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孙氏)
一代名师段力佩
一代名师段力佩
按:教科研年会上,我上了一节《饮一口汨罗江》的示范课,康校长给予高度评价,其中提到了符合上海教育家段力佩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教育思想,于是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了这篇对段老的介绍的文章,与有缘人一起分享。
一代名师段力佩
王厥轩
摘自 摘自2011.5A《上海教育》 发表
2011-6-15
要讲上海教育界,段力佩是位绕不过的人物。他对上海教育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吕型伟曾说过大意如下的话:纵观近三十年的上海,再也没有出一位像于漪那样的教师,再也没有出一位像段力佩那样的校长。此话意味深长。
段力佩,l907年生于江苏金坛。其父段忻吾,献家兴学,在金坛颇有声望。段力佩l929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回家乡书院小学执教。1935年赴沪,先后在上海东明小学、华光中学执教。l
940年经挚友赵朴初介绍主持净业孤儿教养院。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在麦伦、储能中学任职。1946年通过民主选举任储能中学校长,从此储能中学成为上海中学界的红色堡垒。1949年5月27曰上海解放,段力佩与吕型伟一起接管缉渠中学(今市东中学),段力佩任校长。8个月后,段力佩到育才中学当校长,一待就是48年。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育才中学两次进行教改,育才经验在上海和全国产生重大影响。l984年,段力佩成为l0位由上海市政府命名的中小学名誉校长之一。l996年,段力佩90岁生日时,江泽民、吴邦国、徐匡迪、柳斌及赵朴初等都题词祝贺。2003年3月8日,段力佩因病逝世,享年97岁。
让我们一起回顾段力佩的教育生涯,看看这样一位在上海和全国名闻遐迩,几十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专一、执著、痴迷于教育的一代名师,是怎么当校长的。
待人真诚,是一位真性情之人
他用一片真情与全校教职员工交心,大家也把他当做亲人与挚友,育才中学的教学秩序也逐渐走上正轨。
人做事情,或出于利益,或出于性情。段力佩是一位真性情之人。
讲三个小故事。
故事一:在孤儿身上倾注父爱。l
940年初,段力佩来到净业孤儿教养院。为了照料80多个流浪孤儿,段力佩把铺盖搬到孩子们身边。搋上,他总要起来三次,叫他们小便,帮他们盖好被子。有些孩子病了,他为他们煎药、倒水;有些孩子头上生疥疮,他为他们买来硫磺拌万金油,轻轻涂在头上。段力佩教他们修皮鞋、做裁缝;教他们学文化知识;与他们一起玩捉迷藏和甩铃角;和他们一起唱《游击队之歌》《毕业歌》,一起排演话剧《渔光曲》。在地下党的安排下,这些孩子或奔赴解放区参加新四军,或留在上海做地下工作,都成为革命的中坚。
故事二:在储能播火。l946年六·二三前夕,储能中学成立了地下学联,在段力佩的保护下,储能学生在红色堡垒中不断成长。l948年九龙事件时,老闸捕房怕储能。学生闹事,一清早派警察来监督。段力佩把警察请到自己位于底楼的宿舍,敬烟泡茶、热情款待。到了中午,警察问:学校怎么一点声音都没有?段力佩答:今天星期六,下午没课,他们回家了。实际上,学生正在楼上写标语、做旗帜。警察问:能否让我打个?段力佩走到楼梯口,故意
大声喊:上面有空吗?警察先生要打。学生一听,警觉地躲起来。打完,警察说:今天储能很太平,一点动静都没有。说完高兴地走了。下午,学生们扛起旗帜、打起标语,赶到外滩参加游行集会。
故事三:待教师如亲人,甘当后勤部长。段力佩刚到育才中学时,学校一片混乱:操场杂乱无章地堆着砖瓦竹木,校外的人可以随便进出;课堂秩序乱糟糟;教师之间文人相轻,有些教师之间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段力佩一家家上门拜访教师;看到单身教师宿舍窗户朝北,冬天冷风袭人,就关照再加装一道窗;发现有的教师病了,有的工友生活困难,就马上给予补助。有位教地理的女教师40多岁尚未成家,老母亲双目失明,在调整工资时,段力佩向大家说明情况后,给她加了工资;有位女教师生了孩子无人带,段力佩把孩子放在自己家里,请老伴当义务保育员……他用一片真情与全校教职员工交心,大家也把他当做亲人与挚友,育才中学的教学秩序也逐渐走上正轨。
坚持真理,在各种倾向、潮流面前不迷失方向
育才的教改是红的,不是黑的,只要走出‘牛棚’,我还是要照着做,好好为国家培养人才。
段力佩有个性,有信仰,在精神追求上,他始终保持了虔诚的态度,在各种倾向、潮流面前不迷失方向。
也讲三件事情。
事情一:坚持学校以教育为中心。1
958年,在左倾思潮影响下,有领导提出学生以工为主,以读为辅要把学校办成工厂,要用管工厂的一套办法管学校。当时段力佩任新成区(现静安区)副区长,兼育才中学校长,他针锋相对地提出学校应当以读为主,以工为辅,并在新成区第十一女中开展以读为主,以工为辅的试点,取得成功。l962年,又有领导提出学校是阶级斗争的基地。对此,段力佩很反感,鲜明地提出:学校应该确立以教育为中心,应该是科学研究的基地,这是常识。有人批判他,说他搞的是资产阶级教育,还组织了六次批判会,把段力佩打入另册。但段力佩仍然坚信:我是对的。真正有信仰的人敢讲真话,喜欢扣帽子、喜欢发誓的人,其实并无信仰。
事情二:育才的教改是红的,不是黑的。十年动乱中,育才经验被打成黑教改黑经验黑样板黑典型。段力佩被作为修正主义黑典型资产阶级反动权威,被批判、揪斗、隔离。l968年,与段力佩风雨同舟几十年的老伴积怨成疾,含冤而逝。很少哭的段力佩,禁不住号啕大哭,老泪纵横。回到牛棚后,段力佩彻夜难眠,他在造反派给他写悔过书的纸上写下:育才的教改是红的,不是黑的,只要走出‘牛棚’,我还是要照着做,好好为国家培养人才。从此,段力佩改变生活上比较随便的习惯,把小隔离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洗冷水澡,跑步,阅读留在身边的英文版《毛泽东选集》。他要把巨大的冤屈与深切的哀悼化成准备重新战斗的力量。l972年,因查不出任何问题,造反派只得把段力佩解放了。
事情三:与杭苇争吵的趣事。1984年夏,育才经验在上海和全国刮起旋风。时任市教育局顾问杭苇带着我到育才取经。段力佩与杭苇都是上海刚解放时接管教育的领导,两位好友相见,又是拉手又是拍肩,亲热得不得了。过了一会儿,不知怎么回事,两人争吵起来。只听段力佩大声说:你有本事,你到育才中学当一个礼拜校长。你做得下来,我服你!杭苇涨红了脸:嘴里嘟囔着。过了一会儿,两人又勾肩搭背、互开玩笑、畅怀大笑了。我当时是市教育局的秘书,看到这种情景,我第一次从书本外懂得丁什么叫诤友、挚友。
这里讲段小插曲。近年来我在给上海和全国各地来的校长讲课时,提出一个观点:校长应当坚持真理,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要做有个性、有思想的人。而现在许多校长,唯上级领导是从。有一次,笔者碰到徐汇区名校长赵家镐,他对我说:你的观点有道理,但现在的校长也有苦衷。你想,我父亲(赵宪初)是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段力佩是上海市政协常委,他们有地位、有声望,当然敢与教育局长顶。现在的年轻校长,他们资历浅,在现在的这种体
制下,叫他们怎么顶?尽管他的话也有道理,但我仍然认为,作为校长,倘若不坚持真理,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则不如回家卖红薯。
以校为家,安于清贫,淡泊名利
这样一位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他的生命疆域一定宽阔、一定丰富。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段力佩就是一位安于清贫、淡泊名利的人。
自1950年段力佩来到育才中学,他们一家老小长期住在学校一间朝西的仅有1
2平方米的洗漱间里。冬冷夏热,儿孙同堂,房小人挤。但在段力佩看来,他天天待在学校,天天与教师接触,对学校的事能了如指掌,胸弗安心。
1956年,组织上墨段力佩担任新成区副区长、区政协副主席,征求段力佩的意见。段力佩表态:要我担任区里工作可以,但我一定要兼育才中学校长。我离不开学校。区长说:老段呀,你好固执,叫你搬个场都不肯,你就听我一句话吧。段力佩坚决不肯,说:我认为地位变了,房子不一定要变。
段力佩从l 956年至l
963年担任新成区副区长、区政协副主席的这些年,整个国家左倾思潮泛滥、政治运动不断,他做了许多工作,也受到责难与批判。1963年,段力佩辞掉区里一切行政职务,回到育才中学当专职校长。
十年内乱,段力佩一家被撵到育才中学一间不到l
0平方米、终年不见阳光、阴暗潮湿的小房子里。曾在上世纪80代中期担任育才中学校长,后担任市教研室教研员的章淳立告诉笔者:段校长的这间房子,实际上是青年教师的单身宿舍,上海人称之为小厢房。他在这儿一住又是好多年。
1984年夏秋之交,受《解放日报》之托,我到段力佩在江宁大楼的家采访。整个房间约80平方米左右,装修是新的,家具、装饰都非常简朴。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只要谈到学校教育,77岁的老人就声音宏亮,伴着手势,充满激情。从他家出来,我十分感叹:这样一位对上海、对中国教育作出巨大贡献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身居陋室,到了70多岁才刚有像样的新家,这是一种何等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样一位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他的生命疆域一定宽阔、一定丰富。
坚持改革,善于总结,一位敢为人先的实践者
段老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形式,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完全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
世事无常,潮流变迁,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段力佩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针对教育的弊端,不断探索、实践、改革,成为一位高瞻远瞩的弄潮儿。
段力佩的改革,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抓凯洛夫教学五环节。1950年,段力佩刚到育才,学校教师有的从洋学校毕业,有的读私塾出身,有的从解放区过来,一个师傅一套拳路。怎么抓教育质量?段力佩清楚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他抓凯洛夫五步教学环节,即组织教学、提问、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样抓了几年,育才中学的教育质量稳步上升。l954年,上海市教育局把育才中学作为全市教改的试点。在总结经验时,时任市教育局普教处处长胡昌治说:育才教育质量高,教师积极性高,校长领导有方。
第二阶段:提出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因材施教十六字方针。到了1963年,段力佩发现凯洛夫教学太机械了,存在三个弊端——满堂灌两剥夺三脱节,即教师习惯于一讲到底,独占课堂教学时间;剥夺了学生思考与练习的机会;造成教学上的讲与练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课内与课外脱节。1964年,段力佩提出十六字方针,其主旨是反对课堂教学中的烦琐讲解,做到面向实际,让学生学得活泼,学得生动。段力佩的十六字方针很快引起
各界的热切。l964年4月,市委副书记杨西光视察育才中学。时任市教育局局长孙兰带着一个教改工作组蹲点育才中学半个月。上海各家报社大张旗鼓地宣传育才经验,在上海和全国刮起一股旋风。我当时在杨浦中学读高中,学校的走廊、各个教室的墙上,都张贴了学习育才经验的宣传标语,教师上课时也努力按照十六字方针去做。育才经验真的是溜入人心。从l964年到l966年这一时期翻上海教育质量,也许是历史上比较高的一个时期,倘若按照今天的说法,它是真正按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做的。
第三阶段: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跟我说:段老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形式,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完全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
我仔细阅读段力佩l979年2月写的《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形式——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发现这一思想回答了课堂教学的三大问题。
第一,学生怎么学?段力佩提出了课堂教学的程序——先学后教。读读,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养成学习习惯;议议,提倡学生自觉议论,主动探讨问题;练练,使学生自己将学科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讲讲,是教师点拨、解惑、小结或总结。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第二,学生怎么学是对的?段力佩认为,把课堂作为教师的讲堂是不科学的,课堂应当是学堂。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是议。这个议,从对象看,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与自己的对话;从形式看,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体,体与体的对话。教学的对话,是课堂的精髓所在。
第三,教师怎么教是对的?段力佩强调有领导的——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下进行的,茶馆式——鼓励学生在课堂里七嘴八舌,提出问题,尔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解惑、启发、引导。
段力佩还在学制、课程设置、教材、课时安排等方面,进行了非常大胆的改革。
学制。从l979年下半年开始,学校高中学制改为三年。当时上海高中学制改为三年的只有两所学校。
课程设置。段力佩把历史、地理、生物作为常识课(必修),列入从初一到高三的课程;体育、英语每天都有一节,体育分大课(55分钟)、小课(30分钟)安排,大课按体育《教学大纲》上课,小课以男拳女舞为主;音乐从初r到高三都开设;还增设了选修课,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扩大与提高。
教材。段力佩对教材也动了手术。生物课由于实验增加,自编了教材。英语也有自编教材。语文教材变动较大,初一学《西游记》《水浒》,初二学《老残游记》《儒林外史》,初三学《红楼梦粼三国演义》。对语文统编教材,则采取一次多篇的方式进行学习。为,什么选用这些小说的章回?段力佩认为:从纵的方面看,《西游记》较儿童化,《水浒传》讲农民斗争,也较通俗,再上升到描写知识分子的《儒林外史》,尔后再上升到更高级的《红楼梦》《三国志》。这些都是根据青少年的生活感受而逐步上升的;从横的方面看,教材选用的都是青少年喜爱的章回,如《西游记》里的大闹天宫,《水浒传》里的林冲夜奔,不但情节连贯,而且语言文字也为青少年所喜爱。
课时安排。段力佩根据脑力活动和体育活动的特点,将全天课时分为三段,每段分为两节:一节为大课55分钟,上逻辑思维强的课,一节为小课,上形象思维强的课。中间相隔5分钟为换课时间。全天共6节,第一、三、六节为大课,第二、四、五节为小课。第二节课后有30分钟的大休息,学生可在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活动筋骨,也可吃些学校为他们准备的点心。这样大小课相间,对学生一天的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改革后的育才,呈现出蓬勃的景象:每天下午4点l
0分之后,教室里传出阵阵歌声和琴声;操场上,各项单项锻炼、友谊竞赛搞得热热闹
闹。学生由于负担减轻,身体素质得以提高。l980年上半年,学校对全校l
2~18岁的男女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脉搏等形态机能测定,指标都超过全国平均数。
第四阶段:提倡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行为。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段力佩又提出了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行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改革,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依靠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想到段力佩自1984年已被市政府命名为育才中学名誉校长,退出第一线,这三自思想还是段力佩的吗?我询问了时任校长章淳立、副校长瞿钧,两人斩钉截铁地说:肯定是段校长的。提出三自思想,首先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自治自理。学生定期举行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学生会,在学生会带领下开展各种文娱、体育、劳动、生活服务等教育活动。其次是政治上自己教育自己,比如组织专题演讲、讨论、主办论坛、出版墙报;鼓励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小组,如数学、物理、化学爱好者协会,既丰富学生课外学习活动,又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要求学生目治自理的同时,提倡教职员工人人做思想政治工作。班主任改为辅导员,从旁辅导学生的自治自理自我教育。
校长要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
段力佩的课,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有激情,能抓住学生的心,受到学生欢迎。
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生境界有三项指标:生活情趣,文化品位,精神视野。段力佩把三者融合为一,全身心地投入到育才中瓤课堂教学第一线。
他把全部精力用于学校管理。段力佩不仅住在学校,他还索性把办公桌也搬到教研组。哪位教师过生,他会送上生日蛋糕,哪位教师病了,他会去看望。他也喜欢给学生作报告,伴着手势、充满激情的报告给一批又一批育才学子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有一个时期,来育才听课的人太多了。段力佩拍板:学校课堂全部开放,所有来校听课的人都可听推门课。
他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粉碎四人帮后,段力佩重回育才担任校长。绝大多数教师都由衷地真诚欢迎,也有个别教师有些不安,他们在文革中参加打段,心中既内疚,又怕往后的日子不好过。有位女教师,教学方法灵活生动,教学效果也相当好,段力佩很想总结推广她的教学方法。但这位女教师也参加过打段,心中总是畏首畏尾。为了消除她的思想疙瘩,段力佩主动邀请她到家里,与她坦诚地交换想法。后来,这位女教师成为育才教改的中坚。
他是三尺讲坛的强者。l963年,段力佩亲自抓初一(3)班的教学方法改革。他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商量,在边读边练基础上持续进行教学方法试验。谁先上课呢?段力佩提出:我先试试。段力佩选了一堂数学课。他先用10分钟言简意赅、条理分明地讲述新课内容;然后出了道题目,让学生上黑板演算,做完后全班讨论,对不理解的地方启发引导;下课前20分钟,段力佩拿出事先拟好的l0道题让学生做,绝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了。段力佩的课,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有激情,能抓住学生的心,受到学生欢迎。
他特别重视体育与卫生的结合。段力佩把体育与卫生合并为一个教研组,使卫生工作对体育工作起到医务上的辅导和监督作用。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卫生教师就在边上,学生下课后,卫生教师就测量体育课的运动密度和运动量,防止过分或不足。卫生教师还有计划地到各个班级给学生讲解营养卫生、体育卫生、防近视、防病和女生青春期卫生等知识。体育与卫生的结合,使育才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好。
他有朴素的教育理论。被誉为教育改革一面旗帜的段力佩,对上海教育的贡献,当然是{改革实践,但他的每一步改革探索,又都有理论支撑。他的理论集中在《段力佩教育文集》,其特点是明白、易懂、晓理,具可操作性。比如,他说:我经过长期的实践,概括起来有十句话:教学必须循序渐近;要着眼于‘因’字,因地、因时、因事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认识要提倡螺旋上升,不断加深;深议熟练,核心是一个‘学’字;课堂不是讲堂,主要应是学生的学堂;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谈得上勤奋好学;要专攻与博览相结合,必修与
选修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理论实际,手脑并用;教书必须育人;要处理好考试与评分的关系,反对以分数刺激学习。说得朴素又深刻。上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30多年过去了,人们依然对其内涵争论不休。上海师大燕国材教授用了洋洋万言,对段力佩制定的育才十条校规进行条分缕析,阐释了其中蕴涵的素质教育思想。可以说,段力佩教改所实践的就是素质教育。
摘自2011.5A《上海教育》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21:56: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506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