全终止式,它必须是属(7)和弦。因此,的
旋律音也不理会,宁可当成是III
6
来解释(或当成再接V
7
来解释),也不可
更换别的和弦。
8
小节的前乐段,
9
以后到曲末的○
22
小节,在光盘上,和弦的配置就做到第○自○
放手由你自行配置和弦了,你要听、要试,根据我们所学的法则配置和弦了。
1
-○
8
小节依我们讨论的把和弦写上,
9
-○
22
在自己配置完成后,先将○自○与
下方的答案核对,容许你可以与下方的答案不同,但不准抄袭!必须自己写!
9
-○
9
用Dm(VI)○
22
和弦答案:○
10
Am(I(○II),用VI、III比较幽暗,以衬
bb
11
的明亮,○
11
可用B(IV)
12
、○
13
用C,这是半终止,要托○,或用Gm/B(II
6
)。○
12
的前半用G
7
(II
7
)接后半的C与○
13
的C。用V(属和弦),你也可在○
b
14
用F
15
用VI
16
或用B○(I),让它明亮。○(Dm)跟随。○(IV),或用Gm均可,
17
一定要用V(C)但IV明亮,II较幽暗。○,因此处是半终止。
~
b
18
与○
14
同用F(I)
19
用VI
20
用B或II
21
的C(V)或○,○(Dm),○(代IV)以接○
22
用F,使○
20
、○
21
、○
22
做成不完全复合终止式。C
7
(V
7
)。○)
作业:为下方的诗歌配置和弦,并弹奏之。(一定要能弹奏,依和弦弹奏,不依
靠写谱)
(1)耶和华是爱(先将前方C大调的移为
b
E大调,以五线谱将全曲写出,
然后为其配置和弦,可参考C大调的和弦。)
.
》
(2)耶稣,我爱你
、
[
(3)若
!
(4)吹进我
…
(5)再一次更新我
|
,
(6)有一天
^
,
和弦答案:
当你配置和弦,再次交代,请随着我的思路、观念、所用的正三和弦及代用
的副三和弦、和弦的连接法则,再次交代,乐句、乐段的判定,终止式的选择……
再者,你必须试听(所配置的)音响,建立音响效果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允许你有不同的配置,不一定要与和弦答案完全相同,但欢迎你比较一下自
己的配置与答案之不同。
(1)耶和华是爱:
bbbbb
1
E○
2
Cm○
3
Fm/A○
4
Gm(或E)○
5
E(或Gm)○
6
Fm/A○
(
bbbbb
7
Cm,F
7
○
8
B○
9
E○
10
Cm○
11
Fm/A○
12
E○
13
Gm○
14
Fm/A
○
bbbbbb
15
A(或Fm/A)○
16
B
7
○
17
E○
18
Cm(A)○
19
Gm(或E)○
bbb
20
Cm(或A)
21
E(Gm)○
22
Cm,Gm○
23
Cm(或A)○,
b
B
7
○,Gm
24
Fm/A(或B/F)
25
B○,F
7
○
9
-○
26
-○
34
的和弦与○
17
相同。○
bbb
(2)耶稣,我爱你:
1
C○
2
F○
3
Am,
4
G
3
F,
4
C)
5
C○
6
F○
7
C/G,○D
7
○(或用○G7○○
8
C○
9
Am○
10
Dm
7
/F○
11
Am,D
7
(看旋律的音si不该是D
7
,但这G
7
○
个位置是II
7
(D
7
)的位置,将这个si音解释成是III
6
,III
6
可包含在V
(7)之中,
12
G○
13
Am○
14
Dm
7
/F因此用II
7
(D
7
)接V(G)。○
15
C/G,G
7
○
16
C○
(3)若:
bbbbb
1
B○
2
Gm○
3
E○
4
B○
5
Cm/E○
6
B○
7
Cm○
8
F(○
7
○
8
本该都○
7
先接II
8
的F(V)是V(F),做成半终止,将○(Cm)再接○,是个新颖的处理,
bbbb
9
B○
10
Gm○
11
E○
12
B○
13
Cm/E○
14
F
7
你当模仿着使用。)○
~
bbbb
15
B○
16
B○
17
E○
18
Gm○
19
Dm○
20
Gm○
21
E○
22
Gm○
23
C
7
○
9
-○
24
F○
25
-○
32
与○
16
和弦相同。○
(4)吹进我:
此曲的小节要从开头(虽有二分休止符的小节)算起,俾使主和弦出现以确
定调性,并且,旋律虽然休止,但左手的低音仍要在强拍先弹8度的主音:
若是你的键盘能力不够,可先将4/4弹成2/2拍,以免三连音当二拍的
节奏分不均匀。
《
1
E○
2
A,Fm○
3
B,E○
4
Gm○
5
Cm○
6
Fm○
7
B
7
○
8
E○
9
E(做成不完全终止)○
10
A○
11
B○
12
Gm○
13
Cm○
14
Fm○
15
Fm/A○
#16
B
7
○
17
E○
18
Fm○
19
B
7
○
20
E○
(5)再一次更新我
此曲开头的小节,只有三拍,左手的伴奏可以从次强拍(第三拍)开始弹奏:
,
若是加上前奏,则可弹成:
#
此曲是典型的I-IV(或II
6
)-V-I的和弦进行,依循着这个和弦系统的
进行就是很好的音响。
1
G○
2
C(或Am/C)○
3
D
(7)
○
4
G。再起的○
5
G○
6
C(或Am/C)○
7
D
7
○
8
G也与○
1
○
2
○
3
○
4
相同。○
9
G○
10
Am/C○
11
D
7
○
12
G也是如此。○
13
G○
14
Am/C○
15
D7○
16
G还是循着I-IV-V
(7)
-I进行。○
1
-○
8
就构成A-B-A的典型三段式。.回到来头,再从○
/
(6)有一天
本(词)曲的作者盛晓玫是旅居美国的极具音乐才华的作曲人,其旋律与歌
词流畅自然。此曲为现代诗歌中的佳作,为多人所诵唱。
本曲以A大调记谱,是便于吉他的弹奏(吉他弹升记号的调较容易弹奏),
为着练习,我们将其用
b
A大调。
bbbbb
1
A○
2
Fm○
3
Cm○
4
E○
5
Fm○
6
Cm○
7
D,A○
8
E和弦:○
)
b
b
b
b
b
9
A○
10
Fm○
11
Cm○
12
E○
13
Fm○
14
Cm○
15
Fm,B
7
○
16
E○
17
E,
○
bbbbb
18
A,Bm/D○
19
Cm○
20
D○
21
E○
22
Fm○
23
Cm,Fm○
24
Cm○
bbbbbb
25
E○
26
A,Bm/D○
27
Cm○
28
D○
29
E○
30
Fm○
31
Cm,Fm○
bbbb
32
Bm/D,E
7
○
33
A○
第二十七课中国旋律的和弦配置
本课的内容共有两部分,先是如录像中的,沿用西洋音乐所使用的和弦来配置和
声。但在讲义中又加上了笔者所创制的中国的和弦。
首先,我们从中国的旋律说起:
旋律的构成是音阶,由音阶生出旋律。因此,研究中国的旋律就必须从音阶着手。
中国根据三分损益法的推算,是五声音阶,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
#
在光盘上,宋大叔指明,只要连接这五个音,不管你如何任意连接,都能得
到中国韵味的旋律。
但是根据宋大叔的研究(发表在《中国音阶的调性与和声》一书中),中国
的音阶却并非是五声音阶,而是
五要音二次音的七声音阶,
这五要音是宫、
商、角、徵、羽五个音,再加上变徵(
#4)与变宫(7)二音,而形成的七声音
阶。
这个五要音二次音的七声音阶,才是中国真正的音阶。(在《中国音阶的调
性与和声》一书中均有述及与佐证。)
以上是形成中国旋律的固有音阶。
至于中国音乐的和声,迄今都是取自西洋音乐的和声。
清朝末年,西洋以其船坚炮利,敲开了中国固步自封的大门,将视为夷狄之
邦的西洋文化引进中国,其中宣教士带进了具有和声的西洋音乐,(虽然远在唐
朝基督教已传入中国,但在音乐上的影响却是在清末发生。)使中国本来只有单
音的旋律,也加上了和声的使用,以至于开始研究西洋音乐的乐理——音阶、和
弦、和声。
这么一来,相随的问题就来了,所用的和声是关于春节的开头 什么和声呢是直接采用西洋的
和声;须知西洋和声是依据西洋的音阶构成的,它的音阶有主,有从,主音有其
相随的属、下属的五度关系,它的和弦结构,以主音与主和弦为中心,其属与下
属偕其代用和弦拱托着主音与主和弦,因而确定了西洋的调性,构成完美的和声
体系。
因此,西洋音乐是由音阶产生旋律,旋律显示和弦,而和弦支持旋
律,和弦的连接支配了旋律的进行。故此旋律与和弦是一体的两面。
举个例子来说:五声音阶就构成中国的旋律吗
¥
这是世界闻名,叙述离别的苏格兰民歌。
这首歌只用了五个音,没用4(fa)也没用7(si),只用这五个音就是五声
音阶了吗不,不是!
就它的和弦看,此曲的和声(和弦)完全根据西洋的七声音阶建立的,其开
头的主和弦、其和弦的进行,以至于结束的终止式都是西洋音乐的和声体系。因
此,此曲虽然只用了五个音,但仍是七声音阶的结构,其和弦仍是根据七声音阶
建立的和声体系。
谈论这个问题,并非是只为了探讨较深的音乐理论,而是为了引导我们对音
乐理论有一贯而正确的认识。就拿认调来说,就是一个实际的例子。
宋大叔:这首曲是什么调什么大调什么小调对一个初学者来说,最先的回答乃是:
看它结束的音,乐曲结束在1(do)的就是大调,结束在6(la)的就是小调。
进一步的问题就来了,结束在5(sol)的呢结束在3(mi)的呢宋大叔接续的回
答:你要会看和弦,乐曲开头是主和弦,结束也是主和弦。大调的主和弦是1,
3,5。小调的主和弦是6,1,3。乐曲结束在3(mi),要看这个3(mi)是1,3,
5的3(mi),还是6,1,3的3(mi)若是1,3,5的3(mi)则是大调,若是
6,1,3的3(mi)则是小调。乐曲结束在5(sol)的呢要看这个5(sol)可是
1,3,5的5(sol)吗若是,则是大调。
宋大叔极力反对的是简谱记谱都是用1=X(1=C,1=F,1=
b
E……)的写法,
12年前返国之初,见所有乐曲,凡是简谱记谱的都是一律如此标注调名,并有
一位高中的资深音乐老师向我抗议,这仅是为标明乐曲的音高而已,而不是为了
别的。但这么一来,大小调都不分了,当然也就连带着何为主音与主和弦都不管
了,其后相随的和弦就都完全抹煞了。宋大叔写过一篇论文,名为《穿裤子的都
是男人吗》(此文发表在宋大叔圣乐事工网站上),以讽国内的音乐学者们,这么
重要的问题,竟然等闲视之,竟然无人看重。
经过以上的讨论,西洋乐曲的调名与调号都能清楚的掌握了。
主和弦开头(1,3,5的是大调,6,1,3的是小调)(或有以属
(7)
和弦开
头的,属
(7)
和弦开头的乐曲,常是不完全小节,自弱拍开始。),主和弦结尾(乐
曲结束在1,3,5的是大调,结束在6,1,3的是小调),乐曲结尾是主和弦。
若是再仔细一点,其倒数第二个和弦,则必须是属或属
7
和弦;属(属
7
)接主
和弦就是标明调性与调名的最好明证。(或许也有下属和弦接主和弦的变格终止
(又称教堂终止)。)
(虽然西洋音乐也有小调(平行小调,或关系小调)开始,大调(平行大调
或关系大调)结束的,但其调性与调名,在和弦的表达上却都是一目了然的清楚。)
在本课探讨中国旋律配和弦之前,先谈了西洋音乐的音阶与和弦,谈这个问
题的目的,是为了要使我们知道,西洋音乐由主音
、
到音阶结构
、
形成旋律到和
弦的建立(做成和声),是一个完全的体系,这个体系完全而紧密,使我们对此
有深刻的认知。
@
但中国旋律的音乐呢是什么调呢主音是什么音呢是什么音阶呢更别谈用什
么和弦了我们在清末民初仍是单旋律的音乐呢!
是西洋音乐的“入侵”才唤醒了我们——“要用和声呀!”但用什么和声呢
直接把西洋的和声“搬”过来用吗西洋文化的接纳,中国人就跟着穿西装了,留
洋人的头了,喝西洋的咖啡了!音乐也就用了西洋的和声(和弦)。
须知:和声(和弦)是建立在音阶上,西洋的音阶有其特性与调性,西洋的
和弦是根据其音阶的调性建立的,中国的旋律直接采用西洋和弦那算什么呢西洋
佬戴个瓜皮帽,穿个长袍马褂就能像个中国人吗!
因此,要有深入的认知,确立中国的音阶,然后研究中国的音阶,创立表达
中国音阶的和弦,才是真正的为中国旋律配置表达中国风味的和声。
实际的问题来了,必须矢志于中国音乐的研究,以创制中国的和声体系。在现实
中,一个青年人吉他一弹,信口一唱,随着时下的西洋歌曲的感染,有谁还拘泥
在中国的五声音阶,或是宋大叔制定的五要音二次音的七声音阶
时至今日,固然也有“刻意”的使用五声音阶做成中国旋律,但在旋律中,年青
作曲者特别是流行音乐的作者,受了西洋音三年级演讲稿 乐的熏陶,自由的将7(si),4(fa)
这两个音使用在中国韵味的旋律中。先是用7(si)这个音,最先这个音用的不
多,而且把它放在和声外音的位置上,以减少冲淡中国的韵味,像在光盘上所举
的例子:
赞美诗歌1218首的1062首《我荒漠的甘泉》(此曲原为
b
A大调,在光盘上写成
简谱)
(此曲用了两个7(si)都是用在弱拍,当作和声外音处理。)
(
再来一首:《中国的早晨五点钟》(小敏的作品,迦南诗选)
?
17
与○
25
小节)小敏这首歌也是使用了两个7(si)(在○,其实这两个7(si)
该视为是同一个位置,都是用在弱拍,当作和声外音处理。
这两首歌所用的7(si)对于中国旋律的表达并没有什么影响。
还有,《中国的早晨五点钟》这首歌也“采用”了西洋的曲式,它是非常完
整的二段式。我说她是“采用”并不标示她是研究了西洋的曲式学,而是西方的
传统圣诗唱多了,并行乐句很自然的成为她旋律的表达。因此,她信口唱出来的
旋律就暗合了西洋的规则。
宋大叔要提出另外一首中国旋律的诗歌来,它也是在五声音阶中加了7(si)的
音。它是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我心旋律乐团”所创作的《耶和华是爱》,此曲所
18
与○
21
小节,
22
小节的,
22
小节的这个7用的7(si)在○另外还有一个是在○○(si)
可以理解为和弦音了。当它在和声上有地位的时候,它就冲淡了五声音阶的韵味。
(请参考前方第二十五课169页的此曲)
但这个7(si)在和声最有地位的乃是因在完全终止式中的那个V(特别是V
7
)
所含有的7(si),这个7(si)决定了调性,也带入了西洋音乐的成分,冲淡了
中国音乐的五声音阶的韵味。以上的三首歌,都似乎是在乐曲的结尾处“刻意”
的避开了这个7(si)音(我说它们是“刻意”,应该是认定不把这个7(si)用
在旋律中,以避免影响更多的中国韵味。)。
另一个出现在今日的中国旋律中的音就是4(fa),这个4(fa)对中国旋律
的特性形成更大的冲击。宋大叔发现,在中国的清乐音阶中有这个音——这个音
在古籍中称为:“龢”。中国的清乐音阶乃是:
这个清乐音阶的由来一点也不难解,它是将:
%
重新排列立即就成了古籍中的清乐音阶了:
虽是如此,但我们却完全不能说,这个4(fa)的使用是出自中国固有的清
乐音阶。我们只得承认,这个清乐音阶——与西洋的大音阶相同的音阶,完全是
受到西洋的影响。
一个身为现代的青年爱乐者,接触了西洋音乐,相随的西洋音乐的大音阶,
就进入其音乐的领域,在中国学校的音乐教育中,何尝不是引用西洋音乐的歌曲、
乐理,乃至于音乐专业的领域,沿用西洋音乐的和声学、曲式学。因为中国音乐
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因而只能传授外来的西洋音乐。
此时中国的五声音阶已无法固守,必须是更新,迎向新的中国音乐观念,7
(si)、4(fa)来了,年青的作曲家用了,不是研究了中国音乐而后使用的,而
是随着对音乐的喜爱,自由的接受了,表现了,就这么用了,引导中国音乐这么
走的,不是学院派的学者们,不是音乐殿堂的严肃音乐,而是时下的流行歌的作
曲者,引导着群众,或是完全不顾中国音乐的本质,或是加上7(si)、4(fa)
成为有中国韵味的新歌。
请看这首《爱喜乐生命》
12
小节,这首歌开始的乐段是中国的五声音阶所构成的旋律,到了第○7(si)
的音就来了,而是摆明了乐句的结束是用半终止的属和弦。(此曲在第二十六课
181页,请自行参考。)
14
到○
22
小节就是用了有7而后乐段由○(si)、4(fa)的七声音阶了,7(si)、
4(fa)这两个音我称它们为“动音”,带出了生动与活力,与前乐段对比。
你能接受这样的中国韵味却加上七声音阶的旋律表达吗
不管你是否接受,年青的作曲人就是这么作了,就是带着中国音乐向前迈了
一步。
宋大叔未把此曲列在本课,是因为在曲式上、在和弦的连接上、在终止式的
使用上,都是用的西洋音乐,连那个半终止也使用了重属和弦;因旋律的表达也
不忌讳了。
以上所谈,都是旋律的改变,这是西洋文化向东方形成的影响,是个巨大的
潮流,谁也不能(也不必)返其道而行的抵挡。
}
至于和声呢我们中国没有属于自己的和声,都是沿用西洋的和声,(虽然也
有有识之士,在为中国制定和声,但迄今却均未获共识。)在这样的情形下,要
依靠什么法则来规范和弦的配置呢中国音阶是什么呢其音阶的特性是什么如何
依其调性建立和弦呢
因此,宋大叔放弃西洋的和声体系,不管和弦的法则,只说了一个意见——
依旋律的显示,选择你认为好听的音响,来为中国旋律配置和弦吧!西洋和弦的
法则可作为参考,但不必受限于他们的法则。
在光盘上为第一首歌《我荒漠的甘泉》配置和弦时,宋大叔强调:“别用重
属和弦”,因为属和弦(特别是属7和弦)有7(si)也有4(fa),这两个音的
出现是会影响中国的风格的,但在旋律避开这两个音的出现,在和弦中也能避免
吗因此要别用重属和弦,因重属和弦又包含了属调的这两个“动音”。
但当面对第二首歌《中国的早晨五点钟》,问题就来了,小敏循着她所唱过
8
小节的前乐句,写了个非常西化的的多首诗歌,写了个西洋的并行乐句,在第○
半终止,这个半终止在旋律上是典型的重属接属,不用重属吗除了用重属没有一
个和弦能与它相比拟的。怎么办呢用吧,这个中国旋律已经是采用了西洋的法则
与音响了。这就是现代的中国旋律中要置入的西洋音响。
好!现在就依旋律对和弦的显示,为这首歌配置和弦,请您弹奏,听其音响;或
是您也可有别的和弦配置,但要求有良好的音响效果项目摘要 即可。
(1)《我荒漠甘泉》的和弦:
1
C,Am○
2
G,Am○
3
C○
4
G○
5
C,Am○
6
Dm,C/E○
7
Am○
8
C○
9
Am○
10
Dm/F○
11
G,C/E○
12
Dm/F○
13
Am,F(或G)○
14
C○
请容我对以上的和弦配置提出些讨论:
2
的后半到○
3
,○
7
到○
8
都是VI在先,I(主和弦)在后,这是西洋和声在○
的规则认为是反置的,但在中国旋律中,我们就任由它这样使用吧。
4
用V(G)在此是否可改成别的和弦呢像用III(Em)○。若是我们把4小节
连起来唱唱,就发现此处是前乐句的结尾,用个半终止吧!因此用V(G)还是
很圆满的。
~
6
的后半我改成了C/E(I
6
)○,因II(Dm)接I(C)的音响太硬,在和声学
上是平行5度,不佳,用1
6
(C/E)就好。
10
在光盘用的是II(Dm)○,但在讲义上将它改成II
6
(Dm/F),与第三拍的i
(C)音连接,将它当成(Dm
7
/F)。
12
的旋律用Dm/F,就将这两个旋律都包含在和弦中了,因此将V(G)改成○
Dm/F。
13
到○
14
是乐曲的结束,○该用完全终止式了,用完全终止,当然就是V-I了。
13
的后半用F
14
但能不能○(IV)呢IV接I是变格终止呀!你可试着采用。若看第○
小节的音,该是Am的和弦(小调的主和弦),是否可作小调的结束呢我们可有多
个答案。但在此我们还没有学过小调,就先作V-I或I-VI的终止处理吧!
(2)《中国的早晨五点钟》的和弦:
1
C,Am○
2
Em,Am○
3
Dm
7
/F(在授课中用的是Dm)○
4
G○
5
Am○
6
○
7
C,D
7
○
8
G(在授课中只作到第8小节).○
9
C,Am○
10
Em,AmEm○
11
Dm
7
/F○
12
G○
13
C,Am○
14
Am○
15
G/D,D
7
○
16
G○
17
Am○
18
F○
19
C,○
20
C○
21
Dm/F○
22
Am○
23
G/D,D
7
○
24
G○
25
Am,Em○
26
F○
27
C,G/B○
28
C○
29
Dm/F○
30
Am○
31
F,G○
32
CG/B○
30
小节:这个不该是两个和弦怎么只请容我在此解释第○
用一个和弦-Am呢对后方的5、3二音要怎么解释呢在这个里我要铺一个“路”
-我将它作成具有中国风味的:与的和弦。
`
作业:请将下面的四首歌配上和弦并弹奏之:
(1)摇啊摇(喜乐赞美主900首的126首)
、
(2)上山,下山(赞美诗歌1218首的830首)
{
(3)耶稣爱你(喜乐赞美主900首的123首)
此曲开头是6(B),请用Bm的和弦(Bm是B小调的主和弦),在中国旋律当
称为“羽”调式,而结尾在1(do),视为是D大调,但在中国旋律当称此曲是
“羽起宫终”的调式。在以下的内容中给予解释。
[
(4)为了生存(赞美诗歌1218首的776首)
(
?
以上的四首作业,请你自行配置和弦,你有自由的选择空间,故不再设置答
案。
…
以上用了不小的篇幅,阐明西洋音乐的音阶与和弦有合一的调性、合一的体
系;也阐明了中国音乐是以不同的音阶,而使用西洋的和弦作成和声是不合宜的。
单单指出用西洋的和弦配置中国旋律的不合宜,并不能作为目的,真正的
目的该是研究中国音阶的调性,创制中国自己的和弦体系。
从查考古籍,到制定音阶,研究其调性,而产生和弦,宋大叔经历了十多年
的时光,写成《中国音阶的调性与和声》一书(见宋大叔圣乐事工网站)
在此,不对此书做学理的深入探讨,只把其中要紧的和弦介绍给我的学生,
作为配置中国旋律和弦的使用。
一、以五要音二次音的中国音阶为基础,建立了三个主要和弦:
其音阶:
其三个主要和弦:
)
由于西洋音乐的影响,而使中国固有的清乐音阶浮出台面,而衍生得龢和弦:
因此,我们有了四个构造相同,成为中国固有的五度相生而得的和弦:
为便于表达,给它们起个“洋名”:F
6
、C
6
、G
6
、D
6
'
将它放在五线谱上,以(是琶音(Arpeggio)的弹奏,是快速、均匀的,
由低音到高音逐个的弹上去,弹过的音要按其时值一同结束,并使用延音踏板-
pedal辅助之。弹成:)弹奏,以试听它们的音响:
这三个和弦与衍生出来的龢和弦真有中国的韵味。
现在请容说明,创制这些和弦的理由:
(1)就音阶的结构看,中国是宫徵合一,也就是主属合一的。一个音阶中
有两个主音,一个是宫(西洋的主音),另一个则是可以称为副主音的徵(西洋
的属音)。
这是由于中国的音阶含有两个导音——变宫(si)与变徵(
#fa)所致。变
宫拱托“宫”(do)成为主音,而变徵拱托“徵”(sol)成为另一个主音。
因此,中国音乐常有乐曲“宫起徵终”,乐曲就停在徵(sol)了。
;
茉莉花:
满江红:
(2)就旋律的分析,中国是大、小调合一的,在宫的和弦中,常出现羽(la)
音,而在羽的和弦中,常出现徵(sol)音。
紫竹调
&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因此,中国旋律有些是宫起羽终,也有羽起宫终。
中国古琴曲(圣诗的真美歌)
、
小黄鹂鸟儿
现在说说:宋大叔起初所制定的和弦,就是因中国的大小调合一,而做成:
——宫(C
6
)的和弦,乃至于徵(G
6
)、商(D
6
)、龢(F
6
)的
(3)既然有宫起徵终,就必须要有徵的属和弦。因此,要有商和弦(D
6
),
若无商(D
6
)和弦,就不能表达徵的调性了,因此,要有:
以此,衍生推出:龢(F
6
)和弦,有了龢(F
6
)和弦,其属的关系则是:
接下来,我要主动的打个岔儿,谈谈中国调的调名:
不少的人问宋大叔,停在1(do)的是大调,停在6(la)的是小调,那停
在5(sol)的呢停在3(mi)的呢还有停在别的音,都是什么调呢
宋大叔一般的回答乃是:你要看结尾的和弦,大调的主和弦是1(do)、3(mi)、
5(sol),乐曲停在(1(do)不用说了),停在3(mi),或停在5(sol),若是
它是1(do)、3(mi)、5(sol)的3(mi),5(sol)则是大调。若是乐曲结束
在
6(la)、1(do)、3(mi),小调的主和弦,即使是1(do)、3(mi)也是小调。
但许多的时候,提问的人并不辨识哪些歌是西洋调的,哪些歌是中国调的,就是
一看就问,岂不知中国音阶的特性是宫徵合一的,大小调合一的,故形成有的曲
——中国旋律的乐曲有宫起宫终,也有宫起徵终,或徵起角终;有宫起宫终,也
有宫起羽终,有羽起羽终,也有羽起宫终。
你要怎么为这样的定调呢目前你就依西洋的五线谱,来为它命名吧!并在括号中
加注“起、终”的名称。
如:茉莉花:定名为F大调(然后注明是宫起徵终)
满江红:G大调(宫起徵终)
中国古琴曲:C大调(宫起羽终)
小黄鹂鸟儿:C大调(羽起宫终)
还有人问:停在2(re)的是什么调呢怎么解释呢问的人并举出实例来: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在诗本上订为是C大调
此曲不是结束在2-,而是结束在6-,或开头可说是C大调的宫起,但
.
旋律进行后,特别是在22小节后,已经由宫进入龢了(也就是徵与宫的关系),
这是中国音阶双主音形成的特色,所以后方是113|22|3535|66|……
......
到最后是3232|35|6-‖是龢的羽调(小调),是西洋音乐的D小调。
..
现在,回头,来谈由宋大叔制定的和弦来配置中国旋律
(一)和弦的转位与名称:
(二)弹奏的音型:
(1)音型1:(要加延音踏板,每小节用一次踏板)
(2)音型2:(加踏板,每小节用一次踏板)
说明:甲:强拍固然可用C
6
(F
6
、G
6
、D
6
)的根音,当然也可用3音或5音
做成转位。但在此特别列出6度音为低音(C
6
/A)是表示当旋律有羽(小调)
音响时使用C
6
/A。
乙:这些和弦有中国韵味的特色,就在于5度音与6度音的同时出现。
第3、4拍一定包含5度音与6度音在一拍中出现。
(3)音型3:
说明:强拍的低音,也可做转位处理,至于后方的各个半拍,你可自由的选
择别的音,用4度、5度的分解和弦即可。
(3)音型4——使用于无旋律伴奏:
(三)实际的和弦配置与弹奏:
以《摇啊摇》为范例:(右手弹,左手可分别选择音型1,2,3)
无旋律伴奏的弹奏:(只写四小节,其余的比照着自行完成。)
别的调(别的调的歌),请自行推演。
例上曲:(一个b调——F调的宫调)
宫:F
6
,其转位:F
6
/AF
6
/CF
6
/D
徵:C
6
,其转位:C
6
/EC
6
/GC
6
/A
商:G6,其转位:G
6
/DG
6
/E
龢:
b
B,其转位:
b
B
6
/D
b
B
6
/F
b
B
6
/G
自行选择配置和弦,决定是否转位,并自行弹奏。
以上宋大叔所制定的和声体系,实乃初创,有also同义词 待有心学者给予指导、斧正。
;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22:44: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4989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