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阐释
在信息全球化、资源全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实践已经引起
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与浓厚兴趣,将对外直接投资视为极少数发达国家跨国公
司特有经济行为的传统经济理论已经成为历史。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作为当代具有一般性指导
意义的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对跨国公司境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具有较强的分析力和解释
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家都将从中受益。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发
展中国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来分析和指导对
外直接投资活动,并在相关实践中使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基本原理与观点不断地得到检验和印
证
[1]
。
第一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核心概念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三个支柱概念为“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从
多角度剖析这三个概念的基本含义,是深刻认识并掌握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精髓的重要起点。
一“所有权优势”的基本内涵
美国学者海默于1960年提出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在母国具有足够的特定优势是向
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
[2]
。跨国公司利用母国市场不完全性,在母国市场同强劲对
手进行激烈博弈中取得一定的垄断优势,当在母国市场达到向国外扩张临界状态时,即在母
国的垄断优势达到足够强度时,跨国公司自然会将已有的垄断优势向开放的国际市场转移,
通过参与东道国市场寡头竞争取得类似于母国的垄断地位及利润。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的
“所有权优势”原理是在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垄断优势理论的丰富与发
展。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所有权优势”是指在母国已经积累足够的特有竞争优势的跨
国公司,利用东道国市场的不完善性,通过寡头竞争与合谋,取得东道国企业经营管理上有
效控股权的全部或部分,从而获得超过或压倒竞争对手的有利形势及地位。国际生产折衷理
论中的“所有权优势”同海默的“垄断优势”或“寡占优势”的区别在于,“垄断”或“寡
占”在经济学中表示只有相互牵制的少数跨国公司独霸某种商品生产权的市场竞争形态,而
“所有权”比“垄断”或“寡占”的含义更加宽泛,虽然“所有权”也具有“垄断”之意,
但它更强调母国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经营中不断积累自身竞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在东道国直
接投资竞争中,由于具备难以被模仿、难以被替代、难以被创造的特质,彰显出具有独占或
独享意义的实力,所以被称为“特定所有权优势”,简称“所有权优势”。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创始人约翰邓宁把“所有权优势”构成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初始“所有权优势”,指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之前已经拥有的资产优势,它是促使跨国公
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另一部分是后续“所有权优势”,是母国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经
营过程中,通过其“内部化优势”派生出来的,具有补充、强化初始“所有权优势”的要
素。从这个意义上分析,中国石油企业要增强直接投资拉美石油的“所有权优势”,不仅要
注重挖掘自身的潜在优势,还要善于从竞争对手(东道国的同行企业或在东道国的外国同行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实践吸收“正能量”,从而获取新的技术、知识、经验等要
素,以此扩大、创造直接投资拉美石油的“所有权优势”。
二“区位优势”的基本内涵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东道国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是吸引母国跨国公司对其进行直接
投资的主要动力。“区位优势”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凡是被母国跨国公司认可选择的东道国
直接投资区位所具备的优势,都可以被称为“区位优势”。东道国的某种自然资源、生产要
素、地理位置、运输成本、投资环境等因素,都可能会对心理课论文 母国跨国公司产生诱惑蛋花汤怎么做 。在东道国
“区位优势”中可能产生一些非主流的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对母国跨国公司直订婚主持词 接投资形成
不利影响,母国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内部化优势”消化这些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
展,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改革方针政策以应对国际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
在这种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研究领域中流行的“区位优势”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学概
念,而是包含着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一个超经济性概念。
中国石油企业在选择拉美石油“区位优势”时,不仅要考虑拉美产油国的石油资源禀赋,还
要研究拉美产油国的相关石油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社会治安、文化风俗习惯
等,因为这些因素都会成格林童话有哪些故事 为中国石油企业进入拉美产油国的潜在障碍或阻力。事实上,拉美
产油国的国有化政策、高额的石油税赋制度,对中国石油企业进军拉美形成巨大冲击,特别
是拉美地区印第安人保护原生态环境的意识十分强烈,中国石油企业在拉美产油国开采油田
过程中,必须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方面投入成本,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对当地自然环境造
成损害,否则会引起社会冲突,给中国石油企业造成经济和信誉等多种损失。中国石油企业
直接投资拉美石油不仅是开展跨国经营合作,还需要双方在多方面相互理解、体谅与配合。
从客观角度分析,任何东道国的“区位优势”都不会是绝对理想的,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特
殊性或敏感性因素,给母国跨国公司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或风险。以对外直接投资石油的
“区位优势”选择为例,中东地区要比拉美地区更有利,中东地区的石油开采要比拉美地区
难度小、成本低,且中东地区油质好,但是,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区域冲突不断加剧;拉美
地区虽然社会相对稳定,但是,深海油田所占比例较高,开采投资数额相当大,风险相当高,这意味着母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不应过度倚重东道国的某种“区位优势”,而应全
面分析东道国的区位条件,经过全方位权衡利弊、分析主次才有可能做出比较合理的选择。
中国石油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向拉美地区转移,坚持对外直接投资的石油区位选择多元
化,无论对于中国石油企业,还是对于中国能源安全都是一种优化选择。拉美产油国的区位
条件是客观的,是外界无法改变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作为中国对拉美石油直接投
资的主体,虽然已经打破拉美产油国进入壁垒,但究竟能够获得多少拉美产油国的“区位优
势”,除中国石油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因素之外,还取决于中国石油企业的另一个关键因
素,即“内部化优势”强度状况。
三“内部化优势”的基本内涵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内部化优势”是指母国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将东道
国市场的不完全性通过企业内部消化处理,避免东道国市场的不完全性影响企业跨国经营绩
效的优势
[3]
。依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完全的市场只是为了分析问题方便而进行的一种假设,
在现实世界完全的市场是不存在的,不完全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一般而言,外部市场不完
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构性的市场不完全性,如竞争壁垒、政府干预等;二是自然性的
市场不完全性,如知识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高交易成本
[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东道国
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可以利用的,在母国跨国公司“内部化优势”作用下,这种不完全性可以
得到妥善处理,母国跨国公司已有的“所有权优势”不仅可以得到保护,还可以为获取更多
的东道国“区位优势”排除障碍,从而扩大其“所有权优势”来源,使其已有的“所有权优
势”得以优化与加强。在东道国市场不完全情况下,如果母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化优势”薄
弱或严重缺乏,跨国公司不仅难以获得东道国的“区位优势”,还可能使自身原有的“所有
权优势”丧失殆尽。因此,母国跨国公司要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必须打造自身的“内部化优
势”,提高自身消化东道国市场不完全性的能力,从而使母国跨国公司在获取东道国“区位
优势”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所有权优势”叠加效应。
第二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原理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共同决定母国跨
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从系统理论角度分析,母国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和
“内部化优势”,以及东道国的“区位优势”是构成对外直接投资的有机整体,三者既相互
区别又相互联结,缺一不可。这三种优势密不可分的关系机制中,蕴含着辩证互联关系(参
见图1-1)。
图1-1中国直接投资拉美石油的竞争优势
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对于母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而言,“所有权优势”是获得跨国经营
竞争力的根本因素,即内因。母国跨国公司只有具备足够的“所有权优势”,才有可能在东
道国站稳脚跟,才有可能不断扩大异国经营并获得良好效益,否则,将在东道国本地企业或
在东道国的外国跨国公司的激烈角逐中,因“所有权优势”薄弱而导致对外直接投资效益低
下,甚至严重亏损。“区位优势”是母国跨国公司获得对外直接投资机会的必要条件,即外
因。只有东道国的某些区位要素赢利能力远远超过母国水平,母国跨国公司才会产生对东道
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动机,母国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才有可能向诸葛亮的人物特点 东道国转移,产生外因通
过内因而起作用的效果,母国跨国公司同东道国在互惠互利中实现双赢。要使这种效果转化
成效益是有条件的,即只有母国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与东道国的“区位优势”相互匹
配、相互适应,才有可能产生协作效益。
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母国跨国公司只有主动利用“内部化优势”,促进其“所有权优
势”满足获取东道国“区位优势”的要求,才有可能产生母国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与东
道国的“区位优势”形成合力的条件。母国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需要主动适应
东道国的区位环境,而不是被动地坐观东道国区位环境的变化,更不是忍受东道国区位环境
变化的摆布,而应主动发挥其“内部化优势”的杠杆作用,来改变在东道国的尴尬处境。“内部化优势”是“所有权优势”与“区位优势”之间密切联系的纽带与桥梁,具有战略管
理意义与决策意义。
第三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范式
母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整体竞争优势是由“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与“内部化优
势”有机合成的产物,在国际生产理论中将这种合成关系概括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OLI
模式,本书用如下表达式来表示更加直观:
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表达式中,母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并非是“所有权优
势”、“区位优势”与“内部化优势”的简单相加,而是矢量相加关系。“所有权优势”、
“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三个重要支柱,在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相互摩擦中形成一种协同的合力,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
势。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从三个微观层面概括了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与行为模式:一是母国跨国公司
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必然要同东道国当地同行企业及外来同行跨国公司展开争夺战,因
此,母国跨国公司要拥有足以补偿对外直接投资经营附加成本的“所有权优势”。二是母国
跨国公司的初始“所有权优势”向东道国转移时,必须考虑两种转移途径:一种转移途径是
外部市场,母国跨国公司要考察、判断对东道国直接投资能否获得足够的回报;另一种转移
途径是母国跨国公司要考虑自身内部组织情况,审视自身的初始“所有权优势”与对外直接
投资的“区位优势”是否匹配,是否能保证母国跨国直接投资的高回报率,从而判断是否进
行必要的协调与组织。通过考察与判断外部市场,审视与重塑母国跨国公司内部组织能力所
带来的优势。三是当母国跨国公司向东道国输入的初始“所有权优势”要素,同东道国的生
产要素或其他中间产品相融合,并且东道国的“区位优势”有可能给母国跨国公司带来比较
理想的收益时,母国跨国公司才有可能真正采取向东道国直接投资的行为。
母国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的目标主要有寻求市场、资源、效率或战略资源,由于母国跨国
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目标不同,“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在实
践中的表现形式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母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是在外部市场不完全的条
件下进行的,母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同东道国的
“区位优势”,以及东道国在国家、产业、公司三个层面上形成一系列复杂关系。
第四节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拓展研究
本书从研究需要出发,通过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及其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引入多种理
论元素,试图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进行拓展研究,以此深化“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
和“内部化优势”的理论内涵,并拓宽其理论外延,从而丰富中国直接投资拉美石油研究的
理论体系(参见图1-2)。
图1-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拓展研究
一引入不均衡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提出的OLI模式,虽然对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研究领域,
众多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还未达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水
平,也还不具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获取东道国“区位优势”的能力,因此,国际生产折衷理
论的OLI模式还不能直接应用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国石油企业直接
投资拉美石油研究也不例外。本书认为,引入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成长的不均衡理
论(DiquilibriumTheory)极其必要,可辅助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
司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问题。依据不均衡理论演绎出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要素不均
衡”基本原理,可以分析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现象,有利于增强应用国际生产
理论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适用性。红枣小米粥的做法 应用不均衡理论中的要素从
不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流动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石油企业直接投资拉美石油竞争要素流动
实现动态平衡的过程,可为研究中国石油企业对拉美石油直接投资竞争的比较优势及细节问
题寻求切入点。
二引入国际政治经济学
在当前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渗透与相互影响的历史背景下,跨国公司
对外直接投资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掺杂着多种社会因素的超经济问题,尤其是具有
国家战略刺激性的石油资源,在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中引发的政治问题更为突出。国际生产
折衷理论研究视线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据此研究当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石油问题必
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研究中国石油企业直接投资拉美石油竞争优势,绕不开美国因
素这个探讨性话题,这意味着探索中国直接投资拉美石油竞争优势路径,需要超越纯粹的经
济学研究领域,从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相互交叉研究视角,透视中国因素与美国因素在直接
投资拉美石油问题上的博弈本质及发展趋势,从而增强本书论证的解释力和说服力。本书引
入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IPE),有益于增加研究中国
直接投资拉美石油竞争优势的深度。
三引入制度经济学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制度是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的外在变量。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研究的
假设条件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意味着母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将面临市场结构、
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复杂性,存在着高度垄断、寡头垄断、垄断角逐的多种干扰或破坏性威
胁。在这种情况下,母国跨国公司内部组织离开制度的组织力和约束力,怎么可能正常运
行?然而,这并不是说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阐述的观点自相矛盾,而是因为发达国家凡事预先
立法已成为规律,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启动之前,以及进行中的每项活动
开始之前,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已经先行。制度在发达国家的重要性体现在凡事先立
法,而不是让立法成为事后或事中的负担,这正是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有益经验。
对于法治建设不够健全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制度是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内在变量,是一种稀
缺资源。制度本身不仅具有政治属性,还具有经济属性,制度投入是有多种成本的,滥用制
度不仅要浪费大量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还会削弱应有的制度势能,所以需要把握制度投入
与产出的关系。为此,本书引入制度经济学理论(InstitutionalEconomicsTheory),应
用其强钱鏐 制性逻辑,研究约束中国石油企业在拉美石油直接投资制度建设的严肃性和威慑性;
应用其诱致性逻辑,研究引导中国石油企业在拉美石油直接投资制度建设中的激励性和诱导
性。合理运用制度的表白策划 强制性逻辑和诱致性逻辑,研究中国直接投资拉美石油法治建设,有助
于降低中国石油企业在拉美的运营成本,提高其经营绩效。应用制度经济学理论辅助国际生
产折衷理论研究,是对探讨中国直接投资拉美石油竞争问题的必要补充,有利于增强本书理
论研究的实用性。
四引入战略管理理论
中国石油战略是决定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是关系中国石油企业
跨国经营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中国石油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理性目标的前提条件,是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行动纲领。在对外直接投资石油过程中,战略固然重要,但战略部
署更重要。拉美地区石油投资环境变幻莫测,需要中国石油企业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石油战
略为宗旨,落实到拉美合作项目选择、业务处理、管理策略等一些具体实践上。国际生产折
衷理论从组织管理角度,对有关战略在母国跨国公司对人像调色 外直接投资行为中的引领作用做出了
论证,并做出一些相关限定。但从管理角度分析,有关战略实施组织落实等细节方面的问题
并未深入涉及。
本书引入战略管理理论(StrategicManagementTheory),辅助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研究中
国直接投资拉美石油的战略实施组织过程,有利于帮助中国石油企业通过分析和比较竞争对
手实力进行战术选择,使中国直接投资拉美石油的质量、速度和绩效更出色;通过组建互惠
互利的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减少所有权重复投资、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市场份额、高
效获取技能、降低经营风险、增强自身实力;推动中国石油企业在拉美石油直接投资的流
程、技术、组织结构创新,不断突破不合时宜的管理方式与方法,从而不断获取新的“所有
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不断从拉美产油国“区位优势”中获得新的竞争力。
-全文完-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16:15: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4986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