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更新时间:2024-03-25 22:51:4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左顺)

八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八年级物理教案

备课人:XXX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研究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

教师用: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15cm或~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进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一、课件导入

教师举动学糊口动

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

例.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

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

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

发现: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

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提出问题】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别,很难精

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

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

行测量.

确,并且偶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精确的判

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

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

量时需要精确使用它们,精确记录测量结

果.那么若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

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长度的单位

1)长度单元

的标记

2)长度单元间的

换算关系

3)相识一些物

体的长度

2.长度的测量

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1.了解“国际单位制”.

单元,在国际单元制中,长度的根本单元是米2.带着问题阅读,并交流

m).

布置自学】

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2.阅读“长度的单元”局部(P10-P11).

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归纳:长度的单位有米

m)、千米(km)、分米

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μm)、纳米

nm).换算关系:

1km=103m

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1dm=10-1m

换算干系是怎样的?1cm=10-2m

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1mm=10-3m

的换算干系是怎样的?

反馈操演一】

指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1.在以下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单元:

1μm=10-6m

1nm=10-9m

思考回答:

①中学生身高约莫15.7①中学生身高约莫15.7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2、完成单位换算:

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μm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nm

dm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mm

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70μm

数字稳定,把响应的单元作等量代换,示范如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

下:

7×10-5m= 7×10-5×106μm=70μm。

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认

识,并能准确进行单位之间换算)

过渡】为了精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

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

4m=

105nm

2)尝试:用

刻度尺测量长度

具?

1)长度的测量

工具

2)观察刻度

展示实物】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

P11-P12回答:刻度尺、卷

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

旋测微器等.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测量长度的常用工

具——刻度尺

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观察图示的刻度尺回答:

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

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

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

有磨损,它的量程为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

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量程是一个测量规模,而不是测量的最大值.

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应了刻度尺

的精确程度.

设计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

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锻炼学生观察

能力.)

0~8cm,它的分度值是

1mm.

3)精确使用

刻度尺测量长度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

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

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能精确使用刻

度尺.

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

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进程中,注意义考以下(1)选:在实践的测量中。

问题:

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甚么样的刻尺?

2.怎样放置刻度尺?

3.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

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

程.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确

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

选择合适的分度值.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

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2)放:即刻度尺的位

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

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

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

如图甲所示),不能歪

斜(如图乙所示).

3)读:即读数,视线要

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

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

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

度为69.5mm,其中69mm

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

值.

4)精确读取

估计值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

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

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

用刻度尺的方法)

以例代讲突破难点】

XXX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cm

难点剖析】在

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

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值为零。

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

确值是1.3cm,估计值是0.00cm,因此读数应为

1.30 cm,不能读作1.3cm.

设计意图:利用练,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

难点)

反馈操演二】

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

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

用方法而言,不精确.用A尺测量出

的物体长度是.

2.77cm.

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答

案:(有的同学可能会读

成1.3cm,也有的同学可

能会读成1.30cm.)

讲解并在小组内会商交

流,深化熟悉,归结总结

出答案:1.30cm

讨论交流:刻度尺A分度

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

值是0.2mm,因此刻度尺

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

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

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

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

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

为2.2cm,估读值为

0.00cm,所以木块长为

2.20cm.

4)记:指记录,记录

答案:A;B;2.20cm

或22.0mm)(5)使用刻度

尺测长度的特殊

方法

3.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

位及换算干系

2)计时工具

常识拓展】思考交流:图中刻度尺的

1.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

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精确值是5.0cm;估计值

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是0.00cm;细铜丝的总

_____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长度为是:5.0cm+0.00cm

________mm.=5.00cm,然后除以32圈。

得到细铜丝的直径为

1.6mm

答案:5.00;1.6

2.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

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会商交流:先找一段柔软

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

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

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

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

直.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

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

设计意图:渗入渗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就是曲线的长度.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

学生自学,组内谈论回答:

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1.在国际单元制中时间的

提出问题】

根本单元是秒(s),常用

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

单元偶然(h)、分(min)。

换算干系是怎样的?

1h=60min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1min=60s

简单介绍,在古代人们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石

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英钟、电子表、机械停表、

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电子停表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

慧,相识时间测量工具的开展进程。)

3)尝试:用

停表测量时间

示范停表的使用】以尝试室J1202机械停表

为例.

阅读“知识加油站”,熟悉

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加油站】实验室机械停表J1202的外形

如上图所示.

使用方法】

第一次按下B时表针入手下手滚动。

第二次按下B时表针停止转动,读数。

第三最后按下A时表针弹回零点。

简称: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读数】

要划分读出分和秒并相加.

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所以每

一小格是0.1s。

小圈1整圈是30min,1大格是5min,所

以每小格是0.5min。

小组内同学相互帮助,在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机械停表的使用

知识加油站”的基础上。

引导尝试】构造学生按课本步调进行分组实熟悉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

验,对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法.练使秒表启动、停

止和回零,并精确进行读

数.

反馈练三】

XXX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min。s.

答案:3min38.3s

会商回答:

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

30s,1大格是1s,每大格

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

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

1整圈是15min,每小格

是0.5min.小圈指针指示

时间超过3.5min,大圈指

针指示是38.3s,因此读

数是3min38.3s.4.误差

三、课堂小结

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学生阅读思考课本P14

误差”,交流讨论并回

我们测量的结果一定即是物体的真实值吗?如

答问题:

果不等,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

量者的分歧,所以测量值

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

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4“误差”局部,时间

别,这个分歧叫做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分钟.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

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

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提出问题】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毛病与误差有甚么分歧?

反馈练四】

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

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划分是:①187.6

法.

3.毛病与误差分歧:毛病

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

关规定的做法.所以只要

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

可以免的,而误差是不

可制止的.

思考交流:题中所用刻度

尺最小分度为mm,第④四

②187.5㎜;③187.8㎜;④187.65㎜;

个读数187.65㎜错

误.别的四个读数划分为:

⑤187.7㎜.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187.6㎜;②187.5㎜;

A.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0㎜③187.8㎜;⑤187.7㎜。

它们的平均数为

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7㎜

187.65mm,在这里只均匀

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③次

值有效数字个数应该与测

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⑤次量值有效数字个数相同。

则物体的长度应为【夸大】多次测量求均匀值时,均匀值小数

187.7mm,综上所述,应选

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D.

设计意图:利用反馈练巩固减小误差的方

法以及对错误测量结果的判断)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甚么?”.

学生会商发言,梳理本节

常识要点,见附件1.4、课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老师巡视、讲评.

动手动脑学物理1、2、4.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

课后完成.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读、记

三、时间的测量

1、单位及换算:1 h=60 min 1 min=60 s

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1、减小误差的方法: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否可以避免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新课引入XXX时高效,趣味十足.教材在引入新课时要对几个物体进行多次测量,不仅会比

较费时,并且学生还没有把握精确的测量方法,使得测量结果也未必精确.尤其是比力两个圆的面积大小时,有一定的艰巨.改进后的新课引入简洁省时,只是让学生感觉线段的曲直,比较线段的长短,不需要进行测量.同时,学生通过有无配景的两次比较,很直观的感触感染到感觉的不成靠,不仅感觉很有趣味,还体会了测量的必要,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这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之一.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感化.不管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还是停表的读数,都先以学生的尝

试使用为前提,然后再归纳总结,细化方法.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研究过程,也调动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充分采用了“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模式.这节课采用了“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模

式,把讲练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每一循环的新授知识,趁热打铁,及时反馈,学生既能随时巩固,教师又能了解学生掌

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从而使教学过程有时效性和韵律感.

4.研究方式的多样化.本节课的重点是精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考虑学

生有一定常识根蒂根基,教师只作恰当的引导,尽量让学生自力完成常识点的研究,存眷学生研究方式的多样化,照尝试探究、交流会商、自学、阅读、请教教师(同学)、分析缘故原由等.本课难点是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通过例题讲解、交流会商、题训练逐渐得以突破.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好奇心强,自制力较差,还没有良好的探究思维和惯,物理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教师对学生的教学组织有一定的困难.

2.少数学生对科学计数法表示物体长度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感到困难,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特别是末端对着整刻度的估读不够理解,对读取机械停表的示数也需要进一步的练来巩固.附件1:盘点收获

长度的单元及换算

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时间的单元及换算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减小误差的方法

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附件2:

课堂检测

1.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精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毛病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2、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3)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是0.4

3、完成单元换算:

1)一张纸的厚度是:70 um=______nm =________m

2)1.5h = ______ min=______s

4、图甲、乙所示,木块的长度划分为cm、cm;图丙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______

图甲

图乙图丙

5、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

6、XXX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XXX同学测量中的四个毛病之处.

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

3)

4)1、A2、(1)mm(2)dm(3) s3、(1)7×104;7×10-8

2)90;5.4×1034、2.00cm;1.85cm;2min12.2s

5、解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准确值是不变的;(2)去掉偏差较大的,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即长度的平均值为14.72cm。故本题答案为:1mm;14.82cm;14.72cm。

本文发布于:2024-03-25 22:51: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72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测量   长度   学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