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由在高处》有感:做一个坚定不移的逃跑者

更新时间:2024-04-01 06:38:56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伏中哲)

读《自由在高处》有感:做一个坚定不移的逃跑者

做一个坚定不移的逃跑者

——读《自由在高处》有感

高三(3)杨蓝

“自修自持莫道此间非彼岸,即心即佛须知东土是西天——我将用心于此生此地,这是我的人生,我必让它圆满;这是我的土地,我必让它自由。

最近真的少有读到如此令人动容的文字,熊培云与王小波一样,拥有特立独行的思维,若说《沉默的大多数》让我重新看待这个社会的”奴性”,那么《自由在高处》则改变了我对中国社会的自由和民主的看法——做一个坚定不移的逃跑者,因为只要我们得救了,我们的国家也就得救了。

索尔仁尼琴写道:”所谓坚定不移的逃跑者,是指那些坚信人不能住在笼子里的人,并且对这个信念一分钟也未曾动摇过的人,真正的逃跑者永远在路上,而且永不绝望。”想要逃跑,唯有让思想自由,且渴望自由。

逃向思想认知的自由。书中”我的真理以你的不接受为边界。”那种对他人认知的尊重、那种包容与自信让我震

撼。从小到大,我们不是在努力说服别人,就是默默被别人说服,仿佛有些东西只有把他人说服了我们自己才能信服,仿佛说服他人是一种成功的姿态——”你看吧,这的确是个真理。”但走在这样道路上的我们,里真理远了,因为我们与思想自由渐行渐远。

逃向社会民意的自由。”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民意无法被表达,而是民意没有执行力。”的确,中国公民其实有许多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民意被执行起来,就变得不尽如人意。首先,政府的执行能力不足,不努力解决百姓上报的问题,有些地方官员反而想尽办法实现所谓”零上访”;控制着社会资金却不努力解决关系百姓衣食住行的民生问题,反而大兴土木建设所谓”面子工程”.其次,百姓由于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没有长远考虑,在自己行使权利执行民意时往往也劳财伤民,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引发社会的不良反应,例如钓鱼岛问题备受关注的紧张时期,砸日牌车、日牌商铺,又比如最近因为台湾大选后”台独”问题被无限放大,大陆网民肆意到台湾的网站中叫嚣……这不是执行民意,只会让民意执行偏离轨道,将人们的思想与自由锁入更深的牢笼。

逃向接受舆论的自由。”生活中新闻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相反是那些‘永不衰老’的事件。”诚然,

新闻媒体的发展带给我们极大容量的信息与资讯,但过多信息的摄入与其衍生的过度的信息依赖将使我们失去生活与思想的自由。更何况,媒体最常报道的是社会的不良状况,这等于将社会的黑暗面放大后硬塞给受众人群。若我们过度依赖新闻,认为一日失去外界的信息我们就等于被世界”抛弃”,那我们离内心的自由还太远了。若我们单纯的、不假思索与过滤地接受新闻里的内容,并将新闻中的内容填补到我们认识中的社会,那我们将会失去这个社会更多美好的事物,这其中便包括自由。

逃向无条件的自由。”条件即逆境。”生活中,谈什么都需要条件,因而人们自然而然的追求更高的条件、为自己设下各种各样的条件。但正如鱼儿,你给了它鱼缸和水,它是拥有的舒适的生活条件,但它的生存空间也因此被限制了,这等于让鱼儿身处绝境,这样的逆境无所不在。我曾考虑过自己或许是一名自由主义者加和平主义者,但在接受了比较完整的中国的这套教育体系后,我觉得自己无法跳出许多思想的束缚,但它同时培养了我一种忧世情怀,我又认为自己只能是一名保守的自由主义者和更加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但现在我明白了,我完全没有必要给自己贴上各种”主义”的条件,这样只会将自己放入挣脱与束缚中循环的逆境中。但同时要也相信,”是逆境的永恒造就人的永恒,是

条件的无常造就了人的圆满”——以为我们可以在逆境中拥抱无条件的自由,只要我们永远不选择停止生长。

读完全书,我对”自由”为何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从猿进化为人,是因为渴望自由,一种进一步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自由;自人类产生以来,人类也从未停止过追求自由,成立国家、建立制度和法律、创立宗教信仰……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所有人更好的拥有自由,但正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种种,又使人类自己无法享有真正的自由——或许这真的是一种循环,没有尽头,只是人类在这种循环中不断找寻平衡。因而自由在高处,这个”高处”只有思想可以到达,而思想的自由只属于个人,让个人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自由理解世间的万物——每个人的自由都是不同的,但逐渐融合时,便离真正的自由不远了。

我身处的这个国家,也正在向这个目标靠近。”爱一个国家,首先要学会恨它。”我爱中国,因此我恨中国,恨它各种制度弊端,恨它各种思想约束,恨它在对国民的自由造成伤害后仿佛不以为然……这些我都恨。但中国在进步,中国在转型,因此我从未、将来也不会对中国追求自由失去信心,这也是每一个人民都应赋予自己的国家的——被信任的自由。

让我们做一个坚定不移的逃跑者,相信我们的国家,

比我们想象的自由,相信我们渴望的自由,终会降临。

教师点评:看过许多这本《自由在高处》的读书笔记,这一篇写得别拘一格,全文紧扣”自由”与”逃跑”二词,阐发了自己对于自由的理解,文字老练,见解独到。(张仪)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06:38: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544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   民意   思想   问题   中国   执行   没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