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解如森)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论文
摘要: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工程既与国家、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又是构成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国计民生的项目建设也离不开水文水资源的建设。水文水资源项目工程的管理影响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可持续发展要求了必须做好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工程管理。
1、概述
1.1、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建设特点
水文水资源的建设项目比较特殊,一般的项目具有唯一性、整体性、一次性以及固定性的特点,水文水资源除具有上述特点外,自身也具有特点。水文测站具有站点多、交通不便利、面广、线长等特点,交通的不便导致项目工程需要的专业施工设备难以进入工程施工地点.而且水文水资源项目施工条件十分恶劣,施工地点分散,对于专业性要求比较强,大部分的项目工程需要依靠自己进行组织施工,社会化的程度比较低。大多数的水文水资源的设施是沿着河流分布的,包括了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甚至是东西部、南北方,所以环境情况相对复杂。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建设的类型主要有水质站、水环境监测中心、水文站、流量站等,虽然包括多种类型,但是具体到每一个项目时其工程规模并不是很大。
1.2、水文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水资源管理是面向全社会各行业、水资源利用循环全过程、量质能温全要素的管理.是最能体现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
I作。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己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必须使水资源管理工作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经验性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分散的条块管理”向“统一管理理”转变,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快水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除此之外,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的根本措施,保障城乡饮水安全是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水利部也提出进一步加强城市水利工作。
2、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意识不足
水文水资源建设作为国家的公益事业之一。它的建设与管理都必须要按照国家的基建程序进行组织。项目的立项,项目的建设管理等工作都必须要严格遵循建设程序。而在现今的水文机构体制中,很多地区因为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致使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立项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的情况。而且很多项目没有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严格的项目审批,很多地区在水文水资源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都是采用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而且缺乏基层管理人才。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源于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足,对基建程序知之甚少,致使管理工作不到位。
2.2、水文监测设备不足,技术含量低
现今我国水文水资源建设事业中所使用的水文监测设备质量不高、技术含量低,无法将工作人员从繁复的手工劳作中解脱出来,这就使得建设管理工作的难度变得更大。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很多水文水资源建设都是采用的先进水文监测设备,而且设备数量分布的极
为广泛,遍及各个区域,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我国却未对这类先进的水文监测设备进行大量的采购和使用,依然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致使效率低下,容易出错,而且因为工作人员众多,管理工作的效率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3、建设项目空间跨度大,专业融合性强
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所包含的内容极多,比如水文测绘、水文测站、水情分析、数据中心等专业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土木工程建设、水文信息共享系统建设、流域监测系统、水文基本设施建设等都会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专业融合性极强。而且,水文水资源建设与普通建筑工程不同,其工作地点并不固定,可能会涉及整个流域,空间跨度大,这些因素都导致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的难度剧增。
2.4、建设主体还待进一步明确
之所以出现建设主体不明确这种情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在于水文机构未理清管理体制。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在设置地市级的水文机构时,往往都是以该区域的流域水系为准,行业的垂直设置与地方的交流极少,这就导致很多时候一个地市级水文机构需要负责多个地方的水文工作,这类现象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到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
3、优化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措施探讨
3.1、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
水文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主要依靠数学模型、仿真模拟与计算机网络共同完成,对水资源管理中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于可视化角
度下,实施灌区的调度工程,在每个分水枢纽中,都可以实现自动化监控,以采集信息为依据,管理者可以迅速做出正确决策,促进管理水平与水资源调度效率的提升。
3.2、采集与传输数据信息系统的建立
数据信息的采集非常重要,建立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便于在多个采集区域进设置水位传感器、雨量传感器、视频监控、闸位数据等,了解当地的水位、分干渠与干渠状况。以往灌溉区域通讯方式分为两种,分别是超短波无线通讯网与数字微波通讯网,进入信息化社会后,以往的通讯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要求,现阶段的图像、数据、视频与音频传输数量越来越多,因此,需要依靠强大的信息传输渠道,将无线宽带与系统相连接后,便可实现数据的传输。
3.3、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为此,可建立一个覆盖面积广,且能够实现所有图像、数据、视频、音频传输的计算机网络,便于及时了解到当地水资源的使用量与其他信息,为水资源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全球定位系统、地位信息系统,全球信息系统可随时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便于分析与处理数据。同时还可以结合模拟仿真系统,对采集到的信息以统一标准进行管理与存储。
3.4、水质与旱情监测系统
通过在灌溉区域设置监测断面,有利于监测断面的水质情况,另外,还可以在系统中建立监测数据库,当水资源中存在污染物扩散时,
利用系统实现模拟分析,有利于预测河流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旱情信息可通过土壤、气温、降水等体现,水文站可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了解到所在区域的相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判断该地是否存在旱情,利用定位系统,能够直接找出旱情所在地。
总而言之,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工程既与国家、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又是构成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国计民生的项目建设也离不开水文水资源的建设。水文水资源项目工程的管理影响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可持续发展要求了必须做好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工程管理。基于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提高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积极采用文中的对策以提高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正要水平,以此保证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工程顺利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完工。最终造福于人民。
参考文献
[1]史超.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探讨[J].硅谷,2014,03:146+133.
[2]杨金霞.天津市水文水资源中心信息化建设[J].水利信息化,2011,S1:13-15+29.
[3]程晓冰,石玉波.推进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J].中国水利,2007,01:52-54+58.
[4]程晓冰,石玉波.推进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提升水资源管理水
平[A].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华环保联合会.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华环保联合会:,2007:4.
本文发布于:2024-03-28 04:2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96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