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知识介绍

更新时间:2023-04-15 01:15:13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15日发(作者:咱当兵的人简谱)

京剧基础知识

Revidat2pmonDecember25,2020.

京剧基础知识——京剧的行当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关于冬天的画 、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

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

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

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黄”)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

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

等伴奏。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

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

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京剧传统

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

镯》、《打渔杀》等。

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

《五人义》、《挑华(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

《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

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各种形式的剧目,统称为传统戏。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

(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

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

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

《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

家。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

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

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尚小云

(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

着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荀慧生(1900—

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

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

《荀灌娘》等剧着名。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

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

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江西美景 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老生/《甘露寺》小生/《柳荫记》"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青衣/《贵妃醉

酒》武旦/《穆桂英》花旦/《拾玉镯》老旦/《秦香莲》"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

"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武净/《战宛城》铜锤/《打龙袍》"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

男性人物。"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

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文丑/《群英会》武丑/《连环套》"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

敏、滑稽。

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

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

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春天的古诗词

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着

名琴师孙佑臣、梅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着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因为《梅兰芳》这部电影,使我爱上了京剧,昨天晚上,看了现场直播的

《穆桂英挂帅》,从头看到尾,感觉真的很不错,被里面的乐器及唱腔深

深的吸引,但是对于真正的知识还是欠缺的很多,所以从网上摘录下来。

京剧的行当

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

旦、净、丑"四大行当。由于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顾名思

图二

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例如京剧《伍子胥》中的伍子胥.他们演出时要戴

挂在耳朵上的假胡须,在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因此还专门有一套髯口上的表演功夫。胡须的颜色表示了人

物的年龄。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年约三十岁,所戴胡须为黑色。京剧《秦香莲》中王延龄年约六十,所戴胡须为白

色。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

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图一)与老生相对应的是"小生",在京剧中指青少年男子角色,

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在演唱上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演唱风格华美

和明亮。例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图二)

"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最美的风景壁纸 男性武将,他们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不重演唱,注重

图四

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例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图三)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

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

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图

四)

图六图七

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衣妇女,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例如《红娘》中的红

娘。(图五)

"武旦"和"刀马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装扮和武生差不多,也扎靠服,她们多在剧中

扮演女侠、女将甚至女仙、女妖等。武旦和刀马旦的表演往往还伴随着热闹的锣鼓点,烘托场上的气氛。(图六)

"老旦",指在剧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行当。为突出老年人的特点,走路迈一种沉稳的横八字步,服装色调为色彩偏暗的

秋香色、墨绿色,演唱用真声表现。(图七)

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

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图八)

图八

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

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

恢宏,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图九)

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是他的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

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图十)

"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

等。"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狱卒、酒保、更夫、老兵等。不管文丑或武丑,虽有文武善恶、身份高低之分,

图十

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图十一)京剧的行当是经过长期的提炼和规范,突出

图十

人物的内在特征,把人物的内在特征加以外化而形成的,是京剧与其他戏剧形式不同的重要特征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

而形成的。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

史称“四大徽班”。当时,徽班所唱的声腔是以二黄为主。二黄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在徽戏“吹腔”和“高拨子”的基础上演变成的“四平调”进一步

发展变化而成的。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十九世纪初年(清嘉庆、道光年间),湖

北汉戏艺人李六、王洪贵等进京,并参加到徽班中演出。汉戏所唱的声腔除了二黄之外,还有西皮。西皮是源于甘肃、陕西一带的秦腔流传到湖北

襄阳地区后,与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的。徽、汉艺人的合作,二黄和西皮的合演和相互影响,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当时,昆曲虽然已

逐步衰落,但因其艺术水平较高和受到当权者的支持,在北京戏曲舞台上仍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此外,在北京还有秦腔、京腔(由弋阳腔进京后演

变而成)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戏,都拥有一定的观众。徽班为了与昆曲、秦腔、京腔等剧种相对抗,适应北京观众的需要,在艺术上进行了一系列变

革,在继承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其他戏曲的长处,特别是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艺术,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

步形成了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1840年(清道光20年)以后,京剧正式形成。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

点已经形成,角色行当也发生新的变化,拥有了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其中,有被称为老生“三鼎甲”的余三胜、

张二奎、程长庚。程长庚对京剧的形成贡献很大,对京剧后来的发展影响很大,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年(清同

治、光绪年间),京剧舞台上活跃着享有盛誉的老生“三杰”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小生徐小香,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等。其中,谭鑫培为这一

时期的代表人物,创造了影响巨大的动物故事 京剧“谭派”,曾形成“无腔不学谭”的局面。后世老生的很多流派,都是从谭派演变而出的。这时的京剧经常被招

进宫廷内演出,逐步取代昆曲数沟通交流 百年来在戏曲舞台上的统治地位,成为流行于全国的大剧种。由于北京曾更名北平,所以京剧又曾被称为“平剧”。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二黄曲调苍凉深沉,长于抒发悲郁激愤之情,分为正二黄与反二

黄。西皮曲调活泼刚劲,长于表现昂扬欢快之情。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和吹腔。总之,京剧唱腔曲调丰富,旋律优美,节奏

起伏,变化鲜明。京剧的伴奏和配乐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即管弦乐,主要有胡琴(京胡)、京二胡、月琴、小三弦(以上称为四大件),以及笛

子、笙、唢呐、海笛等。武场即打击乐,主要有鼓板、大锣、小锣、铙钹,以及堂鼓、水钹、大铙、镲锅、碰钟等。京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常演的有三四百个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01:15: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4978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