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28 15:43:47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倪煦)

捕蛇者说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掌握本文的词语;

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

2、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生交流作者信息

简介文体和作者:

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和哲学论文。在诗词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二、检查学生预习

1、学生活动

自读一遍课文,二人小组互读。

2、教师活动

检查学生对下列字音掌握的情况。

啮(niè) 御(yù) 得而腊(xī)之挛踠(luán wǎn)

瘘(lòu) 疠(lì)当(dàng)其租入 嗣(sì)

几(jī)死者 戚(qī) 莅(lì)事者 日蹙(cù)

殚(dān) 转徙(xǐ) 顿踣(bó) 呼嘘(xū)

曩(nǎng) 悍(hàn)吏 隳(huī)突恂恂(xún)而起

缶(fǒu) 谨食(sì)之 苛(kē)政 孰(shú)知

以俟(sì)夫观人风者

检查字音掌握情况的同时,适当提示字义或词义。

3、学生活动

分别朗读课文。

4、教师活动

范读课文。

提出要求:边听边思考每句的大意。

三、学习课文

1、学生活动

疏通文意。二人小组,对照注解疏通课文大意。

2、教师活动

纠正学生翻译中出现的错误。

四、学生按要求激情诵读。

1、全班同学大声、自由地诵读全文。

2、每人至少诵读二遍。

3、力争读得顺口,上口。

五、学生质疑性朗读课文。

1、从课文第一段起,同学们提出自己不懂的内容,请老师解答,同学们做好课文旁批。

2、教师答疑,每解决一段,同学们便朗读一段。

六、学生巩固性复读。

1、学生分为四人学习小组。

2、每组同学从课文第一段起复述课文,复述一段,诵读一段。

3、每个同学都必须参加复述。

4、讨论:

《捕蛇者说》怎样表现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的?

明确:全文有叙有议,虽记叙较多,但却处处为议论服务。符合“说”可叙可议,以议为主的特点;全文语言极其形象、生动,亦符合“说”这一文体比较讲究“文采”的特点。

七、展开竞读。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四段。

2、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起来朗读第四,看谁读顺畅,有情感。

3、在“竞读”过程中,其他同学要小声地跟读。

八、背读大比拼

1、教师介绍文言文快速、准确背诵的方法:

如分层背译法、语言标志法、尝试抢记法、诵听背诵法、整体反复法等等。告诉学生不管用哪种方法背诵,都要理解文意,理解文路,都要抓住文章表达的突出特征。

2、学生试背课文第四、五两段。

附:《捕蛇者说》难句例解

以啮人,无御之者

1)假设而兼有连贯关系的复句。这类复句通常的次序是假设偏句在前,结果在后。

2)“以”,有人认为用法同“而”,连词,这里不取。因为从文气来看,并不通畅。我们以为,或可看成作“用”讲的介词,后面省去“以”的连带成分“毒牙”一类的东西,也可以用代词“之”代替“毒牙”等。同样结构如《论语·宪问》:“以告者过也。”或说同“已”,时间副词。又如:“其闻之者,吾以除之矣。”(《国语·晋语》)“王以和三晋伐秦,秦必不敢言救宋。”(《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齐王》)

译文:用(毒牙)咬了人,就没有能够抵御它的。

若毒之乎

“毒”,名词增加了意动用法,“毒之”是“以之为毒”,下文“又安敢毒耶?”就是“又安敢毒之耶?”省去宾语“之”。“毒”作“恨”讲,《广雅·释言》:“毒,憎也。”又如:“死者不毒,夺者不愠。”(《孙膑兵法·行篡》)“如此,则上无私威之毒。”(《韩非子·用人》)或说“毒”作“害”讲,参阅下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说明。

译文:你把这差事当作灾难吗?

饥渴而顿踣

1)因果复句的紧缩形式,“而”表示承接,有人曾经认为因果本身就包含着承接的因素。

2)“顿”,《说文》:“下首也。”段玉裁认为应当是“顿首”,即以头叩地。引申为“止”为“停”。“踣(bó)”,《说文》:“僵也。”又,“走”部:“這,僵也。”“踣”、“這”是一个字。《六代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僵”是向前倒覆,“踣”也是向前倒覆。

译文;因为饥饿(到极点),口渴(到极点),就停下来向前面一倒。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往往”不同于今天作频率副词用的“往往”,而是作“从这里到那里,从那里到这里”讲,《说文》:“往,之也。”就是“到”。《陈涉世家》有“卒中往往语”,用法相同。“往往”的后面有连词“而”连接它后面的动词“死”,是“往往”作为动词的句法环境。又,《观巴黎油画记》是19世纪作品,文中“往

往留象于馆”的“往往”,跟今天词义相同。解释词义常常需要跟分析句子结构联系起来,不能孤立地就词释词。段玉裁注《说文》“毒”字:“往往犹历历也。”“相”既不表互指,也不表偏指,而是表示递相,即“一个接着一个”。又如“父子相继”,只能是子继父不能是父继子。

译文:来来往往死掉的,尸体一个压着一个。

吾恂恂而起

“恂”,《说文》:“信心也。”“恂恂”意思是很有信心。上文说“虽鸡狗不得宁焉”,那是由于没有干捕蛇的事,“捕蛇者”由于有“蛇”,就怀有信心。

译文:我满怀信心地起身。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1)包孕句。主语“太医”因承前者,及物动词“募”的宾语又是假设复句,“有能捕之者”是无主句,“当其租入”的主语“莅事者”明显可知,因此省略。

2)“租入”不当“税收”讲,不是一个词,《柳河东集》其他地方也不见“租入”。“当其租入”是兼语短语,“租”是兼语,“入”是兼语后面的谓语,音义同“纳”,亦即“缴纳”。有人把“当其租”作为“入”的状语,恐属欠妥。“当”前面或可加上介词结构“以之”。

译文:招募有能够捕到蛇的,就(把蛇)当作那个租税交给国家。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单句,用设问形式表示强烈的感叹,正面的意思是“不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也”。“孰”,《尔雅·释诂》:“准也。”

2)“赋”,税;“敛”,征收。“毒”,一解释为“厚”,跟本句无关;一解释为“害人之草往往而生”。“毒”是漫生的害人的草,译成现代汉语是“毒害”,仍旧是名词,只是比“毒”的本义引申了一步。又如:“若毒之乎?”“毒”增加意动用法,就是“若以之为毒乎”,也就是“你把这差事当作毒害么”;“又安敢毒耶”,“毒”也增加意动用法,后面省宾语“之”,意思是“又怎么敢把这差事当毒害呀”。

3)“甚”,音义同“善”,也就是“贤”,江苏泰兴方言还读“善”为xiān。又如《礼记·内则》:“具二牲,献其贤者于宗子。”《广韵·下平声·一先》:“贤,善也。”又如:“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贤”也不是只讲品德,而是讲条件,“贤”就是“善”,也就是“甚”。“贤”古写作“臤”,《说文》“臤”部:“坚也,古文以为‘贤’字。”杨树达《释贤》:“人坚则贤坚乃能耐也。”这样看来,“甚”作“胜”讲并非由于假借,而是由于引申。又,

在“是蛇”前面可以加上比较的介词“於”。或说“甚”是形容词增加比较性能的用法。

译文:谁知道赋税征收的毒害有比这种蛇更严重的呢?

苛政猛于虎也

王引之《经义述闻》认为“苛政”的“政”是“征”字的借用,亦即“繁重的赋税”,现在还有人据以为说。王氏所说未必可信,因为“苛政”毒害的方面很多,“苛征”只是一个方面。柳宗元所引出于《礼记·檀弓》,王引之讲的是《礼记》,那里也应当是“苛政”。训诂学有两个原则:凡用本字讲得通的就不用借字;训释某个词义不但在本句讲得通,到了别处也讲得通。古籍中用“苛政”的很多,如:“除其苛政。”(《晋书·武帝纪》《北史·周武帝纪》)

译文:苛刻的政治比老虎更厉害啊。

《捕蛇者说》复习

一、字句解释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质:质地、底子 章:花纹 啮:niè咬 御:抵御

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办法。

2、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腊:xī干肉,这里作动词,指把蛇晾干 已:止,治愈

然而捉住它,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好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

3、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以:用 赋:征收、敛取 之:指这种蛇 当:dàng 抵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召募能够捕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赋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了。

4、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专:独占 利:好处 是:这件事(指捕蛇)

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好处已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上。

5、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嗣:sì继承 数:shuò多次 戚:忧伤

现在我接替干这件事已有十二年了,险些送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些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6、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若:你 毒:怨恨 之:这件事(指捕蛇) 莅:管理 役:给官府出劳力

我同情他,并且说道:“你怨恨这个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那怎么样呢?”

7、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

汪然:满眼含泪的样子 哀:哀怜 生:使生

姓蒋的人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您要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

8、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斯:此,这 向:从前 病:困苦不堪

然而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缴赋税不幸那么厉害呢。假使从前我不干这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9、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蹙:窘迫 殚:用尽 竭:用完 顿踣:bó(劳累得跌倒在地上)

犯:冒 呼嘘毒疠:呼吸毒气 死者相藉:死人互相压着。极言死人之多。

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一年一年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把他们田地上的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被苛捐所逼)大家哭着喊着辗转迁徙,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时役的毒气,处处死人成堆。

10、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曩:nǎng从前,以前 其室:他们的家 徙 :xǐ迁徙

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现在十家剩不到二三家了;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现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人死光了,就是逃荒去了。可是我靠着捕蛇单独活了下来。

11、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悍:凶暴 东西、南北:到处 隳突:huī骚扰

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他们那种喧闹着使人害怕的情形,即使是鸡狗都也不得安宁啊。

12、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恂恂:xún提心吊胆的样子 缶:fǒu瓦缸 弛然:放心的样子

我提心吊胆的起来,看看那瓦缸,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睡。

13、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谨食sì之:小心地喂养它 退:回来 齿:这里指年龄

我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献上去。回家来就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1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盖:用于句首,带有估计的语气 熙熙:快乐的样子

旦旦有是:天天有这样的事(指冒死亡的危险)

我一年当中冒死亡威胁只是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乐乐地过安乐日子。哪里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

15、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虽:即使 则已后矣:就已经(死)在后了 安:怎么 毒:怨恨

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个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了,我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16、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于:比

我听了更加悲痛。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

17、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是:代孔子的话 以:用观:看 毒:毒害 甚:超过

我曾经怀疑这句话,现在从蒋家的遭遇来看,还真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18、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以:来 俟:等待,这里有希望的意思 夫:那些

观:考察 人风:应作“民风” 焉:代词,指这篇文章。

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二、内容理解

《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文章的主旨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第一段(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外形,二是毒性,三是医疗作用。(3)“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当其租入。它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暗示赋税的毒害比蛇的毒害更厉害。

第二段从“有蒋氏者”到“又安敢毒耶”。包括2、3、4三个小段,是全文的重心。

由“异蛇”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用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只“言之,貌甚戚者”一句,便把他回首往事,悲痛在心,哀形于色的情态勾勒了出来。明明是备受毒蛇之苦,却说独享捕蛇之利,在这极为矛盾的境况中,更见其内心的酸楚。

于是作者接下来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在为蒋氏的不幸遭遇悲痛的同时,好心地提出了一个解脱危险的办法。可出乎意料的是蒋氏并没有接受,他“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的这番话态度同样恳切,语气也十分肯定,表明了毒蛇可怕,但赋敛之毒更可怕。

蒋氏的这一番话,以他“以捕蛇独存”和乡邻们“非死则徙”相对比,以他“弛然而卧”和乡邻们将受悍吏骚扰相对比,以“他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们“旦旦有是”相对比,说明捕蛇之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作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结尾一段说:“余闻而愈悲”,比听蒋氏讲一家人的苦难时更加悲痛了.想到自己过去对孔子所说的“苛政猛于虎”这句话还有所怀疑,现在从蒋氏所谈的情况看来,这话是可信的。谁知道赋税对人民的毒害竟比毒蛇还要严重呢!于是写了《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为的是让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知道苛重的赋税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深切的同情。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说明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是同情的,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

《捕蛇者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7 ~ 10题。(14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岁赋其二( ) (2)几死者数矣 ( )

(3)更若役 ( ) (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译文:

9.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4分)

答:蒋氏的两次“戚”:

第一次: 第二次:

作者的两次“悲”

第一次: 第二次:

10.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4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 !”

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

(2)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

答:

答案: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岁赋其二( 每年 ) (2)几死者数矣 ( 几乎、多次 )

(3)更若役 ( 更换 ) (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冒着 )

8.译文:(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

(或晚多了、活得长了等),又怎么敢怨恨呢?

9.答:蒋氏的两次“戚”:

第一次: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

第二次: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

作者的两次“悲”

第一次: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

第二次: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

10.(1)答:苛政猛于虎也。

(2)答:为逃苛政宁可山野伴猛虎。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15:4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502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捕蛇   学生   毒害   课文   内容   人民   毒蛇   作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