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回报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5篇

更新时间:2024-03-31 13:27:2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刘波涛)

懂得回报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5篇

懂得回报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1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这句古语中我们明白了:做人一定要知恩图报。只有知恩图报才能配得上做人,才能做好人,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作为我们小学生来说,父母之恩,老师之恩,国家之恩,是我们必报的三恩。

一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父母给了我生命,送我们来到了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十月怀胎,经受分娩之苦,含辛茹苦将我们养育成人,这种无私的爱又有谁能比得了呢?但有些人却不了解父母,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不但不知恩图报,反而瞧不起父母,有的还故意气父母,跟父母做对。我曾经读过这样一篇短文:一个大学生,父亲早逝,家里非常贫困,父亲靠街头捡破烂来供他上大学。可是,有一天,这个大学生带着女朋友逛商场时,正在捡破烂的母亲,母亲也看见了儿子,当母亲与儿子打招呼时,这个大学生却假装不认识,带着女朋友匆匆离去……看到这里,我的心里“咯噔”一下,想:这个大学生真可恶!如果没有母亲,他怎能上得了大学?这样的大学生与畜生有什么区别?羔羊都知道“跪乳”报恩,乌鸦还知道“反哺”报恩。像这样的人,即使大学毕业了,又何以成就事业呢?所以,做人首先从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这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

二报老师的教导之恩。是老师将我们这些丫丫学语不懂事的小孩变成了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纪律,懂礼貌的好学生。其实,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将所有的只是毫无保留的交给学生。你说,这样的师恩岂能不报?

三报国家之恩。谁都知道:有了国家,才有我们的大家;有了大家,才能有我们的小家。如果没有了国家,今天,我们就不能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没有了国家,我们哪能有今天这舒适安逸的生活呢?所以,国家之恩一定要报!

第 1 页 共 5 页

同学们:做人应该先从感恩开始。感恩是我们必修的课啊!人人都知道感恩,人人都学会感恩,人人都已报恩为乐,人人都以报恩为荣,人人都以恩将仇报为耻,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美丽!

懂得回报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2

今天我再次阅读了《聊斋志异》中“人性的镜子——义犬”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周村有一位姓贾的人,在芜湖赚了不少钱,雇了一艘小船回乡。出发前,他在渡口花双倍的价格买下了一只差点被屠杀的狗,一起带去了家乡。途中,心术不正的船夫起了贼心,想将贾某给杀了,他求船夫给自己留个全尸,船夫将他裹上毛毡,扔入水中,那只狗也一同哀叫着跳入水中,死命地咬着毛毡与贾某在水上漂流了好几天,漂到了浅水处后,那只狗叫来了附近的人,把贾某救了上来。他央求这处的船夫载他去芜湖找强盗,到了芜湖之后狗丢了,也找不到强盗。贾某快放弃之时,那只狗突然出现了,还跳上的船,抓住了那个他始终没找到的强盗。人性的恶毒在这个故事中直接向世人展现了出来,将强盗与这只狗相对比之下,强盗比知恩图报的狗逊色了不止几分。而同学们,此刻你们想到什么了吗?

不少同学会想到知恩图报,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总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些同学会真挚地说上一声“谢谢!”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行为,但细细思索,或许你就知道未来自己是不是一个正直、坦荡的人。但是,也有同学不懂感恩,慢慢地就成为了“那只农夫救下的蛇”,而忘恩负义的人最终不可能有好下场。望向未来,我们是不是该仔细想一下:知恩图报的良好精神是否刻画在自己心中了呢?在自己的心里这种行为是不是没那么重要呢?或许你的每一个想法,都能影响到你的未来。

虽然我们不能预知未来,还不知道人性的黑暗。但是一定要正视自己的内心,不做任何让自己心虚的事,也不做任何违反道德的事;做知恩图报、内心正直的人。只有坚定自己的内心,让自己能够坦坦荡荡地站在“人性的镜子”之前,让自己将来能够走向那条明亮的道路!

懂得回报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3

第 2 页 共 5 页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确,就连自然界中的动物都知晓知恩图报。

在一个茂密的森林中,生活着一头英俊的大象,它高大的身子像堵墙,它粗壮的四肢像四根木桩。有一天晚上,它出去散步,碰到一只掉在陷阱里的老鼠向它求救。大象疑惑地说:“你怎么会掉进陷阱里?”“一只野猫追我,一不小心就掉进来了!”老鼠沮丧地回答。“好吧。”好心的大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陷阱,老鼠顺利地爬了上来。“我要报答你!”站在大象的脚边,老鼠大声说。大象哈哈大笑着走了。有一天,大象被猎人网住了,准备第二天运走,它伤心极了。那只老鼠听说后,集合一大帮老鼠不停地啃网绳,终于在天亮之前救出了大象。

唐太宗贞观年间,一书生和几位同乡进京应试。在一座破庙里歇息并拿出干粮来吃。正吃着,书生发现他的馒头上有一只小蚂蚁,他轻轻地把它捏下来。同伴们都喊:“捏死它,偷吃我们的干粮!”书生摇了摇头,轻轻地把它放在地上,对它说:“去吧,可怜的小蚂蚁!”蚂蚁停留了片刻,飞快地爬走了。考完后,书生突然想起,“主人”的“主”字少写了一点,成了“王人”,气得捶胸顿足,直呼今年无望矣。但榜发下来,这位书生却高居榜首。原来小蚂蚁知道这件事后趴在试卷上,主考官没看出来。

自然界中的动物尚且懂得回报,可我们对待日日夜夜为我们无私奉献的父母又是如何?父母的养育之恩深似海,可我们却总是说着这样的话:“等我长大了就……”或“等我有钱了就……”一切都取决于“等”。当然,我们还年轻,有等的资本和条件,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要回报父母,现在就应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可能只是晚上回家时给妈妈的一个笑脸,母亲节时给妈妈的一束康乃馨,生日时送给妈妈的一句祝愿,便会让妈妈感到由衷的欣慰。

也许以后的人生路你会走得坎坎坷坷,但无论身处何境,都不会放弃一种美德——知恩图报。

懂得回报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4

作为子女,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这个话题老生常谈,但许多人又迷茫其

第 3 页 共 5 页

中,在一个特定的时刻,豁然开朗,父母需要我们永远的爱……

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一辆缆车出了故障,直线下滑到一个深不见底的山谷。一对夫妇在这生死关头紧紧地抱紧自己的孩子,心里想:孩子不能死……“砰”的一声巨响响彻山谷,那个孩子是唯一的幸存者……

听完这个故事,我不禁热泪盈眶。是啊,每个人的父母都是这样,在生死关头,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孩子,能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孩子的父母是伟大的。以感人故事为原型,歌手韩红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歌,每当唱起,双双泪眼不忍直视。

我一遍又一遍地听着这首歌。每听一遍我都能想像出当时的情景。就是在那个秋天,那个可怜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亲。

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啊!我们的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又有足够的能力养活我们。难道就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懂得感恩父母吗?不,不是这样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又含辛茹苦地养活我们,还给我们如此高的物质待遇,你难道能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吗?不,父母养活我们虽然是他们的责任,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有事情要与我们分担,我们会怎么做?我们会向孝女彭彩金一样把家里的家务都包了吗?我们会向那个上中学的姐姐为了给母亲筹集医药费而上网发帖子,愿意给哪个好心人当女儿好好地孝顺他呢?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

懂得回报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5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说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纯粹的人。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回报那些对我们有恩的人呢?

世上之恩,最大莫过于父母。是他们给我们生命,把我们养大成人,含辛茹苦地教育我们,可是他们何尝向我们索取过什么回报?他们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希望就是我们有朝一日长成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希望我们过得健康、快乐、自信、充实、不虚度光阴,为此他们都流行着一种通病:总喜欢唠唠叨叨。我觉得我们现在回报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们的唠叨放在心上,努力学习,好好拼搏,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第 4 页 共 5 页

说到对我们的教育,老师之恩不可再造。他们像父母一样地为我们的成长操劳,像春蚕一样默默牺牲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像蜡烛一样地为我们的未来照亮行程。他们理解关爱学生同样不求回报。可是我们当中的某些人呢?上课不尊重老师,有的甚至故意和老师作对;下课不好好完成作业,拖拖拉拉,甚至理都懒得理一下作业本。更不要说什么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了。我觉得我们回报老师最好的方式就是认真听讲并完成作业,接受他们的教育,把他们的每一句为我们好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并且落实在学习生活中。

同学相处,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想想全中国13亿人,我们能坐到一个教室里来,实在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大家在一起打打闹闹,多么开心。生活上有困难的时候一起渡过,学习中有疑难的时候一起解决,他们也值得回报。我们觉得我们回报同学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团结友爱,一起进取,互相关爱。

同学们,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是没有希望的无出息之人,一个懂得感恩却不去行动的人也是一个可怜虫。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感恩身边的人和事,感恩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

懂得回报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

第 5 页 共 5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13:2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536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回报   父母   感恩   知恩图报   老鼠   老师   大学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