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汪潭)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
《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陵;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范匈奴的侵略,保卫长安。由于周亚夫治军有方最后赢取了胜利,所以他的部队称为细柳营。
作品原文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1〕,匈奴大入边〔2〕。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3〕,军霸上〔4〕;祝兹侯徐厉为将军〔5〕,军棘门〔6〕;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7〕,军细柳〔8〕,以备胡。
上自劳军〔9〕。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10〕,锐兵刃,彀弓弩〔11〕,持满〔1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13〕:“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14〕:“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附属车骑曰〔15〕:“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16〕。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17〕:“介胄之士不拜〔18〕,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19〕。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假设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极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作品注释
〔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吕后死后,周勃等平定诸吕,他以代王入为皇帝。在位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第 1 页 共 7 页
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开展,又削弱诸侯势力,以稳固中央政权。旧史家把他与汉景帝统治时期并举,称“文景之治〞。后六年,即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3〕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
〔4〕霸上:古地名,一作灞上,又名霸头、霸陵,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
〔5〕祝兹侯:封号。
〔6〕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7〕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的行政长官。
〔8〕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9〕上:指汉文帝。
〔10〕被:通“披〞。
〔11〕彀〔gòu〕:张满弓弩。弩〔nǔ〕:用机括发箭的弓。
〔12〕持满:把弓弦拉足。
〔13〕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
〔14〕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
〔15〕壁门:营门。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
〔16〕按:控制。辔:马缰绳。
〔17〕揖:拱手行礼。
〔18〕介胄之士:穿铁甲、戴头盔的士兵。介,铁甲。胄,头盔。《礼记·曲礼》:“介者不拜。〞
〔19〕式车:式通“轼〞,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轼〕上,表示敬意。
〔20〕中尉:负责京城治安的武官。
〔21〕罢:结束。这里指撤防。
作品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
第 2 页 共 7 页
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范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答复:“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翻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并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刚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过了一个多月,三支军队都撤防了,文帝就任命周亚夫做中尉。
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能真正担当领兵重任的人。"文帝去世后,景帝授予周亚夫车骑将军的官职。
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被通披:披在身上
改容式车式通轼:车前的横木
可得而犯邪邪通耶:语气助词
背景介绍
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吕后家族威胁到刘氏王朝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罪,他被封为条侯,延续绛侯的后代封号。历经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第 3 页 共 7 页
作品赏析
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以比照、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这篇文章分三段。第一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第三段,写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全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表达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
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比照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衬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比照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屡次比照表达的。通过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比照,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再一处比照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附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第三处比照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假设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第 4 页 共 7 页
人物品质
周亚夫
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恪尽职守,治军有方,刚正不阿,尽职尽责,不畏强权。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
汉文帝
汉文帝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明君。不但不反对周亚夫的做法,还赞誉他是“真将军〞。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汉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后葬于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前85左右〕,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先世为周代史官,父亲司马谈任汉武帝太史令。司马迁少时跟从大儒董仲舒、孔安国学习,二十岁后漫游全国。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得继父职,他博览汉室藏书,参以游历见闻,在其父累积编次的大量史料根底上,于前104年〔太初元年〕开始从事《史记》的编写。前99年〔天汉二年〕,因替孤军奋
第 5 页 共 7 页
战、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辩白,被处腐刑。在狱中,他仍写作不辍,出狱后,被授以大多由宦官充任的中书令。这使他更加发愤著述,终于在前92年〔征和初年〕左右,完成了这部巨著。不久即去世,年约六十余。
主要成就
文史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思想
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开展了的至治理想。保存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表达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天文
在两汉时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司马迁。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而不知他也是一位对天文星象精到造诣的专家。其实只要仔细读其《史记》的《天官书》《律书》《历书》,就可明白称他为天文星家专家决非虚誉。
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遗业,完成“推古天变〞之任务,并明确表述为“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其结论表述在《天官书》中,即据春秋242年之间日食三十六、彗星三见等星象,联系点天子衰微、诸候力政、五伯代兴及到战国及秦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动乱,而总结出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一百年一中变,五百年一大变,三大变为一纪,三纪而大备的“大数〞,最后才认为“天人之际续备〞。这是司马迁天文学之应用的最重要之范例,在整个星学历史上占有最高地位。
此外,司马迁又总结了战国以来的天文学的根本原那么,表述如下:“我仔细检查史书的记裁,考察历史上的事变,发现在100年之中,五星皆有逆行
第 6 页 共 7 页
现象。五星在逆行时,往往变得特别明亮。日月的蚀食及其向南向北的运行,都有一定的速度和周期,这是星象学所要依据的最根本的数据。而星空中的紫宫星垣和东西南北四宫星宿及其所属的众多星辰,都是位置不变的,它们的大小程度和相互向的距离也是一定不变的,它们的分布排列象征着天上五官的位置。这是星象学中作为‘经’亦即不变的依据。而水、火、金、木、土星那么是上天的五位辅住,它们的出现隐伏也有一定的时间和周期,但其运行速度快慢不均。这是天文学中的‘纬’亦即经紫变动的局部。把这些固定的和变动的两种星象结合起来,就可以预测人事的变化了。〞
第 7 页 共 7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24 06:14: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2452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