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缪龚)
第05课 离骚(第01课时)
1.作者作品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 。名 ,字 ,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心。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 《九歌》 《招魂》等等。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六十四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其写作年代,或以为在怀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为在顷襄王时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尽管对《离骚》的写作年代和题旨有不同说法,一时难下定论,但仍可这样明确地概括: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2.文体知识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它的直接血缘关系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1)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2)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
1
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 ,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 等人。
3.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释义。
謇朝谇而夕替 偭规矩而改错
宁溘死以流亡兮 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
4.写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 (2)忳郁邑余侘傺兮 (3)何方圜之能周兮
(4)延伫乎吾将反 (5)进不入以离尤兮 (6)芳菲菲其弥章
1.爱国诗人 平 原 《天问》《九章》
2.屈原 宋玉、唐勒、景差
3.suì 谏诤;miăn 违背;kè 突然;yóu 责骂;rǎng 忍受;fú 保持、守;xiū 美好;chéng 受创而改变。
4.(1)错,通“措”,措施;(2)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的样子;(3)圜,通“圆”,圆凿;(4)反,通“返”,返回;(5)离,通“罹”,遭受;(6)章,通“彰”,明显。
1.古今异义词。
(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形容广阔或壮大)
(2)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取巧;今义:细致,精巧)
(3)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5)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水流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2.词类活用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羁,马缰绳和马笼头。此处名词用作动词,约束、束缚。)
屈心而抑志兮(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抑。)
伏清白以死直兮(伏,为动用法,为……而伏;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2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
长余佩之陆离(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长。)
3.特殊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冠之岌岌”即“岌岌之冠”,“佩之陆离”即“陆离之佩”,“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羁”“替”,此处均为被动词:被约束,遭贬黜。)
1.下列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谣诼zhuó
B.溘死kè
C.攘诟rǎnɡ
D.侘傺chà
朝谇suì
鸷鸟zhì
兰皋ɡāo
浩荡hào
揽茝chǎi
方枘ruì
偭规矩miǎn
悔相道xiānɡ
制芰荷jì
好修姱hǎo
可惩chěnɡ
蕙纕xiānɡ
2.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的“穷”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闻穷巷多怪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复前行,欲穷其林
3.下面对课文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B.运用大量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的表现政治、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C.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上下句组成,使全诗具有循环往复之美。
D.运用了对偶、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具有异彩纷呈之美。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3
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了屈原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
C.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D.后人还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5.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④举世混浊我独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渔父》)
⑤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⑥诚既勇兮又以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一)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时俗之工巧兮
B.竞周容以为度
C.忳郁邑余侘傺兮
时俗:世俗
周容:苟合取容
侘傺:失意的样子
穷困:贫穷,困苦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下列有关选段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4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心胸。
B.“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以香花香草装饰自己,实际上是以此比喻自己高洁的志向。
C.“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
D.“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指责当时世俗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表达了屈原不被人理解、遭人诽谤的不满和愤懑。
B.诗人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引出议论感叹。
C.诗中表明了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
D.诗中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4.屈原受屈遭贬的外部原因,选段中提及了三个方面,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5.选段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赏析。
6.选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5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椎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骆;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
6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的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及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
1.结合文意,概括“泊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
①
②
2.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已经流了两千多年,浑黄而不清澈,因此,它
7
的味道是苦涩的。
B.在作者朋友眼中,诗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为是怪异的,所以他们是“圣徒”与“疯子”的矛盾集合体。
C.文中“禅家公案”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
D.“嵇康的汨罗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强。
E.作者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虑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
【2016年高考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____。(鲁迅《无题》)
1.A
【解析】B项,相道xiànɡ;C项,可惩chénɡ;D项,好修姱hào。
2.C
【解析】A项,贫穷,不繁华;B项,穷尽;C项,政治上没有受到重用,与题中例句相同;D项,穷尽。
3.D
【解析】夸张这一修辞不妥
4.B
8
【解析】还包括宋玉的诗作。
5.①吾将上下而求索 ②哀民生之多艰 ③虽九死其犹未悔
④众人皆醉我独醒 ⑤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终刚强兮不可凌
(一)
1.D
【解析】穷困:(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2.C
【解析】诗人不是在“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而是埋怨怀王太荒唐,没有准则,不理解诗人。
3.C
4.①灵修浩荡;②众女谣诼;③时俗工巧。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题目要求对屈原受屈遭贬的外部原因进行概括,这就需要在文段中进行搜索筛选。从君王的角度看,有“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从其他人的角度看,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从世俗的角度看,有“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将这些内容用四字短语进行概括即可。
5.①对比。诗人的忠贞爱国与那些极力和他为敌、对他造谣中伤、投机取巧、谄媚君主的奸佞小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衬托出屈原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爱国激情,也反映了屈原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黑暗险恶的社会政治环境。②比喻。用“蛾眉”比喻自己的美德,用“众女”比喻许多小人,生动形象。③反问。“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两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更加突出地表达了诗人坚持正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④起兴。诗人先言“鸷鸟”不群,“方圜”不能周,“异道”不能相安的一系列现象,为下文表达自己要保持清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信念作铺垫,同时也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任选两种进行分析即可。)
9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回答这一类型的题目,答案分三步走:定身份,作分析,看意义。定身份,就是用一句话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作分析,就是结合具体诗句探究人物的性格表现;看意义,就是要分析塑造该形象的意图何在。
7.(1)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可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鹰、雕和一般的鸟不同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3)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二)
1.(1)屈原殉国之处。(2)忧国忧民的精神寄托。(3)忧国忧民的苦难的象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通读全文,理解重要词句的表层念义和深层内涵。首先泊罗江就是一条江,是屈原的殉国之处。另外,通文中联想到嵇康的汨罗江,李白的汨罗江,苏东坡的汨罗江,秋瑾的汨罗江,闻一多的汨罗江等,可以看出 “泊罗江”已经被赋予了一种深层度的内涵,成了超脱自我的方式或苦难的象征。文末讲我的泊罗江是小书斋,泊罗江对我来说,成了一种仰慕的对象或一种精神的追求。最后,综合全文来看,从屈原、嵇康到李白、苏东坡,特别是秋瑾、闻一多,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忧国忧民。
2.愤世嫉俗(愤怒)——惆怅——索然(失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行文脉络的梳理与感情走向的概括能力。要解答本题先要讲懂全文,理出内容层次。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汨罗江畔饮浊水,饮出了苦涩。饮水的目水是为了真切地祭奠屈原,所以饮出了愤世嫉俗,这是由屈原引发的情感(愤世嫉俗)。
第二部分,朋友对我行为的不理解引发我的思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忧国忧民之的忧思,更多的人却是明哲保身(如渔翁)。这一总部分中,有一个明显的句子“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由愤怒过渡到惆怅)
10
第三部分,现实中,忧国愤世与全然超脱就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到此也就索然了。”索然,有无可奈何之意,作者只好在一方书斋追求精神的解脱。(失望与无奈)
另外,考生应注意一点,答案所有词一般在原文可以找到。
3.寓意:(1)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2)明哲何身的遁世者。
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鲜明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4.AE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分析能力,其中涉及到语句理解、结构分析、手法赏析、主旨评价等方面,分析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具体分析,进行得出答案。A项错在对内容的篡解和强拉因果关系。原文的意思是泪罗一水作为一种意象在诗歌中流传了两千多年。它的苦涩并不是指水质如何,结合后文,苦涩是因为屈原并着忧国之心的愤世嫉俗。E项是对文章主旨的曲解。作者决定躲进书斋是学习古人“要斫青光写楚辞。”因为现实中不可能如屈原一般愤世嫉俗,但心中又放不下对屈原的敬仰,只好在书斋中的精神世界里追求他忧国忧民的境界。
(1)夕揽洲之宿莽(2)引喻失义(3)黄发垂髫(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沧海月明珠有泪(6)早生华发(7)不义而富且贵(8)于无声处听惊雷
【解析】
11
12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21:4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506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