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时传祥)
《晓松奇谈》停播了,知识界王思聪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晓松奇谈》停播了,知识界王思聪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新年伊始,少了些旧习惯。《晓松奇谈》停播了,陪伴刷牙吃饭的节目又少了一档。最后一期叫《不说再见》,高晓松为这个动荡的世界时局做了一番注解,也像是他自己的临别告解,“知识分子在退出历史舞台,知识分子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在退化。”按照高晓松自己的话说,“(晓松奇谈)播出两年七个月被看了九亿多次。加上《晓说》的六亿五千万次播放,相当于被全国人民每人瞅过一眼。”说来也是无奈,高晓
松说了那么多集历史与世界,最后还没有他的一张自拍照引出的舆论热闹。
从没有一个人能像高晓松这样,往镜头前一坐,不用脚本也不用提词器,拉家常一般地纵横中外谈古说今,俨然江湖百晓生。郭德纲说相声好歹还要拉个于谦老师,而高
晓松自己就是一台戏,人生如本人一样丰满。
出生在声名显赫的知识分子家庭,高晓松堪称知识分子圈的王思聪:
爷爷是清华大学前校长;外公是深圳大学的创办者、双院士、熟操四国语言的科学家;舅舅张克潜是著名的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学家。外婆是北京航空学院筹建者之一;外舅公施今墨,京城四大名医之一,为孙中山、蒋介石和毛泽东都看过病。父亲清华大学教授;母亲清华大学毕业,师从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 —————————————————————————————————————————————————————
他从小在清华校园里长大,家是二层的小楼,外表看起来很普通。梁思成林徽因就住他家前面的院子。随便踹开一家的门,里面住的都是中国顶级的知识分子。敢情人家小时候到处串门问作业找的都是泰斗人物,百姓子弟没得比。
大概这也养成了高晓松现在的习性,见很多了不起的人,聊很多天,长很多知识。
(高晓松全家福,左一为高晓松母亲,左二为高晓松)
知识分子的心怀不抵油盐柴米,却又能在尘埃里开出花来。高晓松家里有过一段困难时期,什么都被搜走了。妈妈想到一个贴补家用的方法,手抄刻版,油印乐谱,然后让高晓松拿去校门口卖,不管他卖多少钱,只收两毛,剩的归高晓松,他用攒下的
钱,买了第一把吉他。
音乐,成了高晓松青春期的猛烈催化剂,白衣飘飘的年代,有时疯狂,有时迷惘,有时唱。
他上清华的时候,就喜欢鼓捣吉他,每次去北京各大高校茬琴泡妞,结果总败给宋柯。
想组乐队,家里不同意除非他能证明可以靠吉他养活自己。他果真背着吉他去“讨饭”,流浪到天津大学卖唱,结果被当流氓举报扭送到校长室,最后还得靠家里人出
面把他接回去。
父母为他安排的人生是上清华,然后去国外读博士。但他从清华退了学,组乐队,去海南、厦门流浪。他可以在看到美丽河川时得意—————————————————————————————————————————————————————
忘形地把仅有的一双鞋脱下来扔进水里,也可以醉酒后跳进干枯的水库游泳摔得鼻青脸肿,他说,人站在那里应该把自己看成一道风景。
高晓松果真把自己的青春过成了一道长长的风景线,《恋恋风尘》、《同桌的你》、《青春无悔》,这些歌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理想、浪漫与纯真。
高晓松交过一个女朋友叫筠子,他给筠子写过一首歌叫《立秋》,歌里唱,“总要有些随风,有些入梦,有些长留在心中。”后来筠子又跟汪峰恋爱,分手,自杀。高晓
松闪婚又闪离,终于不再张口说青春。
1999年,他找朴树、周迅拍的那部《那时花开》,就像是对青春的一次告解:
“后来,我们分道扬镳,发誓不再提起往事。欢子就象从我们手指间流走的那种叫作岁月的东西一样,偶而还会涌上心头。
”
2011年,高晓松因为醉驾被捕,关到看守所里翻译小说,突然认识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原来觉得不可接受的那些跟那段日子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出来后,他写了第二部自传《如丧》,“如今我变成了自己年轻时看一眼就想死的模样”
。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叫矮大紧,全然是高、小、松的反面。
如今的高晓松,依然谈笑风生,只是比年轻时候懂了进退,多了分寸。《晓松奇谈》有好多期节目因为触了政治红线都被和谐,高晓—————————————————————————————————————————————————————
松也越讲越小心,该妥协的时候也适
当妥协了。
有人说,高晓松是21世纪的魏晋人。活得潇洒风雅,连离开的时候都一样。
我想起《世说新语》里有个张翰,在齐国做官做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在洛阳适逢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鲈鱼莼菜,甩下一句话,“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拂袖隐退。世人都觉得此人是绝顶聪明,所谓“见机”,因为他一走,齐
王就大败。
秋风一起,古时知识分子的莼鲈之思,放到现代知识分子身上,就是诗与远方。
你说是适意也有适意,说是见机也有见机。高晓松也说了,他就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所做一切只求为自己负责,做些举手之劳纯当为世界添块砖。“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魏晋文人跟高晓松有着如出一辙的追求。
所以高晓松混过摇滚圈混过影视圈,没有成为烂醉如泥的歌手,也没有成为招摇过市的商人,他最终还是一个知识分子。
他现在最心爱的东西,是自己办的“杂书馆”,一间公益民间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里面诸如新青年、语丝等各种珍贵的民国历史文献,都是他跟朋友们从各地旧书店,废品站里努力筛出来的。
《晓松奇谈》停播之后,高晓松说自己也许会歇一阵子,静一静,想一想。都说四十不惑,此前躁动零碎的青春情怀,现在被高晓松消—————————————————————————————————————————————————————
化成了“大而整”的开阔人生。
虽然遗憾以后听不到“晓说”,但高晓松已经用他本人很好诠释了什么叫“
听过很多道理
之后过好自己的一生”。
“每个人的人生其实是一根独木桥,不然你不能解释为什么一对双胞胎会走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也不能解释一个人走的道路这么拧巴,这么想,你就会少了很多烦恼,反正就一根独木桥,走呗。”
87.75%有趣味的年轻人,都在看“谈资”。各大App商店搜索「谈资」,新生代智趣污资讯平台。
本文作者:谈资
APP
—————————————————————————————————————————————————————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22:38: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553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