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Artscircle
+
美术教育
+2013/11
美术鉴赏课——《千里江山图》赏析
TEXT/陈丽
美术鉴赏课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
力与分析批评能力的课程,是教学生学习对于
美术作品的欣赏从感性理解到理性分析,从而
获得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批评能力。鉴
赏是要求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并能
够以个人的体会、知识、分析美术作品的美打造团队 术
现象。批评能力是在对作品感受的基础上,并
建立一定的美术鉴赏标准,以理论分析作品的
价值与美学价值,和对社会美学的意义。
在对中国画鉴赏中《千里江山图》是很有
代表性的,对于作品的赏析也是很关键的,它
不仅是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也是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一、画面构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晚期典型的大青绿
山水画,整幅画以绚烂、自然的石青、石绿色为
主要色彩,选色以厚重的不透明色为主,色彩
之间在明度上形成一定的对比。其画整体给
人气势磅礴之感,画面迂回而具有深邃的空
《千里江山图》在皴法的运用上遵循传统皴法
的发展原则并以线为主,通过点线面变化,生
《千里江山图》将颜色与墨线相结合,在用浅浅
的石绿笼罩一层之后,再用石青与三绿交互皴
染,从而达到了墨线与颜色,色面与皴线完美
结合的画面效果。画面依据构图的节奏变化
船舶、小桥相衔接呼应。首段以近岸小景为
主,其间穿插丛林、村落、溪桥和水榭,穿过树
林、山峦,一条小路蜿蜒进入村庄;远处山峰耸
立,山腰间云雾缭绕。远景处水天相接,初学者买钢琴建议 细浪
频频,商船往来于江面。水天相接之际,远山
一抹如带,与江面的白与润形成了强烈的对
比。画面第二部分则以山景为主,平缓而清脆
满山的江岸,水草异常丰茂。沿着陡峭的山壁
峡谷间一泻千里的瀑布,急流入江。平坡处有
远山与近山通过清淡的色彩、淡淡的云气形成
亭榭和水面渔舟、画舫上活动人群,形成一块
倒三角形的区域。江面横卧一座长桥,将两岸
连接起来,在巨大的木式亭桥中间建十字形的
两层楼阁,宛如垂虹,十分雄伟壮观。画面的
第三部分是从连接长桥的临江坡峦开始,山势
由低到高向画面左上方延伸,在狭长的画卷中
营造出深远的视觉空间。画面的第四部分景
致,是以隔江展望开始,岸边绘制低矮山坡向
右倾斜与对岸江边山岗遥相呼应,山势连绵起
伏。第五部分是跨过水湾后,由一片深远平缓
的山岭和延伸在水面上的半岛组成。渔民在
岛上织网捕鱼,行人在江边停船上岸,岸边蜿
蜒的小路通向山后直至画面深处。画中处处
都在阐述着一片繁荣景象,绿树满坡、村社、人
轻舟荡漾,尽显一片繁荣、华丽的江南水乡风
给画面增加了情趣。画面最后一部分则又回
到近景山岗,整体山势由低及高,从平缓岸边
到连绵起伏的丘陵、至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直
刺长空。江面景致开阔,江水浩渺连绵、视线
开阔、境界悠远。
《千里江山图》画面从卷头至卷尾,构图精
心节奏变化合理,既严密紧凑又疏落有致,宛
如听到一曲高山流水,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动
人心魄。画家力图将自然山水描绘得细致入
微,画中各段落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成
面采用对角线构图,一条平坦蜿蜒的江水贯穿
整个画面,链接每一部分,江水把第一部场景
江岸逐渐消失于画面深处,从而在构图上达到
彼岸相呼应。另外画面第三、四部分以长桥相
连接,尽显古人所讲的“气脉相通”之势。有主
有次山天蝎和天秤 势遥相呼应,江面处处有渡船来往,画
渐变淡,树木也仅仅是点染几笔即可。另外在
画面各种事物比例的处理上《千里江山图》已
经突破了魏晋时期“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传
统表现手法,将水面上舟船与水的比例调整适
中,画面人物明显小于树木山川,近处船只比
远处的大而清晰,符合基本的视觉心理审美习
画面的过渡因素,例如跨过小桥绕过山岗来到
连,这些景致的相互呼应,从而将画面气脉连
贯起来,穿越千山万水最终回到近岸的土坡,
小路迂回曲折向画面纵深处的空间延伸,消失
于无限深远的空间里,将平面构成因素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结语
《千里江山图》在空间处理上堪称经典,画
中各部分景物既可以相互独立欣赏,又可以连
贯起来形成连续不断的画面。使观众的视线
被画中的气势所引领游离往返深陷其中不能
自拔,从而在观众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
对《千里江山图》的赏析,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
文化的现状,在大自然面前基本是一种顺应、
亲和的姿态,即所谓的“天人合一”。这种感
悟,是从作品的整体布局入手,通过对民族文
化的理解,融入到整个时代背景中而对作品的意境与文化内涵的领悟。
总之,美术鉴赏是艺术教育中对审美价
值最直接的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课程,除了理
独立的思维去分析作品所带给你的感受和审
美价值,为进一步分析作品的制作技法提供
基础性研究。注释:
社,1957版第636页参考资料:
[1]、郭志炜.山水画教学谈[J]美术大观2009年6期
[2]、[苏]列斯托洛维奇
审美价值的本质[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人民美术
出版社,1957版第636页
衡阳师范学院教学改西数硬盘查询真伪 革研究项目[jy201131]
物、渔船、商船往来穿梭在平静如镜的江面上,惯。另外画家还从平面构成角度深入分析了
光。这繁荣景象同远处的重山叠岭相映成趣,村边、岸边,江岸边可见有渡船停泊或长桥相
间,堪称我国古代传统青绿山画的经典之作。画,可见画家的匠心独到之处。在构图中,画
动的概括了山水的走向和发展脉络。同时,与第二部分景物联系在一起,画面中远山沿着
大致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之间不忘初心英语 以水、沙渚、面中每一处山峰都有主有次,正如郭熙、郭思
所以分布以次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
也。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而百辟奔走朝会,无
偃蹇背却之势也。”①从而将中国古代传统构图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二、空间构造
整幅画重峦叠嶂,其远山远取其势,近取其
树,寸马豆人。远山无皴、远水无痕、远林无
水画在空间上的处理方法,古人这种近实远虚
定程度上不谋而合,从而对时空达到了真实的
再现。同时,这种空间处理方法也从根本上体
现了中国古代道家学说的哲学思想,“天人合
一”的大宇宙观。因此画面中近岸的人物、村
舍、树木、舟船画家都处理的清晰可见,而中景
的山头树木却逐渐减少,寺院或隐或现,对于
远处山川的处理,画家是以大写意的手法来处
在《林泉高致》中所言:“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性的推断还需欣赏者积极地参与,运用自己
《千里江山图》整体空间构造取平远之景,①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
九曲盘旋而上的山路,还有群山环抱的古寺,质。我国古代先人的话语录中有载:“丈山尺
远树无枝、远人无目、远阁无基。”说的是山多间楼阁屋舍错落于山间平坡处,生机盎然。叶、
了无限深远的效果,岸边绿水扬波、临江水阁、的空间处理方法与现代透视法表现方法在一
理,以色墨简单带过,取其神而落encourage 其形,设色逐
【陈丽,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03:4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4980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