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第二课时赵静

更新时间:2024-03-28 08:37:3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梁元柱)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赵静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故事的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因此本课采取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直奔结果

1、导:齐读题目《晏子使楚》,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读历史故事,首先要了解主要内容,小声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侮辱 尊重

交流: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导:可在这之前,楚王的态度可不是这样的,引读: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师导入:那么晏子是怎么反“侮辱”为“尊重”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感悟他的语言艺术。看看晏子到底是个怎么的人?

(二)自学,补充批画。

【点击课件】

自学提示:认真读一读晏子的话妙在哪里。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在书上画批,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朗读理解。

第一回合:

【交流要点】

1.结合晏子对话和“看了看”的表现,走进晏子内心,体会晏子话语的效果,感悟晏子身上的“有礼有力有节、借力使力”的智慧。

2.学习晏子的话语内容,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指导,进一步体会晏子身上有礼有力有节的大智慧。

【设计意图】

抓住晏子的表现,走进人物内心,体会晏子其借力使力的方法,感悟其有礼有力有节的智慧。并且为第二回合的学习奠定基础。

【操作流程】

1.抓“看了看”、“只有„才„”和“狗洞、‘狗国’”:体会到晏子“将计就计、借力使力”的过人才智。

2.由学生对“晏子的话”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训练。

方式:指定学生感悟后来朗读。

开狗洞,那言外之意就是说楚国是:狗国。面对着突然而来侮辱,晏子是怎么做的,不慌不忙,镇定思考。

(1)如果你是晏子来读一读人物的话,你应该怎样读呢?自由读,练一练。师引导:读书要读得“声情并茂”,老师教大家一个方法:边读边揣摩晏子当时的心理,想象他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这样自然而然就读得“声情并茂”了。想不想试试?

(2)指名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出晏子是一个不卑不亢,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

【教学预设】

1.如果学生一上来就研讨晏子对话的部分,先让学生自己来读读,再思考这段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不卑不亢)

2.如果学生一起来说对话内容和提示语,直接借助“看了看”走进晏子内心,

想想此时晏子会想什么,从神态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及时应变。

3.如果学生能够说出“晏子不明说、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可以借助“看了看”,引导学生谈晏子的心里想法。

老师过渡语:从这次的回合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晏子的聪明才智。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没有恼羞成怒,冷静地反驳,巧妙的语言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你看,这次没看到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第二回合

【交流要点】

结合晏子三次对话内容,走进晏子的内心,对比句子,感悟晏子身上的“大义凛然,将计就计”的大智慧。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以读带讲,让学生切身感受晏子借力使力,有礼有力有节的大智慧。

【操作流程】

1. 引入情境,师生对读。

2. 引导学生走进晏子,体会晏子是怎样应对的,为什么这样应对。

3. 师生分角色对读,表达阅读的感悟。

【教学预设】

1、如果找到“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zī)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出什么?(齐国人很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明明是夸张的,晏子却是——(严肃地说),这就不得不让楚王相信齐国人多。简直是人山人海。在古文中这段话的意思是用三个成语表达的,那就是什么?

(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2、如果找到这一句: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3、如果学生找到:严肃。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抓住了晏子的神态。

(面对楚王对自己和国家的侮辱,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击了楚王。)

(表面是无能,实际是在不动声色中回击了楚王)

4、先例了个“规矩”说明他很聪明。

5、师生共同分角色朗读。如果学生的朗读不够到位,借助楚王的感受神态(只好陪着笑)来进行评价,指导朗读。(楚王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

感受出晏子语言的精彩,巧妙中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老师总结:谁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个歇后语等来形容一下当时楚王的样子?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课文上怎么写他?

第三回合

【交流要点】

1.结合现代文中的“面不改色、站起来”和文言文中“避席”的对比,走进晏子的内心,感悟晏子身上的“有礼有节、足智多谋”的大智慧。

2.结合晏子对话,运用之前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感悟出晏子晏子过人的智慧。在这一回合中,晏子借机还击了楚王。

【设计意图】

巩固前文的学习方法,并运用到此回合当中,体会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操作流程】

1.体会“南橘北枳”这一典故引用的精妙之处。

2.指导学生抓住“面不改色、站起来”和文言文中“避席”的对比,走进晏子的内心,感悟晏子身上的“有礼有力有节”的大智慧。

【教学预设】

1、找到这句: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数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两个“水土不同”的理解)

2、抓住晏子的神态:面不改色,站起来体会:不卑不亢的态度,彬彬有礼的回到,强劲又不失礼节)

师过渡语:这一回晏子又胜了,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啊!

学生谈不到“站起来”,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

出示课件:避席

教师过渡语:好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好一个临危不惧的爱国志士,面对晏子,楚王是——(生读三处表示结果的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词语(只好),晏子使楚最终的结果是——生齐读:“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

重点讲解“不敢不”,感悟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的作用。

(四)体会晏子出使“不辱使命”和楚王“不敢不”中的情感。

【交流要点】

1.理解“不敢不”的情感。

2.感悟晏子比楚王技高一筹,进而理解为何是“不辱使命”。

【设计意图】

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为总结出晏子这个任务特点奠定基础。

【操作流程】

1.走进文本在次学习楚王和晏子交锋的三件事,你对晏子的认识有什么新的发现

2.为何晏子会有这样高妙的表现呢?

通过口头表达,表达对晏子的敬佩之情。

导:晏子本名叫晏婴,为什么课文重头到尾都叫他晏子那。

生:古代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五)从读到写,小练笔。

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晏子春秋》一书,

历史上对于晏子的主要评价是“能言善辩、善于辞令、足智多谋”,为了表示对他的敬佩,后人们还将他的言行编辑成册,写了《晏子春秋》这本书,书中一共写了有关晏子的200多个故事,那些故事篇篇经典,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文章。

所以真是时势造英雄,是晏子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让我们这些人至今仍然能够记住他,尊敬他。《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晏婴坚守的也就是这种精神。

(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 热爱祖国。)

【教师总结语】

11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乘机侮辱)—————(只好尊重)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08:37: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99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体会   感悟   朗读   学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