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棋仕女图

更新时间:2023-04-15 19:05:28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5日发(作者:劳务税率)

唐代女性面部化妆特点

楚晓娟

【摘要】Thesociety,culture,time,thecosmeticartnteredintoan

unprecedenteddevelopingepochaswellasthepoetryandcalligraphy

gzhuang(adornmentofsunglow

red),luomeizhuang(adornmentoffallingwintersweetblossom),shishi

zhuang(nowadaysadornment),thethreekindsoffacialadornments

'ssignif曹全碑全文 icantto

understandingtheethosofChineculturaltradition,broadening

perspectiveandthinking,enrichingesthetictaste,andpromotingesthetic

valuebylearningand车位租赁合同 rearchingoftheculturalheritage.%在唐代妆饰艺

术中,面部化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斜红妆""、落梅妆""、时世妆"等三

种不同的面部妆型,表现出唐代面妆艺术浓妆重抹、娇艳夺目,雍容华贵、富丽堂皇,

张扬个性、展放生命力,民族融合、文化兼容的特点。唐代女性面妆艺术从另一个

侧面反映了唐朝开放包容的精神面貌。

【期刊名称】《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25)004

【总页数】4页(P65-68)

【关键词】唐代;女性化妆;面妆艺术

【作者】楚晓娟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120.9

唐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唐好看的男生照片 代不但国势强盛,经济发达,社会风气开

放,文化艺术也空前繁荣和昌盛。当时,不仅诗歌、书法艺术等发展到历史的最高

峰,妆饰艺术也同样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境界。在妆饰艺术中,面部化妆占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现今已知的唐代面部妆型多达数十种,受研究及篇幅限制,笔者仅

就以下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面部妆型来讨论唐代化妆艺术特点。

“斜红妆”也叫“晓霞妆”,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流行于初唐时。据张泌《妆楼记》

载:“夜来初入魏宫,一女,文帝在灯下咏,以水晶七尺屏风障之。夜来至,不觉

面触屏上,伤处如晓霞将散,自是宫人供用胭脂仿画,名晓霞妆。”晓霞妆发展到

唐朝,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妆型——“斜红妆”。唐代诗人元稹曾提及“斜红妆”,

其诗《有所教》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斜红伤竖莫伤垂。人人总解争时势,都大

须看各自宜。”唐代另一位诗人罗虬在《比红儿》中吟到:“一抹浓红傍脸斜,妆

成不语独攀花。”

斜红一般涂在鬓部到颊部之间,或似伤痕,或象卷叶,或如弯月(图1、2)。

“斜红妆”的特点非常显著。首先,“斜红妆”有明显的“血痕”,“血痕”大多

用胭脂画出,有的似鲜血欲滴,又似疤痕累累,虚实交替,真假难辨,以假乱真,

使整个妆面真实、动人、可怜、可爱;图2中的那弯“明月”应该是“血痕”的

变异和发展,它使妆面活泼和俏丽起来。

“斜红妆”的第二个特点是色彩艳丽,这也是唐代整体化妆的特点之一。唐代盛行

浓艳的红妆,而“斜红妆”从色彩上更胜一筹,极为鲜美。

光影分明是“斜红妆”的第三个特点,也是比较重要的化妆技巧之一。现代化妆艺

术中,最高超的也是最成功的化妆技术之一就是突出五官的立体化妆技术。立体化

妆有很多技巧,其中之一就是在涂底妆时,让正面和侧面有基本的光影差异。这样

就能从色彩和造型上达到让脸立体起来的目的。涂斜红实际上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只不过它是在胭脂上做的文章,通过胭脂的深和浅、明和暗让女性的脸“立”起来,

也让女性的脸“丽”起来。可见,唐代女性实际上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了现代化妆

中的立体化妆技术。

“落梅妆”也叫“花钿妆”。我国古代的花钿有两种形制,一种专用于簪首,属于

头饰,另一种则贴于额头,属于面饰。用于贴额的花钿,又称“面花”、“花子”。

将“面花”、“花子”贴在额部的妆型叫“落梅妆”。

“落梅妆”始于南北朝。据传,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那一天,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

公主在含章殿外梅树下睡觉,微风吹来,一朵梅花落在公主额上,额上被染上花瓣

形状,三日不落,香气袭人。自此,宫女们纷纷效法,将五色绸缎或金银箔片修剪

成梅花形的花钿,贴于额部,成为一时风尚,并将此妆称为“落梅妆”。

“落梅妆”发展到唐代,花钿从简单到复杂,呈现出多形制、多色彩的特点。简单

的只是一个圆点花钿,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彩绘女俑,额部和两颊就饰

有红色圆点(图3),唐代周昉所绘《簪花仕女图》中的女性,额上也有这种妆饰

(图4)。复杂的或作成各种花朵之形,或绘成各种抽象图案,疏密相间,大小得

体,新疆唐墓出土的绢画《舞乐屏风》(图5)、《弈棋仕女图》(图6)和唐代

张萱的《捣练图》(图7)均描绘了这种额饰。花钿材料,从彩纸、绸缎发展到

金箔、鱼腮骨、云母片、螺钿壳、茶油花子、翠鸟羽毛等。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花钿一般贴在眉间和额头,至五代,甚至将之贴于两颊和整个面部(图8)。

“时世妆”盛行于唐玄宗元和年间,它集八字眉、乌唇和“赭面妆”于一体,当时

有“元和时世妆”之称。“时世妆”的图片资料极少,今人了解和认识此妆型及流行现象,多得益于白居易著名的《时世妆》一诗:“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

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

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披发伊

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元和梳妆君记取,髻面堆赭非华风。”

“时世”即时髦、时尚之意。“时世妆”是当时女性中最现代、最新奇、最前卫、

最能体现和张扬个性的妆型,它尤其受到年轻女性的钟爱。但也有例外,唐秦韬玉

在其《贫女》诗中说:“逢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

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纤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做嫁

衣裳。”这首诗是写一个天生自然美丽的女子,不学时世流行的梳妆打扮,因而不

被人赏识,嫁不出去。她日日做针线活计,却是为别人做嫁衣。此诗的主题显然具

有比兴意义,但也对当时时世妆的流行现象作了客观形象的描述。

《时世妆》一诗,对当时女性的发髻和面妆有充分和形象的描绘,尤其是面妆。其

中,谈了三个主要妆型:八字眉、乌唇和赭面妆。

唐代八字眉眉体稍粗,且画得很低、很弯曲,似两只鸳鸯对卧在额头,故有“鸳鸯

眉”之称。八字眉头高尾低,形似汉字的“八”,故文字记载中称之为八字眉的居

多,唐李商隐《蝶三首》:“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唐韦应物《送

宫人入道》诗:“金丹拟驻千年貌,宝镜修匀八字眉。”传世人物名画《宫乐图》

和《挥扇仕女图》中也记录了这一妆型(图9、10)。画有八字眉的女性呈愁态

和哭相,古人将这集显和独显 种呈愁态、哭相而实际上表现着女性娇态、柔相甚至媚相的妆型

称为“啼眉妆”,白居易称“妆成尽似含悲啼!”

“时世妆”一反传统的点朱唇习俗,用乌膏将唇注为黑色。它怪诞、另类,今人对

它的审视不仅是视觉效果,更要看当时时代的文化氛围。她是一种时尚,是另一种

美。

“赭面妆”是一种胡妆①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妆束为胡妆,也泛指来自国外的妆束。,来自于吐蕃。白居易《时世妆》诗在结句指明此妆型是胡俗风貌而

非华夏传统。“赭面妆”自唐贞元、元和之时传入中原后,为汉族女性接受和喜爱,

并且使汉族女性的传统妆饰受到冲击,但很快就与汉族化妆文化融合为一体,成为

著名的“元和时世妆”。

什么是“赭面”呢?人们至今没有在文字记载中找到明确的答案,从敦煌写本将吐

蕃称之为“赤面国”可以推知,赭色应属赤色小学数学工作总结 范畴,类似于土红色。有学者认为使

用的材料可能是一种叫赭石的矿石。由此可知,赭色应该是土黄色、红色或暗棕色。

“赭面乌唇八字眉”、“蛮鬟椎髻”(发型的一种,来自吐蕃。是“时世妆”的组

成部分)、“宽衣裳”②宽衣裳是时世妆的组成部分。唐白居易诗“风流夸堕髻,

时世斗啼眉。”“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好一个“时世妆”!由此可见,

“时世妆”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时尚和风尚的标志,是唐代人对美的幻想与

现实的集中表现。在唐代社会,现实世界就是理想世界,美化自身就是美化生命。

从“斜红妆”和“落梅妆”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个特点,唐代盛行红妆,且喜满面涂

红,而“斜红妆”色彩极为鲜艳。这也是唐代女性极力追求的健康美,从另一个侧

面也反映了唐代生机勃勃和蒸蒸日上的社会生活景象。

妆饰品是历代女性妆饰的重要元素。但在唐代以前,妆饰品主要用在头、手、颈、

耳等部位,而唐代女性则将其用在面部,充分表现出大胆、豪放的情怀,这是其一;

其二是面饰品的材质有花纸钿、绸缎钿、云母钿、金钿、银钿、翠钿等,更显雍容

华贵,富丽堂皇。这是唐代女性在追求健康美的同时所追求的华丽美。

唐代,天朝盛世。在强大的武力和厚实的经济基础上,培养出了一种自信。这种自

信正是一种生命力的外在显示。这种生命力不只是个体的,还是族群的和民族的。

中国历史上优秀的诗人在盛唐涌现,即标志着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强盛而有生命力的

一段辉煌年代。

在这样的年代,人们可以充分地张扬个性,展示生命力。“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李白式的生命力,显现在唐代不同文化与创作中:吴道子挥洒

雄健的绘画形式——“吴带当风”,张旭、怀素飞扬跋扈的书法线条,公孙大娘

的剑舞等等,都绽放着一种澎湃汹涌、不甘受拘束的生命力。

从美学角度看,这种豪放的形式表现了绚丽多彩的物质生活和内心世界。而这种美

学意识反映在女性妆饰上也表现了同样的内容。“斜红妆”将“血痕”涂在面上,

有形有色;“落梅妆”将花钿贴在额头、脸上,无拘无束;“时世妆”八字啼眉、

乌唇如泥,更是异想天开、别出心裁。凡此种种,均是冲破传统,张扬个性,表现

自我,展现生命力的体现。当然,更是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妆饰风尚和社会生活

的真实写照,是民族生命力绽放的重要标志。

唐代时期,异族相融的范围宽广,氛围浓厚。据《唐六典》记载,公元8世纪的

长安有百万人口,其中,各国侨民和外籍居民约占5%。唐先后曾和300多个国家

有交往。当时长安城中有30多个国家的使臣,有相当多的商人和留学生,仅在国

子监中学习的就有高丽、百济、新罗、日本以及吐蕃、高昌等国家和民族的留学生

8000余人,长安成为各国各族人民聚居的国际化大都市。这种时代背景下,异族

文化、异族风俗潮水般涌入长安,出现了民族融合、文化兼容的局面。而当时女性

的妆饰也以最显现的方式表现了这一特点。从胡妆的引进、融合,到“时世妆”的

流行,无不体现出唐代社会的雍容大度和博大胸怀,因此,在这种文化氛围里化妆

艺术和化妆文化才有了如此丰富和多样的拓展,有了如此奇异而新美的创造。

唐代面妆色泽浓艳,造型怪诞,现代人或不认为它美,或认为它很美,但已不符合

今天的时代特点、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美在每一个时聘用 代都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它

受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礼教规范、生活方式、风俗民情、思想学说的影响

而形成。女性自身的化妆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学习和研究唐代化妆艺术,从中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开拓思维和视

野,丰富和提高审美观,在创新中感受美,感受符合时代的化妆艺术之美。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开放时代,现代女性的妆饰亦即全方位的

开放,古今结合,中外兼容,博采众长,不拘一格,表现的都是现代意义上的美。

古人爱美,今人同样爱美,但我们必须用现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去理解美、诠释

美、表现美、展示美,不但展示个体的美,还要通过个体的美展示整个社会和时代

的风貌。

【相关文献】

[1]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2]刘人岛.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3]邓婕.图说古代人体装饰[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4]施蛰存.唐诗百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蒋勋.艺术概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0.

[6]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7.

[7]周汛,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8]叶立城.中西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9]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10]楼慧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5.

[11]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12]华梅.中国服饰[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19:05: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4987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教学与发展
标签:弈棋仕女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