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雷宗道)
例谈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一、比较,让文本解读更显特质
《孔子游春》是六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倒数第二篇课文。对于经历了六年语文学习,即将步入初中的学生们来说,如何通过这个例子,促进他们的深度理解和体验学习,最根本、最重要的,那就是对文本的精准解读。解读可以多个维度,而相对六年级下学期来说,应该更多一些“比较”的视角,将“这一篇”放在“这一组”中去“比较”,以把握“这一篇”独有的教学价值,使教师的教学设计针对重点,突破难点,体现层次,彰显个性。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莫泊桑拜师》 《理想的風筝》 《孔子游春》 《明天,我们毕业》,共同组成“师恩难忘”主题。三位老师——福楼拜、刘老师、孔子,不同年代、不同国籍、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却有着相同的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他们的形象通过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表达方式透射出来,以启发学生在读懂“这一位老师”的过程中,掌握不同的写人方法,体会表达的丰富与灵动。
相对于《莫泊桑拜师》一文,是着力通过语言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福楼拜的语言贯穿全文,莫泊桑三次求教,福楼拜三大段语言,尤其是连用九个问号的独特表达);《理想的风筝》一课作为抒情散文,夹叙夹议是一大亮点(每一件事的末尾都有作者的感受,尤其是课文第10自然段整段的情感抒发,直抒胸臆,畅快淋漓地表达了对老师的爱戴、思念之情);《孔子游春》一文也有它独特之处。文章既有人物语言的生动描写,包括孔子“意味深长”论水,与弟子们“微笑”言志;又有人物神态、动作的点睛刻画,“动情”“沉思”“凝望”“侧耳倾听”“手舞足蹈”等等;更有贯穿全文的“春景”渲染,开篇大自然之美景,中段歌声融春景,末尾春意更浓、意蕴更深,借景赞孔子“春风化雨”般智慧,让人“如沐春风”,借景抒师生间浓浓的、暖暖的情谊。由此看来,细读孔子的语言,体会孔子的神情,揣摩景色描写的作用,应该是这篇文本要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
再将《孔子游春》三段内容即“赏春、论水、言志”联系比较起来看,不难发现赏春是线索,是铺垫,其目的是“论水”,而“言志”就是“论水”的结果,是检验弟子们是否真的领悟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和一番教诲。而在“论水”一段中,弟子们游玩,孔子却看水、思水,引得弟子们主动询问老师“遇水必观”的原因,从而有了“论水”之说,整个过程是那么自然、生动,充分表现出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智慧。如果说“论水”是孔子自身“真君子”的人格写照,是他为人大爱大智的圣人形象,那么从游春中看水、思水至论水,又表现出他大爱大智的圣师形象,再加上全文弥漫其间的师生平等、和谐快乐,孔子不愧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很伟大也很鲜活,很神圣也很可爱。由此看来,“论水”是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什么情况下“论”,为什么“论”,“论”的是什么,“论”的结果如何,从“论”中看到一个怎样的孔子等等,是应该帮助学生厘清的问题。
引导学生品读孔子的语言、神情,读懂“论水”“言志”,这不仅是内容的理解、人物特点的把握,还要着力点拨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语文因素、表达密码。如文章之布局:以“春”贯穿,联结“论水”与“言志”,末尾深化中心;“论水”语言之结构工整(分总)、用词准确(“好像”“穿”“凿”等)、蕴含深意;“言志”语言之个性鲜明(子路、颜回、孔子的语言特点,尤其是提示语的生动传神);景物描写的衬托、渲染作用等等。因此,从“比较”的视角看教学目标的设定,《孔子游春》一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篇章结构、人物语言和景色描写上。
二、设计,让儿童经验得以发展
有了精准的文本解读,接下来就要将这个解读转化为适宜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实施,帮助学生读懂、读好,领会到、能运用。如何设计呢?最根本的还是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儿童经验,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哪些是他们已经懂的、会的,不要再教;哪些是他们不明白的,理解浅的、错的,要引导学生学会、学深。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顺应学生的思维,在他们想不到、想不深、想不全的地方点拨,引导他们前后联系起来、比较起来再读一读、想一想,以发现语言的深层韵味,发现作者精妙的布局。
1. 教学设计要关注整体。整,是指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整体把握课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凸显了汉语言的特点,强调了字词句段篇之间的联系,揭示了学习汉语的规律。教师或是从课题入手,或是抓住重点句段,或是扣住关键词语等等,帮助学生梳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主要内容及表达顺序,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孔子游春》一文可以“论水”为重点,纵贯“赏春”“言志”,引导学生先整体感知,再细微精读,逐渐走近孔子、敬仰孔子。
2. 教学设计要凸显重点。从儿童经验的角度看,这课设计应该有两个重点:一是学生内容理解的难点,也是文本的重点——论水。因此,要着重设计好“论水”的教学。这部分教学无须平均用力。细读水的四个品行,“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又以“有情义”的表达更为委婉、深邃(尤其是“或方或长,流必向下”的譬喻意蕴),应是引导的重点。这部分教学无须过深过碎。“水是真君子”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这样的人生大道理,需要学生们随着阅历的增长,用一生去体会其丰富的内涵,此课中同学们能初步了解、有所感受即可,应把细碎分析、过度拓展的时间拿出来,让给充分地读,默读、轻声读、感情朗读,边读边思考,读出理解,读出“意味深长”和“省略号”的情意;让给当堂背诵,一字不差,字正腔圆,及时积累。第二个重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化的表达,也是文本的特点——写景。学生或许知晓写人叙事可以写景,但本课为何三处写景,尤其是最后一段中只一句的“春意更浓”的意蕴,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鲜的、有些陌生化的表达(如果用比较的视角看,《理想的风筝》一文中开篇和中间也有写景,但是一段只一句“春天又到了”却放到了开篇。同样写“春天”,在“同”与“不同”的比较中,能让学生触摸到更丰富的表达技巧)。因此,教学设计中可以将写景的品读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写了什么景”“怎么写的”“可不可以删掉这些景”“可不可以把这几段写景
的顺序调换”等问题的讨论交流中,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并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学会有目的地描写环境。
3. 教学设计要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倡导的是深度学习,即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把握语文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学习任务”设计,就是将教师琐碎的提问或讲解,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实践。因此,《孔子游春》一课的设计中,不妨多一些听说读写背等语文学习活动。比如听写四字词语,让学生选用词语说话;让学生圈画批注,在关键词句处写下自己的感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个性,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关注句式特点,让学生想象、仿写,拓展省略号的内容;小组合作共同研究,探索“孔子游春”之“春”在何处等等,这些学习任务有基础性的,也有挑战性的;有独立完成的,也有同伴互助的,既指向“写了什么”,更关注“话语形式”,其目的就是激励学生潜心会文,引导他们自主读书,自主感悟,依靠自己的实践,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言,品悟、积累、运用,习得方法,提升能力,陶冶情趣,最终,确实得到发展。而教师呢,专注地倾听,艺术地点拨,真诚地鼓励,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和学生共同触摸孔子“善施教化”的教育智慧及“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学生沐浴着孔子的大爱大智,享受着老师的教学智慧,也在主动积极地聚积着学习经验,生成着自己的学习智慧。
当然,教学设计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一堂课的设计要充分、饱满,体现课时的特点,有延续性;设计要有整体感,但不等同于完整性,而是要聚焦某一点深进去、展开来;设计要关注差异,尽可能兼顾不同学力儿童的学习需求,多一些选择性的学习任务……有了精准的文本解读及在此基础上合宜的教学设计,预设就有了方向和路径。真正的精彩当然还生发于课堂,期待我们的老师像孔子那样,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领着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刘红,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首批培养对象,南京市府西街小学校长)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13:04: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547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