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1、序也写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
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
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
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
子而作,例如本文。
2、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
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
1
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3、人称“兰亭三绝”:
“君民碑”——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绕过土阜,便到了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兰
亭”二字,为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而稍平,因此这碑被称为“君民
碑”。
“父子碑”——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写“鹅池”两字时,
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他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
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祖孙碑”——御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
写的一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这在
国内绝无仅有,说它是国宝并不为过。
4、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
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
被称为“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
家誉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
5、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
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经父亲传授笔法论笔论。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
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
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
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6、《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完成一
篇“兴于诗叙”的妙文。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写得既遒劲,又飘逸,各个字势
纵横变化,如花乱飞,但转左侧右,无一处相抵触,好比以线穿珠,大小参差而不失其重心,
特别是「之」字写了二十多个不同的样子,达到艺术的多样与统一。
7、兰亭幽会: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
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
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
名士们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
2
罚酒三觞。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有“天
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
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译文: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
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
一起。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
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
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
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
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抱负志趣,(与朋友)在一室之
内面对面交谈;有的人随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各
人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很自得,
快乐而满足,竟不觉得衰老将要到来;等到他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
变化而变化,感慨也就随着产生了。从前感兴趣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陈迹了,还不能不
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终归于尽。古人说:“死和生是一件
大事啊。”这怎么不叫人悲痛万分呢?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
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知道,把生
和死同等看待拉西地平片 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
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个个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
不同情况不同,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
也将有感于生命这件大事吧。
分析:
1、修禊:
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学期工作总结 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
3
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
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莫(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三国魏以后
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动内容也改为在水边宴饮、赋诗等。
2、曲水流觞:当年王羲之邀集41位友人举行曲水流觞的地方。曲水全长30余米,想当年,
王羲之与名士们列坐在曲水两旁,装有酒的杯子(称之为“觞”)在弯弯曲曲的水面上飘流,
由于水流曲折,觞时流时停,按规定,觞停止在谁的面前,谁就得赋诗,否则就要罚酒。这
既是一种游戏,又颇含雅兴,令人神往不己。
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就是干b
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
3、喜爱某物时——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
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
厌倦该物时——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喜爱追求时充满了快
乐,得到后必然会厌倦,从而又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4、作者为何而痛?
社会原因:政治混乱,民生凋敝。
家族原因:家道衰弱,遭受排挤。
身体原因:年已五十,体弱多病。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因此有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
内”,有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但
时光飘忽,人生短促,即使明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无法摆脱“死”给内心带来的
煎熬。此处之“痛”,痛在人生无常,欢乐短暂。
5、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
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
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
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
6、本段作者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虚无思想,反对把生和死混为一谈,看来他不是悲观主义
者了,那么他的“悲”又从何来?
清谈避世,玄学盛行,举世皆醉,唯我独醒。
4
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
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
曹操在诗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
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
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
力。
“人生苦短”无论对凡夫俗子,还是英雄伟人似乎都是一个万古恒新的话题。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汉武帝的“少壮几时奈老何”;
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
“人生苦短”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英语论文选题 态。
那么王羲之对此感慨万千,有什么不可呢?
何况,作者并没有因人生短促、“人生无常”就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了此一生,而是
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在玄学盛行,士大
夫普遍崇尚老庄哲学的东晋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煮粉 热爱
之情。既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就应该追求真正的人生之乐。
那么,人生的真正之乐在哪里?
文章开头所写的会稽雅集,实际上就形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对这次集会的“成果”倍加珍惜,“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期
在暗淡的人世间留下会稽山的一叶苍翠,在混浊的人事长河中溅进兰亭曲水的一脉清波。
7、文中有些词语今天已经发展成了成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游目骋怀、世殊事异、感慨系之、放浪形骸。
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不是活用的一项是(B)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一死生纯蜂蜜的鉴别 为虚诞D.齐彭殇为妄作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C)
A.亦将有感于斯文列坐其次
....
B.俯察品类之盛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5
C.感慨系之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引以为流觞曲水
....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用“癸丑”来
纪年,指永和九年。
B.禊事,禊,一种祭礼。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七月七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
福消灾。
C.流觞,古人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
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
D.“不知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和《大学》
《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岁:时间B.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
..
C.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暂:一时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经过
..
5、更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作者生发“死生亦大矣”感慨的原因的一项是(D)
①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③趣舍万殊,静躁不同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⑤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文虽是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
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世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
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
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
有波澜起伏之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1)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
的感叹:“,”。
(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集会上贤士云集的原因的一句是
“”。
(3)写出《兰亭集序》中谈及的“人之相与”的两种形
式:
。
(4)《兰亭集序》文采斐然,其中不少用语成为成语,如“”
表示纵目四望,心胸开阔;“”表示感情随着事物的变
化而变化;而“”则被用来比喻文人雅兴。
(5)作者写兰亭的“山”的句子
是,;写兰亭的
“水”的句子是,。
(6)表达作者生死观的两句话:,
。
8、对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
③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④及其所之既倦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9、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沛公欲王关中
...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④齐彭殇为妄作
..
⑤所以游目骋怀⑥足以极视听之娱
..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⑤/②/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①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④感慨系之矣⑤亦将有感于斯文⑥夫人之相与⑦或取诸怀抱
........
A.①②⑤⑦
B.②④⑥⑦
C.①③④⑥
D.②③⑤⑦
11、对下列文化常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7
A.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文中指永和
九年。
B.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
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C.楔,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已”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
“已”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游泳,享受快乐。
D.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
..
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
..
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
.
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
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綽、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
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女生微信头像图片 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
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
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
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
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
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及长,辩赡赡:丰富.
8
B.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
C.遂以女妻之妻:妻子
.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
A.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
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B.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
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C.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
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D.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
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太尉,秦至西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B.道士是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的通称,以从事道教活动为职业。
C.门生,指求取学问的学生或者是科举考试及第的人对主考官的自称。泛指学生与弟子。
D.隶书,是一种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字体,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后擅长隶书,成为古
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
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隶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
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
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1、王羲之年幼的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异之处。
2、张芝在池塘边学习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了,如果天下人你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
定比他差。
10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14:47: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4973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