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想随笔散文

更新时间:2024-03-26 19:15:4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孟启予)

清明随想随笔散文

清明随想随笔散文(通用10篇)

到了寒食以后,往事依依如悠。熙熙攘攘往日的繁华,平平淡淡今日的冷清。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明随想随笔散文(通用10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清明随想随笔散文 篇1

细碎的烟灰在坟前飘扬飞旋,好像是精灵在快乐的舞蹈;耳边却传来哀哀切切的哭声,那哭声时断时续,时大时小,终归好像烟灰终归消失于天空中一样消失在这空旷的山野。我们几个人站在不同的方位看着几个刚填完新土的坟茔,默默地挥挥手臂,然后转身离开。刚走几步,压抑的心情突然放开,几个人说笑起来。

每年的清明我都会回乡祭奠,有时是在旧坟上添几把新土,有时是在坟桌前烧几串纸钱。当然不止我一个人在场,有时是和我的叔叔堂兄弟,有时是和我的媳妇及姐妹。无论是和什么人在一起,无论是在干什么,我却总没有一种悲伤的感觉。好像清明祭祖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习惯到我们已经忘却我们本来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一种自发的本能在行动。

没有悲伤的感觉,无论这坟里埋着我的什么亲人,毕竟他们已经逝世很多年,再多的眼泪也流,再多的悲伤也变淡了。他们变成了深埋在我们内心的一点念想。我们在祖辈的坟前上供、焚香、烧纸,完成这一系列程序,我感觉到了庄严肃穆,我感觉到了生命的传承。是的,传承,今天我们在这里祭奠他们;未来某一天,子孙也会用同样的仪式祭奠我们。在这袅袅的青烟中,在逐渐变多的坟茔中,生命得到延续,时间得以永恒。

逝者已矣,我们还要继续我们或美好或沉重的生活。我们把对父辈的念想存在心里,该说就说,该笑就笑,该怎样就怎样。也不管未来会怎样,我们还要面对现在的生活。对着父辈挥挥手,我们说着笑着,一路向前走。我想,我们的后代子孙也一定是这样,说不定,他们会比我们潇洒。

清明随想随笔散文 篇2

现在家里的老人走了,留下一群儿女,逝去的永远逝去了。老人说:只要今生无撼人这一辈子就没白活。也对!生命本来脆弱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好好珍惜只求今生无撼。人总究逃不过自然的法则,顺其自然吧!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神农尝百草,精卫添海,大禹治水。古老的传说成就了古老的故事,古老的文明造就了古老的人类。春去秋来、国兴国灭无数的人演义了无数的故事。故事的背后却又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一面,黑暗的,血腥的还有肮脏的。谁都不是谁的谁,谁也不真正了解谁。故事里的事有何尝不是?

转眼又到了清明,空气中仿佛弥漫着哀伤的气氛,每年的这个时候后人都会为祖先扫墓,想想曾经还在一起生活的人如今却和自己阴阳相隔,不伤心都不行。物事人非,过去的终将过去,时间是不会为任何事物停留的,只愿逝去的人安详,活着的人明天更好!

清明随想随笔散文 篇3

听说清明节我要回去,远在四川打工的弟弟提前了两天回家,默默的准备着上坟需要的一切,静静的等我回去。

清明节这天,天气晴好,路上行人懒懒的,散散的,并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味。随处可见行人手持祭品,一脸漠然的奔向一座座坟头。

记得在老家的日子里,清明很少上坟,父亲总是在春节里带领我们漫山遍野的寻找已故亲人坟墓,逐个介绍,逐个的祭奠,逐个的吩咐我们记牢了。那时,年幼的我们只图好玩,并没领会父亲的良苦用心,现在想来,但凡老人们的心思,是害怕晚辈们的忘记。离开老家后,每逢清明节,朋友们纷纷的赶去上坟,回来后问我回去上坟没有,我无所谓的表现让他们着实的吃惊。当时我错误的以为:有父亲在,一切都有依靠。

前年,父亲因病离开了我们,猛然间,情感上的失落和对人生无

常的体悟让我真切的体会了“子欲养亲不在”的人生滋味。哎!现在想来,一切也都晚了。

到老家的乡街上,弟弟带着侄子来接我们。以前每次回去,都是父亲来接我们,估计弟弟是担心我们带着东西,离家久了已经不习惯走山路了,也许是照顾一下我的感受,或许都不是——单纯的弟弟,我估计他并不会考虑那么多。其实也没有必要考虑那么多,做人做事,顾及别人的感受是基本的要求,但过分的在乎别人的脸色和眼神就过了,按照自己内心的价值判断,做该做的、喜欢的、符合正常情感的事就行,迁就别人却勉强自己会痛苦,人生短暂,何必勉为其难的自寻烦恼。

回到曾经居住十余年的家里,一切如常,绿了百树,红了樱桃,老屋在树木环绕中显得那么的安宁,像是默默的等待游子的归来,无奈却也物是人非!天色已晚,弟弟建议第二天才去上坟。小孩们兴高采烈的玩起简单的游戏,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恍然间感觉我们成人离那种简单的快乐越来越远,社会的大舞台让我复杂不起来,却也简单不了,复杂和简单之间,我缺少的就是这种化复杂为简单的超脱。

清明随想随笔散文 篇4

上完坟,了却了一桩心愿。春雨是时候的落了下来,云层压得很低,估计暂时晴不了。

是夜,雨,时断时续,稀稀落落的淋湿了睡梦。

清晨醒来,满眼都是新绿。泥土在雨水的滋润下散发出芬芳的气息,农人早已忙碌在田野,播种着一年的希望,尽管希望微薄,甚至已无必要。

弟弟洗过脸,执意要送我们。一路无语,到了街上。话别,看着弟弟清瘦的身影渐行渐远,我知道,他要寻找他的希望,他的梦想,他将继续忙碌在工地,或是收获土地上那点微薄的希望。弟弟的身影已经模糊,我启动车,缓缓的驶往我要去的地方。

有希望就好,有目的地就好,各自趋向自己的方向,离别是永恒的人生主题。有亲情相伴,心有挂念,不随波逐流就好。

清明随想随笔散文 篇5

到了寒食以后,往事依依如悠。熙熙攘攘往日的繁华,平平淡淡今日的冷清。想不到今日的清明能够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古时的真正含义,恐怕在如今这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快节奏时代,人们想要真正了解清明节的含义,恐怕需要查阅古代人们留下来的资料来熟悉那节日的往昔。

清明是一个缅怀的节日,是一个感时伤事、悲天悯人最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表达对逝者的沉痛的哀伤和真挚的悼念。以至于在当日留下缅怀与哀悼的泪水,同时生者也是借着这泪水洗涤流逝往日生活的心酸苦楚。这又是另一种情怀,这也是另一种伤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在唐代是和清明节连在一块的,人们在缅怀介子推的时候用不开火做饭的最原始也是最虔诚的方法表达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这里面还会有一些复杂的情愫,我在这里早已经分不清,也不可能分清。

清明如水,用柔和的姿态摇曳着人们的哀思。那一潭清澈的水,铺展着往日的平静,但只需要简简单单的一个激荡,只需要细细微微的一阵清风,便可以立即激起微微的水花,展开细细的波纹。那是心灵的碰触,也是心灵的释放。

清明如云,在万里天空飘荡游移。它随着风的吹拂而飘动,它也随着人们的关注而灵动。它有它的体态,人们有人们的想法。这些我不得而知,我所知道的,只是云朵在不远的将来终究会春风化雨。人们的心灵也会在清明的到来得到洗涤。

清明如雨,丝丝缕缕,淅淅沥沥,那是否是沉思者的眼泪?清明的雨将桃花绽放得异常的闹,那是否是沉思者的笑颜?躲在风中笑?

清明如风,带来枝头的点点新绿,携来初绽繁花的阵阵芬芳,送来阳春的和煦与妩媚,更引起了我们对往昔的追忆,对亡灵的缅怀,亦或是对未来的憧憬。

清明如诗,铺就的是一条条充满韵味的伤情之路。无数的迁客骚人在这一天成了带有他们那个时代印记的大家。这里我不会一一罗列,但是人们应该知道的是,他们的锤炼,也是先从心灵开始的。也就是大文豪白居易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吧。不知道

古人的精华能否影响到今人,也不知今人的成绩是否受用于古人。

清明永远是一个缅怀的节日,清明也是人们精神的一个归程。

清明随想随笔散文 篇6

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又是一年春来时,未见梨花满枝,徒留清风卷叶起。漫漫人生路,何处是归途?

清明时节雨未至,独见满目悲戚。清明,一个属于祭扫的节日。这个四月,注定满是缅怀,满是回顾。

清晨,祭扫的准备阶段。水果,糕点,鲜花,人群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欢声笑语,闲话家常,不见悲伤,倒想是一个盛大的家庭聚会。一个本该清寂的早晨,却只能在喧嚣中度过。

迷雾未散尽,人影已不见。吃过早饭,大家步行前往墓地,一路上,大家若有所思,变得有些沉默。我独自一人走在队伍的前面,我似乎看到路旁有一个人影,慈爱的面庞,矮小的身子,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或许有些事已太久远,我已记不清了,唯记得曾有人对我说,明年今日我会回来,可你终究没有归来。即使在这样一次梦境般的邂逅中,你终也没有把正脸留给我。

祭扫仪式是极其简洁的,没有痛哭,没有低吟,有的只是长久的沉默。可能是年华渐长的父辈们早已看透了这所谓的的离别了吧。他们正在永最平静的姿态去诠释最真挚的情感。

清明,四月里的清冷。无所谓缅怀,无所谓回顾。只是懂得的人在品味离别的日久甘醇。

太多的人总是沉溺于往事,无法自拔,太多的人明明可以看清,却宁愿迷茫。这大概是人的通病吧。宁愿在迷茫中沉沦,而不愿在痛苦中成长。

离别,承载了多少文人骚客的千古绝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一句句为世人所铭记和传颂的经典,无一不在昭示是着离别于国人乃是一种无法言喻的重要情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吧。起码在我看来,离别的意义远不能诉

尽国人的情感!今日之离别,是为了明日更好的相遇。

朋友远行,情人逝去,外出求学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场离别,一次次相遇,所以无所谓得到,无所谓失去,用一颗浏览的心去面对,便已足矣。正如一句名言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有聚固然好,离散也无须悲。

突然想起了一首属于清明的诗,现在读来,依旧那么有味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由此便可窥见人之不同,性之不同,情之不同。

所以我们不要哭泣,所以我们在意,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

清明随想随笔散文 篇7

一夜无眠,寂静的村夜多么的安详和淡定,如此的熟悉,心境因此就变得澄澈,生命的真实在于抱朴,在于喧闹中的安静。

清晨,静静伫立父亲的坟前,思绪茫然恍惚——岁月可以带走一切,包括我的父亲。前些年,总感觉孝敬老人有的是机会,孰料顷刻间已是阴阳两隔,父亲在里头,我在外头,再也无法交流,再无可能谋面,人生的悲哀在于该说的话没说和能做的事没做,等到想说想做的时候已经没了机会。因此,珍惜身边的、守住得到的、忘却失去的和争取可能的是一种不错生活态度。

静谧的夜让天阴晦了,山顶云遮雾绕,暮气沉沉,掩盖了春天的气息,凉风吹过,有一丝寒意。

年轻人总会错误的认为会有大把的时光可以供自己肆意的挥霍,努力的追求成熟,努力走向自以为是的辉煌,而老年人总是害怕岁月流逝,年岁的增长,因为这意味着逐渐走向枯朽,中年人置于二者之间,养家糊口和争取功名的压力并存,估计鲜有人会静下来思考一番这个简单的问题。因为简单,因为忙乱,因为习以为常,固执的做着舍本逐末的事情,就从来不肯给自己一个负责任的思考。我们该挽什么风,捧什么水,将自己涤荡?

父亲的一生很平凡,没有做过一件像样的大事,但是,父亲的一生都是在劳苦奔波中度过,记忆中父亲很少有荒废时日的时候,他的时间,总是安排了不少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不一定有价值,

有价值的事情不一定有意义,反正做事的人感觉到有意义就行,只要不碍于他人,如果能够再给他人带来方便那就更好。父亲就是这样的人,做着他喜欢的事情,平生不曾宽裕过,却还不断的接济别人。大事也好,小事也罢,关键是要做有意义的事,别让时间荒废和空度就好。

“一切都会过去。”一生勤苦的父亲,满怀仁爱之心的他,安静的走完了一生,给自己的生命化了个简单的句号。如今的他,静静的躺在这里,如果人有灵魂,父亲的灵魂一定是安详和宁静的,因为他无愧于在世的这几十年。

鞠躬上香时,小侄子嫌我鞠躬动作不好,他耐心反复的示范,我还是做不好——这些年来,不屑于弯腰,以至于在该弯腰的时候动作也显得僵硬和不协调了。

做了一切,沉默良久,静静的离开,不想惊扰已经长眠的父亲。暮然回首,父亲的坟头已是花团锦簇,大的、小的、真的、假的,簇拥在一起,远远看去,真假难辨,世事如棋,生死难料,父亲就这样被我们逐渐的疏离,或是父亲疏离了我们?

清明随想随笔散文 篇8

昨天是清明节,天气毛毛的,有些多愁善感的味道。

其实这些天天气都是反复无常的。正好家里停了暖气,变得清冷,天气也跟着凑热闹,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多日的阳光明媚温暖和煦,天空突然就乌云密布阴沉沉,灰蒙蒙的,时不时狂风乱舞,把树木也摇得东倒西歪,大风刮过树木,刮过原野,发出呜呜呜的声音,仿佛老天在哭泣,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还好,老天它终是强忍住悲伤,并没有掉下泪来,一幅欲哭无泪的悲凉。天气又有了冬天的味道,季节仿佛又回到了浅冬,室内户外都漫溢着清寒!身上换单的衣服重新又变回厚重。我知道,是清明节要到了,是天在配合人间祭奠亡灵。所以这些天,心情也跟着庄严沉重起来。

空间友友有好多有关清明的文章和说说,不是缅怀父母爷爷奶奶,就是另一半或友人等,看了心里沉沉的颇为难过,世事无常,生命哪有定律,只能节哀顺变,忍不住去安慰几句。末了,不由自主就想起

小时候随父母上坟的情景。

许多年了,记忆不是那么清晰,被流水般的时光冲刷打磨得模糊粗糙。略略记得应该是我上初中之前,每次祭祀日,总少不了我的身影。其实我跟父母上坟,不是因为怀念。从我出生就没见过爷爷奶奶是什么样子,据父亲讲,在他两岁多时,奶奶就去世了,爷爷在他八岁时也撒手人寰,所以他基本算是孤儿,先是寄居在二爷家长大,成家立业才分家另过。因为脑海里没有爷爷奶奶的印象,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张像也是奢侈,家里也没有保存下来爷爷奶奶的照片,所以我对爷爷奶奶谈不上有感情,我之所以每次去跟父亲去烧纸,是肚子里有条馋虫,为了吃烧过纸后盘中留下的哪些好吃的祭品。据大人们讲,只有留一些菜品让烧纸的人吃了,祖辈们才能吃到。父亲每次去烧纸,我是家里最小的,哥哥姐姐们都不跟去,唯我是个跟屁虫,屁颠屁颠跟在父亲的身后,提着烧纸菜篮子走在尘土漫飞的路上。那时候生活窘迫,每到祭祀日,母亲会炒个白菜猪肉炖粉条,还会炸油饼,那在当时来说,可是最美的美味佳肴,平常的日子里母亲是不做的,只有家里来客人或这样的日子才做,所以能吃上是十分奢侈的而难得的机会,贪吃的我就会抓住这样的时机不会放过。

我家的祖坟并不远,就在村西一块庞大的荒地上。隔一条南北走向的一条土路和渠,村南有个桥头,穿过那座石灰桥,沿路走上三四百米有个岔口,再下去走二十米左右就到了。下边的路,是一条羊肠小道,脚下的泥土裸露着,时常尘土飞扬,走起来布鞋上沾满了细细的粉尘。那是一个庞大的荒滩,红柳是旷野的铿锵玫瑰,那上面点缀着一朵朵红柳墩,每到金秋十月细细碎碎的红柳花盛开的时候,是荒滩最美丽的时节,其余时候都比较单调。我家的祖坟就坐落在这方圆几十米内,方方正正一块地,上面密密麻麻长满了红柳枝,格外葱茏茂盛。听父亲说,埋着好几辈人。里面有弯弯曲曲的小路,笈草丛生,我总是随父亲小心翼翼走,生怕踩着祖先的头。

父亲先是总坟堆烧一些纸,再到爷爷奶奶的坟头烧一堆纸。在烧纸时,父亲会默默虔诚地先将菜盘供在墓碑前,再将奠汤洒在坟前,父亲带领我们这些祭祀的家人,呈半圆围绕坟头都跪下,一个个面向

墓碑,然后聚拢一堆柴禾点燃,父亲再拿过供品,拨碎一些油饼放进火里,再饼扒拉一些菜,然后我们就跟着父亲一张一张焚烧纸钱给祖先们,嘴里不停地说着爷爷奶奶来领钱的话,这是清明的纸或七月十五之类符合每个祭祀日的话。

每次随父亲给我家祖宗烧完纸,我都会再随着母亲去给外公外婆烧纸。我们是四队,外婆家在三队,外公外婆的坟在他们原先的旧宅子旁,要走很长的路,翻过一座长满沙枣树的大沙窝。外公活着的时候,我没少翻那座沙窝,母亲每到过年过节,单独做点好吃的,总要我翻沙越岭,要我给外公送去。外公家离村庄较远,低矮的茅草屋,独处在一块平原上,四周同样是一些沙枣树,还有农田包裹。我同样没有见过外婆,外婆在母亲八岁时就去世了,我的脑海中只有外公,外公活了七十八岁,走的时候,母亲说我还傻傻的,家奠时,我是最小的一个孙子,别人都跪在棺材下披麻戴孝哭丧,唯有我还在奔奔跳跳玩耍,没有一点悲伤。在我的记忆里对外公尚有些记忆。

外公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大舅,二舅,三舅忍受不了饥寒交迫的折磨(那时有被活活饿死的人),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逃荒去了新疆,从此落地生根。外公就与小舅生活在一起,三个舅舅在新疆生活了几年,安稳下来,条件稍好些后,不忘家里的亲人,又把四舅和外公都迁居到了那里,可没过几年,已是七十五岁的外公不习惯那的生活,思乡心切,舍不得他的老宅子,也是为了落叶归根吧,无论几个舅舅怎样苦苦挽留,倔犟的外公就是不愿呆在新疆,最后舅舅们没办法,只好任由倔强的外公一个人回来了。

从此外公就由姨妈和妈妈两个女儿轮番来照顾。在那个物质匮乏,缺衣少粮靠公分过日子的年代,我们家生活拮据,母亲节衣缩食,精打细算过着日子,平常我们吃的饭多是粗粮做的,诸如什么玉米团或粥、黄米饭、黄米汤之类。菜基本就是咸菜,萝卜洋芋或采摘的野菜,吃的馍馍都是黑面和玉米面搀和在一起再放些沙枣做成的沙枣馍。并不能像现在一样天天都能吃白米饭面条,间隔偶尔也吃几顿白面条,是很奢侈的事。只有客人来了,母亲才会做顿鸡蛋蛋面条。再者,只

有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才能痛痛快快、酣畅淋漓饱饱地吃上一顿呛汤擀面。据大人们说,这一顿饭一定要吃得饱饱的,吃饱了,一年中都不会挨饿,母亲还让饭有些剩余,为的是年年有余。所以那时候,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特别渴望过新年,有好饭吃,有新衣穿,有鞭炮放。自从外公来了,我们家开的伙食好似天天过年(其实只有外公一个人享受,我们还是照旧),母亲每天天微微亮就起来,给外公打一个荷包蛋,泡上给外公专烙的玉米兑白面的饼,放在外公的炕头,而我们只有眼馋的份。

到了中午,母亲上工回来,和上比鸡蛋稍大点的一团面,做成擀面,烧水下在锅里煮熟,捞在碗里,不多不少的一碗面,用铁勺倒些清油,放进大铁锅,炼好油后取出,把准备好的葱花哗啦一声放进勺子里,立刻香气四溢,再将葱花油泼在面上,母亲用筷子拌了又拌,顿时,屋内屋外,香气袅绕的满院都是,甚至站在门外的大路上都能闻见葱花面的扑鼻香味。我眼巴巴地瞅着母亲把世上最美味的一碗面端给外公,就寸步不离地站在外公身旁,垂涎欲滴地看着外公一口一口下咽,外公总是吃的头上冒汗脸上挂花,还时不时停下来捋捋胡子,脸上的皱纹,如湖波一圈圈荡漾开去。吃到最后,外公总会给我留下几口,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接过碗,吸溜一声快速将面条吸入口中,然后再细嚼慢咽,细细品味那难得的滋味,那味道真是好极了美极了,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中午,母亲怕外公寂寞。外公喜玩牛九牌,就让我在村子里找几个老爷爷陪外公玩牌。我家的四合院,院门向东,南北两边的屋子为住房,左是厨房,又是杂物间,正西是客房,外公就在这客房中玩牌。每到中午,正午的阳光透窗而入,外公玩牌的屋子撒满了温暖的阳光。我就坐在外公身边看牌,时间久了,也看出些门道,有时候多嘴泄露外公的牌,引得外公斜一眼我。现在的我,看到麻将就头疼,双扣,斗地主半瓶醋,唯独玩牛九牌得心应手,玩的精当,也是我和友人在一起最喜欢的娱乐方式,这情有独钟的娱乐方式竟然得益于外公在我家的那些日子。

下午也一样,炊烟四起,母亲从地里忙完活回来,天已黑了,照

旧会给外公做一碗葱花拌面,香味四溢,我同样能分享几口。即使母亲对外公如此精心,不知为什么,外公住些日子,就要去姨妈家,非常执拗,每每父亲和母亲费尽口舌极力挽留也留不住,我总是泪眼婆娑地拽着外公的一只手不放,可外公还是倔倔地走了,给我空留下失落。

不过,过些日子,外公就又满脸欢笑地来了,外公一来,我就心花怒放喜笑颜开了。遗憾的是那段时光并没持续几年,外公就离我们而去,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

年少不识愁滋味的年龄,我跟着去烧纸,体会不到大人的忧伤。在我的记忆中,除了外公的离去,并没有真正体会到生离死别的痛楚。

自从我初中毕业考上学,并远离家乡求学后,只有过年回老家,我才能赶上烧纸的节气,别的时候就去不上了,那时就再不是如同儿时上坟是为了吃的,而是真正明白了烧纸的意义,在缅怀祖先。自结婚后,离家远了,我没再上过坟,这些年过去了,烧纸就成父亲和二哥的事了。

离家有二十多年了,这些东西偶尔会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漫溢,时轻时重,时浓时淡,时浅时深划过心扉,每当此时,我的心就飞回到那遥远的故乡,那一片长满红柳的祖坟莹,道一声:“列祖列宗们,晚辈来看你们啦,你们在天堂还好吗?”

那声音,在空旷的原野久久地回荡,仿佛是天国的祖宗在回应我:“好吗?好吗?好的,好的……”

清明随想随笔散文 篇9

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春天来了,同时,我们也迎来了安定祥和的清明节。

还记得我们在烈士陵园那沉痛的心情吗?一个埋葬着无数为国捐躯的志士的地方,这矗立在我们面前的烈士纪念碑,诉说着英雄们光荣而无悔的事业,岁月的风尘早已在它们身上刻下斑驳的印记,让垂下头,默哀着的我们无法不回想起那段沧桑沉重的往事。

动荡岁月中的战争连绵成一曲激励人心的军歌,这令人激昂的旋律中,跳跃着一个个赤色的音符,他们,他们,我们的英雄们!英雄

们的光芒辉映着云彩,暮鸦的回归演奏着怀念的哀歌,风牵着晚霞撒向角角落落,告诉每一个人: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可以忍受自身所受的一切苦难,却无法接受他们所爱的人民受到身心折磨。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进行了庄严而伟大的革命,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繁荣发展,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前赴后继,赢得了人民的世代敬仰。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们毅然跳下悬崖,壮烈牺牲,令敌人胆颤心惊;邱少云为革命的胜利,烈火烧身一动不动,用生命换来了胜利的曙光;夏明翰烈士英勇就义前,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大义凛然地写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壮丽诗篇;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面不改色心不跳,从容就义,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他人的平安、、、、或许,在他选择革命的那一刻起,他已经准备好放弃肉体和躯干,但同时他们也选择了精神与灵魂。他们放弃了短暂的一生,选择的却是长久而不朽!

我的耳畔恍惚想起了故去战士们的呼唤,他们还在为战斗的胜利担心吗?他们还在担心侵略者吗?他们还在手握钢枪怒视敌人吗?不必了,不必了,壮士们哪,你们好好安息、放心地安息吧。世间已经安定,太平。我想,每个英雄的嘴角都一定泛起会心的微笑。为了和平与尊严,他们牺牲了太多太多,我们应该如何报答呢?

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心底的痛楚又再次被揪起,那鲜艳飘扬的红色,让我想起英雄们在遭受酷刑时坚定的表情,不屈的精神。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这些并没有阻挡战士们的报效祖国的决心!

想想我们,我们在跟父母顶了嘴之后,除了感到片刻的快意,是否想到了父母此刻的感受?我们在成绩下滑之后,接受了老师的批评,为何显得漠不关心?在洗完手后扬长而去的我们,是否又想到了浪费呢?我们在大手大脚地花钱的时候,有没有想到父母挣钱的辛苦?我们太幸福了!幸福得不知道珍惜!如今的一砖一瓦,都是烈士们用热血与身躯换来的呀!我们将剩饭剩菜倒入桶里时,想想饭菜是怎么来

的,它有着农民伯伯和食堂阿姨们艰辛的汗水;我们将食品袋随手乱扔时,想想保安叔叔和清洁工阿姨们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无闻工作;在我们遇到挫折打算放弃的时候,想想咱们的英雄们了,想想他们如何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艰难的攻下一个又一个阵地,想想他们如何在敌人威逼利诱时显得那样镇定坚决。他们顽强不屈、坚持不懈、视死如归、尽忠报国。他们将英烈千秋,这都是我们该学的,拥有了这些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和坚定的心!

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祭奠烈士英灵。烈士虽已长眠地下,但他们的精神将与青山共存,与日月争辉。

春天真的很美,很美,美在我们的眼里,更美在烈士们的心里……

清明随想随笔散文 篇10

本想在清明节那天写一下回家上坟的感受,可那种心痛的滋味还有那飘忽不定的思绪始终让我难以下笔;早上起来,看着窗外渐绿的景色,感觉思绪稍有稳定,便有一种想释放的感觉,于是便提笔来。

每逢清明节临近的那几天,心里总不是滋味,坐在办公室里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神情呆滞、木讷,精神恍惚。终于清明节到了,我和妻子、弟弟带着祭品驱车赶回老家,给母亲上坟。

回到家里老父亲一人孤独的坐在沙发上,老父亲看见我们,脸上似乎透着瞬间就消失了的喜悦,然后扶着沙发的扶手,缓慢的站了起来,手里还拿着一支刚刚卷好的烟卷儿;我们三人相继坐在各自的位置,妻子沏了茶,我们吃着,聊起了家常话…………

中午时分,我们怀着难以名状的心情走向坟地,一路上那种“路上行人欲断魂”感觉让人心情沉重,到了墓地,妻子忙着摆好祭品、插上香,然后点燃火纸,弟弟从开始进入墓地就泣不成声,我一直是热泪盈眶,然后我们一起跪地,给母亲行了礼,跪在那里,我思绪万千——我不禁想起母亲的音容笑貌,还有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又潸然泪下……

母亲啊,你离开我们整整17年了,17年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再思念你;春天到了,你不再寂寞了,小麦返青了,油菜花遍地开放;还

有飞舞的彩蝶盘旋在你的坟头为你歌唱…如今咱家破旧的老屋也变成漂亮的瓦房……

不知过了多久,妻子把我们从悲痛中叫醒,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回到了家里……

平日里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对亲人的思念储藏在心底;感谢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个节日让我们能与九泉之下的亲人进行感情的交流与沟通;尽管这只是一种形式,但只有通过这种形式才能寄托我们的哀思,寄托对已故亲人的思念。

去者不可追,珍惜眼前人。

清明墓地,无限的感伤被抒发,悲伤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的眼泪。漫长的人生旅途还要继续,思念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父亲的白发弯曲的身板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是我们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在暖春四月的清明里,站在拂起万千愁绪的微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地,只留戚戚的哀叹,背负一团自责在风里哭泣、盘旋……

【清明随想随笔散文(通用10篇)】

本文发布于:2024-03-26 19:15: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81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外公   父亲   时候   人们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