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意识

更新时间:2023-04-15 04:31:26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5日发(作者:图画展览会)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

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

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

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

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

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

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

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

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

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目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

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

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

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

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我们曾对北

京市1000余名4李易峰个人资料 -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什么行业赚钱 表明,只有

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69.9%的幼儿合作行为较

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

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这种现状必须引

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

第1页共4页

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1、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

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

教师主动帮着神回复 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

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

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

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

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绿化管理 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

学习win10恢复出厂设置 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

他幼儿英雄用英语怎么说 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

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

榜样的好方法。

2、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

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

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

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

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

第2页共4页

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

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

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

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

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

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3、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

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

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

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司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

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

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

反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

方密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4、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积极效果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

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

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

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

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

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

第3页共4页

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

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5、及时对幼儿鼓励、引导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

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

“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

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

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

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

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

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当船长,没人当水手,玩不成了,怎么

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

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

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

养。

第4页共4页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04:3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4980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基本形状
下一篇:叶志铭
标签:合作意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