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景点介绍

更新时间:2024-03-26 15:17:2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衡越)

梅州学宫

景点地址:梅州城区江北南门

梅州学宫又称孔庙、文庙,坐落于梅州城区江北南门,建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孔庙是当时梅州最高学府,也是教授、学正等古代教育官员聚集生员讲学、宣“圣谕”和“谒圣”的场所。1929年朱德率红四军来梅时,曾在大成殿门口广场演讲。

学宫内的清末庙内建筑计有:大成殿、明伦堂、文昌殿、崇圣祠、棂星门、东庑、西庑、教谕署、戟门、魁星楼、泮池、拱桥等。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副阶周匝,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殿前月台正中设台阶。东、西庑,硬山顶,灰瓦面。

1978年11月16日学宫被梅县革命委员会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28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梅州学宫及周边地带划归梅江区 管理,经广东省文物主管部门批准,由梅江区 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承担修缮工作。多方筹资122万元,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06年12月15日修缮竣工。学宫主体建筑大成殿内有反映孔子讲学论道内容的巨幅壁画组图。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着《孔子与弟子七十二贤图》、《周游列国图》、《习射图》、《孔子观瀑图》、《杏坛讲学图》和《古乐图》,在巨幅壁画下面罗列着描绘孔子生平事迹的34幅连环画图案。

梅城一江两岸

所属区域:梅江区

景点地址:梅城一江两岸

梅江河水流经梅州城区中心,把梅城分为南北两区。历代以来,水患给梅州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危害。九十年代初,市委、市政府以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标准,全面规划梅江河堤加固改造工程,并和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人文追求结合起来,把环境建设和美化城市的设想结合在一起。如今,梅州城区一江两岸建成园林式沿江道路18公里,罗马式长廊和传统风格长廊2公里,文化长堤2.2公里,具有现代城市特色的桥梁2座,公园和公共绿地、广场9处,呈现出绿中城、城中水、碧水蓝天、环境优美的崭新风貌。“一江两岸”建设工程还注意历史文脉的延续,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与历史名城保护相协调,充分发展和丰富了梅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

凌空而架的梅江桥、嘉应大桥、东山大桥、梅州大桥、剑英纪念大桥、秀兰大桥等6座大桥连同程江在梅江入口处的德龙大桥,像一道道彩虹与碧波荡漾的梅江水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绿中城、城中水”的碧水连天、环境优美的飘逸画卷。梅江“一河两岸”改造项目,荣获2002年度国家建设部在全省惟一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梅州浮桥

景点地址:梅江河上

东山人行浮桥是连接东山教育基地与梅江南堤的观光人行桥,也是梅江河上的第一座人行浮桥。整座浮桥全长233米,由塔桥和浮桥两部分构成,其中塔桥部分长66米,浮桥长167米,宽6米,局部平台宽9米;浮桥由26只舟体组成13个单元体。浮桥工程总投资1500万元。浮桥者,顾名思义是浮在水面上的桥,下无根桩支撑,上无吊索抓提,全凭水的浮力将整座桥身与负载物托起水面。它是由预制钢造船形密闭浮箱、几十只扣锁串连

排列在一起,上面覆盖板材固定拼装构成,由两岸钢索拉紧定位,具有方便快速构建与拆解的特点,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有诗云:人行浮桥北南飞架,春满客都山水欢腾。

东山教育基地

景点地址:梅州城区东山片

梅州市东山教育基地位于梅州城区东山片,总投资约5亿元,总体规划约900亩,分成教育功能区、文化功能区和市政功能区三部分。教育功能区由扩建的东山中学剑英校区和迁建的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梅州市艺术学校组成。扩建后的东山中学将极大地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梅州教育的品牌形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学位的需求。

市职业技术学校迁建东山教育基地,有助于加快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做大做强我市的职业教育。迁建后的市艺术学校将为梅州市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为更好地弘扬“世界客都”和建设“文化梅州”服务。

教育功能区建成后,将净增优质学位8540个,其中,东山中学将达到10000名在校生,净增学位6250个,市职业技术学校将达到3000名在校生,净增学位2090个。市艺术学校将达到500名在校生,净增学位200个。文化功能区由东山书院(按原规模修建)、“世界客都”城标、亮胜客家艺术中心、广东汉剧院、市山歌剧团、院士广场、亲水公园、剑英图书馆等组成。文化功能区建成后既能使客家深厚历史文化得到充分体现,又能成为学生、市民的客家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市政功能区由公共服务区、电信大楼、东山小公园、40米大道、院士广场北24米道路、院士广场南18米道路、秀兰大桥南18米道路、东山教育路、梅江步行桥等组成,将为完善东山教育基地基础设施、将东山教育基地内融合贯通及与梅州城区市政建设融为一体提供有力保障和便利条件。

千佛塔

景点地址:梅州市东郊大东岩山顶

梅州千佛塔坐落于梅州市东郊大东岩山顶。

据清光绪《嘉应州志》载,由南汉王刘鋹始建于大宝八年(公元965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铁塔分为七层,身高4.2米,呈四方形,塔底边长1.6米,为生铁铸成,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

原塔建于修慧寺,因寺毁,清乾隆初年嘉应州官王者辅将铁塔移于梅城东岩山顶,上面盖亭宇,周围筑栏杆,并砌石阶,以供游览者登临观赏。梅州千佛塔与广州光孝寺的东西铁塔是同一历史年代的遗物。梅州千佛塔按每一面计算,第二层有77尊佛、第三层67尊佛、第四层57尊佛、第五层37尊佛、第六层12尊佛,合为250尊佛,四面共计满千佛。第四层的佛像中,四面各有一尊大佛坐在莲花池座上,它们是东方善德佛、南方施坛德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相德佛。第七层是合尖顶,塔旁建有黄遵宪的《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丘逢甲的《南汉敬州修慧寺千佛塔歌》等碑刻,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在政府支持和海内外热心人士捐款资助下,由千佛塔寺住持释明慧主持,耗资4000多万元,在大东岩山顶建造九层石塔,并经上级批准,将"南汉千佛铁塔"移置于新千佛塔底层,统称为"千佛宝塔",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署塔名,新建千佛塔九层高36米,千佛塔

全用花岗岩石砌筑,高9层36米,高耸云天,气势宏伟。佛塔首层安放着铸于南汉时期的千佛铁塔。二至八层内壁镶嵌着千尊汉白玉佛,第九层安装一口一吨重的大铜钟,并在该层内墙存放千尊小金佛,塔内上下共有佛像三千尊。塔顶则为一座小巧玲珑的石塔,形成塔下有塔、塔中有塔、铁佛玉佛金佛共容一塔的特色,被誉为宝塔建筑艺术一大奇观。沿塔梯盘旋而上,石塔外围砌筑走廊、栏杆,供游人登高凭栏眺望,秀丽的梅城风光尽收眼帘。千佛殿与九曲文化游廊连接一体,成为梅州市和粤东地区的一大名胜。

东山书院

景点地址:梅城东山中学侧

东山书院是梅州古老的书院之一,由王者辅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倡建, 已漫越了二百六十多个春秋。东山书院为“三进二横”的建筑结构,其前吸周溪水之清新,后袭东山岌之灵秀,邻傍状元桥之重彩。乾隆年间,梅县境内共建有九间书院,城中有四,即培风书院、东山书院、崇实书院和周溪书院。如今城区仅存东山书院。从古老的书院到现在的东山中学,一脉相承,弦歌不绝。是我梅州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东山书院脉承着嘉应州弥足珍贵的文化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厚实的门墙青瓦传承着灵动的历史,录载着梅州人文。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爱国诗人、外交家、教育家黄遵宪先生,在书院创建“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培养了众多爱国兴邦之士。爱国名士丘逢甲先生亦曾讲学于东山书院,在东山书院撰写了嵌“东山”长联,楹联含蓄地道出东山书院虽僻处山乡,亦足承载客家人不凡之志。

2004年书院作为梅州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梅州”的八大工程之一得以重修,于2005年10月15日完成。修复后的东山书院,随着人文内涵的不断充实,已成为文化梅州建设的新景观,百年书院正续写新的历史篇章。

状元桥

状元桥座落于梅城下市“东山书院”前,是双孔拱型之石桥,异常坚固。桥长约34米,宽约5米,周溪水经此流入梅江。该桥始建于宋代。据〈光绪嘉应州志)载,起初以石梁建造,后因年久失修而毁坏,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6年)用木板架造,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改建成石桥。由于不够完善,相隔不久,乡人于正德间再加修建,后为洪水所毁,再架木桥。约过了200年,木桥已腐烂不堪,过往行人提心吊胆。迨至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三者辅任嘉应州知州时,创办了嘉应州最高学府东山书院。往书院视察时状元桥是必经之路,因觉其已危及行人安全,于是主持重建成石桥,下辟二洞,上筑石栏,更名为“灵济桥”,并请城内翰林李象元为之作《重建状元桥题名簿序》。此桥后又复名为状元桥。

“状元桥”之得名,传说有二。一说为宋王象之《舆地纪胜》程乡景物百花洲下有旧谶云:“百花洲尾齐洲前,此地出状元”,故以名桥;一说为宋状元宰相文天祥于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率勤工师抗元经福建漳州来梅州,曾过此桥,后人为纪念他称此桥为状元桥。

归读公园

所属区域:梅江区

景点地址:梅城江南东片沿梅江西岸从东山大桥至马鞍山七孔闸之间

归读公园位于梅城江南东片沿梅江西岸从东山大桥至马鞍山七孔闸之间,与对岸的东山教育基地遥相呼应,全场4公里。其名“归读”出自叶剑英元帅著名诗句“会当再奋十年斗,归读阴那梅水滨”,寄予梅州莘莘学子潜心读书、立志成才,客家四海乡贤归读故里的美好愿望。

归读公园建设的理念是在满足市民休闲、健身、观景功能的基础上,以梅州读书文化、历史文化为主线,通过亭、阁、雕塑和建筑小品等,展示近代梅州客家文化先贤的事迹和民俗风情。公园分五个主题文化区,分别建造了一座造型各异、风格协调的景观亭和集饮茶休闲、文化展示、文化参与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五座景观亭分别以程旼、丁日昌、邹鲁、罗香林、李惠堂五个梅州历史文化名人的名字命名。五座园林建筑同样以梅州历史文化名人名字命名为逢甲书屋、芷湾翰墨、公度诗廊、剑英弈台、风眠画苑。在公园入口广场,休闲、健身、观景场所分散布置了14组雕塑,分别体现梅州客家崇文重教、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客家民俗、客家妇女风貌等客家耕读文化及客家风情。此外,公园沿梅江还设置了三处亲水栈道。

鸿都美食街

景点地址:江南彬芳大道鸿都商业园周边

位于梅州市江南彬芳大道鸿都商业园周边的鸿都美食街,在康居路和新中路沿街建设二至三层的高档次客家风味餐馆,建成高档次具有客家文化特色、功能齐全、人流导向明确、交通组织合理、具有旅游功能的美食一条街。

项目定位坚持“对外为街,对内为城”的建设理念,规划占地2.55万平方米,设计道路、广场、绿化占地约1万多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投资约3800万元。

剑英公园

景点地址:梅州市三角镇新塘一带

坐落于广东省梅州市三角镇新塘一带,占地面积439995.6平方米的剑英公园。从1986年开始建设,现已基本完善。公园正门的门楼,由香港嘉应商会副会长刘宇新先生捐资15万元兴建,门楼上的“剑英公园”四子是由本镇人士,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刘复之题写。

在剑英公园的小山坡上,有一座革命烈士英雄纪念碑,是1992年3月29日梅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历次革命运动中牺牲的烈士而立的。梅县是革命老区,历次革命运动中为国捐躯者计有1128人。纪念碑的正面是徐向前元帅题写的“梅县革命烈士纪念碑”9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耗资140多万元用玻璃钢镏铜制成,典雅庄严。

园内有一面积达266664平方多米的游湖,置有各种游艇及水上娱乐设施,假山水榭,亭台楼阁,歌厅舞池,是老山咸宜的休息和娱乐的好地方。

星园酒家(承德楼)

景点地址:梅州市区剑英公园边

梅州市区剑英公园边有一家隐藏于巷弄中的百年围龙屋——承德楼,是梅州市内保存最完好的典型客家传统民居之一,如今由承德楼梁家的第四代传人在经营一家正宗的客家酒楼,名为星园酒家,据说梅县籍的曾宪梓先生每次回家乡,必定会来此用餐。

承德楼(星园)酒家至今已经营29年,声名远播海内外。承德楼的设计十分有趣。承德楼前有风水池,后有风水树。因梁公生有六子,所以风水树为六颗,厨房也是六间。风水树前的“龙厅”,是家里地势最高之处。十二厅八井十八堂,皆“围龙”而建。

长沙革命烈士纪念碑

景点地址:梅江区长沙镇

长沙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梅州市梅江区长沙镇。长沙具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1925年3月和11月,周恩来、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国民革命军进行二次东征,第二师师长张明达、参谋长叶剑英率部队进入畲江、梅南、长沙地区。1927年,梅南、长沙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党组织和人民武装中心,开辟了革命根据地,组织和领导革命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运动。1930年,梅南老根据地300多名革命先烈和革命群众在长沙墟被反动国民党集体屠杀。解放战争时期,长沙发生多起歼敌军的战斗,有力打击了反动统治。1957年、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当时长沙镇的12个行政村评划为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游击根据地。

季立居

景点地址:梅江区三角镇泮坑村宫岃上

季立居坐落于梅江区三角镇泮坑村宫岃上,1913年旅马来西亚华侨熊氏应贤公由马六甲返乡购地建成。该楼坐西北向东南,为二堂二横一附杠走马楼围龙屋。楼高二层,共有30间房,占地面积1790平方米。正立面为悬山顶,横屋为硬山顶,灰瓦面,土木结构,沙灰夹石墙;旧时围楼间多用做厨房,因此部分房顶设有烟楼;围楼后面风水林茂密苍翠,常年鸟语花香。大门左边有牌楼,右边有古井,内凹式大门,梁椽瓦底有彩绘图案,木构件穿花、雕花、鎏金,工艺精美。门前有近10亩的大型荷花池。仲夏时节,流连于池塘岸边,阵阵荷香袭来,沁人肺腑。站在门前眺望,近有似“马鞍”形小山包,远有美丽的圣人寨山峰延伸至高观音山,景致迷人。季立居祖祠合一,古朴典雅,建筑设计合理,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敦亲睦邻、和谐融洽的生活形态,对于研究梅州城区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陈公坪:苏维埃政府旧址

景点地址:梅江区长沙镇上罗村

1948年9月28日,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独立第三大队在长沙镇上罗村陈公坪宿营时,保十二团第一营第二连、保警独九营一个连和罗梓良的自卫队前来袭击。哨兵发现后,独三大队登山反击,战斗持续2个多小时,歼敌3人,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副政委陈锦城指挥冲锋时遭敌击中,当场牺牲,战士罗士松、钟亚欢在撤退中牺牲。

客家公园

景点地址:梅州城区东山小溪唇

客家公园位于梅州城区东山小溪唇,规划用地面积163.2亩,总投资约1.5亿元,以黄遵宪故居人境庐、荣禄第为基础进行扩建和整合,分为纪念景区、人文秀区、服务小区三大功能区。新建博物馆、院士馆、将军馆、侨领馆、纪念亭、诗林、碑林等众多设施,集客家建筑、客家文化艺术、客家民俗风情于一处,成为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客家大观园”。 客家公园于2007年底全面建成,对外开放,成为内地规模最大的集中展示客家文化之大成之地。

公园设计浓缩客家文化精髓 ,其整体构思以客家文化为体系,以客家博物馆为核心,通过迁徙、教育、伦理、民俗、农耕等多个不同内涵的主题景区,集中展现客家文化之大成。规划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客都文化广场、客家博物馆、黄遵宪纪念馆、客家风情游览活动场、客家民俗文化展览等30多个景点。为挖掘、整理、开发客家文化,丰富客家文化的内涵,提升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和声誉,推进“文化梅州”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梅州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客家博物馆

景点地址:梅州城区东山小溪唇客家公园内

中国客家博物馆位于梅州市区客家公园内,是收藏、研究、展示客家人文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总投资1.7亿多元,由五个展厅的主馆及黄遵宪纪念馆、大学校长馆、将军馆等分馆组成。其中主馆总占地面积163.2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文物194件,文献史料近100件,叶选平题写馆名。

主馆分《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和《客家腾飞》五大部分,突出五大主题,多维度诠释了“大客家”精神,生动叙述了历史上客家人几次大迁徙的艰难历程,彰显了客家人不畏艰辛、开拓进取、崇文重教、爱国爱乡的精神品格。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校长馆共展陈了228位梅州籍大学校长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及主要贡献;将军馆展陈的从1911年到2007年的梅州籍将军达473位。

经国家文博专家们考证,这里是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代表客家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的场所,是中华汉民族诸多民系中唯一的民系文化专题博物馆。

客家博物馆第一展厅“客从何来”—— 客家民系孕育于汉民族母体,成长于南岭东部山地,兴盛、发展于中国和世界各地。客家文明同中华五千年文明同根;客家人在南岭闽粤赣边区聚居之后,不断繁衍并从国内辐射海外,谱写了一首从涓涓溪流汇入世界的史诗。该展厅以各种历史文献和实物材料,追溯了客家先民从东晋到清末、从中原到“南荒”的五次迁徙的历史,展现了一幅壮美的客家迁徙画卷。

客家博物馆第二展厅“客家风情”—— 客家先民,历尽艰辛,从中原辗转迁徙到南方,并在当时的“蛮荒之地”扎下了根,繁衍生息,千载不绝。南宋以后,客家民系渐趋成熟,较为稳定地聚居于我国南岭之东。他们一方面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所到之处,一方面又与南方的古越等族群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客家风俗文化。

该展厅展示了从民间征集搜罗的数百件实物,有过去客家人春天播种用的犁耙,夏秋收成用的镰刀、禾镐、禾篮、谷板;有解决衣食住行的纺纱织布机、石磨、竹饭盒等,亦有客家人婚丧嫁娶、祭祀时的各式用品。石器、木器、铁具等生产生活用具应有尽有。这

些象征着农业文明、如今正在退出生产生活领域并逐渐消逝的实物,形象地再现了客家儿女数百年来披荆斩棘、艰苦奋斗的历史。

客家博物馆第三展厅“地标围屋”——为了适应迁徙地的环境,客家先民将中原的建筑形式加以改造,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客家建筑,即围屋。围屋作为客家特有的建筑形式,见证了客家人衣冠南迁的艰苦过程。

客家民居位列中国四大民居建筑之一,是客家民系迁徙过程中对汉文化继承与发扬的结果。客家民居的典型建筑,有圆围、方围(均称土楼)和半圆的围龙屋等。客家民居包涵了中国传统礼制、伦理道德及风水意识,是客家民系文明成果高度浓缩的结晶,体现出客家民系居住文化非同寻常的美学追求,有着远非纯建筑学所能阐释的极其复杂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

客家博物馆第四展厅“人文秀区”—— 随着客家先民的大规模南迁,与之相伴生的,是中华大地也出现文化重心南移。自宋明清以来,客家地区文风鼎盛。客家先民,秉承先志,重礼法,崇学术;文治武功,并举不废,硕学英才,代不乏人。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的不懈坚持,为客家文化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亦成为今后客家地区发展的精神动力。该展厅充分展示了客家民系崇文尚武,爱家报国,特别是在思想、文学艺术和教育等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及为后人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客家博物馆第五展厅“客家腾飞”—— 客家先民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为汉民族诸民系中最为艰苦卓绝者。世事多艰使客家人养成了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团结奋进的特性。“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客家精神,是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代代相传的生存理念。该展厅展示了客家人千余年来为了生存和发展,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胼手胝足,颠沛流离闯荡天涯,逐步摆脱了中原“安土重迁”和“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起“四海为家”的新思想。这种“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也成为今天的客家地区建设美好家园,凝聚全球客家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繁荣的精神支柱。

黄遵宪纪念馆

黄遵宪纪念馆坐落在梅州市东3公里处的周溪畔,建于1884年春,是由黄遵宪书斋“人境庐”以及故居“荣禄第”和民居“恩元第”三处相连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组成,占地面积1.53万平方米。 分为人境庐、荣禄第、恩元第等纪念景区; 仿古城楼、黄遵宪纪念馆、黄遵宪纪念广场(含牌坊)、仿古风雨石拱桥、铜像、碧玉亭、黄遵宪纪念诗廊、书香园林等人文秀区及客家食肆、古玩街、亭廊、碧玉亭、仿真人雕像等服务区。纪念馆的规划既切合地理地貌环境,切合黄遵宪历史人物主题,切合客家文化及建筑艺术;又突出纪念黄遵宪主题,突出客家文化,突出客家建筑风格,突出自然景观风貌。

黄遵宪纪念馆是收藏、陈列、研究近代中国著名爱国诗人、杰出外交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黄遵宪的专题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民居古建筑恩元第内设有《黄遵宪生平事迹陈列》及《黄遵宪藏书陈列》,展陈黄遵宪“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的崇高品质。古建筑文化积淀深厚的人境庐、荣禄第、恩元第各具特色,展现了晚清客家人生活的历史风貌。

客天下旅游产业园

景点地址:梅江区三角镇东升村

“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东升村,占地2000公顷,是全国首个旅游产业园,集客家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教育、培训、居住等为一体。它首次将客家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 作为承载客家文化的立体画卷,建成后的“客天下”将包括亚洲最大杜鹃园,全球最大客家鼎,五大洲圣土吉祥树,大型青少年主题公园“绿野仙踪”,客家民俗文化展示“印象客都”,客家建筑典范客家祠及客家小镇,客家对歌台,婚礼广场,宗教圣地“宝刹佛光”目莲寺、百子庵、高观音,郊野登山公园、植物百科书“客天下”植物园、森林公园等。 此外,“客天下”还包括客家旅游文化纪念品研发中心、客家风情购物街、圣山国际产权式酒店别墅、客家山歌(国际)研究会馆、客家民俗文化(国际)研究会馆、客家文物(国际)研究会馆、客家植物科普基地、“客天下”学村等。 该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 亿元,共分三期开发。目前,五大景区中的客天下广场、千亩杜鹃园、圣山湖国际居住区等已基本建成,并向游客开放;客家祠、客家墟日图、大型雕塑群等十大文化工程已基本完工;客天下深航国际酒店一期、客天下广场商业配套以及园区内主要旅游道路也已基本完工。

本文发布于:2024-03-26 15:1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79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客家   文化   梅州   东山   历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